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美國《國家歷史保護法》及其106條款與文化資源管理行業模式的形成

2025-04-16 00:00:00宋璐璐張暉
中國文化遺產 2025年2期

關鍵詞:國家歷史保護法;文化資源管理;文化遺產保護;法規建設;審查制度

美國雖然是一個建國僅僅兩百多年的國家,但是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僅形成了以聯邦法律為核心的多層次法律體系,還通過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實現了文化遺產保護的可持續發展[1-3]。

美國文化遺產保護法律體系以聯邦法律為基礎,州法律與地方法規為補充,構建了層級分明、分工明確的框架[4]。1966年頒布的《國家歷史保護法》(National Historic Preservation Act,NHPA)堪稱這一體系的核心和基石。該法的出臺不僅完善了美國文化遺產法律框架,而且確立了以國家史跡遺址登錄制度(National Registerof Historic Places)為核心的文化遺產的認定、登記、管理和保護機制,通過推動社會的廣泛參與,使文化遺產保護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5]。

在文化遺產管理體制方面,美國建立了多方協作、資源整合的特色模式。聯邦政府層面有內政部下屬的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Service, NPS)、受命于總統的歷史保護咨詢委員會(Advisory Council on Historic Preservation ,ACHP)。地方層面,各州設立州歷史保護辦公室(State Historic Preservation Office, SHPO),地方政府通過與社區、非營利組織的合作,共同推動文化遺產保護。這種聯動機制不僅提高了政策的執行力,也確保了文化遺產保護的多元化和可持續性[6]。

一、《國家歷史保護法》的出臺及主要內容

從建國初期的自發保護到聯邦法律的逐步完善,文化遺產保護深深嵌入了美國國家發展的歷史脈絡(見表1)。1860年代南北戰爭期間,各地民眾自發成立歷史保護協會以保護建國英雄故居①。1906年,《古物法》(Antiquities Act)頒布,成為美國第一部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的聯邦法律,授權總統設立并保護國家紀念地。1916年,國家公園管理局的設立進一步強化了聯邦政府層面對歷史遺產保護的主導地位[7-10]。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羅斯福新政”的公共事業振興計劃客觀上推動了大量考古與歷史建筑保護實踐[11]。1935年頒布的《歷史古跡法》(Historic Sites Act)首次將“保護具有公共用途的古跡、建筑物和國家意義的物品”確立為國家政策。1949年,《國家歷史保護信托法》(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 Act)頒布,同年設立國家歷史保護信托基金會(National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 ,NTHP)②,這一非營利組織在推動公眾參與和促進社會協作保護歷史遺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戰后伴隨著美國人口增長、用地增加,《1949住房法》的頒布、1956年建州際公路網的決策、1960年代城市更新計劃(Urban RenewalProgram),城市建設不斷拓展,給歷史遺產的保護管理帶來沖擊[12][13]。加之石油能源危機和生態危機使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環境的惡化,歷史遺產作為環境的一部分如果不采取保護措施將逐漸消失,尤其是1964年賓州老火車站在民眾抗議聲中被強行拆除的事件,使得人們開始反思如何處理城市發展和歷史遺產保護的矛盾問題[14][15]。

1963年,國家歷史保護信托基金會召集全美各地歷史保護協會③的工作者在威廉斯堡④召開會議。與會者提出,盡管《歷史古跡法》要求聯邦政府實行歷史史跡保護計劃,但城市更新計劃的新舉措客觀上摧毀了許多歷史建筑,為此呼吁政府開展更廣泛的國家歷史遺址調查,在進行城市發展規劃時將保護歷史建筑的目標考慮在內。

1964年, 國家歷史保護信托基金會成員卡爾·菲斯(Carl Feiss) ⑤和勞倫斯·亨德森(Laurance G. Henderson)發起成立特別委員會,前往歐洲進行考察。1966年,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10周年之際,被后人稱為“美國歷史保護運動的圣經”的《如此豐富的遺產》(WithHeritage So Rich)考察報告[16] 出版。報告總結分析了歐洲各國在歷史遺產保護方面的實踐經驗,提出適用于美國的保護策略。據此,國家歷史保護信托基金會主席戈登·格雷(Gordon Gray)和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喬治·哈佐格(George Hartzog)主導推動國會兩院立法工作。同年10月,《國家歷史保護法》(以下簡稱《保護法》)頒布。

《保護法》最初頒布時有16個主要條款,是美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完備的歷史遺產保護法,為協調聯邦政府與州、地方和部落政府之間的歷史遺產保護工作建立了制度和標準。此后進行過若干次的增訂。1976年的修訂,通過設立歷史保護基金(Historic Preservation Fund)為國家歷史保護信托基金會開展活動提供資金來源,并將106條款的適用范圍擴大到所有可能登入國家史跡遺址名錄的歷史建筑和考古遺址。1980年的修訂,增加了110節條款⑥,旨在強調聯邦機構應對所管轄的歷史遺產負有更多責任,主要闡明了州歷史保護辦公室的職責,規定了地方政府對歷史遺產進行認定的流程。1992年的修訂,主要增加了對印第安原住民及夏威夷原住民權利保護的條款。2014年,國會整合了有關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所有法律,將《保護法》從《美國法典》第16編移至第54編(Title 54 - National Park Service and RelatedPrograms),主要涵蓋了 300101節到307108節(Sections 300101–307108),約70多個主要條款⑧?!侗Wo法》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 國家史跡遺址登錄制度(National Registerof Historic Places, NRHP)

1935年的《歷史古跡法》要求實行歷史建筑調查,后來發展為國家歷史地標(NationalHistoric Landmark)項目,但僅限于國會議員提議的地點,且要求“具有國家意義”。1966年《保護法》擴大了登錄范圍。歷史建筑或遺址列入國家名錄的主要途徑:

(1)內政部長可以增加和更新國家名錄,主要由國家公園管理局專門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建筑史學家負責;(2)各個州、部落歷史保護機構負責提名轄區內的歷史遺產;(3)所有美國公民都可以通過標準申請表提名,許多私人建筑就是由所有人或相關保護社團提名的。在提名的考慮期內,公眾可以通過網站或者寫信的方式提出意見。

1970年,國家名錄僅列入1200處遺產點,到1982年發展到27,000多處。截至2025年2月,已有87,233 處史跡遺跡列入名錄,超過14,116 個街區被認證為歷史街區⑨。

(二)受命于總統的歷史保護咨詢委員會(AdvisoryCouncil on Historic Preservation , ACHP)

歷史保護咨詢委員會的成員主要包括:(1)由總統任命的委員會主席;(2)內政部長;(3)管轄范圍涉及歷史保護項目的農業部、住房和城市發展部、商務部、財政部等7個機構負責人;(4)全美的州歷史保護官協會主席;(5)全美的部落歷史保護官協會主席;(6)國家歷史保護信托基金會主席;(7)由總統任命的來自建筑、歷史、考古和其他相關學科的4名專家席位;(8)由總統任命的代表印第安部落或夏威夷原住民利益的1名成員;(9)3名公眾代表席位。

歷史保護咨詢委員會作為一個獨立的聯邦機構,主要職責包括:(1)在總統和國會制定國家歷史保護政策時作為智庫出謀劃策⑩;每年向總統提交一份有關其活動開展和研究成果的總結報告,評估歷史保護法律執行情況以及提出建議;在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歷史保護法律和行政法規時提供指導意見,評估各級政府的稅收政策對歷史保護的影響;(2)協調聯邦、州和地方機構以及私人機構和個人的歷史保護項目,提供咨詢服務;為聯邦政府、各州、各部落以及地方管理機構提供歷史保護教育培訓;(3)作為美國歷史保護官方機構聯絡與相關國際組織的合作;(4)與國家歷史保護信托基金會以及其他機構合作,維護公眾利益和鼓勵公眾參與歷史保護;(5)負責106條款的程序審查工作。

(三)州歷史保護辦公室(SHPO)和部落歷史保護辦公室(THPO)等地方機構

《保護法》頒布后不久,內務部長斯圖爾特·L·尤德爾向50個州的州長發出一封親筆簽名信,呼吁在州和地區的每一級都委任一名官員代替他執行議會的指令。于是出現了州聯絡官(State Liaison Officers),也就是后來的州歷史保護辦公室主任(State Historic PreservationOfficers),任職人員均有權參加設在華盛頓特區的全國各州歷史保護官聯席會議。

各州政府下設州歷史保護辦公室(StateHistoric Preservation Office, SHPO),州歷史保護辦公室主任通常由州長任命,負責領導該州SHPO,與聯邦的歷史保護工作對接。

SHPO負責每個州、每個行政區或領地的資源調查、古跡遺址注冊、聯邦歷史修復稅收抵免;完成受認證的地方政府計劃、州歷史保護補助計劃、州和聯邦環境審查以及對于社區的技術援助。紐約州率先建立了公園與休憩辦公室(the Office ofParks and Recreation),獨創性地提出了每個城鎮和鄉村必須配備一位歷史學家,向公眾宣傳該州獨特的歷史,提升他們的自豪感,并鼓勵發展遺產旅游和社區振興。

經過1980年和1992年的兩次修訂,《保護法》擴大了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援助范圍,推動州以下的基層政府和社區建立基于社區的保護伙伴關系。其中,1992年的修訂尤為重要,正式承認了美洲原住民部落在歷史保護方面的主權,設置了部落歷史保護辦公室(Tribal Historic PreservationOffices, THPO),保護美洲原住民部落及其遺產。

(四)106條款確立的聯邦歷史史跡遺址審查制度

106條款規定:“任何聯邦機構的負責人對聯邦進行或聯邦政府協助的項目具有直接或間接管轄權,聯邦政府部門有權對獨立機構負責人發放項目資格許可證,但應在批準聯邦資金或在發行許可證之前(視具體情況而定),考慮到項目對包含在或有資格列入史跡遺址名錄的任何地段、史跡、建筑物、構造或物體的影響。任何此類聯邦機構的負責人應向本法第二編所設立的歷史保護咨詢委員會承諾提供合理資料以參與評價和審查。”根據這一條款,歷史保護咨詢委員會制定了一套歷史保護審查程序,以盡量減少對歷史史跡遺址的潛在危害和破壞(圖1)。

1.適用范圍

106條款所指“任何聯邦機構的負責人”包括:內閣級部門,如內政部、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等;內閣級部門的下屬機構,如陸軍工程局(The United State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USACE)、聯邦公路管理局(Federal HighwayAdministration,FHWA)、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等;以及獨立機構,如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等。通常,合規程序由機構負責人下放給地區官員和項目經理負責,這些部門必須考慮要進行的項目建設對歷史史跡遺址帶來的影響,項目既包括這些機構主導的,也包括授權其他主體進行的。

2.審查程序

法律合規程序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根據項目所涉及的具體歷史史跡遺址性質,聯系當地州一級的歷史保護辦公室工作人員,與相關咨詢公司以及公眾共同參與審查,同時根據其他法律如《國家環境政策法》評估項目是否合規,如果有可能對歷史史跡遺址造成影響,執行下一步審查程序。

通過對潛在影響區域進行包括實地調查在內的背景研究,劃定歷史史跡遺址保護范圍,評估其歷史意義。審查項目可能會對歷史史跡遺址造成的影響,如果受到不利影響,繼續執行下一步審查程序。

進一步與州歷史保護官員或者部落歷史保護官員以及其他利益相關主體進行協商以找到解決不利影響的有效途徑,有時甚至會完全停止項目,但更通常的做法是改變方案以減輕影響;決定會記錄在合作備忘錄中。

最后,執行合作備忘錄中的事項。盡管在極少數情況下,歷史保護咨詢委員會在協議達成前回復聯邦機構該如何采取行動?。聯邦機構并非必須遵循咨詢委員會的建議,但聯邦機構必須接受質詢,解釋動機和理由。以上流程需在60天內完成。

3.相關判例

法院對106條款的應用以判例為主,主要審理兩方面:1)106條款是否適用于該案件;2)相關代理機構是否遵守106條款和歷史保護咨詢委員會的規定。當某項工程涉及同時具有聯邦政府機構和私有屬性的實體時,如聯邦政府機構成立的公司,法院就需要查證該公司的結構、財務、股份構成等情況,以判定106條款是否適用。

根據歷史保護咨詢委員會主編的《聯邦歷史保護法律案例研究1966—1996:lt;國家歷史保護法案gt;三十年》(Federal Historic Preservation CaseLaw 1966-1996: Thirty Years of the National HistoricPreservation Act),對136個案例加以整理分析(圖2)。

從原告方來看,主體可以分為相關保護協會、私人、國家公訴等幾類,數量最多的是各地的民間保護協會作為非營利組織提起訴訟。如1972年,哥倫比亞特區公民協會聯合會(District ofColumbia Federation of Civic Associations)對交通運輸部提起訴訟。原告對在華盛頓特區喬治敦歷史區的波托馬克河上進行的橋梁工程提出質疑,因該地區已經列入國家名錄,原告稱交通運輸部沒有遵守法規將工程可能帶來的對歷史地區的負面影響納入考慮并作出預案,法院的判決結果是禁止繼續建造橋梁,交通運輸部必須遵守106條款的規定,在拿到歷史保護咨詢委員會的可行性建議之后才可繼續工程。從被告方來看,有135例的被告為政府公共部門(見表2),另有1例為與政府部門相關聯的賓夕法尼亞步道開發集團(PennsylvaniaAvenu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由表2可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作為被告主體居首,大部分案件的原告(尤其是環境保護組織和歷史保護機構)都要求重新評估官方機構的某項開發計劃,體現了經濟建設與歷史遺產保護之間的矛盾。法院需要在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和聯邦政府之間進行平衡,考慮到各方的利益訴求。盡管法院并不總是支持原告訴求,但通過判決的過程,也推動了相關領域的法理發展和實踐改進,推動了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在歷史遺產和環境保護領域的合作與協調,為未來的環境保護和歷史遺產保護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案例和思路。

第一例援引106條款的判例是1969年肯特縣歷史保護委員會作為非營利組織提起訴訟,要求停止對大溪城舊市政廳的拆除行動。在最終的判決中,法院同意了住房與城市發展部提交的法不及溯往證據,即原告作為依據的1966年《保護法》不適用于該城市于1961年已經制定的更新項目及1964年舊市政廳的拆除計劃。為此,作為原告的肯特縣歷史保護委員會沒有勝訴,大溪城舊市政廳也沒有保留下來。但這一判例具有里程碑意義,法官在判決詞中指出:“這是目前為止《國家歷史保護法》及106條款的第一次被涉及,理所當然地是與城市更新進程有關。原告關注和保護歷史建筑的用意值得肯定,法律保護美國人民保護歷史和自然遺產的權利。”另外,歷史保護協會作為非營利組織提起訴訟,也為后面案例做出了表率。

除住房與城市發展部外,被告最多的主體為美國陸軍工程兵團。以1983年案件為例,原告國家歷史保護信托基金會,試圖阻止一處駁船裝卸設施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安德森渡輪(AndersonFerry)?附近的建造計劃。歷史保護咨詢委員會在完成現場勘察后認為該項目的建設會對輪渡造成不利影響,要求繼續下一流程。但工程兵團在沒有通知委員會的情況下繼續了項目建設。法院的判決是,禁止被告在未完全遵守106條款和歷史保護咨詢委員會規定的情況下繼續進行駁船裝卸設施建設,以及將來進行任何類似的項目。并且根據《保護法》305條款判決被告支付原告86,200美元的律師費和其他費用。

作為負責審查106條款的審查機構,歷史保護咨詢委員會也曾在1980年站上被告席。原告鄰里發展聯盟(Neighborhood DevelopmentCorporation),是路易斯維爾市(Louisville)的社區組織,對一個由住房與城市發展部撥款的重建項目提出質疑,該項目計劃拆除幾棟有資格納入國家名錄的歷史建筑。原告認為歷史保護咨詢委員會沒有遵守《保護法》的法律規定。在前期,地方法院駁回了原告提出的修正案動議,并以原告資格不足,并非建筑所有人為由駁回了上訴。但第六巡回法庭?推翻了原判,認為原告陳詞中指出當地民眾擁有建筑的審美權利和建筑價值是成立的,傷害不僅存在于實際經濟收益人,歷史遺產所在社區的居民也同樣會受到情感影響。第六巡回法院裁定地方法院有誤,非建筑物所有人并不是拒絕原告提出修改許可動議的正當理由。

二、106條款與文化資源管理模式

國家公園管理局將文化資源定義為:“文化系統有形的和無形的方面,無論是仍存留的還是已消逝的,都是為某種文化所重視、代表某種文化、包含有關文化的信息...... [它們]包括但不限于遺址、建筑、地區、文物,以及與現代或過去有關或代表人民、文化、人類活動和事件的歷史文件。文化資源還可以指用于解釋有形資源的書面和口頭信息?!惫芾肀欢x為“通過規劃以有效且高效的方式實現組織目標”。文化資源管理的目標是保護具有文化價值的信息和在相關的公共價值(如自然環境、經濟學、社區需求)的背景下,實現文化資源所固有的審美和精神體驗[17]。

依據《保護法》執行的歷史史跡遺址保護稱為“文化資源管理”。由于106條款通常涉及基礎設施建設中的考古工作,所以又有“合同考古學”(contract archaeology)、“咨詢考古學”(consulting archaeology)、“私營部門考古學”(private-sector archaeology)等狹義說法。國家公園管理局制定有專門的文化資源管理政策,每五年更新一次,是國家公園管理系統里最高層級的指導政策[18-20]。由此也催生了文化資源管理相關行業與人才隊伍。

1.政府機構的文化資源管理專家團隊

國家公園管理局、土地管理局(Bureau LandManagement, BLM)?等涉及土地管理的政府機構在各地辦事處都有全職的文化資源管理專家。像國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Administration,NASA)等涉及土地項目的官方機構也有專門的文化資源管理團隊[21][22]。這些文化資源管理團隊負責對所涉及的國家公園、聯邦土地、歷史遺址、考古遺址等文化資源進行管理,確保它們得到適當的保護。在一些開發項目(如建設項目、土地利用變更等)進行之前,文化資源管理團隊需要評估這些項目對歷史遺產的潛在影響。這種評估有助于避免開發活動破壞重要的文化資源,同時確保符合《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此外,這些團隊還負責提高公眾對文化資源的保護意識,提供教育和培訓,支持社區參與文化資源保護工作;組織對文化資源的公眾咨詢,確保民眾的意見和利益得到考慮。當文化資源遭受毀壞(如自然災害、破壞行為等)時,文化資源管理團隊需要快速響應,并采取緊急措施進行保護,以減輕損失[23]。

2.文化遺產資源管理(考古)咨詢公司

文化遺產資源管理(考古)咨詢公司有的與大學或博物館相關聯、有的與非營利組織相關聯,但大多數是私營公司。專精于文化資源管理的規模較小的企業很少,更多的是大型環境影響評估公司成立的文化資源管理團隊。他們負責調查評估即將進行的項目會給歷史建筑或考古遺址帶來的影響,并起草符合國家環境政策法案要求的文件。為這類公司工作的考古學家被稱為“合同考古學家”,因為他們所做的大部分工作是在與客戶的合同中完成的[24][25]。

Mead amp; Hunt就是一家典型的文化資源管理咨詢公司,在規劃、設計、建筑和工程領域提供設計服務,在全美設有50多個辦事處1,400多名專業人員?,承接了大量的文化資源管理項目。例如,受路易斯安那州運輸與發展部委托進行的全州歷史橋梁調查,完成了4,500余座橋梁的數據收集和評估,并根據登錄標準確定了150座符合條件的橋梁,提名進入國家名錄。

3.文化資源管理從業者

盡管所有公民都有權利參與文化資源保護,但在涉及重大歷史遺產的決策時,需要由具備國家認可的專業人士負責。根據《保護法》112條款和106條款規定,內政部要求負責文化資源保護管理的機構必須確保其項目負責人或承包商項目經理符合專業資格標準?。

該標準不適用于入門級職位,而是針對項目負責人、項目經理、首席學者等管理層,規定了最低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要求,以確保文化資源保護工作由具備專業素養的人士統籌管理。例如,考古學家需具備相關碩士及以上學位,至少1年全職考古調查或實驗室經驗,以及4個月以上的管理經驗。

此外,不同州可根據《保護法》和《國家環境政策法》的要求制定額外標準。例如,新墨西哥州文化事務部(New Mexico Department ofCultural Affairs)對在本州工作的考古學家規定了區域經驗要求?。

在美國,如果以文化資源管理作為職業發展方向,本科階段須學習美術、藝術史、歷史保存、美國研究、景觀建筑等專業,如果積累了足夠的實習經驗有可能會以學士學位找到初級文化資源管理職位。文化資源管理碩士學位學習通常包括歷史、考古學、文化資源管理、定量分析和研究方法等跨學科課程。

1966年《保護法》通過后,考古學學生就業方向發生重大轉變。1960年代中期,考古學家的工作地點不是在大學就是在博物館,到了2001年,約80%的考古學家在政府部門或私營企業工作(30%在聯邦或州政府的文化資源管理監管部門工作;50%在工程公司或文化資源管理咨詢公司工作)[26]。

根據大部分考古學家的工作地點以及大多數野外工作的實施地點來看,美國考古學是一個環境合規、非學術性并由政府監管的領域。從這些考古學者的工作內容來看,他們與歷史建筑保護學者、博物館學者、策展人等共同被稱為文化資源管理工作者。

在疫情對經濟造成沖擊的背景下,2021年11月,美國國會通過了1.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與就業法》(The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Jobs Act),其中5500億美元為新增聯邦資金,用于機場港口、道路橋梁、電車充電網絡等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旨在提振經濟、創造就業[27]??陀^上來說,這樣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必然會增加大量文化資源管理工作。再疊加本身經濟增長的作用,據估計,美國從2021 財年?初到 2031財年末,每年在文化資源管理方面的支出將從約14 億美元增加到18.5億美元,由此需要填補11000余個新的文化資源管理崗位。8100余個新崗位將在考古領域,其中約5700個崗位需要高等學歷(碩士或博士)。然而,即使未來十年內所有考古學研究生都進入文化資源管理領域工作(約3250人),仍將存在約2400人的崗位缺口[28]。 在美國高校專業大規模縮減研究生項目甚至關停潮的背景下,這個缺口實際只會更大。文化資源管理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將會供不應求,就業前景可謂是十分樂觀。然而,高校學術項目所培養的考古學等專業學生素養是否能夠對接基建項目中所需求的文化資源管理實踐需求,是否能“學以致用”,亦是美國文化遺產學界和業界一直呼吁關注的議題。

根據技能水平、工作地點和工作經驗的不同,文化資源管理相關崗位的薪資范圍差異很大。求職網站 ZipRecruiter 的招聘數據顯示,文化資源管理崗位的年薪( 稅前) 最高可達167,500 美元?,最低為 29,000 美元,對于初級文化資源管理從業者來說,情況并不樂觀(見表3)?!癝hovelbum”是美國一些考古學者用來指代文化資源管理項目的專業人員的術語,“Shovel”意為鏟子,考古學者就是用手鏟進行工作的,“Bum”意為沒有固定居住地的人?!癝hovelbum”或“Digbum”在非專業人員使用時具有貶義色彩,但在考古學從業者使用時更多的是自嘲的心境[29][30]。

三、結語與啟示

美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在20世紀后半期基本形成,政府層面不斷完善相關法案,尤其是1966年《國家歷史保護法》通過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例如確立國家史跡遺址登錄制度、成立聯邦獨立機構歷史保護咨詢委員會、建立州歷史保護辦公室和部落歷史保護辦公室,尤其是聯邦歷史遺址審查制度(即106條款),明確了歷史遺產保護的合規程序,直接促進了文化資源管理行業模式的形成。本文總結了美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發展的特點:專門法不斷增補逐漸形成歷史保護法律體系;作為移民國家持續推進國家認同和愛國主義的努力;官方機構中的文化資源管理部門和私營文化資源管理(考古)咨詢公司等新行業出現;院校更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專業培養等。

研究美國經驗,可為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如下借鑒:1)建立完善的文化遺產法律法規體系。以文物保護法為核心,增加在環境、工程建設、礦產資源等相關法律中的文物保護內容及程序,擴大文物領域專項法規的涵蓋范圍,制定考古資源、革命文物等專項法規,加大保護力度。2)組建高規格的由文物、環境、住建等相關部門負責人、頂級專家等組成的文化遺產咨詢機構,為文化遺產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指導意見并監督執行,強化基本建設工程中文物保護審批程序。3)充分動員社會力量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在文化遺產公益訴訟中,鼓勵非營利社會組織、民間協會、個人發揮對文化遺產保護的監督作用;在貫徹落實“先考古,后出讓”“先調查,后建設”制度時,不能完全依靠文物部門,需要工程建設單位共同完成,甚至應該承擔主要責任。提高公眾對保護文化遺產的歸屬感和參與度,不僅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增強民族凝聚力,亦是增強民族復興精神動力的源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区免费| 99草精品视频| 国产视频入口|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 亚洲香蕉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网|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欧美97色|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久久永久视频|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a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com| 亚洲人免费视频| 国产尤物视频网址导航| 91欧美在线|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精品视频福利|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www.精品视频| 欧美啪啪一区|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中文字幕色在线| 欧美第一页在线| 91九色国产porny| 五月天天天色| 国产精品视频999|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av在线手机播放|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播放| 色九九视频|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福利一区在线|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亚洲视频二| 欧美一区精品|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