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世界各國無法回避的歷史過程。第一次工業革命后,西方早發現代化國家首先邁入了現代化進程。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為了迅速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資本主義國家進行了一系列的殖民擴張和掠奪。這種“原罪”式的現代化起點賦予了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逐利、無序以及暴力的特質。不同于西方式內生型現代化,蘇聯在面對嚴峻國內外危機的境遇下選擇了具有濃厚戰時色彩的趕超式現代化發展模式,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反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但隨著這種備戰性的、集中指令性的現代化結構被模式化地固定下來,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最終以國家解體的形式宣告失敗。相較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封閉排他性與蘇聯現代化模式的高度集中性,中國式現代化作為科學社會主義在新時代發展的中國注解,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是一種惠及全體民眾、謀求共同富裕、追求全面協調、實現生態美好、倡導和平發展的現代化新模式,展露出不同于西方現代化道路和蘇聯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包容性。
不同文明間的交往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基于不同文明間的差異性,肆意宣傳“文明優越論”與“文明沖突論”,認為不同文明間的沖突將主宰全球政治。顯然,“文明沖突論”夸大了不同文明間的對立性,忽視了不同文明間的和諧因子。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秉承文明平等、互鑒的文明觀,開創出“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中國式現代化新模式,創造了以交流互鑒為基點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以不同文明間的交流與互鑒深刻詮釋出自身包容性。
一方面,以“文明平等”突破“文明優越”。不同于西方將自身文化標榜為絕對真理、大肆宣揚“文明優越論”、肆意向別國進行殖民主義式文化輸出,中國式現代化尊重不同文明的個性和價值,強調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以文明平等共生超越文明優越,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另一方面,以“文明交流”破解“文明沖突”。中國式現代化遵循人類文明演進規律,妥善處理不同文明間的關系,在開放的文明場域內倡導各國文明交流互鑒、兼收并蓄,以文明交流互鑒超越文明沖突,實現文明的創新性發展。此外,中國式現代化以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超越西方鼓吹的“普世價值”,尊重和包容不同文明的價值內涵與價值追求,不斷推進人類文明可持續性發展與創新性發展。
西方式現代化基于片面的物質價值觀,單一追求“現代化”的物質內容,將物質財富作為衡量現代化程度的唯一標準,使得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呈現出“單向度”特征。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單向度”模式,中國式現代化將全面協調發展作為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不僅強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等各個領域的全面發展,更注重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等各個環節的協調發展,以全面協調發展彰顯自身包容性。
就發展的全面性來看,從改革開放后“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到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推動以人的現代化為核心的經濟領域、政治領域、文化領域、社會領域、生態領域以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全方位發展,中國式現代化以全面性彰顯自身的顯著優勢。就發展的協調性來看,中國式現代化“并聯式”的發展特征決定了其既要妥善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以人與人間的平等合作超越西方社會的對抗性特征,構建人與社會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格局;更要遵循人與自然統籌兼顧的發展邏輯,以人與自然的友好協調超越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邏輯,不斷優化現代化發展結構,實現多維現代化。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其現代化的先發優勢,壟斷了對“現代化”的解釋權力,塑造出西方現代化理論話語霸權,大肆宣揚“現代化=西方化”,限制廣大發展中國家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空間。這就導致20世紀中葉以來,眾多發展中國家全盤接受西方現代化理論與發展模式,走上依附性現代化道路。但是在這種對外殖民擴張的西方現代化話語體系的霸權下,廣大發展中國家并沒有取得預期成功,反而在現代化進程之中逐漸失去自主性和獨立性,最終淪為西方國家的附庸。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式現代化找到了與西方不同的現代化新道路,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這條道路“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①,而是根據自身國情自主探索出的現代化新模式,這一模式以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展現自身包容性。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② 中國式現代化兼具現代化“共色”、社會主義“底色”以及中國“特色”,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逐步探索出的、植根于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之上的富有中國特色的原創性現代化新模式。這一模式突破了后發現代化國家對西方發達國家的依附關系,提供了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新選擇,開辟了現代化新路徑。與此同時,中國式現代化擊破了西方現代化文明的先發優勢,創造了具有世界意義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借鑒。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76頁。
②《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第8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