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肉鴨曲霉菌病由煙曲霉菌等引起,對雛鴨易感。該病可經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在鴨舍潮濕、通風不良等刺激因素作用下易誘發,發病后肉鴨會出現呼吸困難、精神萎靡等癥狀,解剖可見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有滲出物、結節等病理。預防該病,需做好鴨舍管理、把控飼料墊料質量、避免應激,同時配合中藥療法或制霉菌素拌料、硫酸銅飲水等治療措施。盡早診治和做好預防工作,能有效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對肉鴨健康養殖意義重大。
關鍵詞:肉鴨;曲霉菌病;發病機理;診治;預防
中圖分類號:S858.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4-0100-03
肉鴨曲霉菌病是肉鴨養殖過程中常見的真菌性傳染病,主要因吸入煙曲霉菌、黃曲霉菌等曲霉菌屬的霉菌孢子而引起,對肉鴨健康危害較大[1]。這些病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例如飼養過程中受潮發霉的飼料、潮濕的墊料、通風不良的鴨舍墻壁和天花板等。這些病菌的孢子附著在空氣或污染的飼料、飲水中,主要經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鴨體內,導致肉鴨患病。雛鴨比成年鴨更易感,1~3周齡雛鴨發病最多,病情也更嚴重。肉鴨患病后表現為呼吸困難、精神萎靡、采食減少、生長發育受阻,最終因器官衰竭而死亡。肉鴨大規模暴發曲霉菌病,會引起肉鴨大批量死亡,給養殖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盡早發現、治療肉鴨曲霉菌病,并提前對該病進行有效預防,可幫助養殖戶減少經濟損失,促進養鴨業健康、持續發展。
1" 發病原因
1.1" 環境因素
鴨舍內濕度長時間維持在較高水平,相對濕度超過70%,會引發曲霉菌等致病菌大量生長繁殖。南方梅雨季節時,很多鴨舍排水不暢、通風措施不到位,造成舍內潮濕不堪;同時,鴨舍通風不良,造成空氣流通速度較慢,曲霉菌孢子不斷繁殖、積聚,極大增加肉鴨接觸、感染曲霉菌的概率。此外,一些養鴨場養殖計劃不合理,飼養密度過大,一旦有個別肉鴨感染發病,排出的霉菌孢子污染環境,會快速感染其他健康肉鴨,造成肉鴨大規模患病。
1.2" 飼料因素
有些飼料原料質量欠佳,在使用前可能已經被霉菌污染。倘若未經嚴格篩選和處理就飼喂肉鴨,極易誘發疾病。飼料若存放時間過長,超過保質期后,發生變質發霉的可能性激增,進而成為曲霉菌大量滋生的溫床,最終導致肉鴨患病。
2" 發病機理
2.1" 入侵與定植
肉鴨通過吸入含有曲霉菌孢子的空氣,或攝入被曲霉菌污染的飼料、飲水后,曲霉菌孢子會進入肉鴨體內定植引發感染。經呼吸道吸入的孢子,會附著在呼吸道黏膜表面、氣管、支氣管等部位,這些部位有適宜的溫度、濕度以及豐富的營養物質,為曲霉菌的生長提供了良好條件。經口進入胃腸道的孢子,會在嗉囊、腺胃、肌胃及腸道等部位停留,同樣,胃腸道內的環境也能滿足曲霉菌的生長需求,孢子便在此處萌發、定植,引發肉鴨患病。
2.2" 菌絲生長與組織損傷
經呼吸道感染的肉鴨,曲霉菌的菌絲會不斷向周圍組織伸展、蔓延,穿透呼吸道黏膜的上皮細胞,侵入到黏膜下層甚至更深的組織。在這個過程中,菌絲的機械性破壞作用會直接損傷呼吸道組織,導致黏膜充血、水腫,還會破壞呼吸道的纖毛結構,而纖毛原本有著清除異物、保護呼吸道的重要功能,纖毛被破壞后,肉鴨呼吸道的防御能力進一步下降。同時,菌絲生長也會對胃腸道黏膜產生類似的破壞,引起黏膜炎癥、潰瘍等病變,影響胃腸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從而導致肉鴨出現消化不良、食欲減退等癥狀。
2.3" 毒素產生及全身性影響
曲霉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產生黃曲霉毒素,這些毒素會隨著血液循環擴散至全身各個器官和組織,加重內臟、局部組織的損傷和炎癥反應。毒素侵入肝臟會損害肝細胞,干擾肝臟正常的代謝、解毒功能,導致肝功能異常,可出現肝臟腫大、變色等病變。毒素侵入心臟會導致心肌細胞受損,影響心臟的正常泵血功能,進而使肉鴨出現精神萎靡、生長發育受阻、甚至心力衰竭等全身性臨床癥狀。毒素侵入腎臟會引發腎損傷,干擾肉鴨排泄、代謝廢物的功能,引發腎臟病變和機能障礙。
3" 發病癥狀
3.1" 呼吸道癥狀
患有曲霉菌病的肉鴨初期會出現咳嗽,起初可能是偶爾輕咳,隨著病情發展,咳嗽會變得頻繁且劇烈;病情進一步加重時,肉鴨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呼吸頻率加快,原本正常的呼吸節奏被打亂,張口呼吸,可觀察到其頸部、腹部隨著呼吸起伏劇烈,部分病鴨會發出喘鳴聲。
3.2" 眼部癥狀
患病肉鴨表現為眼結膜紅腫、渾濁,失去原本的清澈狀態。眼睛分泌物增多,眼眶周圍有濕潤的痕跡,眼周圍羽毛臟污;感染后期發展為角膜受損,形成眼部潰瘍。眼角膜上出現灰白色的渾濁斑塊,嚴重影響肉鴨視力,導致行動不便。
3.3" 消化系統癥狀
患病鴨大多食欲明顯下降,采食量大幅減少,飲水量增加。患病鴨會出現腹瀉癥狀,排出的糞便稀薄、不成形,顏色呈黃綠色,帶有未消化完全的飼料殘渣等。
3.4" 全身癥狀
患病鴨整體精神狀態不佳,常常縮頭閉眼、扎堆聚集,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遲鈍,不喜活動。患病鴨機體內代謝紊亂,全身性不適,生長發育受阻,體重增長緩慢甚至停止,羽毛稀疏、無光澤,相較于同批健康肉鴨體型更小、發育更差。
4" 診斷方法
4.1" 臨床診斷
觀察肉鴨整體狀態是否出現精神萎靡、縮頭閉眼、扎堆等,有無咳嗽、打噴嚏、呼吸困難、眼結膜發炎、流淚、食欲減退、腹瀉等典型發病癥狀。根據臨床癥狀可初步診斷為肉鴨曲霉菌病。
4.2" 病理剖檢
剖檢病死鴨,可見氣管、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出現灰白色或淡黃色的結節,大小不一,質地較硬,這些結節是曲霉菌在呼吸道內生長繁殖并形成的特征性病變表現。病鴨眼部明顯紅腫、增厚,角膜潰瘍、渾濁等;嗉囊黏膜炎癥、潰瘍,腺胃和肌胃的角質層糜爛、脫落,腸道黏膜充血、水腫,部分腸段可見灰白色結節;其他內臟器官也會出現病變,如肝臟腫大、出血、顏色改變等[2]。
5" 治療與預防
5.1" "治療
目前對肉鴨曲霉菌病多采用中藥和西藥配合治療。中藥復方①:魚腥草20 g、蒲公英20 g、黃芩20 g、桔梗15 g、知母15 g、連翹10 g、石膏5 g、甘草5 g,將上述中藥材按需要量配好混合后粉碎,拌入飼料中飼喂,每天1~ 2次,持續3~7 d。中藥復方②:金銀花15 g、板藍根15 g、大青葉15 g、藿香10 g、佩蘭10 g、蒼術10 g、陳皮8 g,加水煎煮,按照每只肉鴨5~10 mL藥液混入飲水中,自由飲用,每天2~3次,連用3 ~5 d。西藥治療,制霉菌素按照每只肉鴨5 000~10 000單位混入飼料中,每天飼喂2~3次,連續飼喂3~5 d;或使用1:3 000硫酸銅溶液作為飲水,鴨群自由飲用[3]。
5.2" "預防
良好的飼養環境可以有效預防肉鴨曲霉病的發生。改善鴨舍的通風條件,確保空氣流通順暢,及時排出舍內污濁的空氣,降低舍內濕度,相對濕度保持在60%左右。增加排風扇的運行時間,合理設置鴨舍的通風口大小,讓鴨舍內保持干燥、清新的環境,可有效減少曲霉菌孢子在空氣中的濃度,從而抑制曲霉菌的進一步滋生,避免肉鴨患病。對鴨舍、用具等徹底清潔和消毒,清除舍內殘留的墊料、糞便等可能被曲霉菌污染的物品,使用合適的消毒劑如福爾馬林、過氧乙酸等噴霧消毒,殺死環境中的曲霉菌孢子。喂養肉鴨的飼料更換為新鮮、優質、未被曲霉菌污染的飼料,確保肉鴨能攝取到充足且干凈的營養物質,增強自身抵抗力和抗病能力。同時定期更換飲水容器,防止飲水污染[ 4-5]。
6" 總結
肉鴨曲霉菌病是一種對肉鴨養殖危害較大的霉菌病。致病菌經呼吸道或消化道入侵肉鴨體內,病菌在體內萌發、生長,產生毒素,引發炎癥反應和全身性癥狀,影響肉鴨生長發育甚至導致死亡,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因此,養殖戶應從控制環境濕度、加強通風、保證飼料飲水清潔、定期消毒等方面著手,保證肉鴨的飼養環境,降低發病風險,保障肉鴨健康生長和養殖效益。
參考文獻:
[1](美)DAVIDE.Swayne主編.劉勝旺,李慧昕,陳化蘭主譯.禽病學[M](第14版).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22.
[2]" 劉玉山,王樹臻,任晚霞.雛鴨暴發曲霉菌病的診治[J].家禽科學, 2006(12): 27.
[3]" 路光.肉鴨大腸桿菌病繼發曲霉菌病的診治[J].中國家禽, 2000(22): 23.
[4]" 湯日新.肉鴨曲霉菌病的綜合防治方法[J].農業知識:科學養殖, 2015(30):42-45.
[5]" 袁紹珍.肉鴨曲霉菌病的診治[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 2020(5):5.
收稿日期:2025-01-02
第一作者:湯中潔(1990—),女,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疫病預防和控制工作,E-mail:327705724@qq.com
通信作者:張偉(1971—),男,高級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疫病防控與衛生監督工作,E-mail: 23702691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