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幼兒教育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在幼兒教育中,將自然教育資源融入區域活動教學,能夠讓幼兒更好地感受自然之美,有效地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本文對自然教育資源融入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進行了簡要分析,希望能夠有效地提高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效果。幼兒園區域活動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教學模式,能夠為幼兒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在開展區域活動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教育資源,激發幼兒對自然環境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
一、自然資源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開發和利用的必要性
在新課程改革中強調了環境對幼兒發展的作用,并倡導以各種形式開展幼兒園的區域活動,促進幼兒創造性的發展。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環境進行教學,從而有效地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自然區域,讓幼兒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帶到這個自然區域中,通過觀察小動物來認識自然界的生物。在引導幼兒進行觀察的過程中,幼兒可以充分感受到自然環境中的生機與活力,從而使幼兒能夠更加熱愛大自然。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自然環境來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利用自然資源開展教學活動,讓幼兒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與神奇。
當前的幼兒園區域活動,盡管能夠讓幼兒認識到自然資源的重要作用,但其發展的方向、利用的視角、采用的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誤區,導致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在自然資源方面,對自然資源的開發相對較多,而對人文、歷史等具有文化底蘊的資源則相對缺乏;在幼兒園的室外裝修與環境方面,更多地關注與自然資源相融合,能夠體現幼兒園的天然特征,卻缺少了天然特有的文化元素的利用。因此,如何更好地運用資源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自然資源是非常豐富和多樣的,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教師能夠按照教育需要,充分地利用這些自然資源,保護當地的文化特點,進而幫助幼兒樹立文化自信心,發展他們的整體素質,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二、區域活動設計和實施的關鍵因素
(一)幼師的角色
教師是幼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教師在設計、實施及評價活動時,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多元作用,如指導者、組織者、激勵者和參與者。在開展活動時,要充分尊重幼兒的選擇,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與探究性,以此營造一個有利于幼兒發展的良好環境。
(二)資源的選擇與利用
在幼兒園開展的區域活動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選取和使用資源。在開展區域活動時,要充分運用各種資源,以提高幼兒的綜合發展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在此基礎上,還應通過各種途徑,拓展幼兒的認識空間,提高幼兒的美學品位與人文素質。
(三)評估方法的選擇和應用
評價也是區域活動規劃與執行中的一個關鍵步驟。通過對幼兒的評價,教師可以對幼兒的掌握情況、學習狀況等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使教師能夠在課堂上進行更多的科學設計,并對其進行最優的教學。評價方式要多樣化和靈活化,可以采用問卷調查、教師觀察、幼兒觀察、父母反饋等多種方式。
三、自然教育資源融入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的策略
(一)明確自然資源的應用目標
在開展自然教育資源融入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時,教師要明確目標,對于區域活動的開展要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同時也要注重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可以為幼兒設置一定的教學目標,如幼兒可以將自己制作的玩具帶到幼兒園進行展示,同時也可以讓其他幼兒學習他的制作方法。同時,還可以對表現優異的幼兒進行獎勵。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將教育目標與自然教育資源相結合。
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對區域活動教學目標進行有效的確立與落實,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夠明確自己要做什么事情。在開展自然教育資源融入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幼兒年齡階段不同而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在進行區域活動教學時,教師需要將幼兒的年齡和自身需求作為出發點與落腳點,然后再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幼兒園園區應該加大對資源利用工作的宣傳力度,提高對資源利用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要大力推進家庭和學校之間的合作,使父母對資源利用的目的有一個明確的認知。雖然有一些父母對其使用表示認同,但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其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強化家校合作,改變父母的思想,讓他們意識到自然資源在推動幼兒綜合發展方面的重要性,讓他們主動地加入利用自然資源進行教學的活動中,促進幼兒的綜合發展。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幼兒園可以在家庭開放日,讓父母參與幼兒園的區域活動,也可以在父母的帶領下,把幼兒帶到大自然中,讓幼兒多了解大自然,同時也讓父母意識到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帶著幼兒在大自然中進行的區域活動能帶來更多的意外收獲,因此,幼兒園可以利用自己的地域條件,將孩子們帶到大自然中去,同時,也可以請當地的公園配合,讓孩子們認識大自然,并與自己喜歡的生物接觸。此外,小區內也有較多的自然資源,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有利于開闊幼兒的視野,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在社區或公園進行區域活動時,也可以請園區的工作人員為孩子們講解有關動植物的知識,并回答孩子們的問題,從而促進他們對自然資源的了解。
(二)提升教師應用自然資源的水平
對于大多數幼師來說,他們十分認可自然資源的教育價值,但對于它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如何更好地利用它,教師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對此,教師要認清自身的缺陷,不斷地進行研究,以掌握更多關于自然資源的運用方式,獲得更多運用資源的經驗,從而使其更好地運用于教育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很多的途徑來實施這一策略,如可以通過閱讀有關書本來獲得相關內容,也可以從網上收集有關資料,還可以和其他教師共享自己的經驗和資源。僅僅依靠教師自學是不行的,因此,幼兒園也應該主動提供訓練機會,讓教師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和幼兒園自身特點,創造一種獨特的自然資源利用方式。此外,也可以請有關專家來園區進行演講,他們擁有最先進的教學理論與經驗,可以給教師更多的專業性建議,從而提高他們對自然資源的運用能力。另外,也可以安排教師到其他的幼兒園參觀和研究,了解其他幼兒園在利用自然資源上的科學做法和實際經驗,并吸收他們的優點來完善自己。同時,幼兒園也可以定期舉辦園本研究項目,注重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激勵教師解決在利用自然資源方面遇到的問題。在小組討論結束后,應將研究結果進行紀錄,形成一套完整的課程計劃。對于已經取得效果的教師,幼兒園應給予相應獎勵,并且聘請有較好的自然資源運用理論和實際操作能力的老師擔任研究小組的負責人,以此來開展和推動幼兒園的教學工作。
(三)利用自然環境開展戶外活動
經過研究,科學家已經認識到,進行室外運動是非常有效的。開展室外運動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心理、生理健康、社會交往等方面的發展。教師可以讓幼兒在園區內找一些樹葉、石頭等天然素材,然后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來做各式各樣的手工作品,如拼圖、手工繪畫等。還可以通過種花栽樹,訓練孩子們的眼手協調性。在此基礎上,對各季節的花卉進行系統的栽培,有助于幼兒對大自然四季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能親自體會到陽光、水分、泥土等大自然的現象,體會大自然的魅力。在這樣的游戲中,孩子們還能體會到成就感。比如,在進行自然探究游戲時,教師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包括自然環境的選取、器材的準備等。其間,教師應指導幼兒主動參加,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及創造力進行創作和互動,但需注意幼兒的安全。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對本次活動做一個小結,使自己和幼兒充分認識到此次活動的重要性及收獲,并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
(四)利用季節性自然資源開展主題活動
季節性資源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有利于專題活動的實施。在春天,孩子們可以自己動手種植花草蔬菜,可以學習一些關于植物生長的知識。秋天,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去摘果子,體會豐收的快樂,也要讓他們意識到勞動的價值與意義。通過與大自然的密切聯系,孩子們可以領略大自然的千姿百態,如嬌艷的花朵、五彩繽紛的蝴蝶,還有小溪里快樂的魚兒。
比如,幼兒園可開展秋季葡萄采摘活動。在活動開始前,教師要做好調查工作,了解葡萄的品種、生長情況,以及采收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在采收時,教師要為孩子們講解葡萄生長的條件及采收時的要點。然后,在教師的帶領下,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有秩序的采摘。這些天然的資源為幼兒帶來了視覺樂趣和啟發,進而提高了他們的觀察力,引導他們對自然生命進行探索。
(五)因地取材,充分利用園所自然資源
教師在開展游戲教學時,不能把空間限制在固定的課堂上,還要讓孩子們多到園區的草坪上觀察植物和小動物。教師和幼兒共同探索大自然,在活動過程中發現一些基本的素材。比如,在組織小朋友玩“過家家”時,利用園區材料,如用小木棍當筷子,用花草當糧食,既可以節約購置器具的費用,又可以讓他們體會到父母做菜的辛苦。
此外,教師要鼓勵父母與孩子們共同搜集自然資源,如形狀各異的石塊、各種蔬菜等。在手工制作過程中,把形狀各異的石塊粘貼到硬紙上,拼接成不同的圖畫;或將青瓜雕成不同樣式的圖章,再讓孩子們蘸上油漆,在白紙上印刷。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孩子們了解到,大自然中有許多可以利用的東西,如果他們能夠將其運用到生活中,就能帶來更多樂趣。
(六)身處自然,用心發掘
再好的材料也會有瑕疵,最重要的是讓幼兒自己去摸索,去體會“尋寶”的快樂。幼兒要真正體會到大自然的美,就必須主動走入大自然,去探索大自然。幼兒園作為幼兒的第二個成長領域,教師的教學對幼兒今后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如果教師能夠恰當地運用自然資源進行教學,將會使幼兒獲得更多的體驗,進而形成認知。比如,幼兒園周圍有大片的農田,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去尋找小草、小花,并了解它們的生長特點,同時還可討論黃瓜、西紅柿等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幼兒在田野中身心得到放松,累了躺在樹下觀察樹葉,此外,在活動后結束后還可以舉辦一次的插花比賽活動,激發幼兒的審美觀。
(七)利用鄉土材料開展區域活動
在大自然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它是一個博學多才的教師,教會了幼兒如何思考和做事。這些自然資源不僅有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還能培養他們珍惜環境、保護自然的意識。區域活動是學前教育中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能夠有效地幫助幼兒在自主玩耍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研究表明,在本地開展教學活動時,合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可以顯著提高教學效果。例如,玉米皮、麥穗、茅草、松果、木材、小樹枝、花生殼、瓜子殼等都可以作為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如果運用得當,它們不僅能促進幼兒的實踐能力,還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環保意識。比如,孩子們可以在采集松果后,用陶土捏制成小刺猬、小蝙蝠或小貓頭鷹等小動物,這不僅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也增強了他們的環保意識。
此外,收集的小樹枝不僅可以用來創作美工區的大拼圖,還可以作為建材用于建筑區,甚至可以在科學區用來幫助幼兒理解數字的概念。通過這些活動,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既提高了實踐能力,也拓寬了他們的學習領域。
四、結語
在幼兒園開展的區域活動中,自然資源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它直接影響到幼兒的發育和發展。在幼兒園開展的區域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在此基礎上,還應通過各種途徑,拓展幼兒的認識空間,提高幼兒的美學品位與人文素質。自然資源是幼兒園營造的有利條件,教師要把當地的自然資源引入幼兒園中。《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要把幼兒園教學放在一個終生教育的位置上,要用教育觀來定義幼兒園,讓環境會“說話”,讓環境更好地為幼兒的發展提供助力,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從而讓他們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