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新課標理念,以貫徹落實“學習任務群”為出發點,對小學語文單元整體閱讀教學進行設計。重點從課內課外閱讀相結合、方法習得與語文要素關聯、“閱讀+習作+評價”三位一體、以文體促單元整體練習四個維度入手,以求在任務群中拓展閱讀視野、落實核心素養、升華閱讀質量和設計閱讀學習活動工具,促進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課內課外閱讀相結合,在任務群中拓寬閱讀視野
2022年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新增了核心素養內容,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對課程內容做了全面更新,新增6個語文學習任務群,包括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在課程實施方面,新課標還倡導課程評價,注重“教—學-評”一致性,且評價方式較以往發生了重大轉變,貼合“雙減”政策,新課標提出的課程評價不再局限于考試分數,而是提倡評價方式多樣化,更注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等。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在新課標新增的語文學習任務群中,前面五項都與閱讀教學密切相關?;凇半p減”政策和新課標理念,語文的閱讀教學應從課內拓展至課外,做到課內課外閱讀相結合,以“任務式”的方法引導和輔助小學生拓寬閱讀視野。
例如,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神話故事”單元教學,以單元思想為整體,以“神話故事”為主題,以“讀神話、悟寓意”為任務,一步步地引導小學生在學習了《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普羅米修斯》《女媧補天》等神話故事后,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神話故事,并在課內外神話故事閱讀與對比評價中,知曉中國神話故事與世界神話故事的區別(如內容、風格等的區別),明白神話故事寓意鮮明的文本特征。該單元的教學從導讀開始,導讀是為了激發小學生對“神話故事”的閱讀興趣。對此,實踐教學圍繞“一起去神話故事館探秘”的核心任務展開,為小學生創設了閱讀情境,共設計了四個子任務,分別是神話故事屋(引進課外神話故事讀物)、神話閱讀計劃站(包括課外神話書單)、神話分享室(分享課內外神話故事)、神話話劇團(僅限中國神話故事),四個子任務的內容緊密相連,由淺入深地推進小學生從淺讀走向深讀,帶領小學生打開神話故事之門,走進神話故事、計劃閱讀書單、分享神話故事、排練神話話劇,讓小學生在一次次任務完成與打卡中收獲喜悅感和成就感,并從中打開對神話故事的認知視野。
“神話故事”單元的整體閱讀教學,重點在于通過給小學生設計循序漸進且密切關聯的多個小任務,一步步引導小學生在讀故事中悟寓意;課內神話故事與課外神話故事、中國神話故事與國外神話故事的結合和對比,讓小學生從深入閱讀中初步了解中西文化色彩之差異,強化小學生的世界觀與價值觀;神話分享室和神話話劇團設計的目的在于推進小學生思維和審美的發展,將重點聚焦在中國神話故事分享與話劇排練中,以樹立小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并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方法習得與語文要素關聯,在任務群中落實核心素養
新課標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課程須致力于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圍繞核心素養的四個主功能展開,將學習任務群落實到實際教學中。在閱讀教學中,教學方法應與語文要素建立聯系,在任務群中將核心素養落實到閱讀教學中。一個學習任務群,就是一個學習單元。設計學習任務,便是設計學習單元。所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學習任務群設計,應圍繞學習單元,有規劃、有目的、有主題思想地展開。
例如,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閱讀教學,從學習單元角度出發,圍繞“花鳥”主題,為小學生創設了“花鳥情”學習情境,在該情境之下共有四個小任務:花鳥誦、花鳥說、花鳥展、花鳥評。四個小任務之間緊密相連,內容上層層遞進,還實現了跨學科合作,以及語文學科與藝術的融合。以《白鷺》為例。(1)“花鳥誦”以誦讀為主,圍繞“誦讀體會”小任務展開,讓小學生在誦讀中體會“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2)“花鳥說”以思辨表達為主,圍繞“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內容展開,讓小學生在“讀給你聽——讀出我的‘白鷺情’”模塊中有感情地朗讀,讀給小組成員聽,讀后則是“思辨性表達”環節,引導小學生在小組中思辨性地討論、暢所欲言。(3)“花鳥展”以創意表達為主,圍繞“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跨學科合作”任務群內容展開,讓小學生在閱讀后,將“白鷺情”轉化成作品,創意地表達出來,表達的文體不限,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與強項,以演講、習作、手抄報、黑板報、繪畫、編制成歌曲等方式創意地表達出來。(4)“花鳥評”以評價為主,是“花鳥展”的延續,目的在于為小學生創設課程評價情境,讓小學生在自由發言的課堂環境下,自主、公平、客觀地評價,讓小學生在自主評價和小組評價中得到反饋,在反饋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圍繞著“誦、說、展、評”展開的閱讀教學,發揮的正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核心素養的作用。
三、“閱讀+習作+評價”三位一體,在任務群中提升閱讀質量
從閱讀到習作再到評價,在閱讀教學中形成一個閉環,讓閱讀教學聯系實際生活,讓小學生的閱讀學以致用。新課標提倡任務教學圍繞著學習單元展開,即教學任務的設計要圍繞著學習單元的主題思想展開,這有助于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整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并將單元下每一篇課文的主題思想串聯起來,能夠促進小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習作教學亦是小學語文的重要內容之一,將習作和評價融入閱讀中,可在任務群中提升閱讀質量。這是一個從讀到寫再到表達與評價的過程。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閱讀教學中,課本圍繞著“家國情懷”單元主題設計學習任務,以追尋百年不變的愛國情懷為核心概念。本單元共設計了三個進階任務:任務一,感觸詩人筆下蘊藏的愛國情;任務二,緬懷偉人身上固有的愛國情;任務三,暢言我們心中永恒的愛國情。教師圍繞著三個進階任務引導小學生精讀《古詩三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略讀《延安,我把你追尋》《梅蘭芳蓄須》。以《古詩三首》為例,圍繞著三個進階任務,教師還設計了五個子任務:(1)找一找,熟讀古詩后,找出每一句詩中所蘊藏的愛國情感;(2)搜一搜,查找其他愛國詩作,并摘抄下來反復誦讀;(3)做一做,圍繞著詩人的愛國情懷,動手制作主題展覽;(4)比一比,比同比異,通過反復閱讀,對比三首詩的共同點和差異;(5)說一說,暢所欲言,表達對三首古詩的理解與共鳴感受。
閱讀教學后,教師則為小學生創設了聯系實際生活的“寫信”情境,創建了交流平臺。習作要素體現有二:一是學會用書信與關系較親密的人互通消息、交流情感,將自己的實際生活寫入信中;二是以書信的方式表達對革命英雄、偉人的敬愛之情,并借助歌頌革命英雄、偉人,來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
最后的評價應緊貼整個單元教學內容,做到任務與評價融會貫通。評價方式應盡可能多樣化,如表現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自我評價、小組評價等。其中,表現性評價的評價方式可包括朗讀反饋、學習單反饋等;形成性評價的評價方式可包括課堂觀察、課時作業等。
四、以文體促單元整體聯系,設計閱讀學習活動工具
(一)以文體為導向
當前,小學語文教科書的選文以敘事性作品和說明類文章為主。在單元構成中,形成以文體的方式進行組合的模式,如“童話文體單元”“神話文體單元”“寓言文體單元”“說明文文體單元”等。單元構成模式,正貼合了“雙減”政策和新課標理念,落實了單元整體性教學。在落實學習任務群、設計單元整體閱讀教學中,教師需以文體為核心,凝聚單元整體思想。
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中,教師需圍繞著“童話文體”主題思想鋪展開,讓學生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力;試著自己編、寫童話。該單元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帶領中年級學生游歷奇妙的童話王國,在暢游翱翔中,看花兒跳舞、聽星星歌唱,感悟童話純真色彩;引導中年級學生改編童話、自主創作新童話。歸結到底,是要讓中年級學生在感受童話豐富想象特點的基礎上,借鑒本單元的文字進行想象和創作,因而該單元重點在于通過單元整體閱讀教學,培養中年級學生的想象思維和創作能力。
再如,前文列舉的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神話文體單元”,所選取的四篇課文的體裁均為神話,該單元需要確立語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展開想象,寫一個故事。教師可以將四篇課文的結構作橫縱向比較,使中年級的學生感悟并發現神話故事的結構特點——歷經磨難,最終獲得勝利。在閱讀和對比中,學生將從中發現優秀神話故事的兩個重要元素——神奇的想象與鮮明的人物形象。這兩個要素是推動神話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橫縱向對比中,學生在發現神話文體要素的過程中,已經順利地將整個單元的課文內容聯系到一起,實現了單元整體閱讀學習。最后的寫神話故事任務設計,則是對學生的單元閱讀學習效果的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的考察。
(二)設計閱讀學習活動工具
2022年版的語文新課標,根據學段要求,將每個學段的閱讀改成“閱讀與鑒賞”,將“寫作”和“口語交際”合并成“表達與交流”,將“綜合性學習”改成“梳理與探究”。對此,在設計閱讀學習活動工具時,教師應以新課標整改后的主題內容為設計方向。
1.設計“閱讀與鑒賞”工具
“閱讀與鑒賞”是建立在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之上,鑒賞作者是如何依托語文要素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比如,前文提到的四年級上冊“神話文體單元”,教師便可根據縱橫向交叉的方式,將整個單元的課文內容結合設計成一個對比性表格。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四年級上冊“神話文體單元”內容對比分析
課文題目 主角 故事的起因 故事剛開始發生了什么 故事接下來發生了什么 故事結局
《盤古開天地》
《精衛填?!?/p>
《普羅米修斯》
《女媧補天》
表2 四年級上冊“神話文體單元”內容對比分析
課文題目 人物形象和性格 課文中的具體語句 總結
動作 語言 神態
《盤古開天地》
《精衛填海》
《普羅米修斯》
《女媧補天》
學生要想完成該表格,需要以熟讀和理解整個單元課文內容為基礎。填寫后,通過縱向對比,可更清晰地了解神話中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特點。
2.設計“梳理與探究”工具
“梳理與探究”需要學生對單元內的語言現象進行任務式梳理和總結,從而探究本單元的語言規律,領悟單元語言表達元素。同樣以四年級上冊的“神話文體單元”為例,可根據故事情節繪制出縱橫向交叉的對比表格,具體如表2所示。
學生完成該表格,需要建立在對單元內每篇課文的梳理與探究基礎上。填寫后,縱向對比,使神話人物的形象特點一目了然。
3.設計“表達與交流”工具
“表達與交流”是學生對單元內容學習成果的另一種呈現方式,體現了學生掌握單元知識的思維水平與語言水平。在該活動中,語文教師需要為學生搭建起“表達與交流”的支架,引導學生運用“表達與交流”工具,完成整個單元的閱讀學習任務。
五、結語
總之,在新課標的多項革新中,新增的核心素養和語文學習任務群是研討和實踐的重點。在實踐中,教師要緊緊圍繞語文要素和單元學習任務,聚焦新課標革新思想,力求將核心素養和任務群踐行于閱讀教學。學習任務的設計應圍繞著單元主題展開,注重每個任務之間的連貫性,凸顯每一篇課文的單元主題思想。教師應以單元整體閱讀教學設計的方式,落實語文學習任務群,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強化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以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