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秉偉
四川省藝術院東坡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特約館員,四川當代書畫院副院長,成都畫院畫師。
施秉偉是一個用書寫的態度進行繪畫創作的畫家。在施秉偉的水墨繪畫中,那種不囿于客觀物象的筆墨,通過書寫性的自洽線條,表達著率性的自由人格。
在水墨繪畫中,創作者常常以“寫”作為一種繪畫形態,而不是以“畫”作為創作形態,其中的含義在于表達一種藝術的方法論見解,這是對一種藝術狀態的符號借用,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以書入畫”。就施秉偉的水墨繪畫來說,我們明顯不能單純地用“以書入畫”的概念來理解,盡管他的繪畫中不乏書法的趣味。施秉偉的繪畫是一種內心情感的自然而隨性的流露,是其心性的圖像外化,能夠將內心情感、心性自然生發出來,以達到率性自然、悠游曠達的境界,除書法而外,就是以書寫的態度繪畫,即所謂寫畫。施秉偉正是這樣一個畫家。從施秉偉的繪畫中,我們能夠看到他那些隨意、靈動、不疾不徐、仿佛無心而為的筆墨線條中,流露出的超然藝術狀態,一種在意而非在形的神游。這正應了石濤那句:夫畫者,從于心者也。
施秉偉傾向于以書寫的自恰線條進行情感敘事,所建構的水墨作品中,充分表現了施秉偉超越現實的神游自在。這樣的繪畫狀態,內斂而涵泳,恰是一個由性情決定的結果。這樣的境界,必然是一個心無掛礙、超脫塵俗的人所心儀的精神狀態。施秉偉的繪畫在造型上的立場,也只是剛好達到繪畫移情造型邊界的恰當性要求,是那種“假借”式的符號借用。這種借用目的在于用客觀的物象表現其筆墨的張力,表現筆墨的結構性象征意義,有著解釋的意圖。在繪畫造型中,施秉偉充分展示了其書寫性的繪畫特質,一種逸筆草草的造型要素將具有同質性的筆墨組合為一種有型的結構關系,并在這種結構關系中肆意地展示其空曠綿長的至柔至剛的藝術力量,綿長柔韌、飄逸靈動,恰恰暗合了道家“大象無形”的哲學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