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廣東省傳統國潮體育賽事在鄉村振興和文旅融合進程中展現出顯著的推動作用,不僅傳承了嶺南文化,還有效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本文基于SWOT分析框架,系統分析了廣東省傳統體育賽事在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方面的綜合表現。結果顯示,這些賽事借助“體育+文旅”融合模式,利用數字化和跨界協作提升賽事品牌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本文提出將賽事品牌化、文化創新及生態旅游相結合等策略,以進一步推動廣東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國潮體育賽事;嶺南文化;文旅融合;SWOT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4;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5)03(b)--05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國家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奈宕竽繕?,以推動農村現代化和縮小城鄉差距[1]。在此背景下,廣東省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政策,通過《廣東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等文件,積極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支持農村地區的多元化發展。文旅融合不僅助力地方文化的傳承,還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數字賦能的推動下,文旅資源的綜合價值進一步提升,通過創新技術實現更深層次的融合,不僅帶動了經濟增長,還為鄉村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新的支持[2]。廣東省的傳統體育賽事結合嶺南文化和現代國潮元素,吸引了大量年輕游客,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1.2 廣東省傳統國潮體育賽事的文化和經濟潛力
廣東省擁有豐富的傳統體育賽事資源,如龍舟賽、舞獅、武術等,這些活動不僅是嶺南文化的重要象征,還在新時代的包裝下展現出新的商業和文化價值。以龍舟賽為例,端午期間各地舉辦的龍舟賽事吸引了大量游客,成為節慶亮點。例如,佛山疊滘龍舟賽和肇慶高要金利龍舟大賽,不僅傳承了協作團結的精神,更成為當地旅游和夜間經濟的支柱。舞獅等傳統活動也在節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象征著祈福和慶賀,這些賽事為廣東鄉村地區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廣東省的傳統國潮體育賽事在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中展現出巨大潛力,既能吸引年輕群體和游客,又推動了地方經濟增長和文化影響力的提升。在政策支持和市場化運作下,這些賽事與國潮文化相結合,為鄉村經濟和文旅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3]。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
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系統探討廣東傳統國潮體育賽事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與潛力,具體包括賽事的文化優勢、基礎設施的不足、政策支持帶來的機會及氣候變化等外部風險。通過研究,本文旨在揭示傳統體育賽事如何推動地方經濟與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并提出可持續發展的策略。該研究不僅可為廣東省的鄉村振興提供實踐指導,還能為其他地區提供可參考的“文化+旅游+體育”融合發展模式,豐富傳統文化產業的創新路徑。
2 廣東省傳統國潮體育賽事與鄉村振興的關系
2.1 廣東省傳統國潮體育賽事助力鄉村經濟發展
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廣東省的傳統體育賽事逐漸成為鄉村文化復興、經濟增長和地方品牌發展的重要載體。這些體育賽事融合了嶺南文化特色,在政府支持和市場運作的推動下,正朝著品牌化方向發展?!稄V東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特別強調,通過傳統體育賽事推廣文化旅游,以增強鄉村吸引力和品牌形象。數據顯示,2023年廣東省“百千萬工程”系列賽事吸引了超2.55億人次觀眾,帶動近200億元的相關消費,顯著提升了鄉村地區的經濟收入和文化影響力。鄉村振興戰略與傳統體育賽事的融合發展,通過促進鄉村經濟繁榮和文化傳承,為鄉村社區建設提供了新的活力和發展途徑[4]。
2.2 廣東省傳統國潮體育賽事的典型案例
廣東省傳統國潮體育賽事展現了較強的經濟帶動效應和文化傳播力。以肇慶高要金利龍舟大賽為例,該賽事每年吸引超20萬觀眾,直接帶動周邊餐飲和住宿收入提升30%以上,賽事期間夜市經濟的增長率高達40%,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柱。另一個代表性的賽事是佛山疊滘龍舟漂移賽,因其獨特的彎道設計吸引了大量游客,2023年賽事共吸引50萬現場觀眾,同時線上直播觀看量突破1000萬次,極大地提升了佛山的文化影響力和旅游收入。廣州戶外運動節則創新地結合了傳統蹴鞠、舞獅等與現代滑板運動,2023年活動吸引了15萬觀眾并帶動周邊消費增長20%。這些成功案例展示了品牌化與數字推廣對賽事的廣泛傳播和經濟影響力的推動作用。
2.3 廣東省傳統國潮體育賽事對文旅發展的貢獻
廣東省的傳統體育賽事在“國潮”風潮的推動下,通過將嶺南文化與現代潮流相結合,顯著推動了文旅融合,提升了廣東的文化知名度和游客吸引力[5]。數據顯示,2023年全省傳統賽事吸引了數千萬觀眾,直接促進了住宿、餐飲和文化體驗等產業的增長,增進了鄉村與城市間的游客流動。例如,南粵古驛道定向越野大賽在江門、潮州、肇慶等地的舉辦,不僅有效盤活了周邊文旅資源,還帶動當地酒店和民宿業的發展,成為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的亮點。這種模式不僅帶動了地方經濟,還為鄉村文化資源注入了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持久的發展動力。
3 SWOT分析:廣東省傳統國潮體育賽事的賦能潛力
3.1 優勢分析
3.1.1 文化傳承與社會認同
廣東省的傳統體育賽事,如龍舟、舞獅和武術等,承載了嶺南地區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不僅僅是競技活動,更是增強地方居民情感認同和社會凝聚力的重要載體。依托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的支持,廣東省積極推動非遺項目的保護和推廣。例如,《廣東省“十四五”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實施方案》提出了加強嶺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鼓勵年輕人參與傳統文化活動,從而擴大其影響力和認同度。這些體育賽事在促進文化傳承的同時,還通過體育旅游活動增強了居民的文化自信和社區凝聚力,尤其是在龍舟賽事等節慶活動中,廣泛吸引當地居民與外地游客,逐步提升對廣東民俗文化的認同和喜愛[6]。
3.1.2 經濟與旅游吸引力
廣東省傳統體育賽事的經濟和旅游拉動力,隨著國潮文化的興起而不斷增強。這些賽事所帶動的經濟效益,不僅僅限于門票和現場消費,更涵蓋了廣泛的相關產業,包括文創產品、地方手工藝品和特產的銷售。例如,2023年佛山疊滘龍舟賽吸引了超過50萬觀眾,創造了數億元的旅游收入,同時帶動了周邊住宿和餐飲消費,顯現出賽事對地方經濟的積極作用。此外,廣東還大力發展“粵夜粵美”夜間經濟主題活動,增強賽事的經濟效益,使傳統賽事與夜間經濟、文旅消費形成良性循環。
3.1.3 政府支持
廣東省的傳統體育賽事在鄉村振興戰略和文旅融合政策的支持下獲得顯著發展?!稄V東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地方特色活動的品牌化,并為這些賽事提供專項資金,用于場地設施、設備升級、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支持,提升賽事的專業性和品牌吸引力。此外,政府還通過文旅融合政策,將非遺項目融入旅游線路,開發傳統賽事的文旅產品,讓賽事不再局限于體育活動本身,而是成為地方經濟和品牌建設的重要工具。通過政策的扶持,廣東傳統體育賽事的專業化、品牌化趨勢不斷增強,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3.2 劣勢分析
3.2.1 基礎設施薄弱
盡管廣東省的傳統體育賽事吸引了大量游客,但在鄉村和偏遠地區,基礎設施的不足仍制約了其進一步發展。在交通、停車場和住宿設施方面,許多舉辦地難以應對大規模賽事的需求。由于賽事期間交通堵塞和住宿緊缺,游客的整體體驗受到影響。廣東省政府在“十四五”期間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特別是推動“15分鐘健身圈”等體育配套設施的完善,但偏遠地區的公共交通和接待能力提升仍需更大支持與改進,才能更好地滿足持續增長的賽事觀眾需求。
3.2.2 品牌推廣力度不足
與國內外知名賽事相比,廣東傳統體育賽事的品牌影響力相對較低。主要依賴本地的傳統宣傳渠道,使品牌在全國范圍內的認知度較低。此外,社交媒體和數字營銷的推廣力度不足,也阻礙了賽事向更廣泛市場拓展。為此,廣東正積極推進“體育+”戰略,結合文化和旅游產業,借助多渠道的新媒體平臺進行賽事宣傳。通過這種策略提升賽事的市場化運作水平和品牌知名度,以增強其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
3.2.3 市場化運營經驗有限
廣東省傳統體育賽事在市場化運營方面的資源和經驗仍然不足。賽事的市場推廣和品牌塑造缺乏統一的戰略支持,部分賽事未能吸引到廣泛的企業贊助和市場投資。為應對這一問題,廣東省正通過政策支持引入社會資本,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和賽事的市場化管理,提高運營效率。此外,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源共享與產業支持,廣東省探索創新的賽事合作模式,以提升傳統體育賽事的商業價值和市場吸引力。
3.3 機會分析
3.3.1 國潮文化熱潮
近年來,隨著國潮文化的興起,廣東的傳統體育賽事迎來新的增長契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表現出濃厚興趣,這為嶺南的傳統體育賽事創造了新的觀眾群體。廣東省的賽事主辦方可以將龍舟、舞獅等傳統活動與漢服節、國風市集等潮流元素相結合,以增強賽事的互動性與觀賞性。例如,廣州戶外運動節成功融合了蹴鞠等傳統體育和現代潮流元素,吸引了大量年輕游客,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消費趨勢。國潮文化的熱度,不僅豐富了文化體驗,還助力廣東傳統賽事以創新形式進入全國視野,促進地方文化的現代傳播。
3.3.2 政策扶持
廣東省在鄉村振興和文旅融合方面的政策支持不斷增強,進一步推動傳統體育賽事的發展。根據《廣東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和《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政府鼓勵地方利用文化資源促進鄉村發展,并為地方特色活動提供了專項資金支持。例如,“百千萬工程”不僅整合了鄉村資源,還通過政策引導將體育賽事和文旅融合,顯著提升了地方活動的影響力。這些政策為廣東的傳統體育賽事提供了穩定的資金和資源支持,使其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3.3.3 文旅融合趨勢
文旅融合日益成為推動傳統體育賽事的新趨勢,特別是對于尋求體驗式旅游的游客而言,傳統賽事提供了深度參與和獨特文化體驗的機會。近年來,廣東省積極發展文化和旅游融合項目,通過結合嶺南特色的文創市集、手工藝展示等,增強了賽事的文化吸引力。以肇慶高要龍舟賽為例,賽事周邊的文創市集成為熱門打卡點,游客可以參與地方美食和手工藝品的體驗,推動了夜經濟和本地消費增長。這種文旅融合的模式不僅豐富了地方旅游資源,還激發了當地小商戶的經濟活力,為鄉村經濟帶來新的收入來源和更大的發展潛力。
3.4 威脅分析
3.4.1 賽事競爭加劇
廣東省傳統體育賽事面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全國各地的文化和體育賽事數量不斷增加,許多城市通過舉辦特色文化活動提高其旅游吸引力,例如西湖龍舟賽和昆曲節等活動的推廣,使廣東省的賽事在全國觀眾和資源爭奪中面臨更高壓力。由于這些活動在品牌化和創新方面有較大投入,廣東的傳統賽事需不斷提升自身的品牌影響力,通過創新融合吸引觀眾,以在全國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3.4.2 環境與經濟不確定性
氣候變化和經濟波動為廣東的戶外傳統賽事帶來了很大的外部風險。嶺南地區頻繁的臺風和雨季會對龍舟賽事等依賴水域的活動產生不利,可能導致賽事的取消或推遲。經濟波動,特別是在經濟低迷時期,也會直接影響到觀眾的旅游消費意愿,從而影響賽事的收入和整體經濟效益。廣東在發展體育賽事的同時,應逐步將風險管理納入規劃,并通過保險機制減輕經濟損失的潛在風險。
3.4.3 賽事創新難度
在日益飽和的賽事市場中,僅依賴傳統元素已難以吸引更多觀眾,廣東省的傳統體育賽事需要在內容、形式和互動體驗上不斷創新,以提高觀眾黏性和吸引力。然而,創新賽事需要更多的資金、技術和市場資源投入,而地方小規模賽事往往缺乏足夠的資源來完成這些創新。為應對這一挑戰,廣東可以嘗試與科技公司和文創企業合作,探索賽事的數字化和互動體驗優化,通過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等科技手段吸引年輕觀眾群體,為傳統體育賽事注入新的活力。
4 基于SWOT分析的策略建議
4.1 增長型策略
4.1.1 深挖品牌文化
廣東省傳統國潮體育賽事在文化品牌建設方面具有巨大潛力,能夠借助嶺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資源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品牌形象。以肇慶高要金利龍舟大賽為例,這項賽事多年來通過對“嶺南龍舟文化”的展示,逐漸成為廣東省知名的地方性文化品牌。通過進一步深挖賽事品牌文化,不僅可以提升賽事的辨識度和市場影響力,還能塑造獨特的地方文化認同感,從而推動品牌的長遠發展與社區凝聚力的形成[7]。未來,賽事組織方可以增設歷史文化展示區,邀請龍舟匠人和非遺文化傳承人進行現場表演和工藝展示,向游客介紹龍舟的歷史和制作技藝,形成沉浸式的文化體驗。此外,主辦方還可以與佛山武術節聯動,設立“嶺南文化周”,將龍舟、武術、民俗表演等嶺南特色文化集中展示,通過豐富的互動活動和國潮體驗區吸引觀眾,推動嶺南文化的多元傳播和認知提升。
4.1.2 增強互動與體驗
互動性和體驗感是提升賽事吸引力的關鍵元素。通過設立互動區,廣東的傳統體育賽事可以提供多種沉浸式的文化體驗。例如,游客可以在廣州戶外運動節體驗到劃槳和舞獅等互動項目,這種結合了傳統和現代元素的活動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其他賽事可以借鑒這一模式,引入國潮風格的市集、美食節、嶺南特色手工藝品展示等項目,使游客在參與互動的過程中對嶺南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此外,賽事主辦方可以增設打卡點和主題拍照區域,鼓勵觀眾在社交平臺分享參與體驗,借助短視頻和圖片的傳播進一步擴大賽事的線上影響力。通過加強互動和體驗,賽事將不僅會成為文化傳承的平臺,還將為觀眾提供一個分享和傳播嶺南文化的窗口。
4.1.3 創新賽事推廣方式
賽事的推廣方式應與現代傳播手段相結合,利用短視頻和直播平臺推廣賽事特色,展示龍舟競賽的激烈場面和嶺南民俗活動的豐富內容。例如,2023年的疊滘龍舟漂移賽通過直播平臺吸引了超百萬觀眾在線觀看,為賽事帶來極高的線上熱度。其他廣東省的傳統賽事可以借鑒這種模式,進行全方位的賽事直播,并邀請文旅博主進行推廣,通過他們的社交媒體影響力帶動線上互動和觀眾參與。創新賽事推廣方式,通過整合多種傳播渠道,如社交媒體和直播平臺,利用博主的引導作用,顯著提升了賽事的知名度和觀眾參與度[8]。為提升線上觀眾的沉浸感,賽事方還可引入VR技術,讓線上觀眾也能“身臨其境”的體驗龍舟競賽和嶺南文化展示。此外,定期推出賽事回顧、幕后花絮等內容,打造“連載式”推廣方式,持續保持觀眾的關注度和參與感,擴大賽事的線上傳播范圍和品牌影響。
4.2 扭轉型策略
4.2.1 改善基礎設施
在鄉村地區舉辦大型賽事對基礎設施提出了較高要求,特別是在交通、休息設施、衛生服務等方面。例如,佛山疊滘龍舟賽在政府和企業的共同支持下,通過增設停車場、休息區和臨時衛生設施,大幅提升了賽事期間的服務質量,有力改善了游客體驗。其他賽事可借鑒這一模式,尤其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大力支持下,利用資金優化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為賽事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除了場地設施的改進,還可以考慮在賽事期間開設臨時交通接駁服務,減少交通擁堵并提升游客便利性。通過提高基礎設施的承載力,賽事的游客接待能力將得到顯著增強,既能保證觀眾的舒適體驗,又為鄉村地區的長期旅游發展積累了硬件資源。
4.2.2 拓寬品牌營銷渠道
品牌營銷的多渠道推廣是提升賽事知名度的關鍵。廣州戶外運動節通過結合嶺南街頭文化與傳統元素,已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鮮明的品牌形象。廣東其他賽事可以借鑒其成功經驗,通過紀錄片、短視頻等渠道講述賽事的文化背景和嶺南歷史。拓寬品牌營銷渠道需要整合數字技術和多種傳播方式,如與當地電視臺和社交媒體平臺合作推出專題紀錄片,利用精美畫面展示賽事特色,讓觀眾在賽事中感受嶺南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9]。此外,還可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發布賽事亮點、選手故事等內容,并在小紅書等平臺上與年輕觀眾互動,有助于擴大賽事的受眾基礎與線上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和用戶參與度。
4.2.3 加強賽事周邊產品開發
賽事周邊產品是豐富賽事收入來源和擴展品牌的有效方式。以疊滘龍舟賽為例,該賽事推出了龍舟模型、T恤等具有嶺南特色的紀念品,深受游客喜愛,成功地將嶺南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其他賽事可以與文創公司合作,設計獨具特色的文化紀念品,如龍舟、舞獅等傳統元素的產品,或結合潮流設計推出年輕人喜愛的國潮風商品。這些產品不僅可以增加賽事收入,還能讓游客在結束旅程后繼續將嶺南文化帶回家,加深其對賽事的記憶。此外,周邊產品的開發可以通過創新設計和文化元素的融入,增加品牌吸引力并拓展市場,為品牌帶來可持續的商業價值[10]。賽事紀念品可通過電商平臺實現線上銷售,使賽事的影響力和文化傳播范圍更加廣泛,有助于進一步推廣廣東的傳統體育賽事和嶺南文化。
4.3 防御型策略
4.3.1 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
廣東省傳統體育賽事面臨天氣和疫情等不可控因素的威脅。為確保賽事的安全和持續性,建議所有賽事主辦方學習疊滘龍舟漂移賽的經驗,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包括氣象監測、疫情防控和突發事件預案。賽事期間可以安裝實時天氣預警系統,通過數據化監控及時發現氣候變化,提前發布預警,降低惡劣天氣對賽事造成的影響。同時,在場地設立醫療站和緊急避難區,保障參賽者和觀眾的安全。
4.3.2 引入賽事保險機制
突發情況不僅可能危及賽事安全,還會對主辦方的財務穩定造成威脅。因此,建議賽事方引入包括賽事取消、延遲、財務損失等的全面保險機制,以降低經濟損失的風險。廣州戶外運動節的保險機制為賽事的持續運營提供了堅實的財務保障,有效應對了突發事件帶來的影響。廣東其他賽事也可以考慮這一模式,確保在取消或延期的情況下仍具備財務恢復能力。此類保險不僅可以減輕突發事件的財務負擔,還能增強主辦方的信心,使其在面臨不可預測的外部因素時能夠保持賽事的高質量運營和穩定發展。
4.3.3 提升賽事差異化競爭力
在國內外同類型賽事日益增多的市場環境中,廣東省傳統體育賽事需通過挖掘嶺南文化的深度和獨特性,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品牌。例如,疊滘龍舟漂移賽的水上漂移賽制已成功吸引了大批觀眾,為賽事帶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類似地,廣府武術節也可以依托嶺南武術、傳統藝術表演等元素,深化差異化定位,將廣府文化的獨特之處展示給觀眾,以增強賽事的文化識別度和市場影響力。這種差異化競爭策略,不僅可以強化賽事的品牌特色,還能在激烈的市場中建立獨特的文化競爭優勢,吸引特定的文化愛好者和游客,進一步提升賽事的文化傳播效果和經濟收益。
4.4 多元化策略
4.4.1 跨行業合作
與其他行業的合作可以顯著擴展賽事的收入來源,使活動體驗更加多元化。例如,通過與電商平臺合作,廣東的傳統賽事能夠開發多樣化的周邊紀念品,包括龍舟模型、嶺南元素服飾、手工藝品等,使游客能通過商品將賽事記憶帶回家,這種形式不僅提升了賽事的文化傳播力度,還為賽事增加了新的收入渠道。此外,與旅游公司合作設計“賽事+旅游”套餐,進一步增加了游客的文化體驗和消費意愿。例如,疊滘龍舟賽的主辦方可在賽事期間推出“嶺南文化游”,涵蓋賽事觀摩、嶺南古村落游覽、美食探訪等,使游客的觀賽體驗更加豐富,吸引更多旅游和文旅愛好者參與,推動文旅經濟的發展。
4.4.2 開拓國際市場
廣東省傳統國潮賽事可通過打造國際文化品牌,在東南亞等地區推廣嶺南文化。東南亞多個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與廣東文化有深厚的歷史淵源,特別是龍舟賽事在這些地區受到廣泛歡迎。主辦方可通過與東南亞文旅機構合作,聯合舉辦線上直播、文化交流等活動,逐步將廣東的龍舟賽、舞獅等傳統項目推向國際市場。通過VR直播、線上互動等數字化方式,國際觀眾可以實時觀摩賽事,增加賽事的全球曝光率。廣東還可以通過定期舉辦海外巡回展或嶺南文化周等活動,吸引更多東南亞觀眾,進一步增強廣東傳統體育賽事的國際化品牌形象。
4.4.3 發展衍生產品與多樣化活動
通過衍生產品和活動豐富賽事體驗,使賽事成為一個多層次的文化交流平臺。例如,廣府武術節期間可以引入嶺南美食節、傳統舞獅、粵劇表演等嶺南民俗活動,打造深度的文化體驗項目,使游客能夠從飲食、觀賞、互動等多方面感受嶺南文化的多樣性,這會使游客的賽事參與感和體驗感將大大提高,從而吸引更多文化旅游愛好者前來體驗。此外,開發具有嶺南特色的紀念品,例如舞獅、龍舟等主題手工藝品,不僅豐富了游客的購物選擇,還能通過電商平臺進行線上推廣,將賽事影響力延續至賽事之外,并進一步傳播嶺南文化。
5 結語
廣東省傳統國潮體育賽事在推動鄉村振興、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豐富文旅資源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這些賽事如龍舟賽、舞獅節等,不僅傳承了嶺南獨特的文化遺產,還通過品牌化和創新推廣手段增強了社區的文化認同感,吸引了大量游客參與體驗,從而帶動旅游消費和經濟增長。例如,佛山市紫南村借助賽事與文旅的深度融合,不僅改善了當地人居環境,還大幅提升了居民的收入和幸福感,為地方帶來持續的經濟活力和文化影響力。未來,廣東省計劃通過政策支持與跨行業協作,繼續推動賽事的智慧化、數字化和國際化發展,將體育賽事深入融入綠色生態資源和文化遺產保護規劃中,實現文化、經濟與旅游的多贏發展格局。通過這種方式,廣東省不僅可以擴大其在國際上的文化影響力,還將進一步鞏固其在文旅產業中的領先地位,助力鄉村的可持續振興。
參考文獻
包潔.“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新要求[J].實踐(黨的教育版),2018(1):19-20.
王慧嫻,楊蓓.數字賦能文旅融合能力成熟度評價與路徑研究: 基于山西省11個地級市的考察[J].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42(4):102-115.
尹少豐,林振平,卓建南.基于SWOT分析的廣東省民族民間體育賽事旅游業發展研究[J].肇慶學院學報,2023,44(2):83-89.
楊乙元.鄉村體育賽事賦能鄉村振興的SWOT分析: 以貴州“村超”“村BA”為例[J].中國商論,2024(3):75-78.
王冰,王麗越.云南廣南: 國際體育賽事助力文旅高質量發展[N].中國產經新聞,2021-09-02(003).
王繼梁.貴州省體育賽事旅游產業發展研究[J].中國商論,2024, 33(17):144-147.
潘凱凡,沈克印.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體育賽事品牌的生成機理與培育路徑研究: 以貴州“村BA”為例[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24,38(5):1-7.
李龍,李衛東,劉宇航.創新擴散理論視域下鄉村體育賽事推廣路徑研究: 以貴州“村超”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4(6): 45-52.
葛王蓉,孫虹,王瑩.新零售下時尚品牌營銷渠道創新范式[J].經濟研究導刊,2022(17):65-68.
馮雨瑤.“喝、吃、品、飲、帶”產品矩陣完成貴州茅臺周邊產品開發將告一段落[N].證券日報,2023-09-18(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