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深入探究中共十九大以來鄉村產業研究的現狀、熱點主題和未來發展趨勢,運用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對中國知網學術期刊數據庫(CNKI)收錄的有關鄉村產業的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進行計量分析。借助CiteSpace軟件,通過關鍵詞共現、關鍵詞聚類可視化圖譜直觀了解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產業研究情況。結果表明,中共十九大以來鄉村產業研究持續增多,但大多數作者處于獨立研究狀態,研究熱點主要有鄉村產業融合發展、鄉村旅游、農村金融、農業科技創新、農村電商等,社會資本如何賦能鄉村產業發展可能是鄉村產業研究趨勢。
關鍵詞:鄉村產業; 鄉村振興; 文獻計量; CiteSpace; 可視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S-03;F323;G353.1"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5)03-0232-0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35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rural industrial resear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CiteSpace
SHI Lian, LIU Yan-fang, YANG Li-xin
(Hubei Academ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Wuhan" 430071,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deeply explore the status quo, hot topic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rural industry research 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make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SSCI and Peking University core journals about rural industry included in the academic journal database of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CNKI). With the help of CiteSpace software,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rural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ould be intuitively understood through keyword co-occurrence and keyword cluster visualization ma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search on rural industry had continued to increase since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but most of the authors were in the state of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hotspots mainly include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 rural tourism, rural financ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rural e-commerce, etc. How social capital enable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 might be the research trend of rural industry.
Key words: rural industry; rural revitalization; bibliometrics;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analysis
中共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并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20字方針,這是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總要求。其中,產業興旺位于首位,是重點和關鍵。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中共十九大以來中國“鄉村產業”研究現狀、階段特征和發展趨勢進行可視化分析。通過這一分析,能夠全面系統地評估“鄉村產業”研究與探索的進展情況,有助于全面評價鄉村產業的發展主題、熱點及未來趨勢,從而為后續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并拓展方向,推動中國鄉村產業理論發展與實踐探索的深入推進。
1 方法與數據來源
1.1 方法
采取文獻計量的研究方法,對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產業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借助CNKI分析功能和CiteSpace可視化知識圖譜分析軟件[1],通過作者、機構、關鍵詞共現分析,關鍵詞聚類分析,關鍵詞突現分析等科學計量方法,結合數學與統計學方法、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中共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后鄉村(農村)產業領域的研究熱點、主題及前沿進行研究分析,以期了解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產業研究與發展進程的主線、重點及趨勢,研究設計如圖1所示。
1.2 數據來源
數據來源于CNKI(中國知網)數據庫,通過篇名“鄉村產業”或者“農村產業”,期刊來源選擇“北大核心”和“CSSCI”進行檢索,由于鄉村振興戰略是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的,所以檢索時間跨度選擇2017—2022年,檢索到文獻數據384條,逐條對數據進行檢查,剔除無效數據,剩余380條數據記錄,導出Refworks格式作為數據樣本。
2 研究現狀與分析
2.1 文獻產出總體趨勢
將檢索出的經過手工篩選的380篇文獻導入CiteSpace軟件,數據轉化后,去重,得到總文獻數量(380篇)及每年論文發表數量,整理到Excel,繪制折線圖。結果(圖2)顯示,中共十九大以來鄉村產業研究論文發文量一直呈上升態勢,因為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各項相關政策相繼出臺,鄉村產業發展受到高度重視,鄉村產業發展在不斷摸索實踐,也激發出學者們的研究動力,并不斷催生出新的研究熱點。中共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關于鄉村產業研究的文獻數量逐年增加,但從增長率來看,呈現出兩個階段的變化:第一個階段為2017—2021年,文獻數量增長率逐漸下降,到2021年年增長率僅為15.28%;第二個階段為2021—2022年,年發文量增長率又回升至39.76%,2022年鄉村產業年發文量從2017年的20篇增長到116篇,2017—2022年年發文量增長率整體呈現出先逐年下降后上升的態勢,推測這是因為2022年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大會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明確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主題,使得鄉村產業受到核心圈學者的重視。由此預測,“鄉村產業”研究熱度應該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2.2 主要研究力量
2.2.1 主要作者分析" " 借助CiteSpace軟件對380篇文獻進行作者共現,得到作者合作可視化圖譜,將閾值設置為2以保留CSSCI或北大核心發文量達2篇及以上的作者,并將發文量為1篇的作者的相應節點去除,最終形成如圖3所示的可視化圖譜。圖譜中每1個節點代表1位作者,通過觀察節點的大小判斷發文量多少。以發文量為依據,鄉村振興研究領域已經形成了以李曉龍、冉光和、姜長云、王瑞峰等為代表的杰出作者。節點之間的連線表明鄉村產業研究領域作者的合作關系,可以看出大多數作者處于獨立研究狀態,少數作者如李曉龍與冉光和,劉賽紅與孫媛,王瑞峰與李爽,陳美球、蔣仁開與朱美英等建立了合作關系。
對發文量 TOP10的作者進行統計(表1)顯示,排在前3位的作者分別為貴州財經大學的李曉龍、重慶大學的冉光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的姜長云,發文量分別為5、4、4篇,其均從農業產業融合的視角對鄉村產業進行研究。青島黃海學院的王瑞峰發文量為4篇,主要從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影響因素方面進行研究,中國農業大學的何廣文和湖南工商大學的劉賽紅均從金融視角對鄉村產業進行研究,武漢大學社會學院的仇葉從鄉村旅游角度,天津大學的卞廣萌從空間角度,中國農業大學的朱啟臻從社會學角度對鄉村產業興旺問題進行研究。
借助CNKI對鄉村產業研究高被引文獻進行整理,國內鄉村產業研究引用頻次前10的論文及具體信息如表2所示。在被引頻次上,許漢澤的《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產業扶貧的實踐困境——對華北李村產業扶貧項目的考察》被引量達442次,排名第一,中國農業大學朱啟臻的《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產業——產業興旺的一種社會學解釋》被引量218次,位列第二,位于第三的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李國祥發表的《實現鄉村產業興旺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的若干重大關系》,這3篇為國內鄉村產業研究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在研究主題上,被引量TOP10的文獻多集中于鄉村產業融合、鄉村產業振興路徑等內容。
2.2.2 主要發文機構分析 運用CiteSpace軟件對研究機構進行共現分析,通過調整閾值,得到研究機構可視化圖譜(圖4),產生節點163個,連線49條,可以看出,第一,鄉村產業研究領域的研究機構眾多,由節點大小可知,以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武漢大學社會學院等為代表的研究機構成為鄉村產業研究的重要力量,且高產機構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四川省和湖北省。由節點連線可以看出,研究機構較為分散,有合作的多為同地區的機構,各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3 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
3.1 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對文章整體的高度凝練和概括,出現的頻次可以充分反映某個研究領域內專家學者共同關注的主題,能夠反映該領域的研究熱點。通過CiteSpace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最終形成包含213個節點、291條連線的鄉村產業關鍵詞共現網絡知識圖譜。通過調整,得到2017—2022年鄉村產業研究關鍵詞共現網絡知識圖譜,如圖5所示。由節點大小可以看出,出現頻次較高的關鍵詞主要有鄉村振興、產業融合、鄉村產業、產業振興、產業興旺、鄉村旅游、農村金融、共同富裕、數字經濟等,說明鄉村振興時代背景下,鄉村產業研究主要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產業興旺、鄉村旅游等方面展開。
通過關鍵詞共現,整理出中國2017—2022年鄉村產業研究TOP20高頻關鍵詞詞頻及中心性情況,由表3可以看出,詞頻最高的是鄉村振興,高達108次,中心性0.63,眾多關鍵詞與其相關聯,表明學者們對鄉村產業研究重點關注的是如何實現鄉村振興。
3.2 關鍵詞聚類分析
在此基礎上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關鍵詞聚類圖譜可以通過聚類強度、聚類大小反映研究主題的聚類結構和緊湊程度。CiteSpace軟件通過ModularityQ(簡寫Q)和Silhouette(簡寫S)表示聚類模塊值和聚類平均輪廓值;Q取值范圍為[0,1],Qgt;0.3表示聚類結果顯著;S越接近1,表示聚類結果越合理,Sgt;0.7時,表示聚類結果具有較高可信度。聚類圖譜如圖6所示,選擇顯示產業振興、農村電商、鄉村產業、特色產業等13個聚類標簽??梢钥吹?,Q=0.788 4,S=0.925 3,表明鄉村產業聚類結構顯著且聚類結果合理。
為進一步了解同一條時間線上每個聚類標簽的關鍵詞變化以及關鍵節點之間的聯系,進而得到研究領域的發展脈絡及未來發展趨勢,通過CiteSpace的Timeline View功能進行關鍵詞時間線聚類分析,生成時間線可視化圖譜(圖7)。由圖7可以看出,鄉村振興、產業融合、鄉村產業等關鍵詞的外周用黑色實線標粗,表示其為連接相關研究的關鍵樞紐,也代表了研究熱點的發展情況和結構變化情況。此外,隨著時間的發展,社會資本、產業結構、數字技術、農業科技等逐漸成為鄉村產業研究的熱點。
鄉村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因此鄉村振興、鄉村產業振興、鄉村產業、產業興旺等關鍵詞共現的頻次較大,為捕捉研究熱點,根據關鍵詞共現圖譜、時間線圖譜和表3,并結合相近詞義的整合,查閱分析各聚類標簽下的相關資料,發現較多采用熵值法和中介效應模型,其中,采用熵值法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測度方面進行研究,而在土地規?;洜I、智慧物流、數字普惠金融、數字經濟等對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影響及作用機制的研究方面較多運用中介模型實證分析。除此之外,總結出鄉村產業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主要有產業融合、鄉村旅游、農村金融、農村電商、特色產業等主題。
一是鄉村產業融合發展主題。該主題主要聚焦于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取向,產業融合效率評價與發展水平預測,基于文化IP、價值鏈、鄉村旅游、空間優化等視角的產業融合路徑和發展模式探究,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機制研究等內容。李玲玲等[2]運用DEA方法對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村產業融合效率進行了科學分析與測算,提出應從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資金投入力度、著力優化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資金投入結構、建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效率考評制度等方面提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效率,促進農村產業融合快速發展。周立等[3]從農業多功能性的橫向拓展程度和產業鏈的縱向協作緊密程度出發,構建了理論分析框架,基于多案例研究,分析出價值增值的三大機制,分別是積累優質資源、提升關鍵能力和改進組織管理,以期助力破解鄉村振興中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價值鏈提升困境。李爭等[4]基于區位理論和研究結果分析了坡度、坡向和礦區等區位條件對三產布局的影響。胡石其等[5]結合農業價值鏈的特征從培育多元化農村產業融合主體、完善多渠道農村產業融合服務、建立多形式利益聯結機制等方面提出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策略。陳一明[6]針對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面臨的挑戰,提出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機制構建舉措。
二是鄉村旅游與鄉村產業發展主題。趙慧[7]研究了鄉村旅游對農村產業融合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鄉村旅游帶動農村產業融合面臨的困境與問題,提出鄉村旅游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張薇等[8]提出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成果,實現互聯網與鄉村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動農村產業升級。仇葉[9]提出鄉村旅游全域動員的推動模式會引發旅游產業的過密化困境,使公共資源與農民過度卷入市場風險,因此強調產業振興需要實現產業發展規律與農民需求的有效結合,尊重不同鄉村產業發展條件的差異,建立因地制宜的產業評估與規劃體系。徐虹[10]從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產業重構、鄉村重構下的鄉村產業創新、鄉村產業創新的旅游路徑選擇以及對鄉村旅游發展的思考等方面揭示了鄉村產業創新發展的方向。
三是農村金融與鄉村產業主題。張林等[11]測算普惠金融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耦合協調度,并研究系統耦合協調度的區域差異及分布動態演進趨勢。何廣文[12]提出應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以此來拓展“三農”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進而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周明棟等[13]對不同農業產業主體生產績效及影響因素進行實證研究,對典型樣本進行案例分析,提出增加普惠信貸投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助推鄉村產業振興的建議。劉賽紅等[14]運用經典經濟學理論分析鄉村產業振興的金融溢出效應的現實表征,提出優化金融服務供給層次、推動金融數智化轉型、挖掘地區資源稟賦優勢、促進資源跨區域流動等對策建議,為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提供參考。胡劍波等[15]實證分析了農村金融對農村產業興旺的影響機理及影響程度。
四是其他主題,包括農村電商、特色產業、農業科技創新助力鄉村產業發展主題。程潔[16]分析了農村電商助推農村產業結構轉型的機制和相應的測定方法。郝華勇[17]結合湖北省蘄春縣中醫藥產業闡釋特色產業引領鄉村產業振興的實現路徑,并從一般層面歸納特色產業引領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保障對策。池澤新等[18]從農業科技創新趨勢、江西省農業科技創新重點出發,提出了堅持走“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的農業科技協同創新之路的對策,以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張明濤[19]針對農業科技創新動力不足、創新成果轉化率低的難題,提出完善農業科技協同創新機制、優化農業科技創新環境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快速轉化等措施,以釋放科技在推動農業發展方面的強大力量,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3.3 關鍵詞突現分析
關鍵詞突現是指在一段時間內某一關鍵術語使用頻率突增的現象,它不僅能直觀反映鄉村產業在某一時間段內被討論的熱點話題,還有利于研究者把控該領域的前沿動態。在關鍵詞共現的基礎上點擊“Burstness”進行熱點突現詞探測,獲得2017—2022年鄉村產業研究熱點詞突現結果,如圖8所示,共有11個突現詞及其突現年份和持續時長。從突現強度來看,產業興旺突現強度最大,為4.01,突現時間為2018—2019年,說明中共十九大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和“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亩挚傄蠛螅a業興旺位居其首,是發展鄉村產業的目標,受到廣泛關注。從持續時間來看,產業扶貧和農民增收持續時間較長,從2017年持續到2019年,該階段學者對鄉村產業的研究重點放在產業扶貧和農民增收路徑、模式和機制方面,這與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緊密相關。從突現時間來看,特色產業、鄉村旅游、產業結構、社會資本成為近年來鄉村產業研究關注的熱點話題,其中社會資本與產業結構研究可能是今后一段時間國內鄉村產業研究的潛在趨勢。
4 小結
中共十九大以來,發展鄉村產業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主旋律,它既是理論界研究的熱點,也是推進現實鄉村發展的實踐重點,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本研究以2017—2022年CNKI CSSCI、北大核心論文為研究對象,通過CiteSpace可視化軟件繪制中國鄉村產業研究的可視化知識圖譜。中共十九大以來,鄉村產業研究呈持續上升趨勢,研究熱度預計還會持續較長時間。研究熱點主題主要包括鄉村產業融合發展、鄉村旅游與鄉村產業發展、農村金融與鄉村產業發展,以及農業科技創新、農村電商、特色產業與鄉村產業發展等。在鄉村產業融合發展主題中,隨著數字經濟、數字鄉村政策的出臺,數字技術成為鄉村產業融合發展領域中較為熱門的研究方向。在研究前沿方面,特色產業、鄉村旅游、產業結構、社會資本成為近年來鄉村產業研究關注的熱點話題,如何撬動社會資本賦能鄉村產業振興,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打造利益共同體,以實現共同富裕,是當前的研究趨勢和重點。
此外,本研究的樣本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知網學術期刊數據庫的北大核心和CSSCI文獻,是通過以“鄉村產業”或“農村產業”作為篇名進行檢索得到的。這種檢索方式導致部分鄉村產業研究文獻可能被遺漏,因此數據和計量結果的精確性有待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李 杰,陳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視化[M].第3版.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22.63-213.
[2] 李玲玲,楊 坤,楊建利.我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效率評價[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10):78-85.
[3] 周 立,李彥巖,羅建章.合縱連橫:鄉村產業振興的價值增值路徑——基于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多案例分析[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1):63-72,2.
[4] 李 爭,郭麗蘭,楊 俊,等.基于區位理論的礦業鄉村產業空間優化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21,37(1):56-61.
[5] 胡石其,熊 磊.價值鏈視角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找尋[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2(5):71-75,86.
[6] 陳一明.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機制創新[J].農業經濟問題,2021(12):81-91.
[7] 趙 慧.鄉村旅游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機制構建[J].農業經濟,2022(12):101-102.
[8] 張 薇,秦兆祥.以互聯網+鄉村旅游為抓手推動農村產業升級的思考[J].農業經濟,2018(11):27-28.
[9] 仇 葉.鄉村旅游產業的過密化及其對鄉村振興的影響——對鄉村產業振興路徑的反思[J].貴州社會科學,2020(12):155-162.
[10] 徐 虹.鄉村產業重構與創新[J].社會科學家,2018(11):7-10.
[11] 張 林,張雯卿.普惠金融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耦合協同關系及動態演進[J].財經理論與實踐,2021,42(2):2-11.
[12] 何廣文.金融精準發力鄉村產業振興[J].中國金融,2022(8):55-56.
[13] 周明棟,韓英賀.普惠金融以“信”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研究——以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市江蘇宿遷為例[J].征信,2021,39(11):35-41.
[14] 劉賽紅,胡麗輝,孫 媛.鄉村產業振興的金融溢出效應:形成機理與現實表征[J].農業經濟問題,2022(11):117-130.
[15] 胡劍波,鄭維丹.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對農村產業興旺的影響研究[J].貴州社會科學,2022(7):160-168.
[16] 程 潔.農村電商助推農村產業結構轉型機制分析[J].農業經濟,2019(10):132-133.
[17] 郝華勇.基于特色產業的鄉村產業振興研究——以中醫藥產業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為例[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8,20(6):74-81.
[18] 池澤新,彭柳林,付江凡.農業科技助力江西鄉村產業振興的路徑與對策[J].北方園藝,2019(20):162-166.
[19] 張明濤.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助力鄉村產業振興[J].人民論壇,2019(2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