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精準的稅惠政策,越來越精細的稅費服務,越來越便捷的辦稅繳費方式,助力我和鄉親們更好地發展鄉村產業,尤其是稅務部門積極推動城鄉‘兩險’政策宣傳輔導,讓村民生活更有保障了,實現了獲得感、幸福感雙提升。”剛剛參加完全國兩會,從北京返回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的全國人大代表、谷城縣堰河村黨委書記閔洪艷一直關注著稅收服務的變化,面對前來走訪的稅務干部,他充分肯定了稅務部門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綠色產業的稅收扶持
堰河村原本是襄陽市谷城縣一個靠山吃山的窮鄉村,1992年,閔洪艷擔任村黨委書記后,帶領全村干部群眾咬定青山艱苦創業,通過“管好山、護好水、修好路、育好人、建好村,走綠色發展之路”,從幾十年前的“窮山”變成如今茶樹碧綠、林木成蔭的“金山”,從“村落”變為小樓林立、游人不斷的“景點”。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我們摸索出了‘種風景、賣生態’的發展路子。”在稅務部門定期送政策時,閔洪艷總愛展示他的“綠色賬本”。
賬本里記錄著清晰的“稅收加減法”:農家樂小規模納稅人季度銷售額未超30萬元免征增值稅;研學基地作為小微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堰河村集體企業谷城縣玉皇劍堰河生態旅游經濟專業合作社享受增值稅減免3萬元;谷城縣五山鎮堰河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中心享受增值稅減免3.2萬元。
以湖北銀興生態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旅游開發、管理、農產品加工生產等公司有11家,其中,湖北銀興生態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2024年享受增值稅減征3.5萬元、征程茶業有限公司享受增值稅減征4.98萬元、湖北天藝茶業有限責任公司2024年享受增值稅減征3.13萬元.......。
“減”下來的稅費化作生態停車場、垃圾分類站的投入,“加”出了年接待游客80萬人次的生態產業鏈。
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剛發布,閔洪艷就接到稅務部門的視頻連線。針對他計劃打造的“茶旅融合示范區”,稅務團隊梳理出農產品初加工免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8項政策,量身定制《綠色產業稅收優惠指引》。
“稅務部門對我們的輔導、服務都很到位,2024年民俗園工程項目的結算開票等涉稅事項辦理都很順利,合作社享受各項涉農稅收優惠60余萬元,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為我們實現鄉村振興增添了動力。”閔洪艷說道。
這種政策紅利的“乘數效應”在面對困難時尤為明顯。2022年鄉村旅游陷入低谷時,稅務部門及時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幫助閔洪艷完成民宿改造。

“經營民宿的本地村民不了解政策,更不懂如何辦理涉稅業務,為解決我們的辦稅需求,稅務部門主動走訪問需,從開票到季度申報、從宣傳稅收優惠政策到幫助解決辦稅繳費難題,每次都很用心。現如今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與稅務部門的精細服務息息相關。”堰河村生態旅游度假村負責人李桂茹說道。
如果說,農家樂和民宿是堰河村旅游經濟發展的1.0版本,“統分結合”經營機制則是2.0版本。如今,堰河村還在向3.0版本——融合發展進階。目前,堰河村引入了咖啡館、書畫室、露營基地、鄉村研學等新業態。
這些業態的相互融合,豐富了堰河村的旅游內涵。“民俗園三期建設完工后,我們還將吸引更多業態的項目進村。”閔洪艷說。
2024年底,堰河村集體資產超2億元,集體年經營性收入和村生態旅游經濟專業合作社純收入達到320萬元,享受增值稅減免等稅收優惠50多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8萬元。50余萬元的稅惠紅利更好助力了合作社的發展,村民們從中受益,真正實現了發展成果村民共享。
鄉村振興的稅務助力
“稅收優惠不是簡單的數字,而是化作了老鄉們的笑臉,減免的稅費轉化為支持鄉村發展的動力和資金,這是看得見的。”閔洪艷說道。2024年底,堰河村接待游客8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過億元,全村實現了“一家一棟小洋樓、一家一輛小轎車、一家有一個致富項目、人均存款10萬元”的致富目標。
多年來,為助力堰河村集體經濟蓬勃發展,稅務部門將“便民辦稅春風行動”與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相結合,多次組織稅惠服務小分隊深入當地,對堰河村文旅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常態化開展稅收宣傳與輔導,全過程跟蹤餐飲、住宿行業納稅人發展狀況,輔導村民掌握涉稅操作基本流程,為堰河發展出了一份力。
“鄉親們的日子年年都有新變化,越來越幸福,越來越有奔頭。”2025年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閔洪艷在現場感嘆“兩山”理念引領下的堰河之變。
當晚,央視《新聞聯播》播出閔洪艷的發言實況。他說:“作為一名來自農村的基層代表,我對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鄉村產業發展的內容最為關注。”
作為全省“兩山”轉化示范地和遠近聞名的鄉村振興樣板村,堰河人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綠色發展不動搖,推進鄉村振興不停步,似一顆明珠閃耀荊楚。
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閔洪艷的鄉村振興故事里,“稅力量”始終如清泉般流淌。2024年,他帶著《發展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意見建議》等赴京,帶著以新質生產力賦能鄉村振興的新思路回襄。今年,他帶著《谷城縣納入2025年全國“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建議》等赴京,強調要因地制宜制定鄉村發展政策,重點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補齊人居環境建設短板。
正如他在與稅務干部交談中說的:“要讓稅收政策更好適配綠色發展,讓更多鄉村在守護青山綠水時,也能收獲真金白銀。”這或許就是新時代“兩山”轉化的生動注腳——當生態優勢遇上政策紅利,希望的田野正在生長出無限可能。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襄陽市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