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GAI以強大的多模態內容生成與互轉能力,為影視內容創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以文生視頻軟件Sora為例,可以看出GAI在提升影視創作效率與質量、創新人物設計、自動生成劇本及優化視覺效果等方面的潛力。GAI的引入不僅推動了影視創作的創新,也為人機協作提供了可能。機器通過模仿學習,逐漸展現出更人性化的創作思維,而人類則在創作過程中融入了更多機器化的精準與高效。因此,未來的影視創作流程將持續革新,與GAI技術相輔相成,既保持藝術作品的人性特質,又借助其強大的功能推動多模態生成式藝術的發展,塑造全新藝術范式與語言。
關鍵詞:生成式人工智能 視頻編輯 內容創作
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GAI)迎來迅速發展期,在助力各行各業的基礎上,也為影視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技術革新。在影視制作中,從劇本創作到角色設計,從視覺特效制作到背景音樂創作,GAI都能夠提供高效、創新的解決方案。在人機協作的新模式下,創作者可以更多地專注于創意思考和藝術指導,而將繁瑣的技術執行交給GAI。這不僅能夠釋放人類創造力,也為影視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一、GAI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GAI)依托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NLP)與計算機視覺(Computer Vision)等技術的突破,在AI大模型領域取得顯著進展。以ChatGPT、Sora為代表的國際大模型引領了文本與多模態生成技術的革新,而國產大模型如DeepSeek的崛起則標志著全球GAI競爭格局的深刻變化。摩根大通報告指出,中國GAI發展正處于應用落地的第二階段,DeepSeek等本土模型的突破為行業提供了技術自主化的關鍵支撐。
GAI技術的核心在于利用機器學習模型,特別是那些能夠處理和生成大規模數據集的模型,如變分自編碼器(VAEs)、生成對抗網絡(GANs)和Transformer模型。這些技術的進步為GAI提供了強大的算法支持,使其能夠生成質量越來越高的文本、圖像、音樂和視頻等內容。
ChatGPT基于Transformer架構,在自然語言生成領域實現了類人水平的文本創作能力;Sora則通過GANs技術將文本描述轉化為高精度視覺內容。兩者分別代表了文本與圖像生成的技術標桿。然而,DeepSeek的低成本高性能路線打破了國際技術壟斷,其R1模型在數學推理、代碼生成等任務中超越GPT-4o,且支持本地化部署與行業定制。
DeepSeek作為中國AI自主創新的代表,展現出三大核心優勢實現國產化突破。一是技術性能領先,其DeepSeek-V3在國際基準測試中超越Llama3.1與GPT-4o,在復雜邏輯推理、多模態生成等場景表現突出。二是應用場景深化,在政務領域助力深圳福田區開發AI數智員工,實現政務大模型2.0升級;在影視創作中,憑借多模態生成能力可快速生成分鏡腳本與特效方案,提升制作效率。三是生態協同創新,通過開源社區與產業鏈合作推動技術普惠化,如長安汽車將其接入車機系統供用戶語音交互調用,開發者利用其API構建企業級RAG應用實現低成本知識庫智能化。
當前GAI發展呈現兩大方向:一是以OpenAI為代表的高成本尖端路線,專注于未知領域探索;二是以DeepSeek為代表的低成本大眾化路線,通過效率優化與開源生態推動技術普惠。國產模型的突破不僅重塑了全球AI競爭格局,更驗證了“技術—產業—應用”閉環的可能性。未來,GAI將加速與影視、金融、政務等領域的融合,形成“人機協同創作”的新范式,在保持藝術人性化的同時,實現工業化精準生產。
二、GAI技術在影視內容生產中的多維挑戰
從劇本創作、角色設計,到特效生成、后期剪輯,GAI技術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為影視從業者打開了全新的創作視野與想象空間。但在這令人振奮的技術變革背后,是版權歸屬模糊、倫理失范風險及技術誤用等系統性挑戰的顯性化。
1.版權與知識產權。在新技術浪潮的推動下,GAI技術以Sora等為代表,于2024年初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該技術與影視工業化流程相融合,為整個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GAI技術的局限性以及使用者之間的差異,也使得作品在藝術意蘊、原創性以及倫理道德等方面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例如,在藝術家克里斯蒂娜·卡什塔諾娃為其漫畫書《黎明的曙光》申請版權保護時,其使用Midjourney生成的AI插圖卻未能得到美國版權局的認可。這一案例凸顯了GAI作品在著作權法保護方面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面對這些生成式AI所存在的潛在問題,未來的研究在推動技術創新的同時,更需要關注社會制度的完善,以確保在技術的健康發展與承擔社會責任之間保持平衡。美國版權局對于GAI作品持有明確立場,即版權只保護人類創造力的產物,而AI的貢獻被視為“機械復制”的結果,這一態度為GAI技術的未來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方向。
GAI生成的內容,無論是劇本、角色形象還是視覺特效,都建立在大量的現有數據之上,這些數據往往來源于各種版權作品。這導致了一個復雜而微妙的局面:GAI生成的內容是否侵犯了原始作品的版權?其版權又應歸屬于何方?
對于這一問題,現有的法律體系尚未提供明確的答案。傳統的版權觀念通常基于作品的原創性和作者的創造性勞動,而GAI生成的內容卻是由算法自動生成的,這使得版權歸屬變得模糊不清。此外,當GAI被用于模仿或復制現有的影視作品時,也可能涉及侵權問題。
因此,需要重新審視并更新現有的版權和知識產權法規,以適應GAI的健康發展。這包括明確GAI生成內容的版權歸屬原則、制定合理的使用許可機制,以及加強版權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同時,業界還需要推動建立跨行業的合作機制,共同制定行業標準和規范,以促進影視產業的健康發展。
2.道德與倫理問題。GAI在影視制作中的應用也引發了深刻的道德和倫理問題。一方面,GAI可能被用于創建涉及真實人物的內容,如深度偽造視頻等。這些視頻可能會侵犯個人隱私、損害名譽,甚至對受害者造成精神傷害。因此,需要在技術發展的同時,加強對個人隱私和肖像權的保護,制定嚴格的監管措施和技術標準,防止GAI被濫用。
另一方面,GAI也可能無意中傳播偏見和歧視觀念。由于AI大模型通常基于大量數據進行訓練,這些數據中存在的偏見和歧視觀念可能會被算法繼承并放大,導致生成的影視內容存在對不公正理念的過度渲染,進而加劇社會矛盾。因此,我們需要在GAI技術的設計和應用中充分考慮道德和倫理因素,加強數據審核和算法優化,確保生成的內容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道德標準。
3.技術誤用。技術誤用是GAI在影視領域面臨的另一個重要風險。GAI技術的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使得其生成的內容具有極高的逼真度和可信度,這也為虛假信息的傳播提供了便利。不法分子可能會利用GAI技術制作虛假新聞、誤導性廣告或惡意攻擊他人的視頻,從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共利益,產生社會信任危機等問題。
為了應對這一風險,人們需要采取多種措施。一方面,加強技術監管和審核機制,建立嚴格的審核標準和流程,確保GAI生成的內容真實可靠、符合法律法規。另一方面,推動技術研發和創新,開發能夠識別和過濾虛假信息的算法和技術工具,提高信息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三、GAI在影視領域的創新應用
當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成為推動影視領域變革的關鍵力量。而 GAI作為其中的新興主力軍,更是嶄露頭角,憑借自身獨特的優勢,逐步打破傳統影視創作的固有邊界。
1.GAI在影視創作流程中的革新。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進步,GAI已深入影視內容創作的各個環節,為觀眾呈現更加個性化與創新性的體驗。在制作流程中,GAI以其強大的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實現了劇本創作的智能化輔助、角色場景設計的精準化定制,以及后期制作的高效優化,以下是GAI在制作流程創新與個性化方面的具體應用分析。
第一,劇本創作的智能重構。GAI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NLP)與機器學習算法,實現劇本創作的范式突破。以DeepMind的Dramatron系統為例,其可分析百萬級文學數據庫,提取敘事規律與市場偏好,自動生成角色設定、情節框架及對話內容。更關鍵的是,系統能通過情感分析預測劇情轉折點的觀眾反應,并利用強化學習持續優化劇本結構,使作品兼具藝術創新性與市場適配度。數據顯示,人機協同模式使編劇效率提升40%以上。
第二,角色設計的數字化躍遷。GAI構建的三維評估體系(生理特征、表演檔案、觀眾反饋)顛覆傳統選角模式。系統運用深度神經網絡進行多維匹配分析,通過面部動作編碼系統(FACS)量化演員微表情控制力,聲紋分析匹配角色聲音特質,預測市場接受度。華納兄弟的選角AI系統使角色匹配準確率提升35%,群演篩選效率提高200%。值得關注的是,部分系統已具備“虛擬演員”生成能力,可創建數字替身應對特殊拍攝需求。
第三,演員甄選的科學化轉型。在演員選擇方面,AI大模型通過海量數據庫分析演員的相貌、聲音、觀眾反饋以及社交媒體互動等信息,AI能夠為選角導演提供全面且客觀的演員評估。這種智能化的評估不僅協助導演快速篩選出最適合角色的演員,還能為演員提供精準的表演建議,進一步提升表演質量和觀眾滿意度。GAI的介入增加了演員選擇的科學性,為影視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四,影視配樂的智能適配。Suno AI、Mubert等平臺通過跨模態轉換器,將畫面色彩、運鏡速度轉化為音樂參數,實時生成適配劇情的原創配樂。Filmstro平臺支持導演通過可視化控制面板(節奏、力度、復雜度調節桿)在10分鐘內完成傳統需數日的配樂適配工作,且支持22種語言版本的自動適配。這種技術使音樂與影片內容的契合度提升60%。
第五,宣傳營銷的精準化創新。GAI通過分析觀眾畫像數據構建動態預測模型,智能生成千人千面的宣傳方案。可口可樂2023年AI廣告的突破性實踐顯示,系統通過Stable Diffusion實現藝術風格的跨時空融合,結合3D重建與實拍影像,創造虛實交融的視覺奇觀。數據顯示,這種智能廣告的觀眾記憶留存率比傳統形式提升58%,轉化率提高42%。
2.GAI在影視領域的創新應用。GAI作為一種高效的生產工具,在影視內容生產領域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如在2023年漫威發布的美劇《秘密入侵》片頭便是采用的GAI技術生成,這段GAI生成的視頻完美符合了作品中變化莫測的斯克魯人的神秘感,就好比GAI適合去畫不可名狀的克蘇魯一樣,這種帶有一些不確定性,變幻莫測的感覺很適合這部劇的調性。
技術的不斷創新,不僅推動了GAI的快速發展,還極大地豐富了其生產可供性,使其能夠滿足更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同時,GAI以其高效、靈活且成本相對較低的特點,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影視內容生產市場的關注。它不僅能夠快速生成高質量的內容,還能夠適應不同風格、類型和題材的需求,從而滿足了海量影視內容生產市場的多元化需求。
3.GAI對角色、場景、物體的輔助設計。GAI生成技術在角色、場景和物體設計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利用先進的AI繪圖工具,如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SD),以及基于GPT的DALL·E,創作者能將抽象概念迅速轉化為具體的視覺作品,極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和創意自由度。
Midjourney和SD等AI制圖軟件利用復雜的深度學習模型,根據文字提示生成高質量圖像,為角色和場景設計提供了快速而豐富的視覺參考。例如,在電影角色設計初期,僅需向這些工具輸入角色特征描述,它們即可生成多種視覺概念供團隊選擇和迭代。同理,通過描述期望的環境風格和元素,這些工具能夠創造出獨特而詳盡的場景圖像,幫助設計師快速鎖定和細化創意。DALL· E進一步擴展了GAI的應用,能夠根據更加復雜的文本描述進行圖像的生成和修改。它不僅可以創造出與描述相符的圖像,還能對圖片進行細節上的調整,如改變顏色、添加特定物體等,進一步個性化設計輸出。這些AI繪圖工具的應用,不僅加快了從概念到可視化的過程,也為影視制作中的角色塑造、場景構建和道具設計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它們的出現降低了創作門檻,使得設計師能夠更專注于創意探索和故事敘述,而非制作過程中的技術細節。
4.GAI對影視視覺效果的革新。視覺效果(VFX)是現代影視制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Sora是一種專為影視制作設計的AI工具,它可以自動生成或修改視覺效果,從而提高效率和創造力。通過利用深度學習模型,Sora能夠理解復雜的場景和視覺元素,如自然環境、天氣變化或特定時代的建筑風格,從而創造出逼真的背景和場景。
這種技術的應用不僅創建了全新的視覺元素,還包括對現有影像的增強和修復。Sora可以用于提升老舊電影的畫質,通過增加分辨率、調整光照和顏色,使其適應現代觀眾的觀看習慣。此外,通過自動化重復性和技術性的任務,Sora釋放了視覺效果藝術家的時間,使他們能夠專注于更富創造性的工作,并大大提升創作效率。
(作者單位 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 )
本文系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的數字再創造研究”(項目編號: 22SKJD07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新寶,卞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著作權保護研究[J].比較法研究, 2024(04).
[2]張藍姍.機器的人性化與人類的機器化——AI大模型時代影視藝術發展新范式[J].中國電視,2024(03).
[3]朱凌宇,何靜,田野.AIGC在傳媒領域的應用探索與潛在風險[J].傳媒,2024(02).
[4]胡冬梅,雷桐.AIGC:影視內容生產的變革動能[J].科技傳播,2023(21).
[5]馬文杰.人工智能(AI)與擴展現實(XR)視域下電影敘事的虛實之境[J].電影文學,2023(20).
【編輯:李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