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優化鄉村旅游空間格局有助于促進鄉村高質量發展,是鄉村振興背景下推動“農文旅”融合的重要手段。研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458個鄉村旅游地為研究對象,利用ArcGIS空間分析軟件,結合最近鄰指數、地理聯系率等多維測度方法,對其類型及空間分異規律進行探究。研究發現,廣西鄉村旅游地類型豐富,可以劃分為自然風景、特色文化和休閑農業3類;旅游地整體分布呈現“兩核多點”的趨勢,休閑農業類分布最為集聚,自然風景類分布較為分散;良好的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發達的河流水系、完善的交通路網和豐富的城市客源對鄉村旅游開發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農文旅融合;鄉村旅游地;空間分異;廣西;旅游開發
中圖分類號:F323"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5)07-0094-04
Abstract: Optimizing the spatial layout of rural tourism can boost high-quality rural development and foster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culture, and tourism. This study examines 458 rural tourism sites in Guangxi using ArcGIS spatial analysis, along with nearest-neighbor index, geographic linkage rate, and other multidimensional methods to explore their types and spatial pattern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Guangxi's rural tourism types fall into three categories: natural scenery, cultural heritage, and leisure agriculture; the sites exhibit a \"two-core,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with leisure agriculture concentrated and natural scenery dispersed; favorable topography,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water systems, and urban resources positively impact rural tourism.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鄉差距擴大,農村地區普遍面臨著人口減少、產業空心化等問題。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建設“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為鄉村振興賦能。鄉村旅游作為“農文旅融合”的核心,承載著鄉村振興的重要使命。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祖國南疆,地形地貌多樣,擁有“甲天下”的自然風光和燦爛的民族文化,鄉村旅游資源豐富且發展潛力巨大。因此,本文以廣西為例,對自治區內鄉村旅游地進行歸類和空間分異特征研究,并從區位交通、地形地貌、經濟發展等多方面對影響其空間格局的因素進行系統分析,以期厘清廣西鄉村旅游資源發展優勢與瓶頸,為優化鄉村旅游空間格局,推動自治區農文旅協調發展提供理論依據與科學建議[1]。
1" 研究區域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廣西是我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位于云貴高原東南邊緣,兩廣丘陵西部,與越南、貴州、云南等地相鄰,擁有良好的生態地理條件和豐富的旅游資源。研究結合國家和自治區農業農村部(廳)、文化和旅游部(廳)等官方網站公布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等名錄,對數據進行搜集與篩選[1],剔除重復數據,得到廣西區域內各級旅游示范點458個。參照GB/T 18972—2017《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標準,結合張江峰等[2]學者的研究成果,根據廣西自然條件和實際情況,將其劃分為休閑農業、特色文化和自然風景3類。其中,休閑農業類是指包含休閑農莊、水果產業園、觀光農場等,以農業體驗觀光、田園風光為主導的鄉村。特色文化類指以人文景觀為核心的鄉村,包括傳統村落、歷史名村、民族村寨等。自然風景類指如重點風景區、森林公園、康養基地等所在的以自然景觀、生態環境為特色的鄉村。
1.2" 研究方法
研究通過ArcGIS軟件構建鄉村旅游示范點矢量數據庫,運用最近鄰指數等空間分析方法對其空間分異特征進行探究,并通過地理聯系率等計算方法探究各要素對其空間分布的影響,所用到的空間分析方法如下。
1.2.1" 最鄰近指數
最鄰近指數是用于評估空間點分布均勻程度的指標,計算方法為公式(1)和公式(2)[3]
式中:R為最鄰近指數,rj為距離理論值,n為樣本數,A為研究區面積,rq為實際平均值,D為平均每個研究區域所分布的樣本數量。若Rgt;1,呈均勻分布,R越接近0,分布越集中。
1.2.2" 地理集中指數
地理集中指數是衡量要素集中程度的指標,計算方法為公式(3)[4]
式中:G為地理集中指數,n為區域內地級市的數量,Pi為第i個地級市鄉村旅游地數量,Q為鄉村旅游地總數,G在0~100范圍內取值越大,集中程度越高[5]。
1.2.3"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分析主要用于描述研究要素的空間分布、集聚特征以及對其周圍影響強度,計算方法為公式(4)
式中:Fn(x)為核密度估計值,n為鄉村旅游點數量,x為距離。Fn(x)越大,點要素分布越集中[5]。
1.2.4 變異系數
多邊形變異系數CV通常被用來分析點要素的空間變化,計算方法為公式(5)
式中:CV為變異指數,s為多邊形的面積。若CV≤33%,呈均勻分布,若33%<CV≤64%,呈隨機分布,CVgt;64%,呈集中分布[6]。
1.2.5" 地理聯系率
地理聯系率是衡量兩要素在地理分布上聯系緊密程度的指標,計算方法為公式(6)
式中:L為地理聯系率,n為廣西區域內地級市的數量,Si為各地級市鄉村旅游數量占比,Pi為其他要素在該地級市的分布占比。L值越大,表示鄉村旅游地分布受該要素影響越顯著。
2" 鄉村旅游地空間分異特征
2.1" 鄉村旅游地結構分析
根據以上分類標準,對區域內鄉村旅游地情況進行統計。由鄉村旅游類型結構圖(圖1)所示,休閑農業類鄉村旅游數量最多、占比最大,這與近年來廣西政府接連發布的《廣西休閑農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等一系列法規政策有關,政策強調大力提升休閑農業發展水平,從戰略上推進了這類鄉村旅游地的建設。特色文化類148個位居第二,源于廣西擁有豐富多樣的傳統村落文化遺產及嶺南文化、紅色文化和壯族、瑤族等多民族文化。并且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振興促進條例》等文件明確提出,廣西要整合鄉村文化和旅游資源,加快發展鄉村特色文化旅游產業,對優化特色文化類鄉村旅游地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雖然廣西有“世界的寶庫”之稱,擁有令人嘆為觀止的山水風光和獨特的喀斯特地貌,但由于其自然景區大都連在一片,面積大數量少,并且很多以觀光為主的景區都面臨著產業融合的問題,導致自然風景類鄉村旅游地占比最少,僅有129個。
從分布來看,區域內各市數量分布差異較大。其中桂林數量最多,其次是南寧,崇左數量最少,且休閑農業類鄉村旅游地只有3個。從類型上看,自然風景類和休閑農業類占比前3的均為南寧市、桂林市和河池市,3個地區鄉村旅游類型豐富,且呈現多元化發展;桂林市和來賓市特色文化類占比最大,其余各地分布較為均勻。此外,各地區鄉村旅游發展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如百色市、貴港市和柳州市休閑農業類數量遠遠高于其他幾類,而防城港市、來賓市和賀州市則是特色文化類占主導,其余各地區3種類型數量差別不大,發展較為均衡。
2.2" 空間格局分析
運用ArcGIS軟件對全域鄉村旅游地進行核密度分析顯示,鄉村旅游地在廣西區域范圍內整體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其中東北—西南區域分布較集中,西北區域數量較少且分散,總體形成“兩核多點”的分布態勢。兩核是指以桂林和南寧為核心的集聚區,多點是指以每個地級市為核心,在周圍形成一圈相對集中的分布區域,其中崇左分布密度最小,且集聚區域在崇左與河內交界處。為了對上述結論進行驗證,通過公式(1)和公式(2)計算得到全域鄉村旅游地最鄰近指數值為0.53,值小于1,說明其布局屬于凝聚型,在空間上存在明顯的集聚現象。進一步采用泰森多邊形進行變異系數計算,得到CV值為89.17%,由于CV值大于64%,進一步證明廣西鄉村旅游地空間分布呈集聚狀態。
從不同類型分布來看,休閑農業類密度最大,呈現出以南寧—玉林—桂林為核心點,河池—柳州—貴港、百色—崇左為集聚帶的“三點兩帶”分布格局。自然風景類密度次之,呈現出多中心,小集中大分散的空間分布模式。特色文化類分布相較于以上2類來說更為均勻,呈現桂林—賀州—貴港、玉林—欽州—北?!莱歉邸蠈帪楹诵牡亩鄺l帶式分布。通過公式(3)對各類型鄉村旅游地的地理集中指數進行計算結果見表1,休閑農業類和特色文化類G值遠遠大于G0,說明這兩類鄉村旅游地分布較為集中;而自然風景類G<G0,分布較為分散。
3" 廣西鄉村旅游地分布影響因素分析
3.1"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影響鄉村旅游地分布的重要因素,廣西山地多,地勢起伏大,不同地勢的日照、氣溫、土壤等條件都有所不同,對鄉村的選址及農業生產方式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鄉村旅游地的空間分布。將鄉村旅游點與地形地貌疊加分析可知,廣西大部分鄉村旅游地更傾向于分布在東南部的山地平原和河谷平原,這類區域高程多在800 m以下,坡度小于15°,地勢較為平緩,以陽坡為主,陽光照射條件較好。西北部靠近云貴高原,山地眾多,不利于鄉村旅游點的形成與發展,分布的鄉村旅游點數量較少。
3.2" 河流水系
水源不僅是一個村落得以生存延續的基礎,更能為鄉村提供良好的景觀資源,是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條件之一。廣西境內水系縱橫,為探究其與鄉村旅游地分布之間的關系,對廣西境內主要湖泊、河流以不同距離為半徑進行多環緩沖分析。結果見表2,近九成的鄉村旅游地分布在靠近河流3 km范圍內,且距離河流湖泊越近,分布的鄉村旅游地數量越多??梢?,河流水系對于鄉村旅游地的分布影響巨大。
3.3" 區位及交通因素
3.3.1" 與中心城市距離
與區域內政治、 經濟和交通等方面具有較強輻射力的城市的距離是衡量鄉村區位優勢的重要指標[7]。本文以廣西14個地級市作為中心城市,對其不同范圍內分布的鄉村旅游地進行緩沖區分析,結果見表3,近60%的鄉村旅游地分布在距離中心城市60 km的范圍內,且距中心城市越遠,鄉村旅游地分布越少。
3.3.2" 公路密度
交通體系與旅游發展息息相關,由于廣西鄉村旅游的特殊性,大部分地區未實現高鐵直達,只能驅車前往。因此本文以廣西交通局公布的截至2022年各市已建成公路里程數據為例進行雷達圖分析,以探究交通因素對鄉村旅游地分布的影響。由圖2可以看出,桂林市、百色市和河池市鄉村旅游地數量眾多,但公路密度排名卻很靠后,這些城市的部分地區交通較落后,與外界的連通性相對較弱,因此保留下來了大量未被破壞的自然景觀和傳統村落,鄉村旅游資源稟賦條件較好,開發潛力較大。貴港市、南寧市和玉林市公路密度較高,鄉村旅游地個數也較多,這3個地區均是以休閑農業類鄉村旅游地為主,交通越完善,越有利于農產品的運輸,也更有利于此類鄉村旅游地的發展。
3.4" 經濟及社會因素
為了探究經濟及社會因素對鄉村旅游地分布的影響,運用公式(6)對鄉村旅游地分布與廣西各市2022年GDP、廣西5A級旅游景點、廣西三批傳統村落聯系程度進行計算,由表4可知,地理聯系率L分別為99.83%、99.46%、99.60%??梢?,經濟及社會條件與鄉村旅游地分布之間存在顯著的關聯性,經濟基礎好的地區,民眾對于發展鄉村旅游意愿較為強烈,發展能力也較強。從另一方面來說,經濟條件發達的地區,其各方面配套也相對更加完善,更有益于鄉村旅游的發展。
4" 結論
本文以廣西壯族自治區458個鄉村旅游地為研究對象,分類型對其空間格局和影響因素進行多維度探究,得出以下結論:
1)廣西鄉村旅游地可以劃分為自然風景、特色文化和休閑農業3類。其中,休閑農業類數量最多,其次為特色文化類,占比32.31%,自然風景類數量最少。這與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力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文旅”融合的戰略導向相符合。
2)廣西鄉村旅游地分布呈現以桂林、南寧為中心集聚區,各地級市為次中心集聚區的“兩核多點”態勢,在空間上存在明顯集聚現象。整體而言,東北—西南區域鄉村旅游地分布較集中,西北區域鄉村旅游地數量較少且分布較為分散。
3)3種類型鄉村旅游地分布趨勢各不相同。其中休閑農業類集聚程度最高,呈現出以南寧—玉林—桂林為核心的“三點兩帶”分布格局。特色文化類集聚程度次之,呈現多條帶分布。其中,桂林—賀州—貴港集聚帶分布密度最大,百色—崇左集聚帶分布密度最小。受地形地貌和交通條件的限制,自然風景類鄉村旅游點在區域范圍內分布沒有明顯集聚態勢,主要呈現出多中心,小集中大分散的空間分布格局。
4)廣西鄉村旅游地的空間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區位交通及經濟發展條件的影響。得天獨厚的地形及土壤條件更有利于鄉村旅游點的形成與發展;豐富的水資源不僅是鄉村得以延續的基礎,也為發展旅游提供了較好的景觀條件;發達的交通同樣也是旅游發展的重要基礎,尤其是對于休閑農業類鄉村而言;靠近中心城市,會吸引更多的城市客源,也會影響鄉村旅游地的分布;經濟條件越發達的地區,其各方面配套相對更加完善,為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林梓,肖剛.湖南省鄉村旅游類型及其空間格局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3,44(12):131-141.
[2] 張江峰,李治兵,楊建春.山西省鄉村旅游資源空間結構分析與優化[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3,44(6):243-252.
[3] 張詩語,何峰,胡曉慧,等.河北省鄉村旅游地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23,46(2):103-112.
[4] 朱中原,王蓉,胡靜,等.基于網絡信息的江西省鄉村旅游地吸引力評價及空間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20,29(8):1713-1722.
[5] 王秀偉,李曉軍.中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的空間特征與影響因素[J].地理學報,2022,77(4):900-917.
[6] 胡金龍,滕耀寶,樊亞明,等.廣西壯族自治區傳統村落空間分布及影響因素分析[J].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21,41(3):580-588.
[7] 郭艷萍,劉敏.基于POI數據的山西省旅游景區分類及空間分布特征[J].地理科學,2021,41(7):1246-1255.
作者簡介:楊鑫(1998-),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鄉村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