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對醫療機構非正常專利申請行為背后的原因進行深度挖掘,并構建相應的治理對策,營造風清氣正的醫療學術生態環境。【方法】通過對國家知識產權局通報的非正常專利申請數據的深入分析,揭示了非正常專利申請的數量、類型、代理及地域分布情況,并特別指出了南京市的相關情況。【結果】大多數非正常專利申請為專利代理機構代為提交,專利類型主要為實用新型,其主要原因是醫院職工為滿足職稱晉升對專利授權數量的要求,選擇審查流程更簡單、審查標準更低的實用新型專利。由于實用新型專利相較發明專利更容易編造,大量無代理資格的代理人出現編造專利、非法買賣專利的行為。【結論】為解決這一問題,建議醫療機構統一管理專利申請,建立專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團隊,并優化對專利代理機構的選擇與監管策略,以提升專利申請的質量與創新性,減少非正常申請,確保專利系統更好地服務于創新保護。
關鍵詞:醫療機構;非正常;數據分析;創新保護
中圖分類號:G306 "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3-5168(2025)06-0128-07
DOI:10.19968/j.cnki.hnkj.1003-5168.2025.06.024
Analysis and Strategy of Abnormal Patent Application Data in Jiangsu Medical Institutions
TAO Yongsheng HAN Yue XU Xingxing
(Nanj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Center, Nanjing 211800, China)
Abstract:[Purpose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abnormal patent application behavior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are deeply explored,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constructed to create a clean and healthy medical academ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ethods]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abnormal patent application data reported by China 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ministration, this paper reveals the number, type, agency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abnormal patent applications, especially the situation in Nanjing. [Finding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jority of abnormal patent applications are submitted by authorized patent agencies, and the patent types are mainly utility models.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pressure for professional title promotion within medical institutions is manifested in the demand for the number of utility model patents, and utility model patents are easier to fabricate than invention patents, leading to a large number of agents without agency qualifications fabricating patents and illegally buying and selling patents. [Conclusion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it is suggested that medical institutions should centrally manage patent applications, establish profess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teams, and improve the selection and supervision of patent agenc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innovation of patent applications, reduce abnormal applications, and ensure that the patent system can better serve innovation protection.
Keywords: medical institutions; abnormal; data analysis; innovation protection
0 引言
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特別是專利事業蓬勃發展。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的2012年世界知識產權指標,2011年我國專利申請量首次超過美國,位居世界首位,隨后我國專利申請數量呈現出持續的激增態勢。然而,隨著知識產權事業的快速發展,一些追求利益的行為導致了非正常專利申請現象的出現,這嚴重違背了知識產權制度保護創新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初衷。在這一問題上,醫療機構尤為突出。據統計,江蘇省醫療機構非正常專利申請數量占江蘇省非正常專利申請總量的5.0%,南京市該占比為7.9%,因此嚴格規范醫療領域專利申請行為已經刻不容緩。
目前,學者們關于醫療機構專利申請行為的研究多集中在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1],對其非正常專利申請行為進行實證分析的相關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從實證分析的角度出發,深度挖掘醫療機構非正常專利申請行為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治理對策,以糾正學術不端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醫療學術生態環境,讓專利申請回歸制度設計初衷。
1 非正常專利申請的現狀
1.1 非正常專利申請概念
2021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強調專利申請應合法合規,誠實信用[2],并發布《關于規范申請專利行為的辦法》(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第411號),其中第2條第1款給出了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的基本定義,即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以保護創新為目的,不以真實發明創造活動為基礎,為牟取不正當利益或者虛構創新業績、服務績效,單獨或者勾聯提交各類專利申請、代理專利申請、轉讓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等行為都屬于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2023年12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規范申請專利行為的規定》(國家知識產權局令第77號)調整了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的認定標準,將“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擾亂專利工作正常秩序”“不正當目的轉讓、受讓專利申請權”“多件專利申請惡意分散、先后或者異地提出”等3種情形列入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多角度全面覆蓋了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類型。
1.2 非正常專利申請類型
2007年,《關于規范專利申請行為的若干規定》(國家知識產權局令第45號)將非正常專利申請定義為3種;2017年,《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修改〈關于規范專利申請行為的若干規定〉的決定》(國家知識產權局令第75號)定義了6種非正常專利申請;2021年,《關于規范申請專利行為的辦法》(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第411號)將非正常專利申請增加至9種;2023年《規范申請專利行為的規定》(國家知識產權局令第77號)將非正常專利申請分為8種類型。國家知識產權局在2018—2020年間對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進行了機器篩查和人工篩查,并研究分析其非正常類型,發現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種類繁多且屢禁不止。為了打擊和遏制各種不以保護創新為目的的非正常專利申請行為,國家知識產權局于2021年發布《關于規范申請專利行為的辦法》(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第411號),重新定義了非正常專利申請所涵蓋的9種行為,以實現專利法的法律目標,即鼓勵真正的創新活動。同時,將“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擾亂正常專利工作秩序的其他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及相關行為”作為子條款納入其中[3]。202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根據公眾意見及專利審查實際對專利申請行為進一步予以規制,將非正常專利申請明確為8種類型。
2 江蘇醫療機構非正常專利申請數據分析
2.1 數據來源與分析方法
本研究的數據包括非正常專利申請數據和普通專利申請數據,非正常專利申請數據來源于國家知識產權局2021—2023年累計向地方通報的12批非正常專利申請,由于專利處于申請階段,數據不予公開;普通專利申請數據來源于蘇州工業園區百納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智慧芽全球專利數據庫。下面將從專利申請趨勢、代理情況、分類號分布等維度進行非正常專利申請與普通專利申請的對比分析,為醫療機構強化專利申請管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供參考。
2.2 江蘇醫療機構非正常專利申請數據分析
2.2.1 申請趨勢分析。對江蘇省醫療機構非正常專利申請趨勢進行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非正常專利申請數量在2016—2022年間逐年增長,并于2022年達到巔峰。主要原因在于,本次統計的數據為國家知識產權局2020—2022年下發的非正常專利申請,2020年以前的非正常專利申請大部分已發不予授權通知書,2020年以后受新冠疫情影響,醫療事業蓬勃發展,非正常專利申請量急劇上升。
2.2.2 申請主體排名分析。圖2展示了江蘇省醫療機構中非正常專利申請量排名前10的醫院及其占比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南通市xxxxx醫院非正常專利申請量最多,達到507件,占總數的16%,其次是江蘇省xx醫院,非正常專利申請量為376件,占總數的12%。南通市兩所醫院非正常專利申請量排前10的主要原因在于南通xxxx醫院以數字化轉型助推醫院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7555”醫療信息化建設,即實現電子病歷分級評價七級、互聯互通成熟度測評五級乙等、智慧服務標準體系五級、智慧管理標準體系五級目標,該信息化建設項目為科研設定了明確的目標,對專利的考核數量提出了具體要求。
2.2.3 代理情況分析。在江蘇省醫療機構非正常專利申請中,未委托代理機構的申請占比22.78%,委托省外代理機構的申請占比40.94%。可見,醫療機構委托代理機構提交的非正常專利申請的數量遠高于自行提交的非正常專利申請的數量。一方面,醫療機構為醫務人員申請專利提供資金補償。然而,專利申請文本不僅要體現一定的專業知識,還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這需要撰寫者經過專業的培訓。因此,醫務人員通常會委托代理機構來完成專利文本的撰寫工作。另一方面,國家知識產權局、地方各級知識產權局和專利代理人協會對于代理機構與專利代理人的監管存在不足,造成許多不具備代理資格的個人為追求利益,做出非正常申請專利、編造專利、非法買賣專利的行為。
2.2.4 區域分布分析。圖3展示了江蘇醫療機構非正常專利申請的區域分布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南京市、南通市、蘇州市、常州市、無錫市醫療機構的非正常專利申請數量明顯高于其他地級市。其中南京市醫療機構的非正常專利申請數量最高,這是因為南京作為江蘇省的省會城市,擁有豐富的醫療資源,醫院數量眾多,專利申請的基數大。南通市醫療機構非正常專利申請數量緊隨其后,這是由于在申請數量排名前10的醫院中,南通市有兩所醫院位列其中。蘇州市、常州市及無錫市作為江蘇省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對醫院的創新要求也較高,醫務工作者大量申請專利,導致非正常專利申請數量較多。由于南京市醫療機構聚集,且以醫療機構為申請主體的非正常專利申請數量較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文章接下來針對南京市醫療機構非正常專利申請數據進行實證分析。
2.3 南京市醫療機構非正常專利申請數據分析
2.3.1 專利類型分析。2021—2023年,南京市醫療機構共有非正常專利申請3 729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809件,占比21.7%;實用新型專利申請2 907件,占比78%;外觀設計專利申請13件,占比0.3%。可見,2021—2023年南京市醫療機構非正常專利申請中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占比突出。實用新型專利只審查新穎性和明顯創造性,其審查標準明顯低于發明專利,并且審查周期較短。因此,為了迅速獲得授權專利,許多醫務工作者傾向于大量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2.3.2 申請類型分析。表1展示了南京市醫療機構非正常專利申請類型及其占比,表中的6種類型為《關于規范申請專利行為的辦法》(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第411號)列出的非正常專利申請行為。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規范申請專利行為的規定》(國家知識產權局令第77號)自2024年1月20日起施行,對非正常專利申請的類型進行了調整,《關于規范申請專利行為的辦法》(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第411號)同時廢止。從圖中可知,“單位或個人提交的專利申請存在技術方案以復雜結構實現簡單功能、采用常規或簡單特征進行組合或堆疊等明顯不符合技術改進常理的行為”分類下的專利申請數量最多,比例高達73%,對應到《規范申請專利行為的規定》中的類型為“所提出專利申請的發明創造為明顯不符合技術改進、設計常理,或者變劣、堆砌、非必要縮限保護范圍的”。占比位居第2的分類是“單位或個人提交與其研發能力明顯不符的專利申請”,對應到《規范申請專利行為的規定》中的類型為“申請人無實際研發活動提交多件專利申請,且不能作出合理解釋的”,比例達13%。占比排名第3的分類為“其他違反民法典規定的誠實信用原則、不符合專利法相關規定、擾亂專利申請管理秩序的行為”,《規范申請專利行為的規定》中對此類型未作調整,占10%。以上3種類型的非正常專利申請量占南京市醫療機構非正常專利申請總量的96%。
明顯不符合技術改進、設計常理,或者變劣、堆砌的非正常專利申請數量如此之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醫療器械類專利容易通過常規或簡單特征的組合或堆疊形成一篇新的專利。其二,醫院內部職稱晉升與專利申請數量密切相關,導致職工只考慮專利是否能夠公開或授權,以滿足職稱晉升的要求,忽視了所申請專利是否具有創新性,從而出現大量非正常專利申請。
2.3.3 與普通專利對比分析。圖4展示了南京市醫療機構普通專利申請與非正常專利申請的專利代理情況對比。可以看出,其非正常專利申請的
代理情況與江蘇省醫療機構非正常專利申請的代理情況基本一致,省外代理的非正常專利申請較多,無代理的較少。此外,南京市普通專利申請的代理情況與其非正常專利申請的代理情況基本一致。
圖5為南京市醫療機構非正常專利申請中代理量排名前10的代理機構,圖6為南京市醫療機構普通專利申請中代理量排名前10的代理機構。從圖中可以看出,北京xx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在非正常專利申請代理量方面位居榜首,其代理的非正常專利申請數量異常突出。這一現象表明,非正常專利申請的代理業務高度集中于少數代理機構,這些機構的非正常代理量遠超一般水平。究其原因,可歸結為專利代理市場的規范性不足且監管力度不夠,部分代理機構通過不正當的價格競爭手段獲得了大量案件,但缺乏對代理質量的有效管控,難以保證專利撰寫質量,嚴重擾亂了專利代理行業的健康發展。
圖7為南京市醫療機構非正常專利的主要申請人,圖8為南京市醫療機構普通專利的主要申請人。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普通專利申請中,申請量排名前3的分別為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南京鼓樓醫院,這些均是江蘇綜合實力較強的三甲公立醫院;而在非正常申請中申請量排名前3的是江蘇省xx醫院、南京市xx醫院、江蘇省xx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雖然非正常申請數量較多,但普通申請數量也遙遙領先于其他公立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普通申請數量排名靠前,非正常申請數量卻很少,由此可見該醫院對于專利的申報流程管理嚴格,擁有著完整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2.4 醫療機構典型案例分析
江蘇省xx醫院在2021—2023年間的專利申請量為1 379件。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12批數據,該醫院共有741項專利申請被認定為非正常專利申請,占其總申請量的53.73%。這些非正常專利申請主要是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為617件,占比83.27%。同時,非正常專利申請類型中,“單位或個人提交的專利申請存在技術方案以復雜結構實現簡單功能、采用常規或簡單特征進行組合或堆疊等明顯不符合技術改進常理的行為”分類下的申請數量最多,占比達到96.42%。
通過走訪調研,本研究發現醫院非正常專利申請的發明人主要是護士及醫技人員。這些醫院工作人員的科研能力有限[4],但是醫院在職稱評定、能力考核等方面對專利授權數量有一定的要求。對醫院而言,在短期內將專利與職稱評定、能力考核等完全割裂并不現實,如何提升醫院專利申請質量、有效減少非正常專利申請數量是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必須解決的問題。
通過組織多家醫院交流經驗,本研究總結了一套適合醫院專利申請質量管控的方案,即在醫院內部建立專門的專利管理部門,所有醫院職工的專利申請須送至該部門報備并進行初步質量審核,只有經過報備的專利申請才能在職稱評定、能力考核中被認可。通過該種方式,可有效對醫院的專利申請質量進行管控,切實提升醫院的專利申請質量。
3 非正常專利申請產生的原因
3.1 政策的負面效應
我國專利制度建立較晚、發展進程相對緩慢,長期以來普通民眾對專利概念缺乏了解。因此,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地方各級知識產權局出臺了多項政策以鼓勵專利申請,推動專利事業發展,如引入專利申請數量作為關鍵績效指標,對知識產權相關工作進行評估等。專利數量成為職稱晉升、競聘等的考量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專利的普及程度,但也導致專利申請人只關注數量,忽視了專利的轉化應用,從而產生了一批沒有市場價值的專利,引發大量非正常專利申請現象的出現。此外,各種專利資助政策的實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非正常專利申請的數量。
3.2 專利代理機構疏于管理
在非正常專利申請中,委托專利代理機構的申請占比高達76.22%。專利申請是專業性較強的法律行為,代理機構的專業水平與管理素養是保證專利質量的重要因素。部分專利代理機構已面臨嚴重的管理問題:一方面,多家代理機構因代理非正常專利申請被予以行政處罰;另一方面,國家知識產權局、地方各級知識產權局和專利代理人協會對于代理機構與專利代理人的監管不到位,造成大量無代理資格證的人員存在非正常申請專利、編造專利、非法買賣專利等行為,難以保證專利代撰寫質量,嚴重擾亂了專利代理行業的健康發展。
3.3 醫療機構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完善
?專利文本不僅包含理工科知識,還涉及法律知識?。盡管較多醫療機構已探索使用專利申請管理系統,但大部分醫療機構僅在硬件上配備管理系統,并無對專利質量進行實質把控的專業團隊,使得專利申請管理系統僅起到數量統計作用。也有部分醫療機構要求副院長或科室主任對專利質量進行把控,但僅靠少數人或單一流程進行質量把控,效果顯然并不理想。同時,部分申請人以專利申請管理系統流程復雜為由,避開專利申請管理系統,直接委托專利代理機構進行專利申請。
4 醫療機構非正常專利申請應對策略
4.1 建立專利管理部門
在醫療機構中,護士與醫技人員的職稱評定往往與專利授權量掛鉤,這導致了大量非正常專利申請現象的出現。但對醫療機構而言,短期內將專利與職稱評定、能力考核等完全割裂并不現實[5],如何有效減少非正常專利申請數量是知識產權強國、強省建設必須解決的問題[6]。在對專利申請質量管控較好的醫療機構進行調研后發現,此類醫療機構均具有完善的專利申請質量管控制度。機構內部建立了專門的專利管理部門,所有醫療機構員工在專利申請前需向管理部門報備,該部門將對專利的形式問題、新穎性和創造性進行審核,只有通過審核的專利才能在本醫療機構后續的職稱評定、能力考核中被認可。通過該種方式,可有效對醫院的專利申請質量進行管控,切實提升醫療機構的專利申請質量。
4.2 建設知識產權管理團隊
許多醫療機構因缺少專業團隊無法實現知識產權的全鏈條管理[7]。因此,建議醫療機構定期組織知識產權相關培訓,對專利申請、審查、授權、確權、非正常專利申請認定等內容進行系統授課,對智能審查系統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指導[7]。通過這些措施,使發明人和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對知識產權有系統的認識,具備簡單的專利檢索技能,充分認識到非正常專利申請的成因和危害。同時,知識產權管理團隊可由醫療機構副院長直接領導,科研處或相關處室具體管理,在各個科室培養一批既懂專業知識又懂專利的人才隊伍。
4.3 加強對專利代理機構的篩選和考核
醫療機構應全方位考量、篩選優質的專利代理機構。可利用國家知識產權局通報的非正常專利申請數據,篩選非正常專利申請數量和占比偏高和較低的代理機構,建立專利代理機構黑白名單。同時,從專利撰寫、檢索、答復、專利代理資格證書比重、授權率等多方面考量,盡可能弱化價格因素在選擇標準中的權重,篩選優質的專利代理機構作為服務機構。專利代理機構與醫療機構之間建立的是委托關系,在被授權的范圍內,代理機構以委托人(醫療機構)的名義進行專利申請。在這個過程中,委托人與受托人因訂立合同等行為產生的權利義務,都應當由醫療機構來承擔。因此,在擬定代理委托合同時,應充分發揮合同的基礎作用,確保合同內容合理、公正,從而避免給醫療機構帶來不必要的法律風險。
醫療機構應完善對專利代理機構的考核內容,合理約束專利代理服務。將專利代理機構的專利授權率、是否涉及非正常專利申請等關鍵指標納入評估體系,同時將專利代理機構的信用,以及是否受到公安、信用監管等部門依法處理的情況,作為決定是否終止或繼續合同的依據,以促使代理機構提供更優質的代理服務。
參考文獻:
[1]PANCH T,PEARSON-STUTTARD J,GREAVES F,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for public health[J].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2019,1(1):e13-e14.
[2]宋文雯.非正常專利申請的法律規制研究[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21.
[3]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規范申請專利行為的辦法》解讀[EB/OL].(2021-03-31)[2024-03-20].https://www.cnipa.gov.cn/art/2021/3/31/art_66_158145.html.
[4]LOZA C,CASTIIIO-PORTIIIA M,ROJAS J L,et al.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 of health economic evaluations[J]. Rev Peru Med Exp Salud Publica,2011,28(3):518-527.
[5]范杰,鄭洋,劉密鳳,等.某三級中醫醫院專利現況分析及管理策略研究[J].中國醫院,2021,25(2):52-54.
[6]羅桂華,任佳瑞,李文清,等.國外高校健康管理教育概況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醫藥導報,2022,19(16):75-79.
[7]程秀才,曹坤,陶永生.大數據視角下非正常專利申請行為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發明與專利,2023,20(8):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