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應融合多門課程,充分發揮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基于此,研究融合“渡江戰役”的歷史事件,以不同形式的走、跑、躲避、鉆越、攀爬等移動性技能為教學內容,創設“渡江小戰士”主題游戲,通過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運動技能,厚植愛國情懷,發展核心素養。
關鍵詞:跨學科;情境游戲;移動性技能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7662(2025)01-0037-02
筆者根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跨學科主題學習“鋼鐵戰士”中水平一“小小特種兵”的教學案例,結合“渡江戰役”的歷史事件,以不同形式的走、跑,躲避、鉆越、攀爬等移動性技能為教學內容,創設“渡江小戰士”主題游戲,通過創設艱難的“運輸物資”、驚險的“橫渡長江”、激烈的“攻占堡壘”到最終的“勝利會師”等情境,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發展學生的移動性運動技能,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一、“運輸物資”
游戲目的:發展不同形式的走和躲避的移動性技能,提高身體協調性和控制力。
游戲方法:全班學生變身第二野戰軍雄獅連“小戰士”,全連分成6組,8名“小戰士”1組,在7m×14m的平坦場地內劃分6個平行于端線的長方形區域,按1~6的組序依次分布。游戲開始,各組排頭手持呼啦圈率先出發,其余“小戰士”依次跟上,根據情境變換進行不同形式的走。具體情境為:安全環境時高人走,發現敵人時矮人走,成功繞過敵人后繼續高人走,途中遇橋梁時螃蟹走,聽到“空襲警報”快速鉆入“防控洞”,待警報解除繼續高人走,依次循環直至到達終點,完成“呼啦圈”的運輸任務。用時最短的組為最強運輸隊(圖1-1~圖1-4)。
游戲要求:每名“小戰士”前后左右保持一臂距離,行進間保持整組前行。
二、“橫渡長江”
游戲目的:鞏固快速跑的能力,增強方向感知能力,發展敏捷性。
游戲方法:在順利完成“運輸物資”后,“指揮中心”發來緊急渡江任務,雄獅連迅速列隊,8名“小戰士”組成1個大組,再分為人數相等的甲乙兩隊,站在距離目的地20m的起點處。游戲開始,甲隊每4名小戰士將呼啦圈套于腰間組成“先鋒船1號”,采用協同跑的方式,從起點率先出發;乙隊4名“小戰士”以蹲姿組成“掩護小組”,負責防御空襲、掩護組員,當“先鋒船1號”到達目的地時,兩隊學生互換角色。單位時間內完成次數最多的組獲勝(圖2-1、圖2-2)。
游戲要求:“先鋒船1號”的每名學生前后需保持一臂的安全距離,“掩護小組”的學生需掩護戰友、保護自己。
三、“攻占堡壘”
游戲目的:提高鉆、爬、躲的能力和空間感知能力,發展靈敏性。
游戲方法:順利渡江后,野戰軍整隊做好進攻的準備。8名“小戰士”組成1個大組,再分為人數相等的甲乙兩隊,其中甲隊4名學生進攻,乙隊4名學生防守。進攻方從“指揮中心”出發匍匐前進,依次鉆過“防護網”。當聽到空襲警報時,快速躲入“防空洞”,依此循環直至到達“堡壘”。同時防守方在“堡壘”處成一橫排以匍匐姿勢進行防御,當兩方相遇時進行“剪刀石頭布”,輸方將呼啦圈給贏方,單位時間內獲得呼啦圈數多的一方獲勝(圖3-1~圖3-4)。
游戲要求:匍匐前進時保持呼啦圈豎立的“持槍”防御動作。
四、“勝利會師”
游戲目的:鞏固鉆越、躲避、攀爬、追逐跑等移動性技能,發展靈敏性。
游戲方法:休整后繼續前進,每8名學生1組,呈一路縱隊站立。“小戰士”將呼啦圈放于地面,每組排頭學生俯撐橫爬穿越呼啦圈,移動至20m的終點再迅速返回,與第二名學生擊掌,第二名學生出發繼續俯撐移動。其余“小戰士”依次完成,最先完成會師的組獲勝(圖4-1、圖4-2)。
游戲要求:鉆越和橫爬時,圈與圈之間相隔約1m距離。
[本文系2023年安徽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智慧體育‘復雜情境’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AH202304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