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澍寧
四川省藝術院東坡書畫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人物畫專委會副會長,四川美術學院墨華藝術研究會秘書長,成都市文化館副研究館員。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美展、中國畫名家邀請展等,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個人畫展。曾榮獲第八屆全國“群星獎”優秀作品獎,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優秀作品獎,中國西部大地情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銅獎,首屆全國青年國畫年展銀獎等。
在我的眼中,范澍寧先生似乎是一個特殊的人物畫家,他令我感到不知所措。讀其作品始終需要感悟,需要深愛其中的韻味。換言之,我從他的作品中不難發現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源源不斷、頻繁的藝術沖動。我不知道怎樣才能表達自己對這位藝術家的敬意,只知道:畫家應以畫說法,以畫說話。
開拓題材領域不只是提供新的具象,更重要的是通過具象和具象的超越表現創作主體的新的感受,追求詩的意蘊的新層次。在我的認知深處,優秀的人物畫家,其創作應傾注長期的感情積蓄,融進生活的挫折后造就的深沉的詩心,其主觀素質與客觀生活一致,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契合,即別林斯基所言:“一切要看主體賦予題材什么意義來決定,一切要看題材通過幻想和感覺,被什么思潮,什么精神所貫穿來決定。”范澍寧先生竟是一個熱心介入生活的畫家,他創作的作品參與意識表現得十分明顯與凝重。我讀《藏女》系列作品,就讀出了畫家對生活深入感知的藝術體現和深沉韻律的藝術把握。這些作品,皆以肖像的藝術形式寫之,也許有人會認為它過于簡單、單純、簡潔,可當我們認真讀之,便會從那單純里讀出熱情,從那詩性中讀出沉思,從那精辟處讀出人生滄桑,從那熱烈、深沉、凝重的藝術風采里讀出主觀性、情緒性、哲理性的詩性品格。我以為,范澍寧先生人物畫創作的追求、主觀感受的釋放是與外化的藝術手段結合在一起的,他筆下的人物不僅僅是具象,更是一種詩之意蘊的審美意識。
從人物形象到形成藝術意象,劃清了寫生與寫實的界限、表現與再現的界限,由“意度”游心藝境,已臻達情之所至,任筆揮灑,似有神助之境界。范澍寧先生對自己的創作有著十分清晰且深刻的認知。他說:“意象、心象、精神、氣韻,中國畫以寫意為象,應舍去繁雜的真實細節,洗練、概括、渾厚,以筆情墨趣表現對象的神韻,給人以精神的碰撞而非再現物象的狀態。”諸如其人物畫《藏民》系列作品,畫家就不獵奇,不做作,不故弄玄虛,不搔首弄姿,而是在平凡的人物小景里寫出無限的天地,散發出濃郁的生活氣息,開掘出深湛的人生哲理。
宗白華有云:“中國哲學就是‘生命本身’體悟‘道’的節奏。”范澍寧先生以他飽蘸濃情的筆意吐述著心中的激情,把對人生的強烈感懷,化為了詩情與哲理,凝聚在作品中。其人物畫創作踐行,為我們展示出了瞬間永恒的精神世界,幽微而深邃,雄奇而博大,恬淡而和諧,超逸而空靈。我愿為這位與我同有過軍旅生涯經歷的畫家鼓與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