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快樂讀書吧”推薦的《中國民間故事》為例,論述小學語文教師通過整本書閱讀教學實現跨學科知識融合的策略,從而著力培養小學生的文化傳承等核心素養,拓展其知識視野和綜合能力。完整讀完《中國民間故事》,學生不僅能對書中故事有更深的了解,還會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國民間文化的獨特韻味。
關鍵詞:核心素養;整本書閱讀;《中國民間故事》
在現行教育體系中,培養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目標。采用整本書閱讀作為教學手段,不僅能夠增強小學生的閱讀技能,而且對于培育其文化傳承、語言應用、思維能力、審美鑒賞等核心素養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吨袊耖g故事》作為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范本,不僅蘊含深厚的教育價值,還能借助多種跨學科的教學策略,豐富學生的閱讀經歷。本文將以《中國民間故事》為例,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并通過跨學科知識融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文化傳承的教與學中,整本書閱讀被更多教育者所重視。與傳統的片段閱讀或節選閱讀相比,整本書閱讀更能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和連貫性思考。因此,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更能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小學生學會篩選篇目、對比不同版本的相同故事、分析人物性格和情節發展等,對其思維能力都是極好的鍛煉機會。
不同版本的《中國民間故事》,在內容選擇和編排上略有差異,但都致力于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教學《中國民間故事》對于促進小學生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民間故事不僅是簡單的文本敘述,背后更隱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寄托。小學生通過閱讀,可以逐漸理解并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孝順、忠誠、勇敢和智慧等。這種文化熏陶和道德教化,遠比單純的說教更為深入人心。
《中國民間故事》不僅匯集了漢族的經典故事,亦收錄了其他民族的民間傳說,并且其豐富的故事情節為小學生呈現了一個色彩斑斕、充滿多樣性的文化世界,堪稱中國傳統文化之寶。例如,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不僅傳達了堅貞不渝的愛情觀,還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苦難和對抗壓迫的決心;嫦娥奔月則體現了古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愛情的無限執著;木蘭從軍更是展示了女性英勇、忠誠與智慧的一面。
小學生正處于充滿好奇和探索欲的年齡段,通過閱讀這些富有民族色彩和教育意義的故事,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到中國的歷史、風俗、道德觀念以及價值取向。教師在進行《中國民間故事》整本書閱讀教學時,可通過角色扮演、情景再現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此外,還可結合多媒體手段,如播放相關的動畫、視頻或者音樂,幫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情節和人物。這不僅能幫助學生了解和熱愛自己的先祖文化,更能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思維習慣,讓學生在愉快閱讀中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近年來,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受到了廣泛關注,跨學科融合的教學方法尤為突出,展現出前沿性和創新性。教師運用跨學科的教學手段,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學習《中國民間故事》,這不僅能夠擴展學生的知識結構,還能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增強其綜合素養。
(一)與社會實踐課的融合
當教師將《中國民間故事》與社會實踐課相融合時,為小學生打開了更加廣闊的視野。社會實踐課是讓小學生了解社會歷史的窗口,而民間故事往往與真實歷史事件、著名歷史人物緊密相連。以“孟姜女哭倒長城”為例,這個故事不僅是悲傷的傳說,背后還隱藏著秦始皇修建長城的社會歷史背景。教師講述該民間故事時,可以深入介紹秦始皇為何決定修建長城,以及長城修建給人民帶來了哪些影響。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到社會歷史與故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加深他們對社會歷史背景的理解和認知。
(二)與美術課的融合
小學美術課也是《中國民間故事》教與學的有效載體。民間故事中的情節和角色,充滿了想象與創意,這為小學生的美術創作提供了無盡靈感。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嫦娥奔月”故事情節,用自己的筆觸描繪嫦娥飛向月宮的美麗畫面。這樣的教學活動,無疑會大大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和審美能力。藝術創作還可以幫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與道德教育課的融合
民間故事中蘊含著深刻的道德教育意義,傳遞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價值觀。例如,“木蘭從軍”是一個女子替父從軍的英勇故事,體現了她的擔當、忠誠、勇敢和家國情懷。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深入討論,積極思考這些故事背后所蘊含的道德觀念,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為確??鐚W科融合的教學策略得到有效實施,教師需要制定詳盡的教學計劃,明確教學目標,精選教學內容和恰當的教學方法、科學的評價方式。同時,教師還需不斷反思和調整教學策略,從而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從中受益。
其中,提高小學生的參與度,是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關鍵環節。教師可通過設計各種互動活動,如小組現場討論、角色扮演巡講等,讓小學生積極展示自我。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深入閱讀故事內容,還能培養他們的分析能力、團隊協作和溝通表達能力。
同時,及時反饋和評價也是在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學生閱讀進度和反饋,幫助及時糾正相關錯誤,鼓勵不斷進步[1]。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以《中國民間故事》為范例,實施跨學科融合的教學實踐,能夠成功培養小學生在文化傳承等方面的核心素養,同時還能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倪宗紅,韓文杰.基于課程標準的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成效測評:以五上《中國民間故事》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2023(25):64-67.
作者簡介:浙江省海寧市獅嶺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