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類風濕關節炎,大家肯定都聽說過,周圍不少人都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對此并不陌生。類風濕關節炎作為一種全身性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并不低,且近年來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約有1%的人口受到類風濕關節炎的困擾:我國患者數量也相當可觀,尤其多見于中老年女性。但近年來,類風濕關節炎發病年齡有逐漸年輕化的態勢,應當引起年輕女性的警惕?;颊叱霈F關節滑膜炎癥狀,臨床特征主要為周圍性、對稱性、多關節、慢性的炎癥病變,關節會發生疼痛、功能異常和腫脹等情況。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主要與激素、遺傳和感染等因素有關,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導致殘疾,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負擔。下面我們來了解類風濕關節炎的相關知識及防治措施。
關節表現大部分患者出現呈對稱性的多關節炎。身體各處小關節極易受到侵犯,最常見的是腕關節、掌指關節以及近端指間的關節部位。①晨僵:早晨起床后患者的關節會產生僵硬、不適、發緊和膠著等情況;超過95%的患者會有晨僵癥狀,持續時間大約為1小時,適當活動后癥狀能得到緩解;患者的關節滑膜炎越嚴重,晨僵持續時間越長。②關節疼痛:患者最早出現的癥狀即為關節疼痛,具有對稱性分布、時輕時重和持續性疼痛的特點,按壓后疼痛程度會加重。③腫脹:主要是由于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炎癥或者關節腔內的積液所致。④畸形:晚期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容易發生關節畸形。⑤功能障礙:類風濕關節炎進展至晚期時,患者容易發生關節功能障礙。
關節外表現當患者的關節癥狀比較突出或病情比較嚴重時,容易引起關節外表現。常見的癥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類風濕血管炎:在指端壞死、甲床梗死、末端知覺神經病變以及小腿潰瘍患者中比較常見。②類風濕結節:患者關節經常受到壓迫的部位和隆突的部位容易發生類風濕結節。③其他:大約有30%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會發生干燥綜合征。
①每天晨僵的持續時間超過1小時,而且病程超過6周。②機體上至少3個關節發生腫脹,且病程超過6周。③患者腕關節、近端指關節以及掌指關節發生腫脹,而且持續超過6周。④關節腫脹表現出對稱性特點,而且持續超過6周。⑤出現皮下結節。⑥患者的手影像學檢查發生異常。⑦類風濕因子的檢查結果為陽性。
①受到風寒的刺激:如果類風濕關節炎高風險人群平時沒有注意對自身的關節部位進行保暖,機體長時間受到風寒濕邪的入侵和影響,極易誘發類風濕關節炎。②遺傳因素:家族中有人患類風濕關節炎,其成員發病的可能性會更高,這是由于類風濕關節炎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因此,有類風濕關節炎家族病史的人群平時必須注意預防,盡量避免導致類風濕關節炎發生的高危因素。③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異常:機體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也會使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概率明顯增加;尤其是當女性機體內雌激素含量發生劇烈波動時,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④感染因素:如果機體受到感染,會使類風濕關節炎風險明顯增加;因此平時必須積極預防感染,一旦發生感染需要及時治療,以去除誘因。
不少患者都存在這樣的疑問,類風濕關節炎可以徹底根治嗎?遺憾的是,目前的醫療技術還不能徹底治愈類風濕關節炎。目前臨床治療該病的總體目標是控制疾病的進一步發展,盡量減輕患者的關節腫痛程度以及降低致殘率,從而提高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生活質量。
一般治療主要包括急性期的關節制動、臥床休息,恢復期進行關節功能鍛煉。
藥物治療(1)非甾體抗炎藥物。塞來昔布、艾瑞昔布和依托考昔等藥物能有效抑制患者體內環氧化酶的活性,明顯降低前列腺素的合成量,從而發揮抗炎、退熱和止痛等效果。此類藥物可能會引起肝腎功能受損及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使用期間應關注患者身體的各種變化,若出現不適應及時采取針對措施。(2)糖皮質激素??梢栽谳^短的時間內減輕患者的全身癥狀及關節腫痛程度;伴有心臟、神經系統和肺損傷的重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以采取糖皮質激素治療?;颊卟∏樵絿乐兀瞧べ|激素的使用劑量就越高。糖皮質激素主要適用于以下幾種情況:①出現關節外表現的重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②無法耐受非甾體抗炎藥物的患者,可以視作“橋梁”治療;③采取其他藥物仍然無法獲得顯著治療效果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④符合局部糖皮質激素治療指征患者。需要注意的是,關節腔注射糖皮質激素雖然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關節炎癥狀,但是過度的關節穿刺容易增加感染風險,糖皮質激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原則如下:短療程以及小劑量。在采取糖皮質激素治療的同時需要服用慢作用抗風濕藥物,同時需要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及鈣劑,避免發生骨質疏松癥。(3)慢作用抗風濕藥物。在確診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后,需盡早采取慢作用抗風濕藥物治療。此類藥物雖然不會產生比較顯著的消炎及止痛效果,但能有效控制和延緩類風濕關節炎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慢作用抗風濕藥物起效速度比較慢,主要根據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活動性以及進展風險來決定使用哪一種藥物。氨甲蝶呤屬于首選藥物,且可以將氨甲蝶呤作為聯合用藥方案中的基本藥物。如果患者無法耐受氨甲蝶呤,則可以使用其他慢作用抗風濕藥物,主要包括羥氯喹、柳氮磺吡啶以及來氟米特等。(4)生物慢作用抗風濕藥物。此類藥物可以有效減少骨破壞,明顯減輕炎癥反應,減少糖皮質激素的使用劑量。目前臨床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生物制劑主要有白細胞介素-1拮抗劑、腫瘤壞死因子-a拮抗劑、抗CD20單抗及白細胞介素-6拮抗劑。(5)植物藥制劑。主要包括雷公藤、白芍總苷和青風藤等藥物.可以明顯減輕患者的關節腫痛,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6)如果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遵醫囑采取內科藥物治療后,病情依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可以根據情況采取手術治療,以糾正關節畸形,提高生活質量。目前常用的手術方法包括滑膜炎切除術、針刀鏡微創手術、人工關節置換術、軟組織修復術和關節融合術等。
①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平時要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可選擇容易消化、清淡,富含維生素、鈣離子、鉀離子和蛋白質的食物。②患者平時要盡可能避免過度勞累、寒冷、感染和潮濕等多種類風濕關節炎的誘發因素,保持平穩心態,情緒積極樂觀,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③每天進行適量運動,養成規律鍛煉的習慣并長期堅持,可以改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炎癥狀。散步、游泳和騎車等運動可以改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心肺功能,適量的負重運動能增強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肌肉力量。一般情況下,不建議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進行跑步、跳繩、爬山等容易對關節造成較高沖擊性的運動。④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必須嚴格遵醫囑正確服用藥物,不要隨意增減藥量,以確保治療效果。⑤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在醫師和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開展適合的功能鍛煉。⑥營養均衡,不吃辛辣刺激和肥膩的食物,戒煙戒酒,注意葷素搭配,不要挑食,保證充足的營養攝人。⑦選用低脂和低油的食物,禁止吃油炸類食物,平時可以喝脫脂及低脂高鈣牛奶;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適當增加飲水量。⑧控制食鹽的攝人量。服用糖皮質激素容易引起水鈉潴留,需要注意控制每天的食鹽攝入量。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平時宜穿柔軟、寬松和棉質內衣,勤剪指甲,勤換衣服,勤翻身。⑩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臥床休息時要適當抬高雙下肢,移動身體時宜高抬輕放,避免拖拉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