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磊
四川省藝術院東坡書畫研究院研究員。一級美術師,四川省詩書畫院專職畫家、人物畫工作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成都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館特約研究員,四川省工筆畫學會書記副會長,成都市當代工筆畫研究會書記副會長。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留洋歸國畫家以西方現實主義手法創作藏族主題繪畫,開啟現代藏族題材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文藝必須為人民大眾服務”的號召下,正式開啟了藏族題材創作的篇章。美術家迫切表現現實、深入生活,開始在西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描繪民族政策給藏區人民帶來的新生活,黃胄、石魯、周昌谷等人為代表,作品聚焦翻身農奴、社會建設與民族團結。改革開放后,創作轉向個性化與多元化,藝術家關注人文精神與審美覺醒,以藏地生活場景、宗教文化、民族服飾為主題,融合傳統潑墨技法與西部色彩,形成“西部風”“黃土情”的獨特面貌。
藏族地區獨特的地域生態環境造就了藏民勇敢、勤勞、淳樸的民族特性。畫家表現藏族題材需超越表象,提煉民族精神內核。中國人物畫創作中,情感不僅是從生活到藝術的橋梁,更是構成作品的主要因素和繪畫創作的原動力。藏族題材寫意人物畫對一個畫家的要求不僅是具備扎實的造型和熟練的筆墨技巧,更要求畫家要有強烈的民族認同、敏銳的藝術感覺和脫俗的精神世界。如李伯安歷時多年完成《走出巴顏喀拉》,以水墨巨作展現藏族生活的艱辛與精神力量。梅墨生強調“藝術源于生活”,創作者需深入藏區,體悟風土人情與信仰,方能挖掘民族之魂。
二十世紀以來,中國畫最突出的進步體現在人物畫方面,人物畫造型的準確性和強有力的表現力是傳統人物畫無法比擬的。少數民族題材中國畫數量和質量也都有了較大發展,尤其以表現藏族題材的繪畫更為常見,但也暴露出了諸多問題。一是題材表現形式的單一化,表現主題較為雷同,構成畫面的各種因素“符號化”現象嚴重,繪畫形式較為單一,甚至成為一種定式,缺失了生動鮮活的生活氣息和藝術經驗,也失去了作者在自己的創作中的獨立語言,內美、意境的獨特性被符號消解。藝術家需結合考古、民俗等多學科知識,深挖文化內涵,突破形式定式。二是傳統民族精神的缺失,部分作品的表現內容仍滯留于表層,過度追求多元、多變等,忽視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人文精神的關注,缺乏深層次時代精神的灌注和民族文化的發掘。藝術家應立足本土文化,融合東方哲學意象,在師法自然與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探索多元表達。
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守正創新”,藏族題材創作需強化地域性與時代性,以深入生活的真實體驗為根基,才能創作出兼具藝術深度與感染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