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黨建是事業發展的核心引領,黨建品牌建設是高質量黨建的關鍵。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將高校黨建與思政課縱橫聯動、協同推進,是“大思政課”建設和高校思政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建設的指示為理論依據,結合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工支部實例,探討黨建品牌建設引領思政課教學質量提升的實踐,并提出強化黨的領導、理論武裝、工作融合機制及創新工作載體等有效路徑。研究顯示,以黨建品牌建設統領思政課教學,發揮教師黨員作用,挖掘優勢,利用紅色資源,打造平臺載體,推動思政課教學高質量發展,助力高校育人事業。
關鍵詞:高校黨建;引領;思政課;教學質量
高校是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建設的主陣地,黨建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核心引領,是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黨建品牌建設是高質量黨建的著力點。思政課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將高校黨建與思政課縱向貫通,橫向聯動,構建組織育人和課程育人大格局,協同發力,是響應“大思政課”建設,推動高校思政工作高質量發展,提升“立德樹人”成效的必由之路。
一、黨建品牌建設與思政課協同發展的重要性
上好思政課,堅持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職責使命。2024年3月18日下午,習近平前往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校區)考察時強調,學校要立德樹人,教師要當好大先生,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知識文化素養,更要上好思政課,教育引導學生明德知恥,樹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努力成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1]。2024年5月11日,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推進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2]。
高校思政課“無論怎么講,最終都要落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上來”講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作為思政課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聚焦引領學生、啟迪學生、感染學生,讓思政課真正成為學生真心喜愛、切實受益的人生大課[3]。在高校黨建品牌建設中,樣板支部的培育建設是有力手段和推動方式,中心環節就是要實現高質量黨建并以高質量黨建促進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有力提升。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工支部在樣板支部建設的過程中,以高質量黨建為目標,挖掘運用好“一引領兩抓手四融合”理念,著力提升教學質量,為基層黨建工作積累了實踐經驗和有益思考。
二、黨建品牌建設引領思政課教學質量提升的實踐探賾
(一)打造黨建品牌必須挖掘和形成有自我特色的工作理念
黨建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具體到基層黨組織,就需要在黨建工作總要求的基礎上,根據自身基本情況,對照根本任務、優勢條件、發展目標等綜合因素,構建挖掘形成自己的工作理念,作為長期的工作推動的根本遵循[4]。工作理念是靈魂,是樞紐,起著永續發動機的作用,起著統領目標,凝聚人心的作用。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工支部成立后,定位服務思政育人和發揮關鍵課程作用,創新形成了“一引領兩抓手四融合”黨建工作模式。具體內容為:以黨建為引領,以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為抓手,做到思政課程建設與課程思政建設相融合,支部建設與思政課實踐教學相融合,主題黨日活動與教研室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相融合,思政課教學與學生日常教育相結合。
(二)黨建品牌必須發揮好平臺建設的重要支撐作用
品牌創建是深化新時代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是創新黨的建設載體、提升黨的建設質量、推動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有力抓手。品牌建設要遵循基本原則,以引領方向和融入中心作為根本[5]。黨建品牌作為黨建工作成果、特色、亮點的集中體現,必須精準把握黨建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融入管理、發揮作用”的原則。在實際工作中,通過精心打造黨建品牌,能夠有力推動整體目標和重點工作穩步落地。將理論學習、業務創新、工作落實、作風轉變、效率提升、人才培養、廉潔建設等納入黨建品牌核心創建范疇,推動品牌建設與中心工作同向發力,深度融合,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最終實現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工支部在2023年通過校級樣板支部立項后,進一步加大建設力度,對照建設標準,結合思政教學這個中心工作,結合實際,創新打造特色品牌,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一是充分發揮思政課優勢,點亮校園宣講育人燈塔。成立“星火”公益宣講團,制定全面細致的工作方案,把所有黨員分成小組,確定小組負責人并對應到二級學院。該宣講團以“服務理論宣講,服務育人成長”為根本宗旨,每年都會在學校、實踐基地開展數十次黨的政策理論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宣講活動反響良好,激發了師生們的學習興趣,塑造了極具影響力的校園品牌,多名老師在宣講中脫穎而出,成為長沙市宣講團骨干成員。
二是打造實踐教學平臺基地,助力實踐教學提質增效。思政課教學越來越需要突出實踐教學的功效,更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真實體驗。為實現這一目標,黨支部把基地建設作為部門重點工作之一有力推進,充分利用本土紅色資源,建設實踐基地。先后與雷鋒紀念館、郭亮烈士故居、湖南和平解放秘密電臺舊址、長沙縣維漢村、長沙非遺保護中心等紅色資源點簽訂教學實踐基地協議,明確實踐內容。依托這些實踐基地,積極組織開展實踐教學,先后開展了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鄉村振興、非遺進校園等主題教學實踐活動,特別是從2024年起把實踐教學作為推動思政課創新的主要發力點,制定了實踐教學工作方案,拓展了實踐教學空間,延伸了實踐課堂,讓廣大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受新時代的變化和新的責任擔當。這一系列舉措提升了教學效果,豐富了教學資源,受到廣大師生的認可和好評,為思政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三)黨建品牌建設必須做好與教學中心工作的融合文章
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就是為了引領大局,落腳點必須與中心工作的融合結合才能實現目標。做好結合融合文章的前提是要不斷完善制度建設,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工支部先后出臺制定了《關于全面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實施辦法》《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工支部“星火”公益宣講團組建方案及宣講指導實施方案》《馬克思主義學院實踐教學工作方案》等文件制度,推進工作制度化建設。
在實施過程中,全面按照工作理念中的四個融合一一對接,做好工作,初見成效。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工支部對照工作理念,一一結合好中心工作,在實踐中推進工作。一方面開展好思政課程建設,多門課程建成省級精品課程,《思想道德與法治》《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已先后通過驗收成為省級精品在線課程,《形勢與政策課》2023年立項為省級精品在線課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2023年立項為校級精品在線課程。其次是團隊建設有力推進,立項湖南省高校優秀思想政治優秀團隊建設項目;培育立項省級2022年“楚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創新團隊培育項目,目前順利推進建設中。再次是以教育人,以賽促教有力推進,教學成績不斷取得新超越,通過比賽提升教學水平,擴大馬院影響力。青年教師金艷獲第二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暨優秀課程“形勢與政策”(高職高專組)教學展示競賽特等獎;2023年共獲省級各類教學競賽特等獎一項,一等獎五項,二等獎四項。同時科研成果頻出,每年均有省市級結題立項成果。支部“星火”宣講團在校內外積極宣傳黨的政策理論,多名老師成為長沙市理論宣講團成員,影響力不斷擴大。
為了更好推進工作,安排了思政教師分小組對接各個二級學院,配合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做到了思政課程建設與課程思政建設融合推進。
主題黨日活動與集體備課等教學活動融合開展,取得良好效果。每學期組織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邀請學院相關領導參加,研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改革創新。積極開展與其他課程、專業教師進行交流,指派思政課教師參加其他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活動,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的情況納入績效考核。教研活動中的公開課和示范課經常性組織開展,帶動了研究教學的良好氛圍。特別是結合支部活動開展,有針對性組織“一人一課”的訓練和提升,取得較好效果。
思政課教學與學生日常教育相結合,主要通過思政課教師擔任兼職班主任實現。同時積極參與到學校各類學生活動中,比如每個黨員參與師友計劃的幫扶,實現一對一的教育落實。
三、黨建品牌建設引領思政課教學質量提升的有效路徑
在黨建融合中心工作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思政課教學的重要陣地,必須深刻認識、準確把握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辯證關系,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實際行動推動黨的建設與教育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
強化黨的領導是根本。加強黨組織對教學工作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作用,切實把握學校事業發展的正確政治方向,確保廣大師生始終聽黨話、跟黨走。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立德樹人和教書育人的具體實踐中。
強化理論武裝是基石。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成功。作為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發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馬克思主義學院要著力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廣大黨員教師在學習中厚實理論基礎,提升理論水平。馬克思主義學院以支部建設和活動開展為契機,及時組織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把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納入教學內容。把每周二下午集中學習制度化、常態化,組織教師及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及時學習相關文件精神,并及時融入課堂教學。
強化工作融合機制是活力。黨建的引領作用最終要在中心工作的落實中體現。根據實際建立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融合機制,就是要聚焦增強黨組織的“兩個功能”,推進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上的全面有效覆蓋,把黨員組織起來、把人才凝聚起來、把師生動員起來,為學校的改革和發展提供強大的凝聚力和源源不斷的推動力。支部“四融合”的理念就是落實融合機制的生動體現。
創新工作載體是關鍵。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推進教育數字化”。數字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必須把握教育數字化發展契機,因勢而新,推動數字技術與思政教育傳統優勢的深度融合,運用數字技術使教學工作活起來。要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賦能黨建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思政課教師應主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思政教育方式,在生動化和形象化上下功夫,通過圖文、短視頻等方式系統呈現關于黨的理論知識,讓青年大學生更加直觀地學習,讓理論既有滋有味、又有聲有色,讓課堂教學更加立體化、多樣化、形象化,持續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四、結束語
高校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和“三全育人”的主陣地,應以黨建品牌建設為統領,充分發揮教師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找準黨建工作與思政課教學之間的切入點,推動黨建工作與思政教學二者深度融合發展。精心搭建基層黨組織與廣大黨員教師發揮作用的橋梁,挖掘教師黨支部組織優勢和課程優勢,充分利用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積極打造“精品思政課”,持續推進黨建品牌建設。積極運用本地紅色資源有效開展好實踐教學,有效組織好公益宣講,有效推進各類思政主題活動的競賽,形成有校本特色的立體平臺載體,以此推動黨建品牌建設引領思政課教學高質量發展目標,為教書育人事業貢獻應有力量。
參考文獻
[1]鄒文通,何偉,劉仰浩.新時代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的協同創新[J].閩江學院學報,2019,40(6):91-95.
[2]習近平.論教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4:49,238.
[3]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王偉,薛政.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協同發展路徑探索[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1,766(36):52-54.
[5]翁磊.新時代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模式建構[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3(3):28-30.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湖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大思政課’視閾下高校思政課“1+N聯動”教學模式的建構與實踐”(XJK22BDY014);2024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大思政課”數智實踐教學“一體四化”模式構建與實踐研究”(24JP044)。
(作者單位: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