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25日,慶祝新中國成立一周年前夕,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舉行了第一屆全國戰斗英雄和模范代表大會。時任第三野戰軍25軍75師223團連長劉仁香參加了這次盛會,同與會代表一起受到了毛澤東、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9月26日,正值中秋佳節。晚上,毛澤東主席等在北京飯店宴請參加會議的英模代表,劉仁香榮幸地與周恩來總理同坐一席。當周總理得知身邊坐著淮安籍的劉仁香和他的戰斗經歷后,高興地說:“敢情我們還是老鄉喲,聽說你們部隊用步槍打下了敵人的飛機,這真是壯舉!”
用步槍打下飛機,的確是一大壯舉。其實,劉仁香參軍后,他所在部隊曾有過一次打下敵機的經歷。
1947年10月1日,華野東線兵團第2、7、9縱隊在膠濟線上的朱陽地區會師,第13縱隊在掖縣以南的大澤山地區牽制敵人。此時,敵膠東兵團侵占了10余座縣城,兵力被迫開始分散,有利于我軍將其分割圍殲。東線兵團決心抓住有利時機發起膠河戰役。當時,劉仁香所在團的番號是華東野戰軍第7縱隊21師61團,所在團隨縱隊進至膠河兩岸,擔負阻擊敵整編第9師和第156、212旅增援任務。10月3日,敵進入膠河東岸周家莊、毛李家莊一線構筑工事;7日,敵增援部隊以兩個旅的兵力向我7縱陣地發起攻擊。61團當即投入反擊,殲敵數百名,守住了陣地。當敵飛機轟炸61團2營陣地時,5連組織步、機槍對空射擊,擊落飛機1架,首創了用步槍擊落敵機的范例。

據劉仁香戰友周萬坤之子周建和回憶:“劉叔叔當年自己講述這段故事時,告訴我們敵人的飛機很是猖狂,飛得很低,給我們造成很大的傷亡。他們真的氣不過,就組織戰士們仰面朝天躺在戰壕里舉著槍,等飛機俯沖投彈和掃射時,就集中火力迎著飛機俯沖的方向,提前開槍射擊。”
劉仁香1927年2月18日生于淮安金湖銀涂鎮一戶貧苦農民家庭,從小給地主放牛,受盡欺壓。1941年,在全國抗戰最艱難的階段,14歲的劉仁香參加了新四軍,成了第2師5旅14團2營年紀最小的兵。領導看他聰明機靈,讓他在2營營部當通信員兼做偵察工作。
1943年6月中旬,劉仁香所在的2營6連在淮陰城以南、楊家廟以西的鹽河兩岸活動,一面對淮陰方向警戒,一面掩護我新開辟的區政府開展工作。16日傍晚,該連發現一架日機發生故障緊急降落。日機為盡快脫險,沿著地面沖進距離淮陰約5公里的鹽河邊。6連發現后,立即組織人員追趕日機,在相距200米時,2名日軍駕駛員倉皇逃跑。戰士們登上飛機,迅速拆下機槍、電臺,點火燒毀了這架飛機,迅速轉移。該連走了約5公里后,城內日軍發現飛機被燒毀,氣急敗壞地向火場胡亂射擊。6連的戰士們風趣地說:“鬼子在鳴槍歡送我們哩!”
就在2營6連燒毀日軍飛機后不久,在一次與日軍的戰斗中,營長派劉仁香去通知河對岸與敵人已激戰數日的6連撤退。劉仁香到達河邊時,發現敵人的迫擊炮和重機槍對河面進行了火力封鎖。為了傳達命令,劉仁香冒著呼嘯的子彈向對岸游去。上岸后,他不顧胳膊和胸部傷痛,爬過百米開闊地,終于到達6連陣地,傳達了上級命令。等敵人爬上6連陣地時,劉仁香和6連已安然渡河,到達對岸。之后,劉仁香又多次出色完成任務,得到上級的肯定和表揚。1943年,劉仁香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沖鋒陷陣,劉仁香多次負傷,他的左膀骨因傷折斷,部隊決定讓他復員,去后方安心養傷,可他在醫院沒住多久,竟戴著夾板回到部隊,繼續投入解放戰場上。
1946年10月,劉仁香參加了第一次漣水保衛戰。漣水是蘇北地區的重要門戶,也是聯系山東解放區與蘇中地區的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那時,劉仁香任2營營部通信班班長,他所在部隊番號是華中野戰軍第11縱隊32支隊。戰斗進行到25日中午,營部通往4連的電話線被炸斷,劉仁香奉命前去傳達營部“堅守待援”的命令。他帶著8顆手榴彈,冒著猛烈的炮火趕到4連陣地時,敵人又一次沖上來了,4連僅剩下12名傷員在堅持戰斗。他把傷員分成兩組負責左右兩側,自己一個人頂住正面。敵人距離劉仁香只有30米時,他向沖上來的敵群接連投出6枚手榴彈,左右兩側的12名傷員用機槍和步槍掃射,敵人大部被殲,跑回去的只有十幾個。
敵人的進攻被打退了,但僅憑12名傷員堅守陣地是困難的,此時2營已沒有援兵可調。劉仁香布置停當后,立即跑到支隊隊部報告。支隊長夏云飛稱贊劉仁香的機智靈活,當即令3營營長彭家祥率7連火速增援,由劉仁香帶路。當他們趕到陣地時,敵人已經突入2營陣地。彭家祥立即組織7連發起反擊,與2營協同打退了敵人,奪回了陣地。在硝煙還沒有散盡的戰場上,劉仁香一瘸一拐地在死尸中尋找活著的戰友。他看到,教導員李斌已經犧牲,還抱著一個敵尸不放;許多熟悉的戰友都沒有了呼吸,活著的都是渾身血污的傷員。營長劉建章肩膀和腿部受了傷,劉仁香忍著傷痛背著營長,找人來運送傷員。在11月5日的祝捷大會上,縱隊授予劉仁香“戰斗英雄”稱號。
1947年1月中旬,魯南戰役結束后,解放軍山東、華中兩大野戰軍合并組成華東野戰軍,主力集結于臨沂地區。劉仁香所在部隊改稱華東野戰軍第7縱隊20師59團。

2月15日,華東野戰軍采取誘敵深入的戰術,主動放棄華東解放區首府臨沂,準備在萊蕪地區包圍殲滅南下之敵。18日,華東野戰軍主力秘密抵達萊蕪周邊地區,欲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劉仁香所在部隊連夜奔跑數十里,在運動中完成對敵人的分割和包圍。2月20日,萊蕪戰役打響。23日下午,李仙洲的6萬突圍大軍全數落入華野的“大口袋”,野戰軍指揮部下達了總攻擊令,左右兩翼預伏的突擊兵團立即迅猛出擊。華東野戰軍第7縱隊主力沿敵西側平行追擊,20師59、60團直插南白龍,在大曹莊和林家莊一線戰前搶修的工事內向敵發起攻擊。
國民黨軍拼命突圍,企圖殺出一條生路。59團2營前方的一個土墻前,敵人在一挺機槍的掩護下成群地擁來,一枚手榴彈冒著青煙落在了營部通信班長劉仁香身旁。他迅即抓起即將爆炸的手榴彈,奮力向敵人投去。就在手榴彈爆炸的一剎那,劉仁香快速躍起,隱蔽在矮墻下面,乘敵不備突然站起來,伸手拖下滾燙的機槍,順勢用沖鋒槍一陣猛掃,打倒七八個敵人。他一面向敵人大喊“繳槍不殺!寬待俘虜!”一面向后面喊:“上來!上來!”其實后面一個人也沒有。50多個敵人嚇懵了,紛紛高喊:“別打了!別打了!我們投降。”當俘虜們放下武器來站隊時,才知道他們的3挺機槍、2門小炮、5支沖鋒槍和20多支步槍,是被一個只拿著一支沖鋒槍的小個子繳去的。

1949年北京飯店的中秋宴席上,周恩來夸獎劉仁香與戰友們用步槍打下飛機后,接著對他說:“這次來開會,你可以提一下個人愿望。”劉仁香一時語塞,這個問題他從未想過。面對總理真誠的話語,他不好意思地說:“我們只是體驗到打飛機的痛快,但還不知道坐飛機是啥滋味!”總理放聲大笑,說:“這點要求,我可以滿足你,但我還是希望今后我們都能坐上我們自己造的國產飛機!人民勝利了,但你們的任務還很艱巨,軍隊不但要參加國防建設,還要參加地方經濟建設,以最短時間,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10月2日的大會閉幕式上,中央軍委授予劉仁香“全國戰斗英雄”稱號。總政治部為宣傳英雄模范的先進事跡,促進軍隊的發展建設,專門編輯出版了《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紀念刊》。
劉仁香回到部隊后不久,抗美援朝戰爭就打響了。1952年8月23日,劉仁香所在的團從福建前線奉命秘密北上至江西上饒集結,改番號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4軍74師221團,北上輯安(今集安),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先后參加了平康前線防御作戰、金城戰役等,歷經九死一生。
劉仁香的軍人生涯,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他戰功卓著,曾榮獲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四等功5次、團級戰斗模范2次、團級戰斗英雄1次。1950年6月,劉仁香被第三野戰軍授予“華東一級人民英雄”;10月獲“全國戰斗英雄”榮譽稱號,被授予三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三級解放勛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1981年,軍隊落實領導干部年輕化、知識化要求,上級領導征求時任70師副參謀長的劉仁香意見,他淡然地說:“回江蘇老家,葉落歸根,我很早就有這個想法。”劉仁香攜全家回到鎮江部隊的干休所。此后的日子里,他擔任了小學的校外輔導員,給學生們講當年的戰斗故事,深受孩子們的歡迎。
2006年7月5日,劉仁香因病醫治無效在江蘇逝世,享年80歲。
(劉義寶,金湖縣退休干部、劉仁香侄兒;劉宇庭,南通大學醫學院學生、劉仁香侄孫)
責任編輯:侍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