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質量地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核心在于打造一支能夠高效執行教學任務的教師團隊。然而,隨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團隊的持續壯大,教師隊伍面臨了一系列新的現象和挑戰。鑒于此,深入分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尋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新路徑,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教學;師資隊伍;立德樹人
引言
隨著復雜的社會變革,人們在思想領域呈現多樣多元多變的發展態勢,思潮此起彼伏,觀念相互碰撞,價值取向日趨多樣,青年更甚。因此,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隊伍建設面臨著諸多挑戰,需要進行革新發展。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陸續頒布實施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法規,各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得到了顯著提升。但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一個嚴峻問題,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現狀尚不足以完全滿足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要求。
(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政治素養不高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不同于其他專業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目的,是大學生系統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的主渠道[1],因此,將“思想性”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師資隊伍建設的首要考量因素,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特質,同時也是堅決貫徹文化自信,進行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的必要條件。
從各學生受教育階段的政治課程培養目標來看,教師的政治任務任重而道遠。特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擔負著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精神境界的重要職責。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數量不斷增長,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有些人淡化了對理想的追求,對信仰信念產生動搖,明辨是非的能力降低等。上述均為極為不利之現象,作為一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樹立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堅定信念,在教學中自覺做到政治立場堅定,用正確的理論引導學生,糾正學生的錯誤觀念,為我國培養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綜合素質參差不齊
從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結構觀察,部分教師專業素養不足,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加之思政教師數量有限,面對眾多學生,課時負擔沉重。在日常繁忙的教學工作中,許多教師無暇進行理論深造和教學革新,導致出現了備課不認真、照搬教材、教學手段單一等現象。這些現象使理論課程難以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同時,PPT未能及時更新,未能融入時事政治內容,導致課堂教學缺乏活力,整體課堂氛圍沉悶,師生互動不足,學生也難以提起興趣。
(三)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有待深入
在立德樹人方面的效用發揮,取決于是否給予思想政治理論課足夠的關注、是否與時俱進以及是否執行得當。
青少年學生群體高度關注社會焦點問題,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學校思想政治課程在理論和實踐協調發展的領域顯得力不從心,其與實際社會生活的聯系并不緊密。此外,在實踐教育環節,其認識與定位尚不夠清晰明確。觀察各高等教育機構,可見學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操活動上關注度不足,常常形式化,缺少對實踐教育目標、計劃的明確引導和定位,高層設計缺少系統化的規劃。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某些學校實踐教學的評價主要基于實踐手冊的填寫狀況,這種評價方式過分側重于文字敘述,評價角度比較單一等,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創新與嘗試也相對不足。從學生的角度審視,眾多學生只是抱著敷衍的態度去完成實踐作業,缺乏自發性和規劃性去投身實踐學習,并且,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也缺少必要的輔導,導致實踐教育在多個環節都未能得到應有的關注和引領等。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師資隊伍建設任重道遠,如何在發展中改革,在改革中發展,是一個需要長期回應的問題。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師資隊伍建設相關措施
針對目前存在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采取了多項措施促進師資隊伍建設,成效明顯。
(一)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政治素養
黃河交通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師資隊伍的政治素養建設,采取多項措施確保教師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職業素養。
歷年來,為傳揚黃河交通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堅持立德樹人、忠誠教育事業、以身作則、勤奮鉆研、無私貢獻的典范行為,依據河南省教育廳(教師〔2016〕118號)《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 河南省教育廳 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關于開展“河南最美教師”活動的通知》精神,每年認真開展黃河交通學院“最美教師”評選活動。評選標準中包含一項固定條件,即“具有教師資格并從事教學工作5年以上的教職工”,關于評選標準,要求愛崗敬業,品德高尚,嚴謹治學等。要求活動期間各單位各部門高度重視,精心安排,遵循規程,嚴謹篩選。各相關部門需堅持透明、平等、正義的原則,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決防止虛構事實、夸大其詞等行為,確保將真正德才兼備的“最美教師”提報;特別要重視教師的師德修養,對于師德不佳的候選人實行一票否決。同時,需參照前一年績效考核結果,全面考慮,最終確定并上報表現卓越的人員。在2024年6月,為深入落實會議精神,學習和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關于教育的精辟論述,執行立德樹人的基本使命,全方位提升新時代教師的師德風范,黃河交通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致力于培養和樹立師德典范,傳播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依照河南省教育廳相關文件的規定,啟動2024年河南省教育界模范候選人以及黃河交通學院“最美教師”的評選活動。要求具有教師資格并從事教育教學工作15年以上的在編在崗人員,且政治素養堅定,堅定不移地落實相關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策略等。專業能力卓越,在引領教育理念和體制創新、推進教育事業進步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享有較高的聲譽和影響力?!白蠲澜處煛蓖扑]人選,應理想信仰堅定,忠誠于國家和人民,承擔教育使命,展現出顯著的職業道德亮點和“四有”優秀教師的時代特質。
在2024年黃河交通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最美教師”評選推薦人選中,更加關注教師,體現科學、公正性,相比前些年,教齡原則上5年,但若有突出事跡、突出貢獻適當可放寬,此外,需獲得過市(廳)級及以上榮譽稱號等。
此外,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刻領會和執行關于教育的精辟論述,通過舉辦以“傳承與實踐教育家精神”為核心主題的師德專題教育系列活動,宣講和解讀中國特有教育家精神的深厚含義和實際要求,鼓舞并呼吁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培養人才、培育英才的歷史責任,確立胸懷大局、忠誠愛國的理想信仰,秉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道德風范,運用啟發智慧、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堅持勤奮學習、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實踐精神,展現樂于教育、無私奉獻的博愛之心,追求胸懷世界、以文育人的崇高理想,立志成為新時代的教育大家,組織開展師德主題教育征文和師德師風案例征集活動,教師通過內容真實、樸實真切的文字,展現教育工作者和廣大教師的時代精神風貌。
通過楷模推選及“最美教師”評選、主題征文等活動,是全面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相關精神,有效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既可以肯定教師的政治素養,道德情操,又可以鼓勵廣大教師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的良好師德師風建設氛圍,做到立德樹人,不忘初心。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綜合素質
為加強新時代師資團隊建設,提高中青年教師的育人觀念、教學本領及課堂授課水平,黃河交通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組織多種集體培訓,學院組織全體思政課教師認真參加培訓,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綜合素質。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不斷更新教師教育教學理念,進一步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學校于分別組織開展了四期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工作坊(ISW)培訓,校領導,人事處、教師發展中心相關領導,各學院(部)教學副院長,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工作坊(ISW)培訓全體學員(第一、二、三、四期)。面對年輕教師比例較高的實際情況,學校推出了配套的一系列措施,構建了年輕教師的培養與培訓體系,人事部門及教師發展中心對年輕教師的成長與培訓給予了極高的關注。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工作坊(ISW)培訓,不僅體現了學校對年輕教師成長的熱切關懷與殷切期望,也是學校強化年輕教師團隊建設的關鍵行動。此次培訓強調理論聯系實際,秉持以學員為核心的合作式教學理念,使參訓者在參與過程中學習、體驗、操作、反思并優化。通過此次培訓,有效提高了全體思政教師的綜合素質,促使大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不斷提升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技術與水平,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能力,大幅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主性,確保培訓成效能夠實質性地惠及學生。同時,督促思政教師確立終身學習和教育的理念,切實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
學校建立嚴格的督導制度,以老帶新,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等。此外,在學校的支持下,黃河交通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也采取了多項措施確保師資隊伍建設質量提升。在人才招聘方面,在學校人事處招聘制度指導下,結合學院自身發展需要,采取積極主動的招聘方式,吸納英才。在教學技能方面,教師作為信息化時代數字教學資源的開發者以及信息化教學的應用者,掌握微課的設計、制作與運用成為大家需習得的一項新技能。學院組織多次微格教學、微格錄課培訓,倡導教師要靈活運用互聯網技術,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方式方面,采取“一多八”結合的方式,實現多課型、多維度教學模式,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科研培訓方面,學院多次聘請各大高校的教學、科研專家舉辦講座,組織全體教師觀看,通過專家系統性、針對性地講解以及專家們的答疑解惑,有力促進大家的教學科研熱情。建設高素質思政課教師隊伍,為教師隊伍的成長發展搭建平臺、創造條件,需要社會多方力量通力合作、同頻共振[2]。
通過學校學院的共同努力,有力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師資隊伍質量,綜合素質明顯提升。
(三)促進理論和實踐的深度融合
作為思政課教師,要將思政課的小課堂與社會的大課堂相結合,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成為奮斗者。為有效地利用社會大課堂,上好“大思政課”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方向。學校學院采取了多項措施,提高思政教師的理論聯系實踐能力。
加強專業培訓,定期組織專業培訓,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學習最新的理論成果和教學方法。只有熟練掌握理論知識,才能更好地促使理論與實踐的轉化。在確保一定理論基礎的條件下,激勵思政課教師提高科學研究能力,在持續增強理論素養的同時,能夠憑借廣博的學識、高尚的道德、堅實的理論教學來引導學生積極向上。與此同時,加強對思政課教師的培育,拓寬思政課教師理論學習的渠道,如參與知名專家講座、強化高等院校間教師的互動機制、舉辦思政教學競賽等活動,推動文化共享與理論學習的發展。鼓勵教師進行翻轉課堂、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等實踐性強的教學方法,積極調整教學形式和教學思維,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專業特點等以學生較能接受的合適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理論、實踐學習興趣。而且經常組織教師之間相互分享教學的經驗等。
學校還精心組織安排思政教師進行暑期實踐研修活動?!按笏颊n”強調要將思政課與社會生活相結合,與現實相結合[3],通過實踐研修,促進教師理論和實踐的融合力度。到延安進行賡續紅色精神為主題的研修培訓學習,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專題報告,有實地調研等,還到劉志丹烈士陵園、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等地參觀學習。到湘潭進行“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思政大課”主題研修,為切實做好相關研修工作,還組織成立了專門負責相關事務的團隊,明確相關職責,切實做好研修工作。在井岡山革命圣地,組織開展2023年度思政課“守正創新學思想 鑄魂育人建新功”研修活動,有故事訪談會、交流研討,又有現場教學、紅色拓展項目等,還觀看了大型實景《井岡山》演出。帶領全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理論學習上永無止境,常思常悟,領略紅色精神,在實踐上吸收奮進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在“大思政課”的發展態勢中,通過實地走訪體驗,認識紅色歷史、紅色文化,開展理想信念以及師德師風教育等的關鍵活動,對于弘揚紅色傳統、延續紅色基因,滋養并鍛煉思政課教師的初心與教育魂魄,具有深遠的教育影響。
結語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師資隊伍建設面臨著完善發展的新態勢,各高校應明晰師資隊伍建設的政治使命、責任使命、質量使命等,堅持問題導向、效能導向,積極探索實踐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師資隊伍建設的新路徑,為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田愛民.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03):290-295.
[2]王易,岳鳳蘭.建設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J].思想理論教育,2020,(05):18-23.
[3]尚小強,蒲麗霞.“大思政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現實困境與實施路徑[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4,(07):23-28.
(責任編輯:宋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