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大膽質疑,對文本開展深入思考。具體教學設計可以基于文本題目、關鍵語句、改變思維定式等策略引導學生形成閱讀質疑。同時,教師應該注重激發學生思維,使其通過有效質疑對文本內涵與情感理解得更透徹,從而實現核心素養培育的目標。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質疑能力
高中學生在求知過程中,只有敢于質疑,才會投入無限思考,才能激發更多可能。新教育理念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為確保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人文素養在教學過程中順利養成,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大膽質疑,從而實現對知識的全方位理解。指向質疑能力培養的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穿過文本表層抵達本質。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策略有:基于課文標題,引導閱讀質疑;基于有效提問,引導閱讀質疑;引導舉一反三,推進閱讀質疑[1]。筆者從三個方面加以詳細說明。
通常情況下,學生通過閱讀題目即可初步把握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傾向。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文章時,應該教會學生準確檢索題目中的關鍵詞語,以此為切入點引發相關質疑。在解析文章中的關鍵詞匯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聯想活動,首先依據詞匯表面意義進行初步理解,隨后將其與詞匯的原始含義進行對照,從而發現二者之間的差異。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更精確地把握詞匯在本文中所承載的情感與思想。
比如,教學《一朵午荷》一課時,可以先讓學生體會“午”字含義,它既交代了作者欣賞荷花的時間,又暗示荷花已接近衰敗,但來年又會重新綻開。類似的文章還有許多,比如《把欄桿拍遍》《總想為你唱支歌》等等。題目在隱含信息的同時,對文章的表達技巧發揮著重要作用。
質疑題目,學生由此可以洞悉文章的構思脈絡,感知作者的情感依托,預測文章中事件的發展。因此,寫作常有“好題一半文”的說法。以《把欄桿拍遍》為例,作者在題目中巧妙地運用“拍欄桿”這一動作,生動地傳達了辛棄疾渴望渡江、急切求勝的心境,同時也隱喻了其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悲情。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實現了教學目標,還培養了學生解讀文本的能力。
在推進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確保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在課堂上得到充分展現,避免因滿足應試教育的需求而縮短學生感知和體驗的過程。語文是一門通過文字傳遞文化的學科,旨在培養學生透過文字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和價值。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引導學生提煉關鍵詞匯,品味文學意境,并全面吸收文化精髓,使學生在學習文章時能夠得心應手,高效地實現學習上的突破。
以《項脊軒志》為例。文章中作者與母親、祖母、妻子的情感,通過文字的精妙描繪,顯得格外真摯且觸動人心。在完成全文閱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關鍵詞匯和特定段落,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如作者在描繪與妻子間情感時,筆觸細膩,語言凝練。若直接讓學生自行體會,他們可能僅能得出作者與妻子之間相互扶持、彼此尊重的表層情感。然而,若教師改變提問方式,激發學生的思考,并引導他們進行討論,學生在回答中可能會提及妻子勤勞、善良、美麗等特質。由于缺乏對文章的深入品鑒,學生的回答有時會顯得過于主觀,缺乏依據,僅是出于對教師提問的熱情回應。但此時學生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教師應抓住這一時機,提示學生:“請嘗試從文中尋找相應的句子,分析作者妻子的性格特點。”通過快速閱讀和細致體會,有學生提出:“作者的妻子不僅勤勞善良,還具有好學的品質。”并能引用相應的文句作為支撐。筆者對此學生的回答表示高度贊賞,并在這一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啟發:“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社會女性深受封建禮教思想的束縛,有著嚴格的三從四德要求。而作者的妻子敢于沖破這些束縛,追求知識,這足以體現她的勇氣。”如此,學生的思路得到進一步拓展,思維也變得更加活躍。教師應繼續引導學生思考:“那么,我們能否總結出作者深愛妻子的原因?”此時,學生對妻子這一人物形象的深入解讀已經完成,回答這一問題的難度大大降低,他們經過短暫的思考后基本能夠給出準確的答案。最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性概括,幫助學生形成更全面地理解,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若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高效達成既定教學目標,首要之務在于培養學生正確質疑的能力。首先,學生必須對課文內容有全面的認識,方能提出具有價值的問題;隨后,基于這些精準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放開思維分析并解決問題。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學生將對文章內容有更深刻地理解,對文章所蘊含的情感亦會有更真切地體會。此外,為了確保學生在質疑時能夠聚焦于教學重點,教師應為學生設定討論范圍,創設討論情境,以提升質疑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例如,焦仲卿是《孔雀東南飛》中一個性格鮮明、內涵豐富、光彩照人的藝術形象,他對愛情的至誠與勇敢,成為千古流傳的美談,這也正是作品的精髓所在。若教師引導學生對此質疑,將導致學生思維的偏離,不利于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這表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同時要教授他們如何正確地提出問題。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打破傳統思維,避免機械套用,構建新的、合理的思考方式,使問題與文本內容自然銜接,從而提高問題的實用價值。
總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顯得尤為重要[2]。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致力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促使他們產生新的思考。學生產生懷疑后,會對文本開展全面的分析與探究,能夠理解文本的內涵與作者的情感,也就實現了語文教學的持續高效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梁衛玲.淺談閱讀教學中高中生質疑能力的培養策略[J].語文世界(中旬刊),2024(01):85-86.
[2]陳震.以疑啟智,以疑獲知:高中生語文閱讀質疑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中),2014(12):150.
作者簡介:吉林省吉林市第四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