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農業企業為在市場中占據優勢地位,都在積極發揮農產品的品牌效應,通過優化設計農產品的包裝標識,向消費者傳遞品牌文化。農業企業應根據農產品包裝標識現狀,明確創意思路,加強對包裝標識的創意設計,豐富包裝標識的文化與審美內涵,完善農產品包裝質量信息追溯機制,將生態環保理念融入設計環節,實現對農產品包裝標識的創意應用。
一、 農產品包裝標識現狀
調查研究發現,外部包裝標識是向人們展現農產品關鍵信息的重要途徑,包括生產信息、儲存條件信息、質量安全信息等,其能為運輸、流通工作提供支持,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避免農產品在后續的宣傳與銷售過程中遭遇二次污染,幫助農產品生產企業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拉近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從當前產品包裝標識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農產品包裝有待優化。
(一)農產品缺乏相應的質量信息追溯機制,信息追溯渠道不夠暢通
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包裝標識上的信息不全面,消費者難以通過包裝標識上的信息對農產品的質量進行準確判斷,無法充分發揮包裝標識的應用價值。在通常情況下,臍橙、蘋果等水果類產品容易出現這一問題。以臍橙為例,其果肉豐滿、水分充足、口感較甜,深受當地消費者的喜愛。企業通過網絡渠道提高了臍橙的知名度,但電商銷售模式的局限性使消費者只能通過網絡了解產品,無法更好地了解產品質量。企業往往使用外觀簡陋的快遞盒進行臍橙的包裝,而沒有在上面標注產品信息和商標信息,這樣做雖然節約了成本,卻不利于品牌價值的提升,甚至會造成一定的質量安全隱患。
(二)農產品包裝標識信息繁多,整體設計比較粗糙
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銷售企業,都要在包裝上準確標注農產品名稱、產地、生產日期等內容。部分企業由于缺乏認知,在外部包裝上將有關農產品的全部信息展現出來,導致信息內容較多且雜亂,消費者難以抓住關鍵信息,從而無法正確認知農產品。
(三)農產品包裝標識設計未融入文化元素
在設計包裝標識時,應注重文化設計,在分析品牌定位的基礎上,打造品牌文化,營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但目前部分企業由于品牌意識薄弱,并未認識到包裝標識與品牌形象的緊密聯系,僅以追求美觀為目的進行設計,存在同質化現象,導致包裝標識難以彰顯農產品特色,甚至直接影響農產品的營銷效果。
(四)農產品包裝標識未強調生態性,農產品包裝存在生態污染的問題
在標識方面,企業未特別標示包裝材料的環保特性,如使用可降解、可回收材料。傳統農產品包裝更注重市場營銷效果,忽略了對環境的影響。傳統農產品包裝大多采用塑料與不可降解材料,這些材料在后期處理時無法降解,最終會對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增加了垃圾處理的難度。
二、 農產品包裝標識的創意設計
(一)增強農產品名稱的創意性
企業在設計農產品包裝標識時,應注重名稱的創意性,在向消費者展示農產品本質屬性的同時,突出農產品特色,提高農產品辨識度。以蘋果為例,一款產品以“蘋果”命名,而另一款則命名為“高山蘋果”。再比如芒果,將其命名為“1650芒果”。這種別致的農產品名稱可以更好地吸引消費者。在設計師的幫助下對農產品進行包裝設計,尤其是從包裝上的字體和圖案入手,將其與產品形象緊密聯系起來。因此,在設計外包裝時,應盡可能利用新科技,遵循環保的原則,加強對可降解材料的使用,同時兼顧材料的防腐與防潮性能。
(二)完善農產品包裝質量信息追溯機制
企業應構建信息化管理系統,由系統平臺整合農產品的各類信息,包括原材料信息、檢測信息、包裝信息等,這不僅能實現源頭管理,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全面性,還有利于在后期追溯農產品質量。同時,可采用條形碼管理的形式,以條形碼來轉化復雜的信息,并確保條形碼與農產品相對應。消費者通過掃描條形碼,即可看到農產品的相關信息,明確農產品的質量情況。農產品包裝質量追溯機制的構建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快捷的信息查詢渠道,在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的同時,能夠贏得廣大消費者的信賴。
(三)在包裝標識設計中融入審美與文化內涵
農產品包裝應滿足最基本的標識要求,企業應借鑒國內外優秀創意案例,在包裝設計中融入審美與文化內涵,讓包裝看起來更加美觀實用。為了更好地豐富包裝的文化內涵,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突出包裝設計的歷史人文特征,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經濟價值。高口碑的包裝是穩固消費市場的有效手段,企業應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滿足其消費情懷,深入挖掘農產品的生產制作特色,從生產歷史、生活習俗等部分入手,讓文化內容凸顯于包裝上。以茶為例,茶葉的制作、茶藝蘊含著較為豐富的傳統文化,茶道融合了儒家和佛教的思想,如今已經演變為民族禮俗。在包裝設計環節,企業應根據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將農產品設計的文化內涵和農產品的本質特征相結合,兼顧農產品包裝設計的實用性和消費者的精神享受。
2.突出包裝設計的區域性特征。由于農作物的生長依賴特定的土壤與氣候條件,所以農產品的包裝設計應凸顯其區域性特征,將區域文化與包裝設計相結合,提升農產品的文化品牌效益。例如,西北地區的紅高粱與長江下游地帶的稻谷,其地理位置的不同決定了農產品的不同,包裝可根據區域特征加以設計,在凸顯包裝文化內涵的同時,傳播區域文化。
(四)加強對農產品包裝標識的生態設計
農產品的包裝標識設計需要遵循相應的原則,如和諧共生原則。包裝的生態設計始終強調將生態學和環境理論學有機結合,從而促進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設計時應重視對生產期間資源的高效利用,加強對廢棄物的妥善處理,防止農產品包裝給環境造成污染。此外,企業應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這一原則體現在原材料、生產制造、包裝使用與處理等各個環節。企業應選擇環境友好的包裝原材料,如可再生或可降解材料。對企業應包裝進行輕量化設計,選用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從而減少廢棄物。
企業應基于鄉村振興背景進行農產品包裝標識的生態設計,注重品牌設計與傳播,向社會大眾傳遞環保理念。品牌標識設計應做到對品牌核心價值的傳達,激發消費者的情感共鳴,且包裝設計還要呈現農產品種植和生產期間的鄉村文化背景,傳達品牌故事,為農產品和消費者建立良好的情感聯系,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度。在品牌故事傳播環節,企業應保持農產品的獨特性,提升品牌市場競爭力,發揮社交媒體平臺的作用,有效傳遞產品品牌信息和包裝標識的生態特點,實現農產品包裝特色的可視化傳播。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農產品包裝設計需要強化創意思路,增強企業品牌意識,通過有效的設計使農產品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符合消費者的實用性、審美性,同時保障食品安全。企業應通過豐富包裝標識設計的審美與文化內涵,提高產品名稱的創意性,進而提高產品銷量,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作者簡介:張琪(1988— ),女,河南項城人,本科,農
藝師,主要從事農產品質量管理和綠色農產品推廣工作。
(責任編輯" " 劉沛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