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討話題:如何處理公平競爭與學生差異的關系
主持團隊:江西省贛州市黃福嬌名師工作室
主持人:黃福嬌 郭珊
成 員:林程慧 盧露 徐春喆 何小芳 黃英龍 鐘大彬
研討平臺:云端課堂:《中國學校體育》雜志話題研討教室(參加碼:qbm35z)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7662(2025)01-0089-02
受身體素質、鍛煉習慣、興趣愛好等因素影響,學生雖然進行相同的學練,但運動技能的發展水平卻會產生一定的差異,即有的學生專項運動技能水平較高,有的學生專項運動技能水平較低。其中,后進生為避免讓自己的弱點展示在其他學生面前,往往會逃避比賽。同時,其參與比賽能力不足,會影響到團隊的成績,也會讓其他學生“排斥”其參與本方團隊。因此,讓后進生能夠獲得公平參與團隊比賽的機會,成為體育教師組織教學比賽的難點之一。筆者以籃球教學比賽為例,探析在比賽中針對學生個體差異,放大后進生價值,讓其體驗比賽樂趣、增強學練自信心的策略。
一、差異得分,放大后進生優勢,提供參與比賽的機會
策略:差異得分,即在制訂比賽規則時,將后進生得分按照“倍數”積分進行計算。具體“倍數”按照參加比賽學生實際水平進行賦分,可以每個人有不同的“倍數”。
方法:賽前,依據后進生日常學練表現或實際掌握、運用專項技能的水平進行賦分,師生共同協商,確定后進生參與比賽得分的“倍數”(2倍、3倍等);將籃球基礎較好、運動水平較高的學生分成運動水平相對均衡的兩支隊伍,各隊再依據人數選擇后進生;增加運動水平較高學生通過助攻、掩護等協助后進生完成得分的加分獎,如水平較高學生每協助后進生完成1次得分,可以加1分;后進生完成上述動作則進行倍數賦分(表1)。
分析:在籃球教學比賽過程中,參賽者之于團隊價值的最直接表現是投籃得分,由于賦分不同,后進生投籃命中1次的得分可倍數增加,比賽時這一賦分方法會激勵運動水平較高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助攻、掩護、傳球,為后進生創造更多的投籃得分機會。同時,為了能夠贏得比賽的勝利,后進生的助攻、掩護加分倍數賦分方法會促使運動水平較高學生與后進生間的團結協作。在此過程中,后進生的作用被加倍地體現,這種賦分方法可以讓后進生更有參與比賽的動力,為團隊創造更多的得分,隊友也會由原來的“被動接受”組隊變為“主動邀請”組隊。這種主動協作的融洽團隊氛圍,能夠讓后進生更多地參與比賽,激發其自信心和內驅力。
二、差異尺度,放寬對后進生的判罰,增強參與比賽的體驗
策略:差異尺度,即在比賽過程中有意識地放寬對后進生的判罰尺度,采用“吹犯規、放違例”的原則,避免過多的判罰導致比賽頻繁中斷,讓學生的比賽行為具有連續性,提升其參與比賽的自信心,并使其體驗比賽的氛圍。
方法:規則講究的是公平公正,因此,賽前要將“放寬后進生判罰尺度”的標準對全體學生進行說明,一是鼓勵后進生敢于參加比賽,二是取得運動水平較高學生的理解;比賽中,對后進生的走步、二次運球、攜帶球等違例動作放寬判罰尺度,不判罰或者少判罰,但是要進行提醒,讓其知道出現了違例動作,避免再犯;對犯規動作按照規則進行判罰,避免動作過大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分析:后進生的專項運動技能水平較低,在比賽中經常會出現違例動作,公正的判罰會讓比賽失去連貫性,使其產生自責心理;同時由于后進生的違例、失誤等常會導致本方失去球權,損害團隊利益,容易引起同伴的指責。該策略的使用可以減少后進生因失誤造成比賽中斷,避免其出現不敢參與比賽的心理,讓其在嘗試中大膽參與比賽,繼而在比賽中認知、糾正和體驗正確動作技術。同時,賽前的溝通協調可使“指責”變為“包容”,讓后進生可以與同伴一起為贏得比賽勝利而努力拼搏,進而體驗比賽帶來的樂趣。
三、差異評價,突出后進生的表現,強化參與比賽的信心
策略:差異評價,即在賽中或賽后的評價過程中將關注點更多地放在后進生身上,可以使用小組評價或者互相評價的方式,肯定后進生在比賽中的表現。
方法:賽中,鼓勵運動水平較高學生對后進生的跑位、掩護、傳球等動作做出即時性評價并進行提醒;賽后,讓隊友對后進生在比賽中的表現進行總結和評價,肯定其在比賽中的價值;教師對后進生的不足之處進行點評,并給出改進建議,可以結合實戰場景分析使用正確動作技術的時機和作用,鼓勵其改善和提升籃球專項運動技能。
分析:后進生參與比賽最大的困難是“我不行、我不敢、我不想”的心理障礙,隊友的鼓勵、教師的激勵是消除其心理障礙的重要手段。在評價過程中,積極肯定的評價是對其參與比賽行為的正向鼓勵,對其表現不足的提醒也會激發其產生“我還要更好”的心理,促進其更加主動地改善和提升動作技術,強化積極參與比賽的信心。
——林治坤(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實驗小學,山東 威海 2644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