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雞白痢是養殖中一種常見的急性細菌病,傳染性較強,發病率和死亡率也較高,主要對2~3周齡以內的雛雞構成威脅,給養殖業的穩健發展和食品安全帶來了嚴峻挑戰。本文將從流行病學、癥狀、診斷、治療以及綜合防控等方面對雞白痢進行闡述,旨在為家禽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價值的指導。
關鍵詞:雞白痢;診斷;治療;防控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4-0080-04
雞白痢是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雞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對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雞白痢會導致雞群生長發育受阻、生產性能下降,給養殖業帶來了不小的經濟損失。雞白痢是養殖過程中發病率、死亡率較高的疾病之一,養殖戶必須高度重視,充分了解其流行特點和發病原因,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加強日常防控措施,減少該病對養殖業造成的負面影響,確保養殖工作的順利進行和保障公共衛生安全。
1" 流行特點
1.1" 病原
雞白痢主要是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該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屬于腸桿菌科,形態短小、無鞭毛,無法自主運動,廣泛分布于自然環境中,可以在畜禽腸道內寄居,擁有多達2 500種血清型。該菌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36~38 ℃,且在pH6.8~7.8的環境下生長良好。雞白痢沙門氏菌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在自然土壤環境中存活時間長達一年。該菌對高溫環境敏感,在65 ℃下暴露15~20 min或在沸水中煮5 min即可被殺滅;但耐寒,可在低溫環境中存活。該菌還對消毒藥物敏感,如高錳酸鉀、甲醛等消毒劑可迅速將其殺滅[1]。
1.2" 易感動物
雞、火雞、鴨、鵪鶉、麻雀和鴿子等多種禽類均為易感動物,而雞是其主要易感宿主。雛雞的免疫系統不成熟,對該病尤其脆弱[2],感染后可能出現較嚴重的癥狀,尤其是2~3周齡雛雞感染后,發病率和致死率會達到高峰。相比之下,成年雞即便感染,往往無明顯癥狀,但是它們是危險的傳染源之一。
1.3" 傳播途徑
雞白痢的傳播途徑分為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水平傳播是指病雞和帶菌雞通過排泄物、分泌物、飛絨等媒介污染飼料、水源以及周圍環境,健康雞若直接或間接接觸這些物品則可能感染發病。垂直傳播是指病原菌借助已感染種雞,經由受精卵及孵化流程傳遞給后代。在病雞和帶菌雞的體內卵黃囊、睪丸、肝臟、肺臟等器官,尤其是成年帶菌蛋雞的生殖器官如卵巢和輸卵管,富含大量病菌,這導致蛋殼表面及內部可能攜帶雞白痢沙門氏菌。隱性感染的種雞所產蛋的帶菌比例可超過30%。這些帶菌蛋在孵化過程中可能導致胚胎死亡或雛雞出生后攜帶病菌,同時孵化器和育雛室也可能在孵化過程中被病菌侵染[3]。
1.4" 發病誘因
雞白痢全年均可發生,無季節性限制,且易反復發作,難以根除,對養禽業構成重大威脅。沙門氏菌能在雞糞中存活,最長可超過兩個月,若養殖場的消毒工作不到位,新引進的雞群極易受到感染。飼料若發生霉變或營養成分失衡,會削弱雞群的免疫力,從而增加感染的風險。不良的環境條件同樣可能導致雞群的免疫力降低,使其處于應激狀態而更易染病[4]。
2" 診斷
2.1" 臨床癥狀
沙門氏菌可侵入雞體內的不同部位,表現出多樣化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急性敗血癥與腸道炎癥反應。雛雞感染后潛伏期較短,多為4~5 d,很快表現出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羽毛蓬松、畏寒以及頸部收縮等癥狀,排泄物變為白色或石灰狀稀便,肛門周圍常有糞便粘附,嚴重時導致肛門堵塞,影響排便。重癥雛雞可能會經歷脫水、體重下降、肝臟腫大等癥狀,最終死亡。成年雞感染后無明顯癥狀或呈現慢性病程,感染母雞可能出現產蛋量下降、產蛋推遲或停止的現象,公雞出現精液稀薄,受精率降低[5]。
2.2" 病理解剖
死亡病雞內臟病變:肝臟質地變脆、腫大、壞死,存在出血點;心臟表面布滿黃白色贅生物;肺部初期呈現出血癥狀,后期轉為灰白色或灰黃色結節;卵巢發炎、萎縮且形態改變;膽囊與腎臟腫大,輸尿管擴張;腸道布滿出血點,腹腔內含有大量積液。
2.3" 實驗室鏡檢
無菌采集病死雞的肝臟、脾臟、腎臟等組織樣本,制作涂片、自然干燥,隨后進行革蘭氏染色,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桿狀或者卵圓形、兩端呈鈍圓的革蘭陰性菌,這些桿菌不活動,缺乏芽孢和莢膜。該菌的這些特征與沙門氏菌的形態特征高度符合。
2.4" 細菌分離培養
在適宜條件下,從病變肝臟組織無菌取樣接種于普通瓊脂培養基上,37 ℃培養24 h,可以觀察到平板上有無色透明、邊緣清晰、表面光滑且扁平的菌落形成[6]。從培養好的單個菌落中取樣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可以觀察到形態短小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另外,將病料接種于雙糖鐵培養基的斜面上,在37 ℃條件下培養18~24 h,結果發現,雙糖鐵培養基的底層變成棕黑色,上層不發生顏色變化。
2.5" 血清學檢測
常見的血清學檢測方法包括全血玻片凝集試驗、瓊脂擴散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血清學檢測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操作便捷,是診斷雞白痢的一種常用、有效的方法。
2.6" 分子生物學方法
近年來,分子生物學技術在雞白痢檢測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核酸探針技術和聚合酶鏈反應技術(PCR)是常用的檢測方法,尤其PCR技術以其高度的特異性、準確性和良好的重復性,在臨床診斷中已成為主流手段。
3" 治療措施
3.1" 抗生素治療
使用抗生素是治療雞白痢最普遍的用法,常用的藥物包括磺胺類、土霉素、卡那霉素和恩諾沙星等。選擇抗生素治療前,最好先進行藥敏試驗,可選擇藥敏紙片擴散法、自動化藥敏儀以及Etest法等方法篩選出敏感藥物,再根據病雞的不同日齡和病情的嚴重程度,從中合理選用適合的藥物,并嚴格規范用量。建議不同種類的抗生素交替使用,避免產生耐藥性。
3.2" 中藥治療
鑒于沙門氏菌對抗生素易產生耐藥性,且在肉、蛋中可能留下藥物殘留,影響消費者健康,而天然中藥則無此擔憂,以其綠色、無殘留以及良好的治療效果等優勢在臨床應用中備受青睞。在治療時,應根據病雞的日齡、癥狀以及輕重程度,選擇具有抗菌消炎、燥濕止痢、消食導滯功效的中草藥進行配伍,充分發揮中草藥間的藥效互補作用,提高治療效果。輕癥病雞,可以考慮利用生蒜清熱解毒的特性來有效對抗病原菌。重癥病雞,可選用由黃岑、白頭翁、黃柏、金銀花等藥物構成的方劑進行治療[7]。
4" 綜合防控措施
4.1" 做好種雞、種蛋的管理
加強對種雞、種蛋的管理。規范檢疫工作,優先采用自繁自養模式,以減少因外部引種而帶來的疾病傳播風險。養殖場每年進行2~3次檢疫,合理安排檢疫的間隔時間,一旦發現陽性雞及時淘汰,并對養雞場進行清潔消毒,凈化病原菌,防止疫病傳播[8]。雞白痢沙門氏菌極易經由種蛋發生垂直傳播,因此收集種蛋時應動作迅速、輕柔,并對種蛋進行標準化清潔,清潔過后采用熏蒸消毒法進行徹底滅菌,確保無病菌攜帶。消毒工作結束后,再將種蛋移送孵化室,設置合適的孵化環境進行孵化。孵化期間,需嚴密監控孵化條件及雛雞出殼后的健康狀態,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采取隔離與剔除措施[9]。
4.2" 加強日常飼養管理
加強日常管理,貫徹實施規范化的飼養標準,嚴格調控溫度,保持適宜的濕度范圍,防止溫濕度過高或過低對雛雞產生不利影響,為雞群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育雛期間,確保飼料配比科學、營養均衡,各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充足供應以及確保飼料的適口性,提高雞群的采食量和營養吸收效率,為雞今后的生長、生產打下良好的基礎。提供清潔飲水,定期進行水質檢測,做好飲水的消毒,還要定期清洗水槽和水線、接口等處,清洗要嚴格徹底,這樣才能避免因飲水不潔導致雞白痢的發生。養殖密度應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保持育雛室的清潔衛生,及時清理板結或污染的墊料,定期更換新鮮墊料。增強對雞群雞白痢的監測與診斷力度,有條件的雞場可長期開展雞白痢凈化工作,淘汰陽性雞只。無條件的雞場一旦發現任何異常,需迅速將病雞隔離,并對因病死亡的雞只實施安全處理措施,防止疾病傳播[10]。
4.3" 規范免疫接種
疫苗接種是防控雞白痢的關鍵環節,良好有序的免疫接種能夠為雞群構筑堅實的免疫防線。雞白痢疫苗最常用的類型為滅活疫苗以及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在阻斷病毒垂直傳播方面展現出了獨特優勢,但其免疫途徑相對有限。與之相比,減毒活疫苗能夠全面激發機體的體液免疫、細胞免疫以及黏膜免疫,為雞群提供更為廣泛且強有力的免疫屏障。飼養管理人員應當構建完善的疫苗接種記錄系統和追溯機制,以確保接種工作的有序進行[11]。
5" 結語
雞白痢傳播方式多樣且傳播速度快、復發率高,對雞尤其是雛雞的存活構成了嚴重威脅,每年給養雞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為了推動養雞業的持續發展,飼養人員必須高度重視雞白痢的預防與控制工作,從病原學、臨床診斷以及綜合防控等多層面入手,通過嚴格種雞與種蛋的管理、強化日常飼養管理、疾病凈化、規范免疫接種程序,減少對抗生素的依賴,有效降低雞白痢的發病概率,以保障雞養殖業的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 莊新軍.雞白痢的流行特點及防控策略[J].畜牧業環境,2024(9):98-99.
[2]" 修遠,李春皓,肖惠慈,等.雞沙門氏菌病及綜合防控措施[J].北方牧業,2024(10):29.
[3]" 李炳梅.雞白痢產生的原因與治療措施[J].中國動物保健,2023,25(4):60-61.
[4]" 李袁圳.雞白痢的臨床癥狀和防控策略[J].今日畜牧獸醫,2024,40(8):35-37.
[5]" 姚婷婷,李小露,劉佳鑫.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的發生與診治[J].農業工程技術,2024,44(13):121-122.
[6]" 李靜怡,崔可琦,馮賽祥,等.雞白痢沙門菌的分離鑒定、耐藥性及分子分型研究[J].動物醫學進展,2014,35(2):29-33.
[7]" 吳春.雞白痢的診斷及中醫治療方案[J].今日畜牧獸醫,2023,39(7):82-84.
[8]" 付志軍.雞白痢的檢疫凈化措施探究[J].畜牧業環境,2023(13):33-35.
[9]" 崔秀麗. 淺談雞白痢的防治 [J]. 家禽科學, 2023,
45 (08): 45-46.
[10]買成祥. 一例蛋雞白痢的診斷與防治 [J]. 家禽科學," " 2024, 46 (03): 64-66.
[11]賀學龍. 雞白痢的發病特點、傳播途徑及其防控措施 [J]. 家禽科學, 2023, 45 (01): 36-38.
收稿日期:2024-10-28
作者簡介:郭志剛(1974—),高級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E-mail:a87724334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