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字書寫不僅是學生表達和交流的基礎,更是增強民族認同和文化認知的重要途徑。從小學低年級學生漢字書寫現狀出發,針對學生書寫興趣不足、課堂氛圍不活躍以及書寫結構不規范等問題,提出通過游戲化練習、設置書寫展示角和分解教學漢字結構等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書寫興趣,培養規范書寫習慣,提升漢字書寫能力,增強文化認同感,從而為實現素養培養目標提供支持。
關鍵詞:規范漢字書寫;文化傳承;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
作者簡介:蘇鳳芬(1979—),女,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陽光新城學校五象嶺北校區。
一、前言
我國教育部門高度重視中小學漢字書寫教育,出臺了多項政策以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和文化素養?!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要求,小學低年級學生應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做到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并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2024年10月9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的通知》,強調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坐姿和執筆姿勢,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實現全面發展。規范漢字書寫教育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表達能力的關鍵內容。此類政策旨在通過規范化、系統化的教育路徑,幫助學生形成扎實的語文基本功,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規范漢字書寫的意義
(一)有助于中華文化的傳承
規范漢字書寫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傳承意義。漢字不僅是語言的載體,更是中華文化的象征,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與哲學思想[1]。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學生語言學習的啟蒙階段,規范漢字書寫教育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漢字的結構、形義及文化內涵。通過學習規范漢字,學生不僅能掌握書寫技巧,更能感受到漢字與中華文化的緊密聯系,從而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教師通過規范漢字書寫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歷史演變、結構美感及蘊含的哲理,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文化認同,這不僅是傳統文化的延續,更是文化傳承的生動體現。
(二)有助于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
規范漢字書寫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接觸藝術和文化審美的重要窗口。漢字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規范書寫不僅注重對筆畫和結構的掌握,更注重對字形美感的體驗。通過規范書寫,學生能夠感知字形的平衡與對稱、筆畫的起伏與流暢,進而培養審美意識[2]。尤其在低年級階段,規范漢字書寫教育不僅能幫助他們培養書寫技能,更能激發他們對藝術的興趣,使他們逐步形成對美的敏感性和欣賞能力,這對全面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具有深遠意義。
(三)有助于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
規范漢字書寫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培養嚴謹的學習態度。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的書寫習慣尚未固定,規范書寫要求學生按照標準的筆畫順序、字形結構書寫漢字,從而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長期的規范書寫訓練有助于學生在寫字時保持專注、耐心,避免出現錯別字[3]。通過規范漢字書寫的訓練,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度和自我約束力能得到有效提升,這將為他們未來的學業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三、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規范漢字書寫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書寫學習興趣不高
低年級學生天性活潑、好動,難以長時間集中精力進行書寫練習,加上書寫過程重復枯燥,書寫活動缺乏吸引力,導致他們對規范漢字書寫缺乏興趣[4]。對于剛接觸漢字的學生來說,規范的筆畫和結構要求較高,需要較強的手眼協調能力,部分學生因此產生畏難情緒,逐漸失去學習動力。此外,部分教師在課堂上未能有效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缺乏個別指導和及時反饋,導致學生在書寫過程中沒有獲得足夠的支持,逐漸失去自信心和興趣,書寫變得機械化,缺乏積極性。
(二)課堂缺乏良好的書寫氛圍
規范漢字書寫不僅是一項技能訓練,更是一種文化體驗和美學享受。如果課堂缺乏對書寫的重視,學生很難從書寫中感受到漢字的獨特價值。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側重于字帖臨摹與機械練習,忽視了書寫環境的美化和書法文化氛圍的營造,使課堂失去應有的文化感染力[5]。部分教師對書寫教學的投入不足,常將其視為語言教學的附屬部分,導致課堂氣氛單調,學生對書寫活動缺乏興趣。還有部分教師在課堂中未能通過有效的組織和鼓勵,讓學生意識到書寫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作業,更是一個自我表達與藝術創作的過程。缺乏良好的書寫環境,也讓學生無法從周圍的示范和激勵中獲得學習的動力,最終限制了學生能力素養的發展。
(三)學生漢字書寫結構不合理
小學低年級學生常出現漢字書寫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嚴重影響書寫效果。一些學生在書寫時對漢字結構、偏旁部首的比例和位置掌握不準確,導致字形失衡、布局不均。還有一些學生過于關注筆畫順序,忽略了字形整體的布局和比例,導致字形不整齊,缺乏美感。結構不合理的書寫不僅影響漢字的規范性,還會導致學生形成錯誤的書寫習慣,從而降低書寫速度與效率,影響書寫質量。
四、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提升規范漢字書寫教育質效的措施
(一)融入游戲化練習,激發書寫興趣
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上,教師可通過一系列具體的游戲化書寫練習,有效激發學生對漢字書寫的興趣。比如,教師可引入“漢字闖關”活動,通過設定逐級遞進的書寫任務,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漢字書寫的基本技巧。第一關可設置為“基礎筆畫關”。教師先通過視頻示范或白板演示展示不同筆畫的標準寫法,隨后讓學生在練習冊、沙盤或白板上完成橫、豎、撇、捺等基本筆畫的書寫。為增強趣味性,教師還可引入計時器,并設計“限時完成”任務,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筆畫書寫,以獲得“基礎小達人”稱號和獎勵貼紙。第二關可設定為“偏旁部首關”。教師在關卡開始前向學生介紹常見的偏旁部首,并利用拼圖卡或部件卡,讓學生將不同的偏旁部首組合成具體的漢字,如“口”與“鳥”組成“鳴”,“山”與“夕”組成“歲”等。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漢字的結構關系,教師可將學生分組(3—4人一組),合作完成漢字的組裝和書寫。成功通過關卡的學生會獲得“偏旁闖關英雄”的稱號及獎勵徽章。第三關可設定為“完整漢字關”,讓學生挑戰書寫更為復雜的多筆畫字,如“樹”“美”“春”等。教師可在教室內張貼“闖關進度表”,記錄每個學生的闖關情況。進度較快的學生可以幫助其他同學,每個成功闖關的學生都會獲得“漢字闖關小勇士”的榮譽稱號,從而讓全班學生都能體驗到書寫的樂趣與成就感。教師需在闖關過程中逐步糾正學生的筆順、結構等問題,增強學生規范書寫的意識。
此外,教師還可引入“字謎猜猜看”活動。該活動旨在通過猜謎游戲幫助學生理解漢字的結構和含義,增強書寫的趣味性。例如,教師先展示一個由偏旁部首組成的謎題,提示學生“此字與谷物相關”。學生在提示下猜出是“稻”字并完成書寫后,教師展示該字的書寫步驟和文化內涵,使學生不僅能理解字形結構,還能感受到漢字的文化底蘊。為了增強參與感,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出題,通過小組競爭的方式完成字謎書寫任務,表現優異的小組可以獲得“漢字小達人”稱號。
(二)設置“書寫展示角”,營造良好書寫氛圍
為了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書寫氛圍,教師可在班級角落設置“書寫展示角”,展示學生的優質書寫作品,增強書寫活動的儀式感和激勵性。首先,教師可以為展示角設定多層次的激勵機制,結合學生的不同書寫水平設立多種獎項,如“字形美觀獎”“筆畫規范獎”“進步之星”等,讓更多學生有機會在展示角中看到自己的作品。這樣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增強學生對規范書寫的信心,避免只有少數書寫優異的學生獲得展示的機會。同時,每一件作品都配上簡短的點評,讓學生明確自身的書寫優勢和有待提升的地方。其次,教師可以設定“小講解員”角色,每周由一名學生負責在展示角前為其他同學介紹本周的優秀作品。通過交流、觀察,學生不僅關注到書寫的結果,還能理解書寫過程中如何追求規范與美觀。這種互動展示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討論和模仿中提升對漢字書寫的認識,逐步內化規范書寫的標準。再次,展示角還可以與學生的書寫目標設定相結合。教師可為每個學生制定個性化書寫目標,定期檢查并展示其進展。例如,展示角中可設“目標達成區”,專門展示那些在書寫上取得明顯進步的作品。由此,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進步,激發不斷提升規范書寫的動力。最后,展示角的設置可以融入學?;虬嗉壍恼w文化建設。例如,在班級內開展“書寫周”活動,每周圍繞一個漢字書寫主題展開,配合書寫展示角的內容,讓書寫活動滲透學生的日常生活,在潛移默化中涵養學生文化品格。
(三)分解教學漢字結構,提升書寫規范性
為提高低年級學生對漢字結構的認識,教師可采用分解教學策略,設計筆畫和部首練習,通過逐步拆分、組合漢字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漢字的結構特征,提升其書寫規范性。第一,教師可開展“部首分解練習”活動,將漢字的部首和主體分開進行書寫練習,以便學生準確掌握結構布局。以“河”字為例,首先,教師在白板上將左側的“氵”和右側的“可”分開書寫,并用不同顏色標示兩部分的位置。教師解釋“氵”應占據米字格左側三分之一的空間,“可”應位于右側并保持對稱。其次,學生在米字格練習本上逐步進行分解練習:先書寫“氵”,確保偏旁緊湊且稍偏下方,再練習“可”,要求其向左對齊并保持平衡。教師可提供帶有“河”字虛線輪廓的米字格練習紙,學生在虛線引導下描繪“氵”和“可”的位置,確保漢字布局規范。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巡視指導,針對書寫位置不準確的學生進行個別提示,幫助其糾正部首與主體位置的偏差。最后,教師設置“位置配對”環節來加強學生對部首和主體部分準確布局的理解。教師在黑板上展示多個“河”字書寫模板,每個模板的“氵”部或“可”部位置和比例不同。學生需要從中選擇出符合規范結構的模板,并在米字格中進行臨摹。完成后,教師對比學生的選擇結果,逐一分析其優缺點,強調左右結構漢字中偏旁和主體的合理位置關系。通過這種配對練習,學生在觀察、判斷和動手操作中進一步掌握部首與主體的正確布局,提升書寫的規范性。第二,教師可引入“漢字重組挑戰”活動。此活動旨在幫助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加深對漢字整體結構的理解,提升書寫的準確性和規范性。教師提前準備一些漢字部件卡片,如將“樹”字拆分為“木”和“對”兩個部分的卡片。在活動中,教師將學生分組,每組領取分解后的部件卡片?;顒娱_始后,學生需要將部件卡片拼組成完整的“樹”字,并在米字格中完成書寫。教師設置時間限制,營造緊張感,增強趣味性。最后,教師提供漢字書寫的標準提示,如“偏旁與主體的比例”“左右部分的對稱性”“筆畫間距的協調”等,鼓勵學生自行檢查并反思自己的書寫,找出需要改進的部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這些標準討論自己的拼組體驗,思考在書寫過程中遇到的結構問題以及如何改善。通過這種活動方式,學生可以在相互交流中獲得反饋,進一步明確漢字的結構要求和規范性,加深對偏旁和主體布局的理解。在自主反思中,學生增強了對漢字結構的掌控能力,提升了書寫規范性。
結語
本研究分析了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的現狀及解決措施,揭示了規范漢字書寫在教學實踐中的核心價值。研究表明,規范漢字書寫不僅是一項教學任務,更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自信的綜合培養,體現了書寫藝術與文化傳承的深度融合。教師應通過更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書寫體驗,充分發揮規范漢字書寫在文化傳承中的教育功能。未來,應結合具體教育環境,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并引入信息技術手段,拓展漢字書寫教育的創新路徑。
[參考文獻]
郭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規范漢字書寫策略[J].教育界,2024(27):86-88.
楊政仁.漢字書寫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培養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24(20):37-39.
施喬菲.小學語文漢字書寫有效指導策略初探[J].讀寫算,2024(22):38-40.
王欣夢,張征.小學低年段寫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品位·經典,2021(13):170-172.
李皓.妙筆如何生花:小學語文書寫教學策略初探[J].文學教育(下),2019(10):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