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代昆
四川省藝術院東坡書畫研究院研究員。一級美術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法研究院藝委會會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四川省書法家協(xié)會篆刻委員會副主任、理論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書學學會副會長,四川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政協(xié)書畫研究院書法專委會委員,成都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成都市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團顧問,成都市政協(xié)書畫院藝委會委員。作品曾多次入選國際、全國大展。
鄧代昆先生的草書作品字里行間予人強烈的節(jié)奏韻律,這從他彈跳紛飛的筆觸,激越軒昂的結體,欹峭干練的篇章營構中皆可見一斑。朱和羹《臨池心解》云:“作書貴一氣貫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應,打疊一片,方為盡善盡美。即此推之,數(shù)字、數(shù)行、數(shù)十行,總在精神團結,神不外散。”從鄧代昆筆筆斷、筆筆連,或連而忽斷、斷而忽連的筆勢往來中,可見鄧代昆先生深諳朱公此言之機巧。特別是他“鳥躊在飛、獸駭將馳”的點畫意態(tài)中,更把人帶入一種“奇拔、豪達、變化從心”的自由境界。
鄧代昆的草書筆勢以欹勝出,他常能通過頻繁的筆尖方向變化迅速調(diào)整筆鋒,然后順勢啟動下一鋒勢并順勢將點畫寫得神完氣足。筆鋒如此點、挑,構成了鄧代昆先生“異態(tài)翩然”的構字造型,但因其氣韻的貫通,所以他騰擲而起的飛來行往的筆跡并未影響其作品整體的風神。這正應了周星蓮《臨池管見》所說:“作字之法,先使腕靈筆活,凌空取勢,沉著痛快,淋漓酣暢,純?nèi)巫匀唬豢伤甲h。能將此筆正用、側用、順用、重用、輕用、虛用、實用,擒得定,縱得出,遒得緊,拓得開,渾身都是解數(shù),全仗筆尖毫末鋒芒指使,乃為合拍。”鄧代昆先生的草書作品,是周星蓮此語的精辟注解。
鄧代昆的草法結體受其筆法的映帶很深,他在“用筆生結構,結構生章法”“平正、險絕、平正”之間走出了一條“道”,滿眼放之,其結字既峻秀、生動,而又幽若深遠,煥若神明。他的字態(tài)造型在回展右肩,或長舒左足,或峻拔一角中晾曬著自己的心跡,這常讓觀賞者的心緒竟也跟著他蹁躚的結字造型一起激蕩。古人云“草貴蕭散”,但從鄧代昆先生的作品中可看出,其繩墨規(guī)矩并不合于此理,他的草書結體更多的是以疏散為風神,以嚴密為老氣,而結密又為構形法則的主流,這正是他草書結字風格的個性。
“分間布白,四面停勻,八邊具備”是古人予我等之輩的篇章營構法則。鄧代昆先生于此自有他的心解與獨特體悟。從作品中可看出,他的章法形式變化很大,空間感很強,時間感很明顯,兼之先生妙于篆刻,巧于用印,故能使作品整體面貌別有一番情致在心頭。在篇章營構上,他發(fā)揮“分間布白”的空間理論“大膽伸縮,敢于留白,破踐空間”,隨其行勢相承起伏,將作品平面重新“四面停勻,八邊具備”。因而,他的這種“分間布白”,更多的是感覺形態(tài)上的“停勻”與“具備”,這似乎更接近藝術的“書,心畫也”的藝術本質(zhì)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