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工作中常感到有些問題很難解決,因其不僅是教育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現在黨中央、國務院親自部署“教聯體”這種促進家校社有效協同的工作方式,將有助于解決這個難題。
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是以中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為目標、以學校為圓心、以區域為主體、以資源為紐帶,促進家校社有效協同的一種工作方式。教師首先要加強學習,領會這個中央部署的深遠意義,樹立正確理念。在此基礎上,教師如何行動呢?
一是“勇于擔責”。“教聯體”中,教師的擔責,主要是以專業優勢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宣傳尊重兒童、發揮學生潛能的教育理念,帶頭培養學生自我教育意識和能力。有教師會強調:應試教育思潮的影響,周圍各種條件的束縛,讓自己有心無力。真是有心無力嗎?列寧說:“在任何學校里,最重要的是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這個方向由什么來決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學人員來決定。……任何‘監督’、任何‘領導’、任何‘教學大綱’、‘章程’等等對教學人員來說都是空談。”(見列寧:《列寧論國民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第109頁)此時重溫列寧的名言,就會發現只要有心,“從我做起”就會有力。
二是“善于協同”。教師在“教聯體”中不僅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還要學會與家長、社區以及相關教育機構進行有效溝通和合作。通過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更好地整合資源,為學生提供全面發展的環境。教育如果僅限于在教室里讀書,看不到人民群眾的勞動,脫離實踐,是不可能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的。“教聯體”為教育提供了帶領學生走向社會、參與實踐的寶貴機會。教師應該在與各方面協同的過程中,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習真知。
相信通過“教聯體”這種促進家校社有效協同的工作方式,教育將進入新階段,教師隊伍也會呈現新面貌。
(作者系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