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對孤獨癥兒童開展針對性、系統性的運動訓練能夠有效促進其身心機能的發展。為了給孤獨癥兒童家庭體能作業設計與實施提供有效的指導和參考,本研究設計并實踐孤獨癥兒童家庭體能作業,提出“PACUP”五大策略:個性化定制、進階設置、內容游戲化、運用圖片與強化物、家長執行式干預。
關鍵詞:孤獨癥;家庭體能作業;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 "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4-7662(2025)01-0092-04
孤獨癥(autism)又稱“自閉癥”,是指以溝通障礙、社會互動障礙、興趣范圍狹窄以及行為重復刻板為核心臨床特征的一類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起病于嬰幼兒階段,男性居多[1]。孤獨癥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常伴隨著平衡控制能力弱、協調性不佳、動作遲緩笨拙等情況[2]。眾多研究表明:給予孤獨癥兒童適當、針對性、系統性的運動訓練可以促進孤獨癥兒童的身心機能發展[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指出:“國家扶持和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并明確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根據殘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實施教育,并為其提供幫助和便利。”[4]因此,需要建立“家—校—社”三者密切協同合作關系(圖1)。
為有效提升孤獨癥兒童的體能水平,針對廈門市各區特殊學校(共6所)的水平三孤獨癥兒童的家長進行家庭體能作業相關指導,通過長期的指導與實踐發現,參與實踐研究的孤獨癥兒童體能水平得到較大提升。研究總結形成孤獨癥兒童家庭體能作業設計與實施的PACUP五大策略,P(Personalization)代表“個性化定制”,A(Advanced settings)代表“進階設置”,C(Content gamification)代表“內容游戲化”,U( Use Pictures and reinforcements)代表“運用圖片與強化物”,P(Parent-Implemented Intervention)代表“家長執行式干預”,以期為孤獨癥兒童家庭體能作業設計與實施提供實用的參考。
一、個性化定制策略
1.設計依據
孤獨癥兒童在生理、心理、行為等方面個體差異顯著,體現在癥狀嚴重程度及興趣、能力、對外界刺激反應等多方面。
2.設計思路
孤獨癥兒童的體能作業設計應根據每一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針對同一個練習內容,不同程度的學生需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如,可以通過降低動作難度、減少每組練習次數、同伴或家長給予肢體支持、拉長練習節奏等方式,為孤獨癥兒童提供具有個性化特征的練習內容。
3.操作方式
首先針對孤獨癥兒童進行學情分析(表1),分別從學生生理特征、認知理解能力、指令執行情況、運動能力、情緒穩定水平和支持程度等方面進行前期評估。
以提升兩名孤獨癥兒童的協調性為例,將目標內容定為“跟隨音樂有節奏地做連續搖跳結合練習”,根據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定制個性化的練習內容(表2),將跳繩動作拆解,細化成若干個動作,運用相應的手段幫助學生逐一突破,最終達成目標內容。
二、進階設置策略
1.設計依據
孤獨癥兒童在運動能力方面存在發育不佳或延緩的現象,并伴隨著協調性障礙[5],表現為動作僵硬、動作之間的連接能力較弱,對自身身體姿態把控不好等問題,因此,應依據“循序漸進”教學原則進行“進階式”設計。
2.設計思路
設計時需認真評估學生主要特點及體質健康情況,拆解練習內容或降低難度、提供支持或教具,可設置A、B、C三個不同階段的練習內容,如,從家長幫扶練習逐步進階到自主完成動作,有計劃地提升難度。家長在幫助學生完成家庭體能作業時可彈性切入,選擇適合學生當前情況的體能練習層次。
3.操作方式
以“發展上肢肌肉力量的家庭體能作業——小推車運物”(表3)為例,介紹“進階設置”的具體設計過程。以“發展上肢肌肉力量”為目標,設計練習內容、明確練習方法,將“小推車運物”練習拆解為由C至A逐層遞進的三個練習層級,這樣小步子、分階式設置練習有助于孤獨癥兒童更好地掌握新技能,同時保持對鍛煉的興趣和動力。
三、內容游戲化策略
1.設計依據
體育游戲是孤獨癥兒童進行功能訓練的重要內容[6],它可以削弱孤獨癥兒童的問題行為[7]。因此,在進行孤獨癥兒童的家庭體能作業設計時應以體能鍛煉目標為引領,將練習內容游戲化(表4),注重家人或同伴的介入,幫助兒童在歡樂的游戲中提升體能,這有助于培養孤獨癥兒童的情緒理解、社會交往等能力。
2.設計思路
美國國家孤獨癥專業發展中心循證干預實踐報告指出“同伴介入對3~18歲孤獨癥兒童的溝通、社交、共同注意、認知、挑戰行為、心理健康等方面均有積極影響”[8]。建議孤獨癥兒童的同伴是同一年齡段的正常發育兒童,最好是其熟悉的伙伴或家人。實踐證明,與同伴或家人一同進行游戲,可以為孤獨癥兒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全感,降低他們的焦慮感和恐懼感,能有效地激發孤獨癥兒童的運動參與度和積極性,從而提升孤獨癥兒童家庭體能鍛煉效果。
3.操作方式
孤獨癥兒童針對具體體能內容進行一段時間的鍛煉,能做出相應動作并明確細節后方可進行游戲。以表4中“運送物資”游戲為例,在前一階段的練習中學生已經明確起點、終點、折返點的標識,了解每次只能“運送”一個玩具(從中心點出發回到中心點)的基礎上,再加入家人和同伴進行游戲。
四、運用圖片與強化物策略
1.設計依據
針對孤獨癥兒童的社會交往缺陷,運用圖片交換溝通和強化物進行干預,能有效促進其主動溝通及提升訓練效果。圖片交換溝通法是以視覺和圖片為基礎,促進孤獨癥兒童溝通能力的一種方法,該方法運用強化物引導兒童做出正確的行為。[9]孤獨癥兒童在完成家庭體能作業時運用圖片交換溝通和強化物進行干預,是建立在學校已經干預的基礎上,家校配合,使得干預起到1+1>2的效果。
2.設計思路
根據家庭體能作業的具體情境羅列孤獨癥兒童的體能鍛煉目標行為(表5),創設鍛煉情境,結合圖片交換溝通和強化物進行家庭體能練習。為加強校內外一體化設計,課題組在設計家庭體能作業時也將教師在日常體育教學時運用的圖片溝通材料(圖2)沿用至家庭體能作業中。
3.操作方式
以發展上肢肌肉力量的“小推車運物”家庭作業情境為例(表6),學生在完成某一個具體行為后,家長應及時給予正強化,強化的形式有口頭表揚、獎勵貼紙、給予食物等。家長可根據學生做到的具體行為選擇不同的強化形式,如當學生注意到指令時給予口頭表揚;當學生幫助家長拿取或回收器材時給予學生喜歡的食物或玩具等強化物,有助于增強孤獨癥兒童的積極行為并提高他們的參與度。
五、家長執行式干預策略
1.設計依據
美國國家孤獨癥專業發展中心循證干預實踐報告指出“家長執行式干預對0~18歲孤獨癥兒童、青少年的多個技能領域均有效果,家長的角色是利用干預實踐來教學生新的技能”[4]。
2.設計思路
家長干預的前提是要提前對家長進行培訓,為此,召開家長會,定期開展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家長課堂”,讓家長了解學生前期體能評估的情況,明確努力方向,從而有針對性地選擇練習階段。課堂上,不僅為家長在家庭體能作業完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答疑解惑,教師還會傳授相關的健康知識,如,改善身體成分在日常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以及科學的鍛煉方法,以此幫助家長依據學生的體重指數、個體身體發育特征等,選擇適合學生的運動強度與密度。
3.操作方式
課題組設計并發放“家庭體能作業記錄表”,要求家長將學生每次的練習情況及時記錄到“家庭體能作業記錄表”(表7)中。教師定期收集記錄表,分析學生的進步幅度,了解學生家庭體能作業完成情況、練習進展、遇到的問題以及取得的進步,并根據反饋的具體情況(圖3)為家長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建議,以進一步優化練習計劃,從而讓家庭體能鍛煉在“計劃—實施—反饋—調整”中動態開展。
P(個性化定制)、A(進階設置)、C(內容游戲化)、U(運用圖片與強化物)、P(家長執行式干預)五大策略的綜合運用為水平三孤獨癥兒童家庭體能作業設計與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五大策略的運用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孤獨癥兒童的體能水平,更能對其在社會交往、認知、情緒理解等方面給予積極的幫助。期待以上策略能夠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為孤獨癥兒童的家庭體能鍛煉帶來新的突破和進展。
參考文獻:
[1]譚晶晶,高雪屏,蘇林雁.兒童孤獨癥病因學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3,28(2):143-146.
[2]宋麗,李昭幗,徐暢,等.運動療法對孤獨癥兒童的影響研究進展[J].心理月刊,2024,19(5):228-230.
[3]張俊梅,王少兵,林欽杰.體育運動對孤獨癥的影響研究進展[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7,36(6):552-557.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EB/OL].[2021-04-29]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zcfg/zcfg_jyfl/202107/t20210730_547843.html.
[5]劉夢洋.中度自閉癥兒童運動干預方案的研制及效果觀察[D].天津:天津體育學院,2021.
[6]魏軼兵,盧珺,謝明,等.改善孤獨癥兒童隨班就讀狀況的個案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6(7):37-41.
[7]張志勇,鄧淑紅.自閉癥兒童問題行為的體育游戲干預個案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2,27(4):311-313.
[8]Steinbrenner JR,Hume K,Odom SL,etal.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for children,youth,and young adults with autism[R/OL].[2020-07-29]https://www.sohu.com/a/410417561_312641.
[9]呂桃,杜亞松.圖片交換溝通法治療孤獨譜系障礙的研究進展[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22(12):1274-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