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對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新征程上,要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入推動雙向投資體制機制改革,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培育開放型產業體系;建設開放創新生態,加快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優化區域開放布局,打造形態多樣的開放高地;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新動能,同國際社會攜手共創開放繁榮的美好未來。
“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圍繞這一主題,本期推出相關專家、學者研究文章。高水平對外開放是上海的鮮明標簽。陳建華的《上海以雙循環戰略鏈接促進雙向開放的原則與實踐》一文認為,上海圍繞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做強做優“五型經濟”,重視長三角區域協同,積極辦好進博會,建設上海自由貿易區及臨港新片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打造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全方位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江蘇在全國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地位。黎峰、王超男的《江蘇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實踐與路徑》一文認為,江蘇推動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江蘇必須堅持創新驅動、打破體制障礙、加快制度型開放、更好“引進來”“走出去”,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加快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