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態度很差,我要投訴!”
一通電話引起了工作人員的警覺:信用卡逾期、長期失聯的客戶王某(化名),在重新獲得聯系后,不但拒絕了多種協調方案,而且威脅投訴、索要賠償。
經調查,果不其然,王某正是所謂“反催收”這類金融黑灰產團伙的一分子。
近年來,隨著一些信用卡客戶陷入還款困難,所謂“反催收”業務日益活躍。據了解,此類黑灰產多打著“專業團隊”的旗號,利用債務人想要迫切化解償債壓力的心理,誘導債務人選擇黑灰產中介進行“維權”,通過偽造虛假證明、纏訴鬧訪、惡意投訴舉報等行為,協助逾期客戶對抗金融機構的合法催收,達到惡意逃廢債的目的,該行為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的正常秩序。
信用卡領域正是金融黑灰產的重災區之一。南都·灣財社聚焦信用卡領域黑灰產,透視黑灰產的“套路”,試圖窺見在所謂“維權”背后的冰山一角。
王某是某行一名長期失聯的信用卡客戶。2024年3月,王某突然開始接聽電話,并在與銀行的溝通中自稱沒有還款能力,也拒絕接受銀行提供的多種調解方案,同時進行投訴舉報、索要賠償等行為。
信用卡中心對該客戶開展分析、走訪和摸排后發現:王某為某催收公司離職員工,目前從事“反催收”業務,即使用“非常規”手段幫助信用卡逾期未償還的用戶躲避債務,并從中牟利。
“惡意投訴”是其常用手段之一:對于信用卡逾期未償還的用戶,王某教唆其通過各種投訴舉報行為,躲避銀行信用卡債務,并以“撤訴”為條件向銀行索取高額賠償,王某則由此從中獲利。
“惡意投訴”正是金融代理維權黑灰產的一種常見手段。據了解,一些不法分子教唆消費者以催收騷擾、服務態度惡劣等虛假理由惡意投訴銀行,以此來達到所謂的“迫使銀行同意分期”的目的。事實上,這種行為不僅無法真正解決還款問題,反而可能讓消費者在銀行的信用記錄受到負面影響,給未來的金融活動埋下隱患。
事實上,還款的拖欠與催收一直是信用卡業務的“老大難”問題之一。近年來,不少信用卡用戶因生活工作等原因無力償還信用卡貸款。依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2024 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截至 2024 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到 1239.64 億元,同比增長 26.31%,與 2023 年末的 981.35 億元相比,多出258.29 億元。
信用卡逾期未償,使得銀行面臨資產流失的風險,也使得用戶面臨不小的財務和精神壓力。在這一“相互拉扯”中,“催收”與“反催收”業務便變得日益活躍,這正是王某所從事的黑灰產所得以活動的“空間”。
馬上消金研究院與西南政法大學聯合研究撰寫的《中國金融黑灰產治理研究報告》顯示,自2021年起,金融黑灰產快速發展,增長了10倍之多,造成財產損失達百億之多。
除了上述“惡意投訴”外,偽造材料也是黑灰產機構常使用的重要手段,其往往通過教唆消費者偽造貧困證明、病歷等,來達到“修復征信”等目的,并以此收取費用。
2024年初,平安銀行信用卡杭州分中心收到客戶林先生(化名)更新個人征信的要求,理由是火災使其失去了民事行為能力。
在審核客戶提供的材料時,工作人員注意到,林先生用藥清單有異常,與其自述情況不符。后經與醫院及消防部門核實后,證明該客戶的材料系造假。
掌握事實后,在分中心與警方的持續溝通與密切配合下,為該客戶提供“征信修復”服務的黑產從業者在外地被抓獲,至此警方正式立案偵查。后續偵訊過程中,警方破解了黑產機構所使用的電腦,一系列使用假材料投訴的事件曝光。調查結果顯示,該黑產團伙涉案嫌疑人大于3人,涉及偽造材料等。
無獨有偶。2023年8月,平安銀行信用卡無錫分中心收到客戶投訴,要求維護征信。但是客戶提供不了相關證明,且材料落款章涉嫌偽造。客戶后來主動承認材料為網上購買。對此,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告知客戶涉及黑產代投偽造資料,其維護征信無法受理,并向客戶普及金融黑灰產可能會給客戶帶來的潛在危害。
在偽造材料方面,“黑灰產”會教唆其偽造貧困證明、病歷等材料騙取政策支持,煽動其進行非理性維權等。然而,這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可能造成持卡人的個人信息泄露和更大的財產損失,甚至可能觸犯法律。
更有甚者,部分黑灰產團伙會直接從消費者身上套取現金。
有總部在深圳的銀行機構提醒,在過往的案例中,不乏有“黑灰產”中介在收到客戶的定金、押金或者預付款以后就“消失”的情況,讓本來就還款困難的消費者再次遭受財產損失。
此外,“黑灰產”往往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證、銀行卡、聯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個人隱私信息,有些甚至會要求消費者將實名認證的手機號碼供其使用。在此過程中,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消費者個人信息進行詐騙、洗錢、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或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辦理網絡借貸,給消費者帶來直接的資金損失、信用受損、法律訴訟等風險。
據媒體報道,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小陳就遭遇了這樣的套路。由于前期過度消費,小陳的信用卡出現了較大欠款,還款壓力巨大。這時,他收到一條短信,稱可以幫他辦理個性化分期,利息低至每月0.5%,分36期還款。小陳心動不已,按照對方要求添加了微信,并支付了2000元“手續費”。然而,對方在收到錢后卻以各種理由拖延辦理,最后直接失聯。小陳不僅沒辦成分期,還損失了一筆錢。
對此,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要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絕不要輕易將信用卡相關信息提供給不明身份的人。如果收到可疑的分期辦理信息,可通過銀行官方客服電話進行核實,切勿點擊短信或網絡鏈接中的不明網址,避免陷入詐騙陷阱。
“駐點XX、輻射全國”,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社交平臺的發展,不少黑灰產機構也借助互聯網平臺的力量,將其“服務范圍”大大拓展。在這一背景下,打擊黑灰產,更需銀行與屬地司法機關的通力合作。
據“打擊金融領域黑產聯盟”(簡稱“AIF聯盟”)數據,自2022年3月AIF聯盟成立至2024年7月,累計協助全國各地警方打擊非法代理維權類黑產案件492起,對372名嫌疑人采取強制措施。
據招行信用卡統計,2023年該中心累計梳理排查涉金融“黑灰產”線索數十萬條,向執法部門報案20余次;2024年,針對非法職業代理投訴刑事立案20起,行政立案8起,數十人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助力搗毀多個“輻射全國”的金融“黑灰產”組織。
再比如,2024年7月,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協力銀川警方,同時在銀川和深圳兩地開展行動,成功破獲一起“反催收”金融黑灰產案件。
據悉,2023年12月,借助深圳銀行業協會抵制黑產治理小組平臺共享信息,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發現涉黑灰產團伙位于銀川,隨即向當地警方提報線索。后續,通過摸排搜證,收集證據,向屬地公安機關提報多條線索。2024年7月24日,專案組聯動深圳警方,在深圳、銀川等地同步開展收網抓捕工作,成功抓捕犯罪嫌疑人16名,查扣凍涉案資產價值超千萬元。
這并非孤例。此前,該中心就曾聯合青島、濰坊等地警方,成功破獲一起黑灰產中介公司——濰坊“上岸法務”的違法案件。
據了解,該公司以免費債務咨詢、免費債務規劃等名義,收集消費者信息,以消費者名義或誘導消費者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向銀行及銀行合作機構進行敲詐勒索,并從中抽取高額傭金。警方依法抓獲并處理該黑產中介三名人員,并對其他涉案人員進行警示教育。
黑灰產因消費者的債務困境而起,打擊金融黑灰產,更為根源性的做法便是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紓困路徑,在這方面,一些金融機構也在積極探索和完善。
招行信用卡曾對此提出一些構想:比如,提升調解組織效能:機制層面,借鑒境外經驗明確調解作為糾紛化解前置程序的法律地位,建立調解結果司法確認快速通道;系統層面,整合調解、仲裁、公證相關多元主體,眾人劃槳打造全國聯動的“一站式”解紛平臺;能力層面,建立調解組織評級制度,實施典型案例全國推廣計劃。不僅有助于真正的消費者以更高效的方式維護自身權益,也可以高效化解金融糾紛,有效節省行政、司法資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楊濤在公開撰文中也表示,面對金融黑灰產,要“開正門、堵偏門”,尤其是金融灰產的背后原因更加復雜,不應簡單地用刑法手段來應對,如改善融資服務、強化合規金融維權模式等,都可以“擠壓”相應灰產的生存空間。
金融“代理維權”黑灰產常年行走在法律邊緣,以“惡意投訴”“偽造材料”等方式為維權,不但無法維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更會為金融消費者帶來更多潛在的危害,甚至使得債務人背上更大的債務。這些行為不但嚴重侵犯了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也侵蝕著金融系統的安全。
從偽造一紙證明到構建跨區域犯罪網絡,信用卡黑灰產的演變警示我們:金融安全防線需要持續進化?!皣恕苯鹑诤诨耶a,既要加強打擊的力度,也要增進宣傳教育的廣度,更要提高多元紓困溫度,金融消費者的權益維護,仍需綜合施策,久久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