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深化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與高效利用,該文提出了一種基于云計算框架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集成與共享策略。該策略旨在實現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集成與共享,構建了全面覆蓋、分類精細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有效整合了海量且異構的教學素材。同時,策略融合了云計算的彈性擴展與分布式處理能力,提升了資源處理的靈活性與效率。為確保教學資源在跨地域、跨時間共享過程中的安全性與數據完整性,該文為共享文件分配了專屬組播地址,并結合了先進的哈希驗證機制。實驗結果表明,應用該方法后,各類教學資源的共享丟失數量顯著減少,集成效率穩定在99% 以上,提升了教學資源的共享效率與質量。
關鍵詞:云計算;數字化教學資源;集成共享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5)06-0134-0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0引言
在信息化時代,教育資源的數字化與共享已成為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然而,盡管當前針對數字化教學資源集成共享方法的研究已取得一定進展,傳統方法仍面臨諸多挑戰。傳統的集成共享方法,如文獻[1]所描述的,依賴于FTP服務器進行資源上傳與下載。這種方式不僅訪問速度慢,而且資源更新不及時,常常導致資源的重復建設,進而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另一方面,文獻[2]提出的“大思政課”教學資源共享平臺,雖然通過網頁瀏覽和下載資源為用戶提供便利,但高昂的網站維護成本和資源兼容性差的問題,使得不同網站間的無縫共享難以實現。在此背景下,開展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集成共享方法的研究,實現教學資源的高效集成與共享,為提升教育質量和促進教育公平貢獻力量。
1 數字化教學資源集成共享方法
1.1 數字化教學資源集成整合
鑒于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多元性,本文首先構建一個資源庫,并在此基礎上引入云平臺,借助強大的服務器資源對教學資源進行初步整合[3]。在此過程中,確保數據資源轉換接口的標準化與統一化是關鍵步驟,以優化處理流程。對數據接口端進行標準化整合,確保這些接口能夠無縫對接至云平臺的適配層。此步驟旨在實現各終端與其所需資源之間的精準匹配與高效協同,保證平臺整體的高適配性和流暢性[4-5]。
數字化教學資源集成整合過程的公式為:
其中,M 為數字化教學資源集成整合處理結果;i為教學資源對應的類別;δi 為數據轉換接口;Li 為教學資源數據長度。
1.2 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
完成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集成整合后,生成全面的數據集。為提升資源的靈活性與可訪問性,本文引入云計算技術,將數據集細分為多個數字化教學資源屬性類別,并設計共享傳輸通道,以支持各類資源的便捷共享。在此過程中,創建不同模塊化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實體E-R 模型,將數據信息轉化為資源庫可識別的記錄格式,實現信息資源的內部互聯互通。將通信傳輸接口處的數據匯聚成新的數據集,并上傳至云平臺。利用云計算中的高效數據傳輸函數,順利完成資源數據的上傳任務。
假設平臺內的各模塊對于數字化教學資源數據具有同等的感知能力,盡管不同類型的教學資源數據由于固有屬性差異而呈現出多樣性。為劃分并管理資源屬性,引入屬性參數R,其關系表達式為:
其中,E1、E2 作為變量,分別代表在不同時間點上云端所能承載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數據量;K1 作為數據屬性感知系數。基于上述公式,設定教學資源共享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的延遲參數條件,成功構建了針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屬性模式。該模式的公式表示為:
其中,uk 為資源穩定性系數;vk 表示傳輸效率指標;P為屬性參數;e為傳輸時序;j表示延時情況;c表示數據變化敏銳程度。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流程如圖1所示。
如圖1所示,教學資源庫全面記錄了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共享狀態信息,使高校各院系和教研室能夠便捷地查詢共享狀態設置表,向上級部門發起資源訪問申請。為了全面促進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共享,需要對數據格式進行統一處理,這一前期工作對于提升云端共享傳輸的效率和準確性至關重要。
2 實驗分析
2.1 實驗數據
為驗證所提出方法的實際應用效果,選取來自全國不同地區的五所高校作為實驗對象。每所高校選取100名教師和學生,總計500名參與者。實驗所使用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類型與數量如下表1所示。
2.2 實驗環境
為確保實驗的穩定性和數據的安全性,對實驗終端設備的配置進行了精心選擇,以滿足復雜應用場景的需求。實驗環境配置如表2所示。
2.3 集成共享效果分析
通過實施上述提出的方法,對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集成共享。首先,依托MySQL數據庫構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確保資源存儲的結構化與安全性。隨后,引入云平臺技術,對教學資源進行深度處理與高效集成,實現資源的廣泛共享與靈活訪問。
為科學評估方法的效能,選取文獻[1]、[2]提出的兩種傳統教學資源集成共享方法作為對照組,分別記為傳統方法1和傳統方法2。實驗的核心在于對三種方法在資源傳輸與共享過程中的數據丟失情況進行測試。統計在不同在線人數下,數字化教學資源的丟失數量。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本文方法在不同在線人數下,教學資源的丟失數量均為0,表現出優異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而傳統方法在在線人數增加時,丟失數量顯著增加,說明其在高并發環境下性能欠佳。
為進一步驗證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對不同類型教學資源的集成效率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以看出,本文方法在所有類型的資源集成上均表現出更高的效率,平均集成效率在99%以上。相比之下,傳統方法的集成效率較低且不穩定,這表明本文方法能夠快速完成資源的上傳、分類、索引和存儲,支持高并發訪問,確保資源的即時可用性和高效共享。
3 結束語
本文提出的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集成共享方法,通過構建全面覆蓋、分類精細的資源庫,整合海量異構的教學素材,結合云計算的彈性擴展和分布式處理能力,提升了教學資源的共享效率與質量。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在高并發環境下能夠有效防止資源丟失,集成效率穩定在99%以上。未來,將進一步優化共享機制,提升系統的可擴展性和安全性,為教育資源的數字化共享提供更優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