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新時代,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長遠目標下,應高度重視高中語文中的古詩詞教學,迎接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將現代化、智能化、數字化技術融入古詩詞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手段,優化評價策略。在此基礎上,本文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以及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借助數字化技術改善古詩詞教學環境、創新古詩詞教學模式以及優化古詩詞教學評價等措施,切實提高古詩詞教學成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古詩詞;教學評價
教育數字化轉型是近幾年來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推力,它有效實現了課堂教學的智能化、智慧化,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學習體驗。古詩詞教學是高中語文知識系統中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是難點部分,隨著新高考改革的落實,通過古詩詞的學習提升學生對古代文學的鑒賞力、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成為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首要目標。但很多教師由于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方式方法不當,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效,所以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怎樣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新古詩詞教學是擺在廣大高中語文教師面前的首要任務。
一、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法陳舊
近幾年隨著教育改革的推行以及信息技術走進校園,“填鴨式”教學方式已經成為過去式,但在語文古詩詞課堂上,教學方法仍然較為陳舊且單一,教學模式仍然會有“酒瓶子裝新酒”的問題出現,并且很多高中學校在古詩詞教學上采用“六步教學法”,即激趣導入、基礎積累、整體感知、精讀研討、鑒賞提升、延伸拓展,每個環節被教師安排得滿滿的,課堂容量很大,但是在這樣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在課堂上進行自主思考的時間卻很少,學生只是被動地記筆記,學生聽得很吃力,教師講得也很耗力,課堂氛圍死氣沉沉,缺乏活力。在這種缺乏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以及生本對話的語文課堂上,教師成了課堂上的“掉書袋”,教師的“教”都是圍繞高考考點以及參考書中的內容來教,較少有生成問題的過程,這就使得學生的“學”極具功利性和懶惰性,教師強調的學生去記,其他的則懶得去思考。這種陳舊、單一的教學方式直接泯滅了古詩詞文化的魅力,不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二)學生審美快餐化
如今網絡的普及,短視頻的流行,快餐文化對高中生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所謂快餐文化就是追求速成、通俗、短期流行的,較少關注深厚積累和內在價值的文化現象,它雖然能給人們帶來快生活節奏和內容,但是內容的內涵和質量卻有待提升。在這種快餐文化的影響下,高中生的審美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以短視頻、網絡游戲等為主的知識媒介在很大程度上讓高中生改變了對中國古典文學的認識,這種認識大都只停留在膚淺的和錯誤的層面。古詩詞是歷史沉淀下來的文化瑰寶,在傳承傳統優秀文化的任務要求下,高中生應該具備基本的古詩詞鑒賞力,并且能通過文學積累自主完成詩詞創作,而在快餐文化的影響下,使古詩詞這一文學形式與高中生的學習拉開了距離,使得大部分高中生熱衷于關注網絡熱點、網絡低俗小說以及流行雜志等,有的人還惡意篡改古詩詞形式,混淆了高中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1]。
(三)教學評價不科學
當下高中語文中的古詩詞教學與“高考”緊密掛鉤,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是圍繞高考常見考點以及如何規范答題等方面的問題,較少對古詩詞中所體現出來的人文價值進行深入探究。高考就像一座大山壓在學生頭上,束縛著學生的思維,成為高中生評價的主要依據。正是因為高考起到決定學生一生命運的作用,導致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嚴重偏離了方向,讓古詩詞變了味兒。在這種以高考為指揮棒的古詩詞教學下,當下的高中生對古詩詞的學習模式幾乎接近于統一,答題步驟掌握清晰,雖然有條有理都能答在點上,但又那么出奇地相似,缺乏新意,這都歸因于機械化的訓練,泯滅了學生在鑒賞古詩詞時無限的想象力,必然導致學生對古詩詞的探索興趣會不復存在。這種以高考定輸贏的教學評價方式,不僅偏離了古詩詞教學的目標,而且不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二、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如今教育數字化轉型成為教育領域比較熱議的話題,為了落實和高效完成教育的數字化轉型任務,各個學段的、各個學科的教師都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針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來說,面臨的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教育資源的共享性。古詩詞呈現在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形式比較簡單,多以詩詞內容和相關解釋為主,學生要想對古詩詞達到甚解,一方面是通過教師的直接課堂傳授,另一方面是借助教輔材料。其中教師的課堂傳授是直接的傳授渠道,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備課環節做足準備。傳統的備課教師只能通過以往的課堂教學經驗以及教師教輔材料的輔助來完成教學設計,由于教學資源有限,所以會出現不同的老師在組織同一堂古詩詞教學時卻講的內容很相似,甚至出現一個學校的同一教學課件被搬用好多次的現象。而在數字化支持下的高中語文教師在對古詩詞教學進行備課準備時,他們可以通過各種學習平臺來觀看名師名家的教學視頻以及瀏覽教學課件,通過多方面渠道來豐富備課資源,提高古詩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二是教學模式的多元化。傳統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常以教師講析為主,背誦、記憶是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教學模式趨于機械化、被動式。而在數字化教學工具的支持下,大大改變了古詩詞“教”和“學”的環境,讓知識呈現的方式和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特別是在古詩詞教學的導讀和導學環節,在數字化技術支持下,可以為古詩詞配以音樂、視頻、圖畫、AI影像等,大大烘托出了古詩詞的意境,讓學生更有感情地去吟誦和學習。三是教學研究的深入性。在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主要方向不再是只圍繞“高考”而展開,廣大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借助網絡信息化平臺開展自己對古詩詞方面的更深入的教學研究,如源于對某一首古詩詞的教學,搜集大量的關于這首古詩詞相關的信息,對古詩詞的作者、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古詩詞的創作成因等方面進行更細致化的探究性研究,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學認知,為以后的古詩詞教學奠定基礎。
有機遇就有挑戰,在教育數字化轉型下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對教師應用數字化技術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信息技術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涉及對計算機相關操作以及對相關功能的應用,在數字轉型下這些計算機操作和功能更加復雜多樣,教師在組織古詩詞教學時不僅需要對古詩詞教學目標、任務、要求等方面的全面了解,還需要將教學內容、方法以及組織的課堂活動與這些數字化工具進行融合,既要體現出傳統古詩詞課堂教學的“?!?,又要彰顯出數字化技術支持下古詩詞課堂教學的“新”,所以對高中語文教師應用數字化技術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更加考驗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數字化轉型是需要通過個性化服務與應用來實現的,也就是利用數字技術實現師生教與學的追蹤、診斷和賦能[2]。在這個過程中,數字化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數字化教學內容和方法更加新穎,數字化教育評價系統更加科學,相應的在這種大環境下,教師和學生不僅需要具備篩選有用信息的能力,而且還要具備應用數字化技術工具完成高效教和有效學的能力。所以教師和學生都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水平,以此來適應數字化變革。
三、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如何創新
(一)借助數字化技術改善古詩詞教學環境
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高效實現首先就需要從完善教學環境入手。因為環境能對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產生直接的影響,建立濃厚的學習古詩詞的環境,用數字化技術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詞提供基本的硬件設施,豐富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資源渠道,激發學生探究古詩詞的主動性,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落實:
首先,要完善硬件環境。必備的硬件設施是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如今各個高中學校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相對普遍,而且國家政策對教育的扶持力度很大,學校能得到充分的資金支持。但并不是為教室配置上專業的多媒體教學設施就能實現古詩詞信息化環境,除了這些硬件設備之外,還應包括豐富的古詩詞儲備資源、配套的電子課本以及學習終端和云資源等,在這種數字化技術支持的古詩詞教學環境下,可以有效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教師的差異化教學,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提供了平臺。由此可見,完善硬件環境不能只是片面地停留在完善硬件設施、設備上,還要實現教學點數字化資源的覆蓋,構建起學校、家庭、社會三聯通的網絡學習系統,在校內能把課堂、教材、教輔等鏈接起來,在校外能把實踐、作業、經驗等融為一體,實現數字化環境全覆蓋。
其次,要提升教師認知。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師也是古詩詞教學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在對古詩詞教學時只是按照教輔材料中的內容進行講析,較少對教輔材料之外的資源信息進行涉獵;有的教師在古詩詞教學時只是用多媒體課件呈現簡單的圖片、視頻等,將抽象的古詩詞內容具象化、形象化,并且在課堂用機器取代了教師,整堂課下來都是機器在牽著教師和學生的鼻子走,學習氛圍被動;也有的教師在講解古詩詞時平淡無奇,較少有波瀾,聽上去就像催眠曲,很多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下被催眠,影響了學習效果。其實并不是教師教不好或者能力有限,而是他們缺乏較高層次的認知,沒有用好數字化技術工具為學生打造起融洽的古詩詞學習環境。針對這些問題,教育部門以及學校都應該在教師思想認知上加大力度,多組織規模不同的數字化培訓學習活動以及關于古詩詞教學的研討活動,不斷提升語文教師隊伍的信息素養,切實提高其古詩詞教學能力。
最后,要管理好教學資源。教育數字化轉型在為古詩詞教學提供專業化的硬件設施支持之外,還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促使古詩詞教學擺脫了課本、教案、參考書等的束縛,為教和學提供了“爆炸性”的信息資源,相應的在對這些資源進行管理和應用的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完善和優化。如今,教師在做古詩詞教學課前準備時,會通過網絡搜索關鍵詞尋找到很多相關資源,如電子教案、教學視頻、教學設計、說課視頻等,有的教師就會直接照搬這些現成的資源來組織古詩詞教學,并沒有考慮到學情、學況,雖然圖文并茂,內容豐富,但是起到的教學效果卻一般。這種照搬式的教學資源應用方式,會讓教師產生惰性心里,不利于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同時這種缺乏針對性的古詩詞教學設計,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所以,面對豐富的教學資源需要以學校為主導、以教師為主體做好資源管理工作,使其更高效地被教師利用,更有效地服務于不同層次的學生。
(二)融合數字化技術創新古詩詞教學模式
針對傳統古詩詞教學方法陳舊、學生審美快餐化等問題,借助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契機,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應構建起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讀、學、研、思等方面獲得多樣化體驗,提高教學成效。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落實:
一是構建情境化導讀。古詩詞是古人用來表達思想情感的語言表達方式,其形式平仄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是古詩中每個字、詞、句都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如果學生無法理解其中的內在含義,將很難讀透。所以,為古詩詞教學創設恰當的情境可以拉近學生與古詩詞作者之間的距離,并產生情感共鳴,理解詩詞深意。在創設詩詞教學情境時就需要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工具,借助相應軟件和技術的支持,將復雜的古詩詞意境形象化,帶領學生走進古詩詞意境中[3]。例如,在教學《雨霖鈴》時,只通過簡單的吟誦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韻,就需要借助多媒體組織吟詠的方式來導入情境,于是為教學配以《梅花三弄》的曲調,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示范,用情感感染學生,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感知全詞意境。然后再男女分開朗讀,并結合多媒體播放長亭送別的視頻場景,聲色兼備,意境清晰。又如,在閱讀《孔雀東南飛》這篇詩歌時,先用屠洪剛的歌曲《孔雀東南飛》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邊聽音樂邊讀這首詩歌,幫助學生通過字里行間和音樂的渲染下進入到凄婉纏綿的意境中,促進學生對古代漢樂府民歌的認識,為以后的知識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時,為了烘托出三國時期群雄爭霸的場面,在教學之前為學生播放了《滾滾長江東逝水》這首歌曲來引導學生閱讀,并由教師親自演唱給學生聽,在這種雄壯的音樂氛圍渲染下學生深入到詩詞情境中。
二是組織合作化導學。組織小組合作是課堂導學的主要方式,傳統的小組合作只能實現線上合作交流,而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合作學習的方式更加多樣化。比如,在完成教師設置的學習任務時,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進行線下合作交流,面對面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課后的一些問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起合作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線上進行問題討論,教師線上指導,充分提高合作效率。這樣形成的合作化導學模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合作導學更高效。例如,在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教師在線上學生端為學生布置合作討論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以小組長為代表,成員各抒己見,在小組微信群、QQ群或者釘釘等學習平臺上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可以在線上進行巡視,時刻關注學生合作討論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為線上教學做足準備。
三是形成自主化導研。導研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層次進階,在語文古詩詞學習的過程中,對古詩詞中每句話的理解以及背誦是最初階的要求,要想達到對古詩詞思想內容的深入理解就需要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但課堂時間有限,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形成自主化導研模式,創新古詩詞教學[4]。例如,在學習李煜的《虞美人》時,學生通過對這首詩詞的主基調理解自主生成了探尋與“愁”相關的詩句積累任務,以往學生通過教輔材料的查詢來形成詩句單,而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學生能自主借助現代化智能設備,如手機上的一些古詩詞儲備軟件、網絡瀏覽器、古詩詞學習平臺等,研學關于“愁”相關的詩詞,并對詩詞進行篩選、歸類、整理,形成清晰的電子課件,供以后復習和鞏固使用。這樣的導研模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讓學生能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不斷積累,達到能力的進階。
四是打造網絡化導思。導思模式主要針對單元小結展開,教師根據學生對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疑點把握情況,指導學生進行拓展學習,進一步探索新問題,鞏固單元知識,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的導思課比較單一,對于缺乏自制力或者總結能力的學生來說,導思課的作用不大。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就可以借助數字化技術,引導學生學會利用信息化思維,以電子思維導圖的方式,構建起單元內的知識樹。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的知識時,這一單元以唐詩為主,按照唐朝發展的先后順序分別為李白的《蜀道難》,杜甫的《秋興八首》《詠懷古跡》和《登高》,以及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商隱的《錦瑟》《馬嵬》,在學生做單元小結時,可以對這一單元的詩歌進行深入思考,并結合網絡信息資源,找到這一單元的設置主線,即從盛唐到衰落再到唐中后期、晚唐時期這一時間軸,根據這一時間軸繪制出思維導圖,形成相互關聯的知識脈絡,提高學習效率。
(三)利用數字化技術優化古詩詞教學評價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傳統的古詩詞教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主要以各種大小考試為主,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判學生對這一時間段內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以及高考的不斷改革,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評價應改變傳統的評價模式,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過程的趣味化以及評價對象的個性化等,保證評價的切實作用。例如,在教學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這首詩時,為了保證課堂評價的趣味性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教師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以及計算機大數據對學生課堂表現的評價,就可以用一些小活動來取代對學生的死記硬背檢測,如組織問題交流活動,活動主題為“你是如何看待昭君出塞的?”在這樣靈活有趣的問題下,學生可以通過各種資料查詢,并且展示出自己的查詢成果,有的學生寫成了小論文,有條有理地闡述了昭君為什么出塞;也有的學生將自己查詢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制作成了精美的PPT課件,當起了“講師”的角色,講得頭頭是道;還有的學生將自己的看法畫成了連環畫,以有趣的方式講述了昭君出塞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在這樣的課堂上發揮自己的個性化特長,教師更能精確地了解學生,并構建起學生電子學習檔案,在以后的教學中便于選用更科學的評價手段,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5]。
結束語
綜上,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我國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面對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更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融合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給學生以全新的古詩詞學習體驗,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李艷杰.核心素養下多媒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4(11):97-99.
[2]李雙雙.數字化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實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4(10):25-29.
[3]張艷.傳統吟誦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語文教學之友,2024,43(10):44-46.
[4]張子蓮.古詩詞教學中數字教育資源的有效應用: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優質課例《春望》為例[J].甘肅教育,2024(20):71-74.
[5]王悅睿,王飛.古詩詞融入音樂文化的策略[J].名家名作,2024(1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