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背景下,習近平主席在2024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提出了“攜手共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的中國方案,這既為中國式現代化稅務實踐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中發揮作用提供了國際背景,也為研究中國式現代化國際稅務實踐提供了分析角度。文章基于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之表現形式與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方案之深刻內涵,分析這一新格局新變化對國際稅收關系的可能影響,探尋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式現代化國際稅務實踐的當前任務,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與理論思考。
關鍵詞: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方案;中國式現代化國際稅務實踐
中圖分類號:F812.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280(2025)01-0001-07
近年來,習近平主席在多個重要外交場合作出了“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這一國際形勢的總體判斷。2024年11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秘魯利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講話中再次重申這一重要判斷,并就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當前表現形式作出深刻闡述,“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世界開放指數不斷下滑,亞太合作也面臨地緣政治、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上升等挑戰”。①2024年1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第二階段會議上發出了“攜手共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的時代倡議,②并就構建這一全球治理新體系提出了完整的中國方案。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下的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方案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之系列表述中最新的重要內容,是我們研究新征程上中國式現代化國際稅務實踐的時代背景和重要依據。
一、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下的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方案
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大背景下理解中國關于全球治理體系構建的最新方案,可以從依次遞進的四個層次去把握。一是“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趨勢方位,二是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表現形式,三是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方案的內在邏輯,四是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方案的主要內容。
其一,要深刻理解“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宏大論斷的延續和發展。我們既要理解“變局”的內涵,又要理解“百年”之定位。一是要準確把握“變局”所代表的時代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這就是對“大變革”帶來的當今世界“大變局”的內涵把握。世界之大格局從20世紀“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科技信息化”,發展到世紀之交“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科技有進步、全球新問題”,再到黨的十九大描述的“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這就是“變”中成“局”,內涵在持續豐富,順序在不斷調整。在這一變局中,國際政治與國際經濟是一對首要的影響因素。一方面,國際政治因素的地位在不斷提升,世界多極化逐漸成為世界變局的特征之首;另一方面,國際經濟因素依然是國際社會發展的基礎力量,經濟全球化始終是世界發展的主流,但也不斷遭遇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等逆流的沖擊,在許多場合中不斷受制于國際政治的深刻影響。二是要充分理解“百年未有”所體現的歷史方位。這里的“百年”既對應著世界國家間關系發展演變的百年,也指社會主義經歷探索、發展、陷入低潮又蓬勃發展的數百年。就中華民族的發展而言,“百年未有”這一程度詞反映出當前的“大變局”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機遇,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給世界帶來的新機遇。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到“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習近平主席對世界格局的判斷不斷隨著時代發展而適時準確調整,體現大國領袖之洞察力,體現當代中國之真擔當。
其二,要深刻理解“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基本特征,百年變局乃趨勢,加速演進是特征。一是“加速演進”的基本路徑已經明朗。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金磚國家工商論壇會議上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未來十年的國際影響歸納為“新舊動能轉換”“力量對比變化”“體系深刻重塑”三個方面。這是對百年變局演進路徑的準確把握,過去六年來的進程深刻證明了這一點。六年來,以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與產業持續增長,清潔能源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大力推進,而傳統能源如化石能源則面臨著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雙重挑戰,新舊動能轉換正在穩步進行;“一帶一路”倡議對全球的影響持續深化,新興經濟體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逐步增強,而傳統強國如美國和歐洲各國,經歷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社會分化加劇,相對實力卻在下降,國際格局更趨于多極化,新興經濟體與傳統強國在競爭與合作中不斷尋找新的平衡;以金磚國家、G20為代表的新興區域與全球治理機制正在不斷發揮作用,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全球多邊機制的主導力有所削弱,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經歷重塑。二是國際政治影響并制約國際經濟發展是“加速演變”的主要形式。世界政治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日益加深,地緣政治博弈的不確定性和國際規則體系的重塑直接影響世界經濟的長遠穩定發展,多邊合作機制面臨挑戰,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加強。在這種形勢下,世界各國應準確把握世界政治態勢,要善于處理分歧、規避可能風險、妥善把控危機、把握發展機遇、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全球發展。三是世界局勢嚴峻性在加強是“加速演進”中不可回避的現實。全球經濟面臨的下降態勢愈加嚴峻,各種阻礙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持續堆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面臨著經濟復蘇困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世界開放指數不斷下滑,全球范圍內的保護主義抬頭,國際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程度不斷下降;全球各區域都面臨地緣政治、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上升等挑戰。以亞太地區為例,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受地緣政治影響,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受阻,亞太區域的合作潛力不斷被削弱。面對這一系列的全球化進程中的挑戰,如何在動蕩的國際形勢中保持開放與合作、促進包容與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各國共同關注的重大課題。四是世界范圍內經濟上升發展趨勢也是“加速演進”中必須弘揚的正能量。世界經濟的發展在動蕩中也有上升的趨勢,尤其是以中國為代表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穩定全球局勢和推動經濟前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積極倡導并實踐多邊主義,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促進沿線國家的投資和貿易活動,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區域經濟融合,通過參與各種國際組織與多邊合作機制,積極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展現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擔當。
其三,要深刻把握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方案的內在邏輯。習近平主席在這次G20峰會上提出的“攜手共建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方案是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新特點的最新回應。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方案的內在邏輯至少可以體現為三個層面。一是全球治理體系由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多領域多方面治理綜合形成,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因此,世界各國必須對全球治理體系的目標要盡可能達成共識,尤其對當前極為迫切的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須有明確的目標設定。在中國方案中,對全球治理體系的描述是“公正合理”,對世界多極化的描述是“平等有序”,對經濟全球化的描述是“普惠包容”。“公正合理”與“平等有序”“普惠包容”之間的聯系是相互的。一方面,“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總目標在世界多極化上主要體現為“平等有序”,在經濟全球化上主要體現為“普惠包容”;另一方面,“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目標的實現及其相互作用將推動“公正合理”全球治理體系總目標的實現。二是要深刻理解世界多極化之“平等有序”要求是體現“公正合理”的必要前提。“平等有序”是承認并尊重不同國家、文明和意識形態的平等地位,不同的政治制度、社會文化和發展模式在競爭中共生發展,通過合作而非對抗實現各方的平衡協調,共同促進全球穩定與發展。各國都有選擇自己發展道路、現代化模式的權利。各國都“平等”,大家共生存。有競爭、也有合作,要對話、但不對抗,最終形成“有序”的發展規則與共治模式。這樣一種全球政治治理應拒絕強權政治和單邊主義,應充分反映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訴求,使全球治理體系“公正合理”。三是要深刻理解經濟全球化之“普惠包容”要求是體現“公正合理”的重要途徑。“普惠包容”是通過經濟全球化惠及所有國家和人民,照顧各國在發展階段和能力上的差異,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發展空間、發展資源和技術支持,縮小南北差距,促進各國經濟更加體現包容性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滿足人類發展的共同需要。
其四,要全面領會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方案的主要內容。習近平主席在中國方案中詳細地提出了實現上述目標的“5+1”方案,即“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建設合作型世界經濟”“完善全球金融治理,建設穩定型世界經濟”“完善全球貿易治理,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完善全球數字治理,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完善全球生態治理,建設生態友好型世界經濟”這五個方面和“全球安全治理”的基本立場。這一方案體現了國際政治引領著國際經濟、國際政治落實于國際經濟的基本定位,體現著對構建“新型世界經濟”的期許與判定,涵蓋著經濟、金融、貿易、數字、生態和安全六個方面治理的目標,是對全球治理體系政治與經濟統一多維度的表述,是國際政治與國際經濟辯證觀在當今世界的充分體現。這可以從四個層面來認識。一是對“公正合理”總目標的體現。中國方案從不同角度詮釋了“公正合理”全球治理體系的要求,體現“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通過對五大經濟維度全球治理的描述,最后落實在“合作型世界經濟”“穩定型世界經濟”“開放型世界經濟”“創新型世界經濟”和“生態友好型世界經濟”的構建目標上。二是“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的實現將引領與實現多維度經濟治理的實現。在全球經濟治理方面,“要致力于加強全球經濟伙伴關系”;在全球金融治理方面,“要增加發展中國家話語權和代表性”;在全球貿易治理方面,要“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推動爭端解決機制盡快恢復正常運轉”;在全球數字治理方面,“要強化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部長會議功能”“要加強人工智能國際治理和合作”;在全球生態治理方面,“要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三是“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是各主權國家和地區推進經濟治理的重要基礎與目標取向。在全球經濟治理方面,“建立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框架”“營造開放、包容、非歧視的國際經濟合作環境”;在全球金融治理方面,“更好滿足發展中國家綠色融資需求”;在全球貿易治理方面,“構建更具平等性、包容性和建設性的產業鏈供應鏈伙伴關系”;在全球數字治理方面,“確保人工智能向善、造福全人類,避免其成為‘富國和富人的游戲’”;在全球生態治理方面,“發達國家要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必要的資金、技術、能力建設支持”。四是深刻理解全球安全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進程中,推進全球經濟治理必須始終維護和平與發展這一時代主題。這也是國際政治作用于國際經濟的重要前提。當前,世界正能量上升與嚴峻性加劇并存,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國際政治因素作用十分關鍵。基于此,習近平主席在2024年12月10日“1+10”對話會上指出,“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各國不是乘坐在190多條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應該相互視對方的發展為機遇而非挑戰,相互把對方當作伙伴而非對手,讓‘同球共濟’、團結協作、互利共贏成為時代主旋律”。①認真理解這些形象且深刻的表述,我們就能體會到全球治理體系“5+1”之中國方案的完整性與可行性,領會到和平安全與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同球共濟”就是維護和平,就是避免戰爭,就是最終實現共同發展。
二、全球治理體系構建與中國方案對國際稅收關系發展的影響
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下的全球治理體系之構建必然會對國際稅收關系繼續產生深遠影響。對于這一重大課題,筆者多年來持續予以關注(鄧力平,2020;鄧力平等,2022)。這里僅從兩個方面加以重點分析。一是全球治理體系的演進構建與各種方案的最新博弈都會對國際稅收關系產生新的影響,二是全球治理體系的各個維度都會對國際稅收關系的對應方面產生制約與影響,并期冀著國家間稅收關系職能的發揮。而在這兩方面中,我們都要特別關注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方案對國際稅收關系將會產生的積極影響。
其一,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下的全球治理體系對國際稅收關系的影響,既取決于百年變局加速演變的動態特征,更取決于全球治理體系構建中各方之間的相互認同與共同推進。其中,全球治理中國方案對國際稅收關系的影響將是積極正面的。我們要特別深刻理解中國倡導的“公正合理”全球治理體系與對應期盼的“平等有序”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經濟全球化特征對國際稅收關系發展的積極影響。對此,可從三個方面加以理解。一是“公正合理”“平等有序”“普惠包容”的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方案必然呼喚著建立公平穩定、高效包容的全球稅收治理體系。在全球治理框架中,國際稅收關系過去、現在與將來都深受國際政治和國際經濟的影響。在“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框架中,“平等有序”之國際政治關系和“普惠包容”之國際經濟關系會對國際稅收關系產生明確引領作用。一定意義上說,各國要形成關于全球稅收治理的理念共識,并將其付諸實施。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方案將有助于強化國際稅收關系的正向發展基調與內在邏輯,這就是要在全球層面上建立更加符合公平、穩定、高效、包容等目標的國際稅收合作關系,為國際發展態勢注入更多穩定性和包容性。二是必須始終關注國際政治關系發展對國際稅收關系的深刻影響。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國際稅收關系作為國際經濟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長期受制于國際政治因素變動的影響,我們既要看到“平等有序”的國際政治發展大勢會引領國際稅收關系的穩步推進,又要關注當前國際形勢動蕩會加劇國際稅收關系復雜性。各種國際政治因素會對全球各國政治政策運用產生深遠影響,地緣政治沖突加劇也會對各國國際稅收合作帶來新的變數,會對多邊合作機制運用和跨國貿易往來帶來不利影響。國際稅收準則規則的制定與實施也需要考慮更多政治因素,需要權衡更多利益。三是世界經濟發展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始終是國際稅收關系推進與國際稅收準則調整的重要基礎。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要特別關注世界經濟領域順全球化與逆全球化的表現形式,要始終高揚經濟全球化大旗,始終反對保護主義思潮。當前,經濟全球化與逆全球化交織、全球供應鏈重塑和區域經濟合作加強的同時,伴隨著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這對平衡各國國家利益與全球合作需求的國際稅收關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國必須正確面對與妥善處理。
其二,從全球治理體系構建的各個維度來把握對國際稅收關系產生的影響,特別要研究在這些維度里中國方案會對國際稅收關系帶來的正面影響。一是在全球經濟治理方面,合作型世界經濟呼喚著合作共商的國際稅收關系。各國在稅收關系上的協商、互動與合作有助于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在這方面,中國提出并付諸實踐十年的“一帶一路”倡議連接了眾多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是通過合作實現共同繁榮的典范。在這一框架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斷加強稅收合作,通過加強稅收協定網絡建設、構建“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等方式,為相互投資和貿易往來提供良好穩定的營商環境,推動沿線經濟體互聯互通。二是在全球金融治理方面,穩定型世界經濟呼喚著穩定高效的稅收職能作用發揮。各國可以通過稅收合作,推動全球金融安全,從而保障世界經濟穩定。在這方面,習近平主席明確提出了完善金融風險監測、預警、處置體系,加強數字貨幣、稅收等領域合作的倡議,指明了稅收在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中的獨特作用。全球經濟穩定依賴于大國之間的金融政策協調,但近年來地緣政治競爭和單邊主義抬頭,加劇了金融市場波動和跨境資金監管難度,技術進步對傳統稅收規則和金融穩定構成重大挑戰,國際稅收需要通過新的規則和體系協調來加強監管。三是在全球貿易治理方面,開放型世界經濟呼喚著開放包容的國際稅收體系。通過稅收合作實現世界經濟開放。面對當前國際上部分國家以保護主義為名提高關稅壁壘,同時通過國內稅收優惠政策對外資施加不利影響等現實情況,全球貿易治理要求恢復重塑多邊合作,依托多邊合作平臺制定公平透明的稅收規則,在多邊框架下協調邊境稅政策與境內稅設置,保護跨境貿易和投資的公平環境。各國都要旗幟鮮明地反對以各種稅收形式直接或間接表現的保護主義措施。四是在全球數字治理方面,創新型世界經濟呼喚著創新高效的稅收規則體系。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不斷挑戰傳統稅收規則,數字經濟帶來的新商業模式需要相應的稅制創新和全球稅收合作。要實事求是地完善與推進OECD“雙支柱”方案,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支持和能力建設,營造有助于創新型經濟發展的國際稅收環境。五是在全球生態治理方面,生態友好型世界經濟呼喚著綠色低碳稅制。通過稅收合作助推生態友好,因地制宜地推進綠色稅制的建設與完善。各國在低碳轉型中的訴求不一致,導致綠色稅制的實施缺乏全球一致性。一些發達國家可能以“綠色”為名推行碳邊境稅,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構成隱性壁壘。因此,國際稅收合作既要推動全球經濟向生態型轉變,又要“避免以綠色低碳為名行保護主義之實”,減少綠色稅制對全球貿易的扭曲。此外,全球安全治理呼喚著安全穩固的國際稅收體系。稅收作為國家主權的重要領域,現代稅收關系始終體現著主權運用與國際協調的辯證統一,在國際稅收合作中要格外注意。簡言之,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國際稅收關系正在經歷深刻變革,國際稅收合作作為促進公平發展和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工具,要為構建合作型、穩定型、開放型、創新型和生態友好型世界經濟作出貢獻。
三、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方案與中國式現代化國際稅務實踐
“中國式現代化稅務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稅務邁上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的標志性提法,是一代又一代稅務人在中國稅務發展宏偉畫卷上繪就的最新篇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稅務在每個時候的提法、站位和主線都體現了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鮮明特征,都考慮了國際政治經濟關系及相應的國際稅收關系趨勢變化對我國稅務工作的影響。我們今天要做的就是守正創新、持續推進,特別是,在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方案新要求下,要進一步探索做好中國式現代化國際稅務實踐。
其一,一路走來的中國特色稅務實踐始終服務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稅收的眾多特征中,“統籌稅收”(即稅收服務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始終是一個鮮明標志。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稅務也進入了新時代,不斷以新的表現形式服務于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之統籌,一直在應對百年變局中作出稅務貢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后,國家稅務總局即提出了稅收現代化的奮斗目標,特別是在黨的十九大提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后,國家稅務總局及時充實了稅收現代化的時代內涵,首次將“合作共贏的國際稅收體系”作為稅收現代化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稅務實踐始終服務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責任擔當。在這一進程中,“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的倡議與實踐彰顯了統籌稅收的本質要求,成為了稅收現代化國際側面的亮麗品牌,為今天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下繼續發揮中國特色國際稅務實踐提供了很好的前行平臺。
其二,中國式現代化稅務實踐繼續體現著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要求。2024年1月,全國稅務工作會議提出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高質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稅務實踐”的稅務工作新主線,持續譜寫著“中國式現代化決定中國特色稅務,中國特色稅務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篇章。特別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后,國家稅務總局明確提出要“胸懷國之大者,服務發展大局”,為中國式現代化宏偉目標貢獻稅務力量。一年來,中國稅務人在貫徹中央部署、聚焦主責主業、落實財稅政策、推進財稅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國內稅務工作的同時,始終關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對稅務工作的可能影響,做好包括運用稅收政策服務新發展格局構建、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建設、持續推進“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等相關工作。2024年12月1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后,國家稅務總局即研究部署稅務系統貫徹落實措施,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稅務實踐服務2025年經濟工作的各項措施,其中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依舊是應有之義,例如提出了“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涉稅改革任務,積極推動健全稅收制度、優化稅制結構,進一步落實稅收法定,更好發揮稅收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職能作用”“持續深化‘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建設,不斷健全完善跨境貿易和投資稅收服務體系,進一步助力穩外貿、穩外資”,等等。這些都充分表明稅務部門服務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極高站位;同時,也進一步要求我們緊緊把握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和應對全球治理體系構建的新特點,持續做好中國式現代化國際稅務實踐工作。
其三,深刻把握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方案對中國式現代化國際稅務實踐的要求。一是要始終提升中國國際稅收實務部門的站位。就國際稅務條線而言,明確“把握國際大勢”就是“胸懷國之大者”的具體體現,“干好國際稅務”就是“服務發展大局”的本質要求。要把握前述百年變局加快演進的表現形式,深刻理解全球治理體系構建對國際稅收關系的可能影響,特別是要注重發揮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方案對國際稅收關系的積極效應。這是我們做好中國式現代化國際稅務實踐的時代背景與重要要求。二是要跟蹤把握當前國際政治與經濟關系發展對國際稅收關系的影響,充分做好對策安排。要辯證看待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對國際稅收關系正在帶來的各種影響。一方面,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依然是潮流,國際稅收領域協商合作依然是主旋律、合作共贏依然是大目標;但另一方面,少數國家搞“脫鉤斷鏈”“小院高墻”,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霸權主義持續抬頭,這些不確定因素必然會對國際稅收規則調整產生復雜影響。據此,我們參與國際稅收準則制定的基本立場應該是堅持“積極參與”與“認識難度”的辯證觀。一方面,要積極參與國際稅收規則制定,踐行多邊主義,促進國際合作。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對于國際稅收關系構建與國際稅收準則制定當然要積極參與,中國所提出的“攜手共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就是堅持世界多極化、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優秀表率;但另一方面,也要認識當前動蕩之國際形勢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國際稅收關系改革難以成為各國關注的重點,已有改革措施的落實難以得到政治共識,對此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三是要努力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的形成。無論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安排,高水平對外開放都是面對錯綜復雜形勢的重大決策。稅務部門當然要全力以赴,國際稅收條線更是義不容辭。當前,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幾項關鍵任務都對稅收有明確要求。例如,在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的政策措施中必然有稅收貢獻;在擴大制度型開放、穩外貿、穩外資等方面都需要稅收的加力支持;在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提質增效、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落地、助力服務貿易發展等方面也都將是稅收職能發揮的重要領域。四是要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征管合作實踐。在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方案中,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支持全球發展的重要載體。在這次G20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支持全球發展八項行動之第一條就是攜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稅務總局對此始終認真領悟、持續推進。2024年9月,在第五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論壇上,國家稅務總局主要領導明確表示,“深化稅收征管合作對消除跨境貿易投資壁壘、促進全球經濟包容性增長、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具有重大意義”,“中國國家稅務總局愿與各方一道,在深化稅收征管合作上同向而行、持續加力,不斷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實現新發展。”①我們要持續強化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背景下高質量推動“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邁上新階段的緊迫性,深刻理解與堅決落實中央提出的“更高水平、更具韌性、更可持續”②的建設要求。要研究稅收在完善產業鏈供應鏈務實合作機制、完善投融資多元化保障機制、完善風險防控內外協同機制、完善海外利益保障機制和鼓勵企業走出去等方面的作用。
其四,中國式現代化國際稅務實踐呼喚中國特色國際稅收理論研究再發展。一路走來,筆者堅持跟蹤把握世界形勢發展,特別注重以國際政治與國際經濟相互關系來研究國際稅收關系。黨的十八大以后,在學習領悟中央對世界局勢發展的判斷中,筆者發現,雖然在表述中經濟全球化仍在世界多極化之前,但事實上已經能看到政治因素的地位在上升,兩者間的交織愈發明顯。2017年筆者在《當前國際經濟政治與國際稅收關系的七個問題》一文中就明確提出“國際經濟決定國際稅收、國際政治制約國際稅收”的研究思路,并據此結合當時時代背景提出國際稅收應重點研究的七個方面。而后,隨著國際政治因素的地位一直在不斷提升,在世界局勢的表述中,世界多極化已經被放在經濟全球化之前。2020年筆者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國國際稅收研究》一文中將政治因素放在經濟因素之前,結合“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內涵,提出把握大變局對國際稅收領域發展變化的六個方面影響。本文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與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方案的理解與表述正是這一研究思路的延續。筆者的基本觀點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以全球治理體系的不斷變革、特別是國際政治和國際經濟相互關系來把握對國際稅收關系的影響,以此來研究在這一動態進程中中國特色國際稅收的發展。換言之,正是時代的不斷前行,正是中國式現代化國際稅務實踐的不斷推進,呼喚著中國特色國際稅收理論的再發展。這是時代賦予中國國際稅收理論工作者的責任,責無旁貸、任重道遠。正是秉持這一信念,多年來,特別是在稅務工作新主線提出的這一年中,筆者先后到多地國際稅務條線進行調研,努力根據實踐發展來豐富理論,親身感受國際稅收條線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做出的貢獻。令人欣慰的是,各地國際稅務條線在落實“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中的主動作為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這里僅舉一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稅務局是中國式現代化稅務實踐的基層代表,他們在完成稅收本職任務的同時,主動擔當作為,為中國(內地)居民赴葡語國家(地區)提供稅收服務,為深化“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增磚添瓦。這類既“頂天”又“立地”的中國國際稅務實踐,為豐富中國國際稅收理論發展提供了基礎、提出了要求,值得做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攜手構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N].人民日報,2024-11-20.
[2]鄧力平,王智烜.持續開辟我國國際稅收研究新境界[J].國際稅收,2022,(10).
[3]鄧力平,王智烜.國際稅收工作要在新征程上做出新貢獻[J].稅收經濟研究,2022,(6).
[4]鄧力平.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國國際稅收研究[J].國際稅收,2020,(2).
[5]鄧力平,陳" 斌,王智烜.當前國際經濟政治與國際稅收關系的七個問題[J].國際稅收,2017,(3).
(責任編輯: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