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新聞漫畫作為新聞報道的一種工具與形式,視角獨特且觀點鮮明,以夸張幽默、諷刺暗喻、針砭時弊等方式簡明扼要地描繪新聞事件、表達政治觀點,在凝聚共識、引導輿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國內插畫師團隊“烏合麒麟”憑借一系列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優質原創數字新聞漫畫作品在國際輿論場異軍突起,以視覺概念圖像的形式評議國際政治事件或政治現象,以隱喻性視覺修辭表達出對世界局勢的看法。文章在系統分析“烏合麒麟”漫畫作品視覺圖像的基礎上,深入探究其作品的視覺傳播策略,以期為未來數字新聞漫畫的創作生產和傳播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數字新聞漫畫 烏合麒麟 視覺傳播 輿論引導
視覺傳播是以人類視覺體驗和感知為生理基礎,以圖像、影像等視覺符號為傳播對象,以巖石、器物、紙張、電子介質、光電信號為載體,以直覺、想象、聯想為主要心理特點的傳播方式,這是一種古老且現代的傳播方式。近年來,視覺技術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信息的傳播方式,也引發了人們對視覺觀念的重新認識。
數字新聞漫畫作為一種新興的新聞報道形式,是指以漫畫的形式評議新聞事件。在文化背景多元的國際輿論場中,數字新聞漫畫創作者以視覺符號呈現新聞事件,以夸張、隱喻等手法發表對公共性政治議題的觀點和看法,使數字新聞漫畫成為讀圖時代報道新聞、傳播新聞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國際輿論環境錯綜復雜,全球性政治熱點不斷,使國內的國際輿論引導面臨嚴峻挑戰。在此形勢下,中國CG(Computer Graphics,計算機動畫)漫畫群體不斷壯大,逐漸形成“中國原創數字新聞漫畫創作者”文化圈層。諸多數字新聞漫畫創作者將真實新聞事件與視覺景觀相結合,運用銳化、夸張、隱喻等手法,創作出一系列兼具較強視覺沖擊力與政治隱喻性的數字新聞漫畫作品,以期在變幻多端的國際輿論場占據高地。
其中,“烏合麒麟”創作團隊所創作的數字新聞漫畫作品在國際范圍內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其借助符號、場景、色彩等視覺元素,堅持以視覺方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可視化和具象化呈現,所創作的《和平之師》《血棉行動》等作品吸引了大批媒體和網民關注。
一、數字新聞漫畫發展概況
新聞漫畫被認為是重要的非語言交流手段與強大的非正式政治交流手段之一。在變幻多端的國際輿論場中,新聞漫畫創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夸張的視覺符號等簡明扼要地呈現國際新聞事件,或以諷刺、暗喻、幽默等方式表達政治觀點。讀圖時代,受眾普遍傾向從視覺效果突出、畫面造型夸張的圖像中獲取信息,而傳統新聞漫畫大多內容單一、缺乏創意和感染力,難以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在此形勢下,數字新聞漫畫應運而生,成為新聞傳播的“輕騎兵”。
有學者將數字新聞漫畫定義為創作者基于時政熱點,利用CG技術創作出的一種漫畫形式,亦被稱為“數字時事漫畫”“數字政治漫畫”等。作為數字技術和網絡媒體相融合的體裁,數字新聞漫畫的主要傳播目的是運用視覺要素實現社會公共層面的情感傳遞與觀點表達,具有引導國際輿論、增強國際傳播能力的重要作用。
近些年,由付昱、胡睦洋和康宇翔組成的著名插畫團隊“烏合麒麟”通過將現實與幻想融合,采用夸張和尖銳的藝術表現手法,創作了包括《和平之師》《敬呼吸》《同舟》《一夢十七年》等在內的許多既具有視覺沖擊力又富含政治隱喻的數字新聞漫畫作品,受到媒體和網民的關注。其中《同舟》是一幅表現河南水災救援的新聞漫畫作品。解放軍武警戰士正劃著救生艇沖鋒在一線展開救援,傳達出在面對重大災難時,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軍民同心、頑強拼搏的精神。
在“烏合麒麟”的影響下,許多年輕的中國藝術家和插畫師,如“半桶老阿湯”“插畫楊權”等,紛紛投身于數字新聞漫畫創作,形成中國原創數字新聞漫畫創作者群體,其作品以即時性、政治性和藝術性等特征在社交平臺廣泛傳播,引發一波又一波的輿論熱點。2020年11月3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其推特賬號上發布了“烏合麒麟”團隊的漫畫作品《致莫里森》,并配文“別害怕,我們來給你們帶來和平”,彰顯出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擔當;2021年3月,由“烏合麒麟”團隊創作的Blood Cotton Initiative(《血棉行動》)在社交媒體平臺再度引發熱議,被路透社、《每日郵報》等海外媒體相繼轉發;由“半桶老阿湯”創作的The Last G7(《最后的G7》)也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引起強烈反響。
二、“烏合麒麟”數字新聞漫畫的視覺傳播內容特征
分析“烏合麒麟”團隊創作的數字新聞漫畫作品發現,其通過視覺符號的選取、場景時空的構建、色彩情感元素的運用創設出象征性隱喻空間,并以視覺修辭手法傳達鮮明的政治立場,向國際社會傳遞真相。基于此,筆者從視覺修辭的理論角度出發,通過識別“烏合麒麟”作品中的符號、場景、色彩等修辭結構來解讀圖像的含蓄意指,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其視覺符號的運作機理和視覺呈現效果。
1.以政治元素為核心的圖像符號。視覺修辭具有“視覺勸服”功能,其不僅能夠刺激受眾感官,而且還能以“視覺意象”為媒介引發理性的視覺性思維。在圖像霸權時代,圖像符號逐漸成為人們認識世界、表達想法、傳遞意義的直接載體。圖像符號的選取、構成以及拼接往往具有含蓄性和表意性,數字新聞漫畫創作者通過將政治事件的主要元素以視覺符號的形式糅合在圖像中,從而刺激受眾,達到視覺修辭的說服效果,并以圖像符號的意象化組合構建出共通的表意空間,使受眾能夠透過圖像理解深層意義。
“烏合麒麟”團隊在制作數字新聞漫畫時,非常重視圖像符號的挑選,并精心安排這些符號的布局和相互之間的關系,從而將自身對政治事件、國際政局的態度和觀點以視覺修辭技法隱藏在漫畫圖像中。比如,2021年9月25日,“烏合麒麟”團隊為慶祝“孟晚舟回家”而創作的數字新聞漫畫作品《歸舟》,在圖像符號的選取方面便極具寓意。整幅新聞漫畫作品的漫畫主體由多個象征性符號組合而成:首先是身披美國國旗的海怪。創作者不僅用國旗符號象征海怪身份,而且還在其頭部加入鮟鱇魚符號元素,以諷刺美國壓榨他國獲利的行為。其次是用美元圖案設計的燈籠誘餌,用以表明孟女士被美國和匯豐陷害。該漫畫巧妙整合象征和合成兩種機制,通過多個意象符號的選取、組合,完成對海怪形象的塑造,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與諷刺意味。
2.極具隱喻作用的視覺場景。場景是視覺修辭的核心實踐領域,是指圖像中自然空間與社會空間環境的集合。其通過在場圖像中各元素的組合、在場圖像和非在場圖像的聯想引導觀者進入某一特定情境,并在此情境下對圖像進行解讀,進而引發情感共鳴。對于數字漫畫而言,場景時空是十分重要的傳播語境,具有一定的勸服功能。這是由于漫畫中的圖像符號并不能單獨發揮作用,而是需要在特定場景語境下才能進行充分演繹。
在“烏合麒麟”團隊創作的漫畫作品中,森林、教堂、陵園等場景均具有重要的隱喻作用。這些場景作為標志性的地點,為觀者搭建起情感表達的情景語境,使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知漫畫所傳遞的特殊意蘊。比如,“烏合麒麟”團隊聚焦2020年5月美國警察暴力執法致非洲裔死亡事件,創作的數字新聞漫畫作品《敬呼吸》,通過隱喻性場景的建構帶給觀者視覺上的壓迫感,使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漫畫所帶來的壓抑和窒息。該漫畫中央是一名巨大的白人警察,在其下方是被膝蓋壓著的渺小的人群,并配文“Floyds,Can you breathe?”“烏合麒麟”從受害者視角出發建構出弗洛伊德被美國警察跪壓致死的場景,并采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將美國警察的身軀放大,由此營造出視覺上的壓迫感。
3.與主題相契合的色彩情感表達。色彩作為一種在視覺表達中普遍存在的圖像框架,既是視覺修辭的重要元素,也是情感表達的重要方式。在漫畫視覺呈現中,色彩是極具視覺表現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元素,其往往與道具、場景等元素相結合,憑借明暗、深淺、冷暖、風格等的不同,帶給受眾特定的心理體驗與強烈的視覺刺激,進而引發受眾情感共鳴。如明亮、鮮艷的顏色可傳達熱血、歡樂等情感,暗淡、陰郁的顏色可傳達緊張、壓抑的情感。因此,合理運用色彩元素進行構圖,對于強化漫畫視覺效果尤為重要。
“烏合麒麟”團隊創作的漫畫作品整體色調風格多為陰暗沉郁,主色調往往選擇低明度的深色,時而搭配飽和度較高、明度較強的亮色,以實現色調的和諧統一、層次分明。同時,其還擅長使用相鄰色彩進行搭配,使整體畫面較為和諧統一。比如,《一夢十七年》是一幅悼念袁隆平院士的漫畫作品,畫面主體部分以黃綠兩色為主,其中黃色代表水稻與豐收,綠色則象征生機與希望,畫的下方,寫著袁老生前的兩個夢想: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三、“烏合麒麟”數字新聞漫畫的創作與傳播策略
在讀圖時代,相較于文字類型的時政新聞,經視覺修辭策略裝飾過的圖像符號可顯著提升新聞的生動性、趣味性,使新聞更易被受眾理解和接受。
1.以客觀真實性議題為邏輯起點。無論在任何國家、任何時期,以任何形式進行新聞報道都必須以客觀事實為起點,以追求真相為目標。數字新聞漫畫作為一種視覺化的新聞傳播形式,并非掩蓋客觀事實的圖像化處理,而是基于客觀真實性的政治議題或社會議題所進行的圖形化或符號化設計。其之所以能夠被大眾認可、接受,并獲得廣泛傳播,主要原因在于其報道真相、傳播事實,而這也正是“烏合麒麟”團隊創作的新聞漫畫作品能夠獲得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主要原因。“烏合麒麟”團隊以新聞報道的客觀事實為創作背景,借助數字漫畫這一可視化語言對新聞事實進行全面解讀和闡釋,從而使受眾能夠透過圖像了解作者所要傳遞的政治觀念。正如團隊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所說:“我所畫的,看起來場景是荒誕的,但卻又是真真實實地曾在這個世界上某個角落發生過的事情。”比如,其數字新聞漫畫作品《與人類同歸于盡嗎混蛋》、Who do you want to win,Mr.Teleprompter?、《1924—2024》分別以“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美國大選”“巴黎奧運會”真實事件為創作背景。可見,“烏合麒麟”幾乎所有的作品都以客觀真實的新聞事件為創作的邏輯起點,并借助漫畫的形式向受眾闡述事實、還原真相。
2.創造隱喻性視覺修辭表征體。隱喻是通過類比指出兩件事物之間的關系,其本質是通過具象的事物來表達抽象的事物,用人們熟知的概念來隱喻陌生的概念域。若直接詮釋某一概念系統較為困難,便會征用另一個具有普遍認知的概念體系進行詮釋,這一過程便是隱喻。有學者從視覺藝術角度出發對視覺隱喻進行重新界定,即以感性意象為單位,以某種特定的意圖去融匯從而生產出一些聚合性結構的圖像,也是以一種視覺符號來理解另一種視覺符號的過程。
在數字新聞漫畫中,由于觀點和意圖難以直接表達,創作者便需要通過具有隱喻性質的圖像符號進行詮釋。比如,“烏合麒麟”的數字新聞漫畫作品大多都借助具有隱喻、諷刺意味的圖像符號來傳達漫畫背后暗含的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作品The American Dr*** 是用于暗諷美國當前面臨的公共衛生危機、藥物濫用、種族不平等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3.構建社交化的多元傳播格局。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短視頻的興起,數字新聞漫畫在各社交媒體平臺得以廣泛傳播,且創作團隊可以與受眾在評論區進行互動、表達觀點,這種直接的互動與反饋機制,既可以增強漫畫與受眾之間的情感聯系,也可以有效提升數字新聞漫畫作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與此同時,作為一種視覺語言,數字新聞漫畫可以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成為一種通用的文化語匯。依托社交媒體,數字新聞漫畫創作團隊可以更加直觀地傳播信息、表達觀點,使數字新聞漫畫作品在全球范圍內得以廣泛閱讀和理解,這也充分證實數字新聞漫畫具有影響公共話語的潛在能力。
“烏合麒麟”的數字新聞漫畫作品之所以能在海內外獲得廣泛關注,與社交媒體的及時性與強交互性具有密切關系。一是主流媒體通過在社交媒體平臺轉發、評論具有鮮明國家意識形態和民族立場的數字新聞漫畫作品,能夠快速表明自身政治立場、發揮輿論引導功能。比如,“烏合麒麟”的數字新聞漫畫作品《神明改造》《共》《致莫里森》等曾被《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主流媒體多次轉發,使其在國內受到廣泛關注。二是社交媒體中的普通個體是重要的傳播主體,其既可通過二次創作弱化“烏合麒麟”作品的政治色彩,也可借助網絡社群、在線社區等引發政治議題的公共討論,實現數字新聞漫畫作品的裂變式傳播。
四、結語
當下,數字新聞漫畫已成為新聞報道的一種形式和工具,在傳遞政治觀點、引導社會輿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國內插畫師團隊“烏合麒麟”通過兼具諷刺性、隱喻性的視覺符號對新聞事件進行表達和評議,呈現出良好的視覺效果、傳達出鮮明的政治立場。隨著“烏合麒麟”漫畫作品的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青年插畫師加入創作隊伍,以數字漫畫的形式在各個平臺進行積極發聲,為新時代中國國際話語權的提升注入豐沛的能量。
(作者系河北傳媒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1]柯澤,李榮,郝麗華.視覺傳播視域中的網絡輿論研究——視覺傳播與網絡輿論關系研究的理論邏輯與現實邏輯[J].湖北社會科學,2018(09).
[2]馬利娟.數字新聞漫畫對外傳播的現狀及反思:以《BCI》為例[J].新聞論壇,2021(03).
[3]劉一丁.中國新聞漫畫[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
[4]李湘珩,林剛.新媒體環境下我國數字新聞漫畫國際傳播優勢、路徑與發展策略[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2(09).
[5]楊定都.數字新聞漫畫的國際傳播價值——以烏合麒麟作品《和平之師》為例[J].對外傳播,2021(01).
[6]趙如涵,羅晨.國際傳播中的視覺修辭與新聞實踐:基于《查理周刊》的新聞漫畫研究(1969-2020)[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1(09).
[7]季乃禮,茹素巖.數字新聞漫畫的網絡政治傳播價值及策略研究[J].學習論壇,2022(01).
[8]楊季鋼.讀圖時代我國網絡新聞漫畫視覺化傳播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5.
【編輯:孫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