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的研制與田間試驗

2025-04-16 00:00:00周彥君林川堯吳建劉小譚
湖北農業科學 2025年3期
關鍵詞:作業設計

摘要:針對現有的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收獲機并未具備殺秧功能的問題,將機械化殺秧與收獲融合,研制一款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該機由殺秧、挖掘、分離輸送、傳動、提升以及收集等裝置組成,通過理論分析確定關鍵部件的結構參數。使用該機開展田間試驗,結果表明,馬鈴薯收獲損失率為3.9%,傷薯率為1.9%,莖葉打碎長度合格率為90%,其各項性能指標均滿足馬鈴薯機械化殺秧、收獲的農業標準,能夠解決收獲成本高、勞動強度大、機械化作業繁瑣等問題。

關鍵詞: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收獲;殺秧;一體機;研制;田間試驗

中圖分類號:TH122;S225;S233.4"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5)03-0156-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25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Development and field experiment of potato seedling killing and

harvesting integrated machine

ZHOU Yan-jun, LIN Chuan-yao, WU Jian, LIU Xiao-tan

(Sichuan Research amp; Desig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hengdu" 610066,China)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harvesting machine didn’t have seedling killing function, a potato seedling killing and harvesting integrated machine was developed by integrating mechanized seedling killing and harvesting. The machine consisted of devices for seedling killing, excavation, separ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transmission, lifting, and collection.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key components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the mach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tato harvesting loss rate was 3.9%, the potato damage rate was 1.9%, and the qualified rate of broken stem and leaf length was 90%. Al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met the agricultural standards for potato mechanized seedling killing and harvesting, and could solve problems such as high harvesting costs, high labor intensity, and tedious mechanized operations.

Key words: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harvesting; seedling killing; integrated machine; development; field experiment

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由于適應性強、產量高而且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逐漸成為繼小麥、水稻、玉米之后的全球第四大糧食作物[1]。全球馬鈴薯產業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遍布130多個國家[2],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與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且國內也提倡推行馬鈴薯主糧化,但中國馬鈴薯機械化水平遠低于國際水平,耐用適用機械缺乏,保有量少,區域適應性差,已經無法滿足現有的市場需求。馬鈴薯屬于地下塊莖類植物,其成熟后的果實比其他作物的果實重,因此馬鈴薯收獲的勞動強度較大。隨著中國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不斷減少,勞動成本不斷上漲,馬鈴薯種植人工成本越來越高,丘陵地區人工成本甚至超過總生產成本的60%。要解決種植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還得依靠生產機械化技術和設備,降低人工用量,實現機械化技術的廣泛應用。

根據馬鈴薯種植農藝要求,在馬鈴薯收獲前對馬鈴薯進行殺秧處理,可使地下馬鈴薯表皮木栓化,降低馬鈴薯破皮率。利用馬鈴薯殺秧機進行薯秧殺除,再利用馬鈴薯收獲機進行收獲,該方案工序繁瑣、勞動強度大。為此,本研究將殺秧和收獲工序進行融合,設計一款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采用復合作業方式,一次性實現殺秧、挖掘、分離、輸送等作業。

1 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整機結構與工作原理

1.1 整機結構

根據四川省馬鈴薯“壟作雙行,壟距1.0 m”的種植模式,確定整機采用單壟殺秧收獲方式,作業幅寬為900 mm。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結構如圖1所示,主要由機架、殺秧裝置、挖掘裝置、分離輸送裝置、傳動裝置、提升裝置以及收集裝置等組成。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主要技術參數如表1所示。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通過三點懸掛裝置與拖拉機連接,作業過程中先殺除地上薯秧,再挖掘地下馬鈴薯混合物,通過輸送、分離最后完成收集。

1.2 工作原理

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的變速箱與拖拉機動力輸出裝置連接,變速箱將動力分別通過傳動裝置傳遞到殺秧裝置、分離輸送裝置等,完成殺秧、輸送、分離和裝箱等作業。田間作業時,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被牽引至預定工作起始位置,調節合適的殺秧位置和挖掘深度,防止薯塊發生漏挖和損傷現象。傳動裝置由傳動箱和側置鏈條驅動,以簡化整機結構,減少傳動損失。動力輸出至殺秧裝置,殺秧裝置開啟殺秧作業,將壟上的薯秧盡量去除,便于馬鈴薯收獲;挖掘裝置在牽引力的作用下將地下馬鈴薯混合物完整鏟出,并在慣力和其他力的作用下將鏟出的馬鈴薯混合物輸送至分離輸送裝置上,拖拉機輸出的動力帶動分離輸送裝置保持與前進方向相反方向運轉,剝離馬鈴薯混合物中的土塊,完成分離的同時將其輸送至提升裝置,馬鈴薯隨著提升裝置轉動至收集裝置,完成收獲分離工作。

2 關鍵零部件的設計

2.1 殺秧裝置的設計

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殺秧裝置主要包括殺秧軸和殺秧刀,如圖2所示,為減少在殺秧過程中對后續馬鈴薯收獲的影響,需要設計出不同結構的殺秧刀,以滿足殺秧刀在殺秧軸上的排布形狀與馬鈴薯種植模式的起壟形狀保持一致,本研究設計的殺秧刀包括壟溝刀、壟溝彎刀、壟側斜刀以及壟頂刀,其均采用鉸接的方式與殺秧軸連接,便于殺秧刀隨著殺秧軸轉動而適當地轉動[3]。

將壟頂刀設計成直刀型,可減少泥土和薯秧碎片的附著,甩動起來可以直接將壟頂薯秧打掉;壟側斜刀不僅能滿足仿壟形設計,還能提高切削效率,對薯秧進行有效滑切(圖3a);壟溝彎刀為螺旋折彎型,即在刀具中間部位將其扭轉一定角度,使其呈螺旋狀,提高刀具與薯秧的接觸面積,達到聚斂薯秧的效果,將刀具前端折彎能提高殺秧效率和改善殺秧效果(圖3b)。刀具前端的折彎角度過小,易發生薯秧纏繞,導致殺秧不順;折彎角度過大,又無法聚斂薯秧。根據理論研究和優化分析,折彎角度在 35°~40°時較合適。

將殺秧刀前端進行開刃和淬火處理,不僅可以提高殺秧刀的使用年限,還可以提升殺秧性能。殺秧刀在殺秧軸上的排布情況會對殺秧效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且排布的形式多種多樣,本研究設計的是單壟殺秧,殺秧軸上安裝34把殺秧刀,分別沿殺秧軸的周向以及軸向交錯均勻對稱的方式分布,從殺秧軸中心往殺秧軸兩端分別對稱安裝8把壟頂刀、4把壟側斜刀、18把壟溝彎刀以及4把壟溝刀,可保證殺秧軸在旋轉過程中各殺秧刀都受力均衡,提高殺秧裝置的穩定性。

2.2 挖掘裝置的設計

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挖掘裝置是將地下的馬鈴薯混合物翻挖出來,常見的挖掘鏟有三角形平鏟、多片鏟、凹面鏟、條形鏟等[4],如表2所示。根據各挖掘鏟的優缺點,本研究通過融合三角形平鏟的入土阻力小以及條形鏟的傷薯率和漏薯率低等優點,將其組合設計為三角條形鏟,以實現作業效率與采收質量的協同優化。

挖掘裝置主要由挖掘鏟、連接板和連接臂組成(圖4),挖掘鏟(圖5)通過連接板、連接臂與輸送裝置連接,挖掘鏟將土壤中的馬鈴薯鏟出后,由連接板過渡到輸送裝置上。

挖掘鏟是馬鈴薯收獲的關鍵部件,其設計應遵循提高切土能力、減少挖掘阻力、降低能耗等原則。挖掘鏟由刀刃和鏟體組成,刀刃傾角[γ]、挖掘傾角[α]、鏟寬L等都對挖掘效果產生影響。其中,刀刃傾角[γ]的主要作用是克服泥土挖掘阻力,保證刀刃的自潔功能,傾角大小直接關系到挖掘鏟的切土效果和入土能力,刀刃傾角滿足式(1)的關系[5]。

[γlt;90°-δ]" " " " " " " " " " (1)

式中,[δ]為土壤對鋼的摩擦角,一般取30°~36°[6]。根據摩擦定律,[γ]越小,入土能力越強,但是[γ]過小時在挖掘過程中易升高傷薯率,[γ]過大又會導致阻力增加,造成功率浪費,所以[γ]取55°。

挖掘傾角[α]是挖掘鏟入土作業時與地面之間的夾角,為確保挖掘鏟順利作業且馬鈴薯混合物沿著鏟面上升,不能發生回落和壅土,挖掘鏟的挖掘傾角[α]通過分析挖掘過程中馬鈴薯混合物受力情況來確定。馬鈴薯混合物受力分析如圖6所示。

通過靜力學分析,挖掘鏟入土角度需滿足式(2)至式(5)的關系。

[FN-Fsinα-Gcosα=0]" " " " " " " " " " (2)

[Fcosα-Gsinα-Fu=0] " " " " " " " " "(3)

[Fu=μFN]" " " " " " " " " "(4)

[α=arctanF-μGμF+G]" " " " " " " " (5)

式中,F為挖掘鏟對馬鈴薯產生的挖掘力;FN為挖掘鏟對馬鈴薯產生的支撐力;[Fu]為馬鈴薯與挖掘鏟之間的摩擦力;G為馬鈴薯自身產生的重力;[μ]為摩擦系數,一般取0.56~0.72。挖掘傾角和挖掘阻力呈負相關,挖掘傾角[α]越大,挖掘能力會相應提高,但工作阻力也越大,機器能耗變大;挖掘傾角[α]越小,工作阻力越小,但挖掘鏟入土能力會變差,同時出現壅土現象,不利于薯土分離。綜上,挖掘傾角[α]調整為20°~25°。

為了保證收獲過程中的挖凈率,通過資料查詢以及詢問有關農藝專家,得知馬鈴薯的根系生長深度一般為50~200 mm[7],本設計挖掘深度為250 mm,挖掘鏟鏟寬L的計算式如下。

[L=hsinα]" " " " " " " " "(6)

式中,h為挖掘深度;挖掘鏟鏟寬L理論長度為592 mm,本研究挖掘鏟鏟寬取600 mm。

根據經驗,作業幅寬主要與馬鈴薯塊莖地下分布情況、株距、長勢和收獲機行走路線偏差等有關[8]。為確保壟內馬鈴薯混合物整體被鏟出,挖掘鏟作業的有效工作幅寬要略大于壟底寬度,滿足式(7)的關系。

[S=M+b+3σ+2c]" " " " " " " " " " (7)

式中,[M]為行距的平均值,一般為300~500 mm,根據四川省種植模式M取500 mm;b為馬鈴薯株距的平均值,一般為250~300 mm,本研究取250 mm;[σ]為綜合標準差,[σ=σ21+σ22],[σ]1為馬鈴薯行距標準差,[σ]2為馬鈴薯株距標準差;c為拖拉機行駛過程中產生的方向偏差,一般為40~70 mm[9]。結合壟底幅寬為760~800 mm 的要求,挖掘鏟有效工作幅寬S為900 mm。

連接板可選擇4 mm厚的鋼板,相鄰兩個連接板按34 mm的間距固定在挖掘鏟鏟體上,以保證馬鈴薯能順利進入分離輸送裝置。

2.3 分離輸送裝置的設計

馬鈴薯混合物通常靠機械振動實現薯土分離,要提高分離效果,則需增強機械振動強度,但傷薯率會增高,也會增加機械能耗。為降低分離過程中的傷薯率,取消抖動輪,將柵條式閉合回轉篩設計成凹凸型,如圖7所示。利用三凹桿一凸桿組合式回轉篩,凸桿和凹桿之間形成高差,馬鈴薯混合物靠自重落下,實現薯土分離,同時凸桿和凹桿組合排列,增加篩分面積。

線速度是回轉篩設計的重要參數,當線速度較小時會出現馬鈴薯混合物輸送不順暢的現象,當線速度較大時,不僅會對馬鈴薯造成損傷,而且還影響分離效果[9]。根據經驗,最佳的回轉篩線速度與機器行進速度有關,計算式如下。

[λ=vpvm]" " " " " " " " " " " " "(8)

式中,[vp]為回轉篩線速度(m/s);[vm]為機器作業行進速度(m/s);[λ]為速度系數。一般[λ]大于等于1,即當回轉篩線速度大于等于機器行進速度時,不僅能保證馬鈴薯混合物輸送順暢,而且能得到較好的分離效果。本研究中理論行進速度為0.5 m/s,回轉篩線速度為0.6 m/s。

為提高篩分效果,避免馬鈴薯混合物倒落和打滑等現象,需要將回轉篩工作面與地面傾斜設置,根據回轉篩上馬鈴薯混合物的受力情況(圖8)確定回轉篩的傾角。

[fN=Gy=G cos β]" " " " " " " " " "(9)

[Gx=G sin β]" " " " " " " " " "(10)

[fV=φfN=φG cos β]" " " " " " " " (11)

[f?=fV-Gx=ma]" " " " " " " " "(12)

[agt;0]" " " " " " " " " " "(13)

[tan βlt;φ]" " " " " " " " " " "(14)

式中,[fN]為馬鈴薯所受支撐力;G為馬鈴薯自身產生的重力;Gy為馬鈴薯自身產生的重力在y方向的分力;Gx為馬鈴薯自身產生的重力在x方向的分力;[β]為回轉篩的輸送傾角;[fV]為馬鈴薯所受線速度方向合力;[φ]為摩擦系數;m為馬鈴薯質量;[a]為馬鈴薯加速度;[f?]為馬鈴薯所受摩擦力。根據上述分析與計算,本研究中輸送傾角[β]為20°,同時在回轉篩上包裹橡膠保護套,減少其對馬鈴薯的沖擊,減少破皮現象。

2.4 提升裝置的設計

由圖9可知,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提升裝置主要由環腹板、環面板和隔板鋼筋組成,環腹板和環面板相對平行設置并通過直徑6 mm的圓型鋼材連接,在環腹板和環面板之間設置多條隔板鋼筋;分離輸送裝置將馬鈴薯輸送至提升裝置,進入環腹板和環面板之間,提升裝置轉動,利用隔板鋼筋帶動馬鈴薯向上運動,一直運動至收集裝置的側板最高處,馬鈴薯隨著提升裝置繼續轉動并落入收集裝置中。

3 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的田間性能試驗

根據前期設計完成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樣機的制作,為檢驗樣機的作業性能是否滿足馬鈴薯殺秧、收獲的農藝要求,選擇成都市雙流區黃水鎮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進行性能試驗,如圖10所示。按照NY/T 2706—2015《馬鈴薯打秧機質量評價技術規范》和NY/T 2464—2013《馬鈴薯收獲機作業質量》相關規定,對馬鈴薯殺秧收獲過程中的收獲損失率、傷薯率和莖葉打碎長度合格率進行量化分析。

3.1 試驗條件

黃水鎮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地勢平坦,適宜于馬鈴薯生長種植,壟高200 mm,種植模式“壟作雙行,壟距1.0 m”,采用29.4 kW拖拉機帶動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進行作業,每個試驗區面積為" " 2 m×50 m,記錄、計算數據,分別在10個區域試驗,作業面積合計0.1 hm2。試驗條件如表3所示。

3.2 試驗測算方法

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作業后,拾取試驗區域內所有馬鈴薯,收集區域內漏拾薯,用人工方法挖出漏挖薯和埋薯,分別稱重。從以上各類薯中挑出損傷的馬鈴薯,同時收集所有打碎的莖葉并稱重,將長度大于200 mm的莖葉挑選出來進行稱重。分別按式(15)、式(16)、式(17)計算出損失率、傷薯率和莖葉打碎長度合格率。

[Ll=mlmz×100%]" " " " " " " "(15)

[Ls=msmz×100%]" " " " " " " " " " (16)

[Dh=my-mbmy×100%]" " " " " " " " " "(17)

式中,[Ll]為損失率(%);[Ls]為傷薯率(%);[Dh]為莖葉打碎長度合格率(%);[ml]為試驗區內漏拾薯、漏挖薯和埋薯質量之和(kg);[ms]為試驗區內損傷馬鈴薯質量(kg);[mz]為試驗區內馬鈴薯總質量(kg);[mb]為試驗區內打碎長度大于200 mm的莖葉質量(kg);[my]為試驗區內打碎莖葉質量(kg)。

3.3 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

根據田間試驗對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的主要性能指標和作業參數進行測定,選取10處試驗區域進行田間試驗,得到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的損失率、傷薯率和莖葉打碎長度合格率,如表4所示。田間試驗的效果較好,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基本打破了傳統殺秧、收獲2個機具下地的收獲方式,能夠減少馬鈴薯機械化收獲工序,提高馬鈴薯的收獲效率。

4 小結

針對馬鈴薯機械化收獲過程中需要殺秧、挖掘等分次作業,機械化過程較繁瑣等問題,制定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作業方案,研制一款集殺秧、收獲、緩震分離等于一體的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并對其開展田間試驗。

1)本研究提出一套針對馬鈴薯殺秧和收獲環節的設計公式和設計依據,成功研制出馬鈴薯殺秧收獲一體機,通過田間試驗表明,該機馬鈴薯損失率為3.9%,傷薯率為1.9%,莖葉打碎長度合格率為90%,均符合馬鈴薯殺秧、收獲技術要求,該機設計思路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2)田間試驗過程中,每個試驗區的傷薯率均控制在2.0%及以下,達到機械化收獲要求,但在田間試驗過程中發現橡膠保護套破損嚴重,且不易修復更換,說明采用該方式雖可減少馬鈴薯破皮現象,但實用性不大,還需從其他方面著手,進一步降低傷薯率。

3)通過田間試驗發現,每個試驗區的莖葉打碎長度合格率控制在85%以上,滿足殺秧標準的技術要求,證明該機殺秧效果良好;馬鈴薯損失率為3.9%,且有部分試驗區的損失率超過4.0%,說明該機雖能基本滿足馬鈴薯機械化收獲的要求,但需進一步改進以減少馬鈴薯的損失率。

參考文獻:

[1] 卓會敏, 付三澤, 劉 恒, 等. 我國馬鈴薯產業標準現狀分析及建議[J]. 安徽農業科學, 2019, 47(21): 248-250,270.

[2] FAN J I, LI Y Y, LUO W W, et al.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stem transported-posture adjustment mechanism in potato harvesting[J]. Agronomy, 2023, 13(1):1-12.

[3] 孫景彬, 李學強, 王相友. 馬鈴薯殺秧機的優化設計與分析[J]. 農機化研究, 2017, 39 (7): 83-88.

[4] 高海明. 小型馬鈴薯挖掘機的設計與試驗研究[D]." 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 2014.

[5] 王海翼, 張兆國,ISSA I A,等. 丘陵山區小型馬鈴薯收獲機設計與試驗[J]. 浙江農業學報, 2021, 33 (4): 724-738.

[6] 吳澤棟. 振動擠壓式荸薺收獲機設計與試驗[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23.

[7] 趙明偉. 履帶自走式馬鈴薯收獲機的設計[D].銀川:寧夏大學,2024.

[8] 戚江濤, 蒙賀偉, 李成松, 等. 馬鈴薯收獲機的設計與研制[J]. 農機化研究, 2018, 40(2): 124-127.

[9] 龔佳慧.拖拉機線控液壓轉向系統理想角傳動比獲取及系統控制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7.

猜你喜歡
作業設計
讓人羨慕嫉妒恨的“作業人”
作業聯盟
學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何為設計的守護之道?
現代裝飾(2020年7期)2020-07-27 01:27:42
快來寫作業
《豐收的喜悅展示設計》
流行色(2020年1期)2020-04-28 11:16:38
瞞天過海——仿生設計萌到家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設計秀
海峽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種設計叫而專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作業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我想要自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www亚洲精品| 成人亚洲国产| 午夜三级在线|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婷婷丁香色| 性网站在线观看| 婷婷激情五月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线天|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日本www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三级成人|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欧美成人日韩|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jizz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视频免费|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丁香婷婷激情网| 国产成人免费|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a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色偷偷一区|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h网站在线播放| 五月婷婷导航| 久久国产拍爱| av在线手机播放|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97国产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日本亚洲最大的色成网站www| 国产JIZzJIzz视频全部免费| 91视频精品| 午夜日韩久久影院|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看久久久|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