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景觀作為鄉村中獨有的資源,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同時也是貫穿傳統與現代、連接人文與自然的重要載體。以文旅融合開啟鄉村景觀特色發展之路為研究視角,通過全面剖析鄉村景觀的構成要素及價值,闡述文旅融合對鄉村旅游、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提出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創新策略,為后期鄉村景觀特色的進一步優化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文旅融合;鄉村景觀;文化內涵;特色發展
在文旅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如何進一步挖掘鄉村景觀的多元化價值、構建特色化的鄉村旅游體系、推動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鄉村構建與規劃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在本文研究中,系統地剖析文旅融合與鄉村景觀特色發展之間的關系,探索鄉村景觀特色塑造的創新模式,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理論與實踐支撐。
一、鄉村景觀的構成要素與價值表現
(一)鄉村景觀的構成要素
鄉村景觀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自然景觀要素。自然景觀要素作為鄉村景觀的基礎,主要包含地貌、氣候、水文、植被等,這些自然要素不僅對鄉村景觀的選址與建筑風格具有重要的影響,還決定當地植物的類別,進而構建出獨具特色的地域性植被景觀。農田不僅是鄉村景觀的象征,同時也是居住者在尊重當地自然風貌的基礎上對自然資源進行科學利用的結果。農田景觀作為鄉村的主要生產性景觀,在空間表現上具有多樣性、分散性與地域性等特點。隨著鄉村旅游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農田景觀不僅保持著農產品的種植,還引入田間作坊等生產性的場景,讓旅游者能夠更好地體驗鄉村當中獨有的田園生活[1]。其次,人文景觀要素。其主要包含建筑要素、基礎設施要素與文化要素等方面[2],它們作為支撐當地居民生存的重要元素,是鄉村人文景觀的重要構成內容,也是鄉村地域性特色表達的重要形式?;A設施要素是為發展農村生產和保證農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務設施,主要涉及交通、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是支持鄉村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條件[3]。文化要素作為鄉村景觀實質內涵的綜合體,不僅能夠反映鄉村的人文地理特點,同時也記錄了當地居民活動的歷史,是鄉村地方精神表現的重要載體。
(二)鄉村景觀的價值表現
鄉村景觀具有多元化的價值體系。首先,從生態價值方面進行分析,濕地、森林、農田等對鄉村的生態系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僅有助于調節當地氣候,還能夠維持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是保障當地生態平衡的重要資源。其次,從文化價值方面進行分析,鄉村景觀同樣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傳統建筑的風格與技藝、民俗活動的儀式與內涵、民間傳說等,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見證著鄉村的發展變遷與人類文明的演進[4]。再次,從美學價值方面進行分析,鄉村景觀以其質樸、自然、和諧的美感,滿足了人們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與追求,為現代社會的人們提供了回歸自然、舒緩壓力的空間。最后,從經濟價值方面來看,鄉村景觀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能夠帶動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手工藝品制作等產業的繁榮,為鄉村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促進當地居民增收致富。
二、文旅融合對鄉村景觀特色發展的重要性
(一)促進鄉村文化傳承與創新
文旅融合的發展為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構建了更為廣闊的平臺。在整個旅游開發與發展的過程中,鄉村的各類文化遺產,包括當地傳統的民間手工藝、獨特的民俗節慶、傳統的表演藝術等,得以在更廣泛的受眾面前展示與傳播,并通過這樣的形式喚起社會各界對鄉村文化的重視與保護意識。與此同時,旅游產業的發展促使鄉村文化與現代時尚元素不斷碰撞與融合,不斷激發文化創新的靈感,促使鄉村文化創意產業得以延伸,也為鄉村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5]。
(二)提升鄉村旅游的吸引力
文旅融合將鄉村的自然之美與文化底蘊深度交融,為鄉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通過文旅融合不斷創新旅游體驗方式,融入現代技術手段,進而創新鄉村旅游帶給受眾的體驗,讓游客充分感受鄉村美景,并借助社交媒體等方式不斷提升游客的參與度與滿意度[6]。其次,依托鄉村資源的分布及特色,打造具有地方性的旅游精品路線,并且通過對旅游資源的整合,進一步優化旅游線路,提升鄉村旅游的整體品質。最后,結合鄉村文化與當地旅游資源,舉辦地方性的旅游特色活動。例如鄉村音樂節、美食節或者文化節等,讓游客在參與相應活動的過程中更進一步地了解當地的鄉村文化及風土人情,促進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推動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文旅融合能夠更有效地將鄉村中各類優秀的資源融合起來,從而帶動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形成更完整且富有活力的產業鏈條。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不僅促進了當地餐飲行業、住宿行業和交通服務業的興旺與發達,而且為農產品的銷售開辟了全新的路徑,不斷拉動農產品加工業、手工藝品制造業等上游產業的發展,實現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深度融合與互動發展,為鄉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推動鄉村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三、基于文旅融合的鄉村景觀規劃與設計策略
(一)自然資源整合與景觀線路融合設計
在文旅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對自然資源進行整合是鄉村景觀規劃與設計的首要任務,也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其與景觀路線的規劃有效融合。二者的融合不僅能夠彰顯鄉村獨有的自然魅力,還能夠為旅游者提供連貫且富有深度的旅游體驗。鄉村中的自然資源豐富而多樣,在后期的規劃與設計中,應當以遵循自然規律、保護自然生態這一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展開系統的資源梳理。例如:在遇到山脈的時候,可以通過設計觀景臺、登山步道等,讓受眾依據所規劃的路線親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寧靜;遇到河流則可以規劃水上游覽路線,沿岸也可以設置一些休憩場所或者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展示區域,讓游客在欣賞自然水景的同時也能夠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另外,在景觀線路的規劃與設計過程當中,還應考慮連貫性的特點,將各個自然資源節點聯系在一起,線路的規劃要與游客的游覽習慣、體能水平相結合,避免出現太過于陡峭或者冗長的道路??梢耘c鄉村中的歷史文化遺跡、特色村落等元素結合,打造出環形、線形或網狀等多種形式的景觀線路,讓游客在不同的景觀節點中穿梭,體驗鄉村景觀的多樣性與層次感。同時,在線路沿途應配備完善的服務設施,例如休息座椅、標識牌、餐飲點等,滿足游客的基本需求。自然資源整合與景觀線路融合是文旅鄉村景觀規劃的核心環節,只有將鄉村的自然瑰寶通過合理的線路串聯起來,才能讓游客充分領略鄉村的魅力,為鄉村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文化元素深度植入與景觀特色融合設計
文化是鄉村的靈魂,在文旅融合的鄉村景觀規劃與設計過程中,將文化元素深度植入并與景觀特色相融合,能賦予鄉村景觀獨特的內涵與魅力,使其在眾多旅游目的地中脫穎而出。就鄉村而言,其本身就包含極為豐富的文化瑰寶,不管是古老的民俗風情,還是傳統的農耕文化,又或是歷史悠久的建筑技藝以及口口相傳的民間傳說,都可以成為景觀設計的創意源泉。
首先,對于鄉村文化的載體——傳統建筑,包括古民居、祠堂等,都應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利用與改造。例如:可以將這些建筑開發為傳統的手工藝展示館或者民俗博物館,在其空間內部陳列古老的農具和精美的手工藝品,讓游客親身體驗鄉村文化的厚重與細膩。同時,建筑周邊的景觀設計也應相互映襯、協調,營造出濃郁的文化氛圍。
其次,可以定期開展傳統節日慶典、民俗表演等,為鄉村景觀注入生命力。例如:在廣場或開闊的田野上舉辦民俗歌舞表演,使游客在欣賞精彩演出的同時,感受鄉村的熱鬧與歡樂。表演場地周邊的景觀設計可融入相關的文化元素,如以民俗圖案裝飾的舞臺背景、象征吉祥的燈籠等,加強文化氛圍的營造。將這些文化元素植入鄉村景觀設計中,不僅能提升鄉村的旅游吸引力,還能促進鄉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讓每一位游客在欣賞鄉村美景的同時,還能沉浸于深厚的文化底蘊之中,不斷加深旅行體驗。
(三)旅游體驗優化與多元化產品開發融合設計
在文旅融合的鄉村景觀規劃與設計過程中,旅游體驗的優化與多元化產品的開發相融合同樣是提升鄉村活力、吸引游客的關鍵。首先,在優化旅游體驗的過程中應當著眼于游客的感官與情感需求。從視覺上精心打造景觀布局,確保四季有景。在聽覺上,營造自然之聲與鄉村音樂相融合的氛圍,比如清晨的鳥鳴、夜晚的蛙叫,加上傳統民間音樂的演奏,可以讓游客沉浸于鄉村獨特的聲韻之中。從旅游產品開發方面來說,需要注重多元化與創新性??梢砸劳朽l村中的農事活動來開發體驗型產品,如親身播種與收割等,讓游客感受田園生活的質樸與樂趣。還可開發鄉村美食制作課程,讓游客親自制作當地的特色小吃,從舌尖上開啟鄉村文化的認知之旅。其次,可以結合鄉村的自然資源與文化底蘊,打造特色住宿產品,例如:將傳統民居改造成精品民宿,在屋內裝飾中融入鄉村元素,讓游客深入體驗鄉村生活;開發文化創意產品,如傳統手工藝品、紀念品等,將鄉村的魅力延伸至游客的日常生活。最后,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設計個性化的旅游線路與產品套餐。例如為親子家庭提供親子農耕營、兒童民俗文化體驗活動,為老年游客安排慢節奏的養生度假游等項目,為年輕游客打造冒險之旅,不斷滿足各類游客的需求,全方位提升鄉村旅游的吸引力與競爭力。
(四)基礎設施完善與景觀品質提升融合設計
在文旅融合視角下,鄉村基礎設施完善與景觀品質提升融合設計同樣是構建優質鄉村旅游環境的關鍵。首先,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注重與景觀的協調性。例如:在鄉村道路的鋪設過程中,應當與周圍的鄉村田園景色、鄉村建筑風格相互融合,不僅需要滿足交通需求,而且需要將道路的寬度與走向依地形進行設計,展現鄉村的自然之美。其次,在給排水系統的規劃設計過程中,同樣需要注重隱蔽性與環保性,可以采用生態溝渠收集雨水,既實現高效排水,又能在雨季形成富有野趣的溪流景觀,補給周邊的農田與水體。污水處理設施可以采用先進的生態處理技術,凈化后的尾水可用于灌溉或景觀用水,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對自然水體的污染。再次,在景觀品質提升方面,要進一步優化公共空間,例如:在鄉村廣場的中心,應當將當地特色文化元素作為創作主題,形成村民與游客交流互動的核心區域。在綠化景觀設計上,應當遵循以鄉土植物為主的原則,種植果樹、花卉與觀賞草,形成多層次的植物群落,在不同季節呈現不同的色彩與景致,吸引鳥類和昆蟲棲息,增加鄉村的生態活力。最后,旅游服務設施作為基礎設施與景觀的結合點,要注重品質與細節??梢栽趯б曄到y設計中融入鄉村文化符號,采用木質或石質材料制作,清晰準確地引導游客。垃圾桶的分布要合理且造型美觀,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同時要配備充足的停車場,采用生態停車技術,在地面種植綠草或鋪設鏤空地磚,減少硬質鋪裝面積,提升整體景觀品質。通過基礎設施和景觀品質的有機融合,為鄉村文旅產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四、結語
文旅融合開啟鄉村景觀特色發展之路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需要更多的旅游愛好者、設計者在后期不斷地探索與創新,進而與不同鄉村的特點相結合,充分發揮鄉村景觀的多元化價值,進行統籌規劃、科學管理,真正實現鄉村經濟、文化、生態的全面振興與可持續發展,不斷提升鄉村旅游景觀的核心競爭力,帶給旅游者更好的游覽體驗。
參考文獻:
[1]谷鑫垣,馮揚.低成本視域下鄉村景觀整治規劃策略探究[J].居舍,2024(9):135-138.
[2]羅毅,張宏志.基于茶旅融合的鄉村景觀規劃策略研究[J].廣東蠶業,2023(4):142-144.
[3]田潔.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鄉村景觀規劃的設計方法[J].黑河學院學報,2019(12):76-78.
[4]王卉,王文.鄉村景觀規劃建設研究[J].河南農業,2019(17):32-33.
[5]馬家旭,侯曉蕾.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鄉村景觀更新策略探索[J].園林,2024(10):14-22.
[6]溫浩.談鄉村景觀對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的啟示[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2(23):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