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情況:醫療健康傳播類金獎 申報單位:奧美公關
項目背景
據最新數據顯示,食管癌在我國消化道癌癥死因中排名第三,且每年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均約占到世界總數的一半。截至2020年,我國食管癌患者占全球食管癌發病與死亡人數的53.70%和55.35%,為患者家庭和社會經濟都帶來沉重的負擔。
執行時間:2024年7月30日—2024年8月30日
執行地域:中國大陸(以上海為活動中心,傳播覆蓋全國高發區域)
需解決的問題:提升疾病關注度,當前網絡與媒體對消化道腫瘤關注多集中在胃癌、腸癌等領域;提升公眾食管健康的認知,建立健康飲食的習慣。
項目調研
在調研階段,我們深挖食管癌疾病特征,了解了我國食管癌高發的原因和地區,以及我國公眾對于食管癌疾病認知水平等信息,我們發現:
目標群體:食管癌與不良飲食習慣(長期大量食用燙食、腌食、燒烤等習慣)以及區域生活習慣(飲用被污染水源)密切相關,高發群體雖然為45歲—65歲的中老年群體,但潛在目標群體實際為擁有不良飲食習慣的大眾。
食管癌科普活動少:當前消化道相關媒體報道大多集中在“胃癌”、“腸癌”領域,大眾與媒體對食管癌的關注相對較少。針對食管癌的線下活動多為專家義診,該領域科普傳播存在“形式少、聲量小、關注低”等特征,亟需食管癌相關大眾傳播活動。
項目執行
舉辦一場面向大眾的趣味科普市集,需要在風格、設計、文字、最后落地執行等多方面做準備。
預案準備:8月底正值上海的雨季,古建鐘樓內降低活動的意外風險。同時,我們將更多精力花在了吸引人流上。
讓創意融入疾病科普:我們從7月開始為活動的文案、KV、IP、創意海報以及各板塊的細化物料做準備。
親民的科普形式: 在市集啟動儀式上,邀請脫口秀演員作為主持人,通過幽默的引導和表達,助力專家以輕松有趣的形式傳遞食管癌的相關知識。
在互動游戲中輕松學習疾病知識:在游戲設置環節,我們設計了三種操作性強、安全性高、科普結合度好的游戲,吸引觀眾參與,并在游戲中讓參與者不知不覺地將食管健康知識熟記于心。
搶追時效,趁熱打鐵:活動現場反響熱烈,本著“打鐵趁熱”的原則,我們在當天定時篩選精選照片,并配合內容詳實的新聞稿/文案,分享給媒體、活動相關方及各方工作人員,實現了朋友圈“刷屏”效果。
項目評估
憑借著抓人眼球的設計、通俗輕松的科普內容、以及有趣的游戲amp;獎勵機制,本次“共續好食光”食管健康科普市集活動好評如潮,當天現場人流超800人次,收獲上海教育電視臺《教視新聞》欄目報道,及120+篇主流媒體報道。
活動現場反響強烈:在現場,知名健康類脫口秀演員與兩位大咖專家展開趣味科普互動,在一來一往的趣味對話中將食管健康“干貨”知識傳遞給觀眾,現場笑聲連連,反應熱烈。現場嘉賓與媒體展現出強烈的興趣并給予認可。
主流媒體迅速轉發:在活動后的黃金48小時內,全網共計產生120+篇媒體報道,包括上海教育電視臺、中新社、解放日報(上觀)、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文匯報等在內的權威媒體均在第一時間產出了正面報道,內容高度體現了項目的核心傳播信息(核心傳播信息包含率100%),活動一周內媒體持續報道發酵。
項目亮點
在形式方面:團隊獨辟蹊徑,開創“食管健康科普市集活動(線下)聯動”追光守護社區(線上科普平臺)的創意形式,同時,在啟動儀式期間邀請知名脫口秀演員進行主持,讓演員與大咖專家聯動開展一場趣味脫口秀科普互動。
在內容方面:將市集科普內容切入口放在“健康習慣”,減少市集帶來的負面聯想。在設計方面,視覺設計緊扣主題,卡通風格巧妙消除距離感。內容與視覺有機結合,巧妙消除距離感。趣味互動游戲,提高信息傳播力:通過將食管癌科普信息與視覺設計巧妙融合,將疾病知識與互動游戲形式相連接。在傳播方面,活動前、中、后期合理利用合作伙伴資源杠桿,最大化提升活動影響力。巧用場地資源,高效低成本傳播:科普市集在休息日于鬧市區商場舉辦,借助商場的自流量,實現了高成效、低成本的傳播。當晚《教視新聞》欄目即對市集活動進行了3分鐘左右的報道,同時《健康脫口秀》欄目官方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發布文章,擴大了活動在區域范圍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