摘要:農業興則國家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其中,人才振興是關鍵,青年人才作為社會上最具創新活力的群體,其參與鄉村振興,不僅能夠帶來新思維、新技術,還能夠提升鄉村發展效能。然而,盡管青年人才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被廣泛認同,但實際中卻面臨著諸多問題,如參與意識不足、參與渠道不暢、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等。究其原因,主要來自國家、社會和個人等多個層面的影響。本文旨在探討優化青年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包括政策支持、社會動員和個人能力提升等,從而引導青年更好地參與鄉村振興,推動青年將投身鄉村振興與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統一起來。
關鍵詞:青年人才;鄉村振興;實踐路徑;人才振興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青年是最積極、最有生氣的社會力量,是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和創新源泉。其參與鄉村振興不僅能為農村注入新鮮血液,還能有效促進城鄉資源的優化配置,加速農村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因此,探索青年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更對于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本文將探討如何構建更加開放包容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支持系統,以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投身鄉村振興事業,激發他們的創新活力和社會責任感。通過綜合研究,我們期望能為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及青年人才自身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啟示,共同推動形成青年人才積極參與、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局面。
一、相關文獻回顧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舉措,青年人才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青年人才不僅是鄉村振興的活力源泉和創新引擎,更是推動鄉村全面發展的中堅力量 (劉丁墁等,2024)。[1]青年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貢獻顯著。他們不僅改變了鄉村面貌,還為全國范圍內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 (胡小武,2019)。[2]青年返鄉創業在助推鄉村產業發展轉型、促進城鄉融合、增加農民福祉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社會功能 (毛一敬,2021)。[3]青年科技人才通過創造和運用科學技術,為鄉村產業結構轉型和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貢獻了重要智慧 (程小慧,2022)。[4]他們通過返鄉創業、服務基層、參與志愿活動等方式,為鄉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創新動力 (劉玲玲,2024)。[5]此外,青年社會創業者通過社會創業模式,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推動了鄉村發展 (汪忠、白子依,2020)。[6]
然而,青年人才在參與鄉村振興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部分青年對鄉村發展存在刻板印象,認為鄉村產業發展模式缺乏吸引力、鄉村人才管理體系不健全等 (鄺舜,2023)。[7]此外,青年人才在身份認同上也存在困難,如何融入和參與鄉村建設成為關鍵 (闕明坤等,2023)。[8]因此,各部門需要從政策支持、教育培訓、公共服務保障等方面構建支持系統,以促進青年人才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 (宋亞蘭,2021)。[9]為了更好地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我們需要采取多種措施。首先,應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優化扶持政策,為青年人才的工作生活創設良好環境 (劉玲玲,2024);[10]其次,需要改善鄉村環境,壯大鄉村產業,健全人才政策,提高鄉村對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馬菲瑤,2023);[11]最后,應加強農村基層建設,推行縣域統籌鄉村振興,鼓勵多種方式參與,培育 “關鍵少數”以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朱亞坤等,2022)。[12]
現有研究大多強調青年個體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的重要性,關于如何在實際治理中有效發揮這些能力的探討較少。社會層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年參與對于鄉村發展的貢獻,但在如何通過社會機制有效引導和支持青年參與方面,現有研究尚顯不足。此外,雖然已有大量關于政策支持的研究,但對于這些政策的具體效果評估及改進建議較為匱乏。因此,本文擬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探討分析青年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并提出相應的實踐路徑,以期能夠為青年人才參與鄉村振興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二、青年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
(一)國家層面:以政策支持為關鍵、資源配置為核心
青年群體作為最具活力和創新潛能的社會力量,其參與鄉村振興的廣泛程度和深入層次,對于國家的長遠發展及未來希望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在此過程中,政策支持的有效性與資源配置的合理性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國家政策為青年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近年來,我國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 《關于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意見》等,從制度層面為青年人才提供了參與渠道、激勵措施和權益保障,有效激發了青年人才返回鄉村、投身鄉村振興的熱情和動力。
另一方面,資源配置是推動青年參與鄉村振興的另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可以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參與鄉村振興的機會和平臺,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加強資源配置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是促進青年人才更好地參與鄉村振興、發揮其獨特作用的重要保障。
綜上所述,國家層面在推動青年參與鄉村振興時,需要以政策支持為基石,以資源配置為引擎,通過構建完善的政策體系和優化資源配置機制,為青年在鄉村的成長與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社會層面:以社會認同為基礎、社會資本為關鍵
青年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以社會認同為基礎,以社會資本為關鍵,是推動青年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和諧統一的關鍵所在。
一方面,只有使青年對鄉村振興的理念和目標產生認同感,才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種認同感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來培養,幫助青年深入了解鄉村振興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另一方面,社會資本的核心在于通過社會網絡、互惠性規范和信任等要素,促進個體或團體之間的合作與資源共享,從而提高社會經濟政治效率。[13]通過建立廣泛的社會聯系,青年可以獲取更多信息和機會,與其他社會成員共同合作,形成合力,推動鄉村振興進程。同時,社會資本的積累也有助于增強青年的自信心和能力,使他們更加游刃有余地參與鄉村振興。
綜上所述,通過強化社會認同、提升社會資本等措施,我們可以為青年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加豐富的參與機會,讓他們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也為鄉村的振興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個人層面:以能力提升為目的、主體意識為導向
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青年一代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核心力量。因此,青年群體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主體意識的形成顯得尤為關鍵和迫切。
一方面,青年人才不僅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和創新能力,同時還擁有獨特的視角和思維方式,這使得他們能夠為鄉村振興帶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從而使鄉村振興變得更加多元化和富有創新性,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復雜問題和挑戰。
另一方面,青年人才的主體意識比較強烈,這樣的意識使得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基層事務,關心鄉村的發展和進步,也愿意為改善鄉村現狀貢獻自己的力量。這種強烈的主體意識不僅能夠激發青年人才的內在動力,還能夠帶動更多人參與鄉村振興,形成良好的鄉村氛圍。
綜上所述,推動青年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實現能力提升和主體意識培養,對于提升鄉村振興水平、推動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三、青年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
(一)國家層面:強化政策支持與優化資源配置的兩輪驅動
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青年作為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在促進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充分發揮青年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國家層面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優化資源配置,為青年參與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一是完善政策體系,構建全方位支持體系。國家應制定一系列專門支持青年參與鄉村振興的政策措施,形成一套完善的政策體系。例如,可以設立青年鄉村振興獎學金,表彰在鄉村振興中表現突出的青年人才,激勵更多青年投身鄉村工作。此外,還可以制定畢業生到鄉村工作的鼓勵政策,如提供住房補貼、職業發展通道等,吸引更多高校畢業生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事業。
二是優化各類資源配置,尤其是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當前,城鄉、區域間的教育資源差異依然存在,不僅限制了農村及偏遠地區孩子受教育的機會,也影響了青年人才整體素質的提升。因此,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及偏遠地區的教育投入,鼓勵優質教育資源向鄉村流動,如實施 “教師輪崗制度”,讓優秀教師有機會到基層學校任教,傳授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從而全面提升鄉村教育質量。
(二)社會層面:推動社會資本提升與社會認同強化的雙向互動
青年作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其活力和創造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推動社會資本提升與社會認同強化的雙向互動,是青年人才參與鄉村振興實踐路徑的重要方面。
一是強化社會認同,激發青年的參與熱情。組織鄉村振興主題講座、研討會和培訓班等,邀請專家學者、成功企業家和鄉村建設者分享經驗,提升青年的認知水平和參與意愿。此外,還可以設立鄉村振興青年人才獎勵基金,對在鄉村振興中表現突出的青年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將鄉村振興青年人才納入地方人才庫,優先推薦參加各類評優評先、職務晉升等活動,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
二是提升社會資本,促進青年合作共享。搭建鄉村振興青年交流平臺,定期舉辦線上線下交流活動,促進青年之間的信息共享、經驗交流和項目合作。推動青年與鄉村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建立緊密聯系,形成政府引導、企業參與、青年主導的鄉村振興合作模式。同時,加強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提高鄉村社會的法治化、民主化水平,為青年參與鄉村振興提供公平、公正的環境。
(三)個人層面:實現全面提升自身能力與深刻增強主體意識的兩重目標
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青年群體作為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其能力與主體意識的提升顯得尤為關鍵。為了更有效地推動青年參與鄉村振興,我們需要在個人層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全面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并深刻增強其主體意識。
一是提供全面多樣的治理能力培訓。社會組織和教育機構應當成為青年能力提升的堅實后盾,為他們量身定制一系列治理能力培訓課程,讓青年能夠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前沿的治理技能,為其參與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青年還應該學習一些社會工作技能,如怎樣與不同群體有效溝通、協調矛盾、解決問題等。
二是強化青年人才主體意識培養。只有具備強烈的主體意識,青年才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鄉村振興。為此,我們需要加強思想教育引導工作,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樹立典型和表彰先進等方式,激發青年的主體意識和參與熱情,激勵更多青年投身社會治理,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結束語
青年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探索,不僅是對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響應,更是實現青年個人價值與社會發展和諧共進的重要途徑。本文通過分析青年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提出了包括政策支持、社會動員和個人能力提升在內的多維度參與路徑。今后,青年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實踐將不斷深化,為構建和諧社會、推動鄉村振興貢獻更多青春力量。未來的研究應進一步聚焦青年參與鄉村振興的具體模式和成效,為相關政策制定和實踐操作提供更加堅實的理論依據和實證支持。
參考文獻:
[1] 劉丁墁,馬金江,黃志丹,等.青年人才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J].南方農機,2024,55(5):115-117.
[2] 胡小武.市場理性與文化鄉愁: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青年鏡像與群體心態[J].中國青年研究,2019(09):5-10+17.
[3] 毛一敬.鄉村振興背景下青年返鄉創業的基礎、類型與功能[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21,20(01):122-130.
[4] 程小慧.背景·價值·路徑:青年科技人才賦能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探微[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16):100-104.
[5] 劉玲玲.青年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研究:以山西省為例[J].當代農村財經,2024(06):50-52.
[6] 汪忠,白子依.青年社會創業助力鄉村振興研究[J].青年探索,2020(04):85-91.
[7] 鄺舜.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青年人才返鄉入鄉對策研究[J].山西農經,2023(15):141-143.
[8] 闕明坤,許佳賓,李維.身體離場與身份迷失:鄉村振興中青年人才身份重構及嵌入路徑[J].社會科學家,2023(04):155-160.
[9] 宋亞蘭.鄉村振興背景下返鄉青年發展路徑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15):208-210.
[10] 同[5].
[11] 馬菲瑤.鄉村人才振興的價值意義、現實困境與解決途徑[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24):194-197.
[12] 朱亞坤.缺位、補位與就位:青年參與鄉村振興相關問題探究[J].青年探索,2022(01):40-48.
[13] 曹永輝.社會資本理論及其發展脈絡[J].中國流通經濟,2013, 27(0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