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吉祥和力量的神圣象征,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它包含著眾多美好的寓意,具有強大的力量和神秘的能力;鳳形似孔雀,是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頭頂華冠、羽披百眼。在中國傳統觀念中,龍和鳳代表著吉祥如意,龍、鳳一起使用多表示喜慶之事,龍鳳呈祥指吉利、喜慶的事。紫砂套壺作品《龍吟》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中龍鳳呈祥的美好寓意,讓創意在壺器之間行走,在疏密有致、布局合理的陶刻裝飾中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視覺效果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紫砂藝術;傳統文化;龍鳳呈祥
宜興具有獨樹一幟的紫砂文化,被眾人喜愛,紫砂壺造型種類眾多,創作涉及的范圍較廣,是一座豐富的藝術寶庫。光貨、花貨和筋紋器的造型樣式使得紫砂壺大放異彩,能夠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除此之外,紫砂壺還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借助文化來凸顯紫砂作品的特色,帶給人從內至外的藝術享受,讓人感受到紫砂藝術的魅力。中國歷史悠久,書畫藝術以出色的技藝和獨特的風格聞名于世,在石刻、玉雕、瓦當、瓷器以及服飾上都有龍和鳳的身影,現就以紫砂套壺作品《龍吟》為例(見圖1)談談創作體會。
1紫砂套壺作品《龍吟》的造型特征
紫砂壺的造型種類豐富、各具特色,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屬于自己的藝術風格,蘊含著藝術、人文、歷史等多方面的元素,匯聚成紫砂藝術的風范。紫砂套壺作品《龍吟》由一把紫砂壺、兩只小杯組成,主壺壺身穩而不激、揚而不抑、腴而不瘠,壺嘴呈鳳頭形,壺把呈龍形,紫砂藝人在創作時把控好肥瘦感,讓人感受到均勻精干。壺鈕少了一絲龍子怒目而視的神威,多了一份圓潤、端莊的儒雅,從光潤、簡約的特色中演繹大度、典雅,顯光器之魅力。鳳嘴長鳴,精致傳神、靈動精致,磅礴的法度和鮮活的塑性構成了古韻悠然的意境。壺把長于傳統,龍尾狀拿捏舒適,東方神韻在提起與放下之間意蘊悠長。壺鈕服帖于壺蓋之上,用一粒圓珠裝飾,女性的精致、柔美氣質撲面而來。細細品味這件作品,從中能夠感受到虛實結合間的藝術美感,品味作品的藝術魅力。套壺之美,美在呼應,兩只小杯依然是龍形壺把,同樣由清雅的段泥制作而成,裝飾取龍、鳳各一字,立意新穎、章法錯落,從中能感受到陶刻藝人全神貫注、刀起刀落時筆畫的起勢、收勢,準確熟練、一氣呵成。在紫砂套壺作品《龍吟》中,人與壺、形與意相映成趣,簡潔、協調、流暢的裝飾效果在壺體盡現,陶刻藝人的修養、意趣及格調、品位是該套壺神韻的關鍵。紫砂套壺作品《龍吟》以出眾的造型設計表現了傳統文化與紫砂藝術接軌的方式,也體現了紫砂藝人的文化修養,帶給人們美的享受。
2紫砂套壺作品《龍吟》的藝術內涵
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特色的元素,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精神圖騰,同時也為眾多藝術創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創作素材,在紫砂藝術中以龍為主題的作品更是數不勝數,意在表現出其中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紫砂套壺作品《龍吟》在龍子激昂進取、威風凜凜、秉公好義的氣質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中龍鳳呈祥的美好寓意,讓創意在動靜、虛實之間行走,在疏密有致、布局合理的陶刻裝飾中呈現出獨特的視覺效果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紫砂套壺作品《龍吟》壺體敦厚、物靜器幽,壺身銘文切壺、切意,寥寥幾筆讓含蓄的壺器盡顯雍容大氣,賞之、觀之無不讓人心存美好祝福之意。秋日微雨,清淺茶席,段泥新壺,些微紙墨,隱月香爐,秋高氣爽與雅致茗壺相得益彰,日日相伴彼此氣韻相通。一把好的紫砂壺魅力在于傳承和創意之間的拿捏得度,在于古老和現代之間的張弛自然,更在于立意和裝飾之間的渾然天成。創作紫砂套壺作品《龍吟》不僅僅是為了傳承傳統文化,更是為了弘揚、傳播紫砂精神,紫砂藝人在向前走的同時更要懂得回望來時的路,幾代人堅守的意義是薪火相傳,是不忘初心,是傳承、創新紫砂藝術的精神。
紫砂套壺作品《龍吟》的陶刻賦予該壺溫度、高度、深度,讓中國文化的文氣、文雅、文脈與紫砂壺表達的情感緊密相連。壺身主體陶刻龍鳳呈祥四字,同時為突出瓦當形式的金石氣韻,陶刻藝人又在其上以陽刻手法表現出龍、鳳二字的端莊穩重,以陰刻手法表現出呈、祥二字的修長、清秀,陰陽、動靜、粗瘦的對比效果不僅極富變化,還把福到、好運到的美好祝福一起送到。人們從紫砂套壺作品《龍吟》中能夠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夠領略到紫砂藝術創作的包容性,使紫砂壺超脫本身的藝術屬性,從文化的角度感染著眾人。
3總結
在紫砂套壺作品《龍吟》中,簡潔、協調、流暢的裝飾效果在壺體盡顯,陶刻藝人的修養、意趣及格調、品位是該壺神韻的關鍵,無論是在造型設計還是藝術內涵上都折射出壺器中蘊含的魅力,它不僅僅是藝術的真實寫照,還是文化發展的體現,紫砂藝人通過融入文化元素使得紫砂壺極具文化氣息,表現出趣味盎然的藝術美感,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參考文獻
[1]張國偉.試論紫砂壺的文化價值[J].佛山陶瓷,2012,22(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