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穴位貼敷與情志護理對硬膜下血腫清除術后患者疼痛程度、神經功能、不良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泰興市中醫院接受硬膜下血腫清除術治療的60例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完成分組,對照組30例患者接受中醫情志護理,研究組30例患者接受中醫情志護理聯合穴位貼敷護理,均護理干預14 d。比較兩組患者護理12 h及1、2、3、5 d后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護理前、護理14 d后生活質量、神經功能及不良情緒評分,護理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護理12 h及1、2、3、5 d后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均逐漸降低,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與護理前比,護理14 d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均升高,研究組均高于對照組;與護理前比,護理14 d后兩組患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均降低,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護理期間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均Plt;0.05)。結論 中醫穴位貼敷聯合情志護理應用于硬膜下血腫清除術后患者中,可緩解患者術后疼痛,加快神經功能恢復,調節患者術后不良情緒,提升生活質量,且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硬膜下血腫清除術 ; 穴位貼敷 ; 中醫情志護理 ; 神經功能 ; 不良情緒 ; 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722.1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5.07.0123.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5.07.039
硬膜下血腫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主要與腦動脈瘤、顱腦外傷等因素有關,屬于最常見的顱內出血。隨著患者病灶體積的增加,將會對患者腦組織造成壓迫,造成神經功能損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針對硬膜下血腫保守治療的療效有限,主要是采用手術進行治療,硬膜下血腫清除術則是治療該病的有效手段,能夠直接為患者清除病灶,改善患者病情,挽救患者生命[1]。手術治療后,患者還需要接受較長時間的照護才能完全恢復。常規護理干預主要是飲食、教育及藥物指導,能夠發揮的作用有限,無法很好地改善患者預后。中醫認為,硬膜下血腫屬于“頭部內傷病”范疇,頭部受傷后,腦脈受損,陽氣虧虛,津液失布,內生痰濕,久郁生熱,損傷腦絡。通過對患者實施中醫情志護理干預,能夠強化對患者心理狀態的干預,消除其負性情緒,對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具有較好的幫助,但是其對患者的生理機能的調節作用卻有限[2]。穴位貼敷作為中醫特色療法,通過對患者的太陽穴、風池穴及內關穴進行貼敷,可通經活絡,促進氣血運行,調節患者的身體機能,改善患者的康復效果,從而取得更為理想的預后[3]。但目前兩種護理方法聯合干預的報道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醫穴位貼敷與情志護理對硬膜下血腫清除術后患者疼痛程度、神經功能、不良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泰興市中醫院接受硬膜下血腫清除術治療的60例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完成分組。對照組30例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32~70歲,平均(52.16±7.51)歲。研究組30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35~71歲,平均(51.85±7.3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實用神經病學》 [4]中硬膜下血腫的相關診斷標準;⑵符合硬膜下血腫清除術手術指征;⑶凝血、循環機制正常。排除標準:⑴合并血流動力學紊亂;⑵合并精神疾病;⑶合并惡性腫瘤疾病;⑷合并嚴重器質性病變。本研究經泰興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術后均接受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夠了解術后的注意事項,強化其自我管理能力。結合患者的身體狀況,為其制訂合適的飲食計劃,確保其獲取足夠的能量。同時,根據患者的術后疼痛情況,采取合適的鎮痛措施,必要情況下,遵照醫囑給予其口服鎮痛藥物。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藥物進行治療,講解用藥的注意事項,避免其擅自調整藥物的用法、用量。對照組在此基礎上聯合中醫情志護理:⑴在患者入院后,為其營造一個寧靜舒適、整潔溫馨的病房環境,并能夠與患者進行親切細致的溝通,獲取患者的信任與配合;⑵術前為了使患者能夠保持穩定的情緒,可以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放松訓練,幫助患者取仰臥位,引導其放緩呼吸,為患者播放喜歡的音樂(以輕柔、溫和的音樂為主),利用溫柔的語言結合按摩,幫助患者調整自己的狀態,消除其負面情緒;⑶在完成手術后,根據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與表現,靈活運用喜悅、激怒、驚恐、憂思等情志調節手段,為患者制訂個性化的情志調理方案。例如,對于陷入憂郁情緒的患者,可以采用“喜”幫助克服“悲”,用歡笑驅散悲傷,踐行古老的“悲以喜勝”智慧,并且,通過與患者進行深入細致的對話,全面了解患者的內心世界;⑷鼓勵患者自我反思,勇敢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以耐心引導的方式,促進醫患之間的良好溝通,因勢利導,幫助患者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與積極面對的心態,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患者內在的自我療愈能力,運用情感共鳴、場景模擬及暗示性引導等巧妙方法,激發患者的自我意識;⑸強化患者積極情緒,釋放并轉化消極情緒,引導患者走出困境的意識,建立正向反饋機制,從而使患者能夠建立治療信心。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穴位貼敷護理,具體內容為:穴位貼敷使用的藥物包括藿香、白芷、乳香、黃芪等多種藥材,將每種藥材按照等比例(1∶1)進行配比,制作時可以按照每樣藥物10 g的劑量進行制作,利用多功能粉碎機(永康市速鋒工貿有限公司,型號:YB-2500A)處理5 min,使其徹底混合為粉末,將藥粉與適量的清水、天然蜂蜜調和為糊狀,取2 cm厚,36 cm2(6 cm×6 cm)的藥糊,均勻涂抹在醫用膠布上,并需要在藥糊周圍放置塑形棉圈,對患者的太陽穴、風池穴及內關穴進行貼敷,且需要通過醫用膠布進行固定,4~6 h/次,1次/d,確保藥效深度滲透。兩組患者均接受連續14 d的護理干預。
1.3 觀察指標 ⑴疼痛程度。使用視覺模擬量表(VAS)[5]疼痛評分評估患者護理12 h及1、2、3、5 d后疼痛程度,總分1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⑵生活質量。使用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6]評估患者護理前、護理14 d后生活質量,包括一般健康狀況、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精力、情感職能等8項,各項總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好。⑶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評估患者護理前、護理
14 d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總分42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⑷不良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8]評估患者護理前、護理14 d后焦慮、抑郁情況,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SD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其中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3分及以上為重度抑郁。⑸并發癥發生情況。統計護理期間患者硬膜下積液、顱內積氣、肺炎、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總發生率為各項并發癥發生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不同時間點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比較 護理12 h及1、2、3、5 d后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均逐漸降低,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與護理前比,護理14 d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均升高,研究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與護理前比,護理14 d后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焦慮、抑郁評分均降低,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護理期間對照組患者發生硬膜下積液2例,顱內積氣2例,感染1例,肺炎3例,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6.67%(8/30);研究組患者發生顱內積氣1例,肺炎1例,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6.67%(2/30)。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20,Plt;0.05)。
3 討論
硬膜下血腫的發病與頭部受到劇烈撞擊或擠壓等外傷有著密切的關聯,這種情況將導致患者腦組織與硬腦膜之間的血管破裂,血液積聚在硬腦膜下腔,從而導致患者發病。針對該病采用硬膜下血腫清除術治療具有顯著的優勢,能夠直接為患者清除血腫,防止其病情進展。但為了鞏固手術治療效果,還需要結合良好的護理干預措施。中醫認為,硬膜下血腫為惡血、瘀血所致,治療應以活血化瘀為主,但同時還認為硬膜下血腫患者的情志與機體的病理、生理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系,情志失調容易引發硬膜下血腫患者出現氣血紊亂、陰陽失調,進而影響疾病的發生和進展。中醫通過情志護理,調節患者的情志狀態,可以間接促進臟腑功能恢復,加速患者的生理康復過程,使其能夠更快恢復健康[9]。但是,單純的中醫情志護理,對患者病情的直接改善作用有限,難以很好地發揮中醫護理干預的作用。
穴位貼敷屬于中醫特色干預措施,可以利用中藥藥物,對患者的特定穴位進行刺激,且可以使藥物中的有效成分經皮膚吸收,能夠直接對患者的相應部位產生作用[10]。通過將該干預措施與中醫情志護理相結合,應用于行硬膜下血腫清除術治療的患者,則具有獨特的作用,能夠發揮理想的療效。穴位貼敷可以有效加快患者的血液循環,調節其新陳代謝,能夠促進傷口愈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尤其是穴位貼敷療法能夠輔助患者調控血壓、促進血腫的吸收,促進術后積液的吸收,從而加速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11]。此外,穴位貼敷可以通過刺激患者的穴位,激發機體內源性鎮痛物質的釋放,如內啡肽,可有效減輕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適度,調節患者因疼痛引發的不良情緒,不僅有利于患者術后的休息和睡眠,還可以改善因疼痛引發的應激反應,促進患者整體狀態的改善,提高術后生活質量[12]。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護理后研究組患者VAS疼痛、NIHSS、SAS、SDS評分均降低,生活質量評分均升高,這提示中醫穴位貼敷聯合情志護理可緩解硬膜下血腫清除術患者術后疼痛,促進神經功能恢復,調節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量。
中醫情志護理能夠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調節,采用“音樂療法”、中醫特色情志護理等手段,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煩惱、焦躁情緒,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負面情緒給患者帶來的影響,從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復;而穴位貼敷所用的藥物多具有扶正祛邪、調和氣血的功效,通過刺激患者穴位,可以激發和增強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其對外界侵襲的抵抗力,從而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13]。通過將兩種護理手段相結合,能夠取得較理想的協同作用,改善患者的術后康復效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期間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這提示中醫穴位貼敷聯合情志護理應用于硬膜下血腫清除術中,其安全性較高。
綜上,中醫穴位貼敷聯合情志護理應用于硬膜下血腫清除術中,可緩解患者術后疼痛,加快神經功能恢復,調節患者術后不良情緒,提升生活質量,且安全性較高。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后續可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為硬膜下血腫清除術患者的臨床護理提供更為全面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張笑, 銀銳, 李鵬濤, 等. 神經內鏡硬膜下血腫清除術與鉆孔引流術聯合尿激酶治療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腫療效對比[J]. 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 2024, 24(6): 455-460.
左建云, 王楠楠, 李立麗. 五行音樂聯合中醫情志護理在改善肺癌患者術后疼痛中的作用[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24, 43(5): 902-906.
李潔, 梁韡斌, 朱云中, 等. 中藥穴位貼敷護理在腦出血術后氣管切開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 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2, 25(6): 66-69.
呂傳真, 周良輔, 洪震, 等. 實用神經病學[M].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4: 155-156.
楊蕊, 朱雪泉, 肖樂, 等. 視覺模擬評定量表與抑郁癥狀快速評估量表的一致性研究[J].中國醫刊, 2018, 53(8): 918-921.
田豐, 喬鑫鑫, 張洋. 信息 - 動機 - 行為技巧模型干預對腦出血患者術后SF-36評分自我效能評分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21, 24(9): 807-811.
毛云飛. 顱內動脈瘤患者經翼點鎖孔入路顯微手術治療的有效性及對患者NIHSS評分的影響[J]. 當代醫學, 2021, 27(27): 20-23.
李振秀, 王玉宏. 延續性護理對喉癌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及SDS、SAS評分影響分析[J]. 系統醫學, 2021, 6(12): 190-193.
劉君會. 耳穴壓豆聯合中醫情志護理對腦梗死后抑郁患者負性情緒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華養生保健, 2024, 42(3): 32-34,"38.
李麗, 王淑芳, 俞劍敏, 等. 中醫情志護理聯合中藥穴位貼敷用于無痛結腸鏡檢查術的臨床觀察[J]. 中國當代醫藥, 2024, 31(34): 179-183.
劉艷霞, 陳曉陽, 胡仕祥. 穴位貼敷聯合中醫情志療法對硬膜下血腫清除術后患者神經功能改善及心理狀態、生活質量的影響[J].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2, 39 (5): 1110-1115.
王春梅. 消癌止痛散穴位貼敷聯合埋針療法對結直腸癌術后患者疼痛以及胃腸功能的意義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4, 18(5): 123-126.
周明麗, 張娟, 王松慧. 中藥穴位貼敷聯合康復護理對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免疫功能及胃腸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9, 39(13): 3124-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