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兩會,民營經濟再次成為關注熱點。民營企業家們結合自身實踐,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傳遞出“愛拼會贏”的堅定信心。
2025年2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2025年全國兩會,民營經濟再次成為關注熱點。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民營經濟,引發代表委員熱烈討論。圍繞政策支持、營商環境優化、資本市場賦能及科技創新引領等議題,民營企業家們結合自身實踐,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傳遞出“愛拼會贏”的堅定信心。
政策提振發展信心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強調依法保護民營企業權益,并提請審議《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法治保障。全國人大代表、泰豪集團董事會主席黃代放認為,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與人才儲備為民營企業提供了廣闊空間,而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更讓企業吃下“定心丸”。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各地迅速落實融資紓困、消費促進等政策,極大提振了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波頓集團主席王明凡指出,從發展預期看,在制度紅利不斷釋放、宏觀經濟持續向好的大趨勢下,民營經濟前景可期。
民營企業占中國企業總數的92%以上,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貢獻率在30%左右。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對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穩定增長,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對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支持,會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干事創業的激情,為全球經濟復蘇帶來信心和力量。”王明凡表示。
優化營商環境成焦點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全面落實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一視同仁對待各種所有制企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王明凡對此感受深刻,他表示“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基礎”。
王明凡的企業所在的廣東省一直是民營經濟發展的熱土,政策支持有力,市場活躍,基礎設施完善,金融資源豐富,為民營企業提供了廣闊空間和機遇。政府通過簡政放權、優化辦事流程等舉措,大幅提升了企業辦事效率,降低了時間成本,營商環境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王明凡表示,正因有廣東良好的營商環境托底,他的企業廣為受益,業務遍布全球。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圖智公司董事長黃勇表示,必須加強法治建設,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自主經營權,健全以公平為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同時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推行“免申即享”,減輕企業負擔。他還指出,應完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降低融資成本。相關職能部門應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等方面為民營企業打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通過良好營商環境的打造,讓民營企業有機會、能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多位代表委員呼吁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全國政協委員、來伊份總裁郁瑞芬建議加強法律保障,減少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合力惠民民生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德祥則提出整治“內卷式”惡性競爭,系統性優化產業生態。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表示,政府工作報告直面企業痛點,提出清理拖欠賬款、深化“放管服”改革等舉措,讓企業家“信心大增、底氣更足”。
資本市場賦能實體經濟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并優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等的支持。
李德祥在貴州經營著幾十家連鎖超市,受到電商沖擊以及用工、房租、物流、倉儲等企業經營剛性成本上漲的壓力,超市經營舉步維艱。他建議國家完善相關產業發展政策,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再紓困,再松綁,引導資本市場支持商業經濟實體門店健康發展。
當前,融資難、融資貴仍是民營企業面臨的突出難題。在3月5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采訪活動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表示,下一步將下大氣力解決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從“一增一減”兩個方面推動協調機制發揮更大效能。李云澤所提的“一增”指增加金融資源供給,意味著要引導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和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推動更多資金流向實體經濟;“一減”則指降低融資成本,核心在于通過政策引導、市場化手段和數字化技術,減少企業融資的隱性成本和利率負擔。
多位代表委員表示,在科技賦能各領域的時代,金融機構可以多維度探索創新方式方法,以更好地解決民企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代表委員還呼吁政府定期聽取民營企業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其融資需求和困難,及時制定和調整相關政策措施。同時,建議政府與金融機構、投資機構等加強合作,共同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加全面的融資支持和服務。
科技創新驅動新質生產力
2025年初,浙江杭州以“六小龍”現象引爆全國科技圈。深度求索(DeepSeek)、宇樹科技、云深處科技、游戲科學、強腦科技和群核科技,這六家聚焦人工智能、機器人、腦機接口等前沿領域的科技企業,憑借技術突破與創新傳播,成為硬科技浪潮下創新型民營企業的標桿。
黃勇表示,杭州“六小龍”成功的本質是“硬科技+流量經濟+城市品牌”的共振。在這場盛宴中,政府構建創新生態,企業突破技術邊界,資本與人才共享紅利。“六小龍”的火速出圈證明,科技創新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政策、資本、生態、文化協同作用的結果。
為此,黃勇建議國家科技主管部門支持民營企業牽頭建立創新平臺,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推進產學研用結合,讓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切實破解科技與產業“兩張皮”的問題,推動科技成果有效轉移轉化。黃勇還提出,應建立創新型企業培育扶持機制,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梯度培育體系,設立專項資金,對相關企業給予獎勵和補助,讓企業愿意參與創新,愿意增加研發投入。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未來5-20年,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與新能源汽車具備同樣潛力的巨大賽道。”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可以借鑒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早期的市場培育和推廣經驗,通過市場推廣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加速人形機器人市場的培育和需求潛力的釋放。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合肥榮事達電子電器集團董事長潘保春表示,企業正整合智能家居全產業鏈技術,布局智能房屋等未來產業;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萬順集團董事長周善紅則聚焦新能源與人工智能領域,計劃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入。
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就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表示,要鼓勵民營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升核心競爭力;要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和新興產業發展,實現轉型升級;要加強民營企業人才培養和引進,打造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全國政協委員、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志列強調,政策應保障民企參與國家科技創新決策,助力民營科技企業自立自強。
代表委員普遍認為,民營經濟正迎來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發展環境最優的時期。全國政協委員、金恒豐科技集團董事長施乾平表示,將依托政策紅利,推動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全國人大代表、大唐西市文化產業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呂建中呼吁民營企業應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在服務現代化建設中實現更大作為。
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市場環境不斷優化,民營經濟正以“拼”的精神、“實”的干勁,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為中國經濟繁榮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