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詩書畫院專職畫家、人物畫工作室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評審評委,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成都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曾榮獲四川省“金熊貓”獎先進個人(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大文藝項目扶持和精品獎勵。
2025年3月13日上午10時,由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現代藝術雜志社主辦的“文藝百家”工程·文藝講壇2025年第3期(總第87期)美術專場在成都市泡桐樹小學(天府校區)開講。特邀四川省詩書畫院專職畫家、人物畫工作室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錢磊為觀眾帶來《筆墨當隨時代——淺談中國當代人物畫創作》的主題講座。
本次講座圍繞“中國人物畫的演變史”展開,通過“歷史脈絡梳理+經典作品解析+當代創作實踐”三維架構,為觀眾展開一場跨越五千年的丹青對話。人物畫在中國繪畫領域里歷史最悠久,也是與社會生活和文化發展最為密切的繪畫形式,往往體現著“成教化、助人倫”的特殊作用。
講座伊始,錢磊首先通過人面魚紋彩陶等圖像,揭示原始時期人物畫的功能性特征。隨后聚焦先秦時期,以《人物龍鳳帛畫》的出土為例,論證了人物畫在此階段獨立成科的重要歷史節點。及至漢代,畫像石和壁畫如《打虎亭漢墓壁畫》等,充分展現了人物畫的進一步發展和多樣化趨勢。
進入魏晉南北朝,人物畫更多地表現了對生活的興趣,具有“悟對通神”的藝術效果。在繪畫形式上,人物畫以長卷為主,構圖十分飽滿,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錢磊以顧愷之《洛神賦圖》為案例,解析了這一美學突破。
隋唐五代鼎盛,政治紀實、大家頻出。唐代是封建社會的頂峰,人物畫也在唐代前后迎來發展的鼎盛時期。如: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閻立本的《步輦圖》、張萱的《搗練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等,創作了眾多風格各異、技藝精湛的人物畫作品。這些作品以宮廷貴族為題材,密切關注生活,展現了唐代封建社會的頂峰風貌。
宋代,人物畫出現了兩個重要轉折:一是題材上突破了傳統限制,開始描繪平民階級的生活場景和社會風俗;二是表現手法上追求神似而非形似,簡筆水墨畫應運而生。其中,《清明上河圖》被譽為中國風俗人物畫的高峰之作,錢磊特別強調,其“虹橋”一節的船難場景,既具現實主義批判色彩,又展現了高超的構圖技巧。
然而,元、明、清時期,人物畫逐漸衰落,仿古風盛行。盡管明四家中的唐寅、仇英,他們的畫作仍然以歷史題材為主,但技法上仍脫離不了“仿古”。到了清代,隨著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的加入,人物畫在融合與創新中尋求新的突破,逐漸形成了新的創作主流。
近現代畫壇雖處于風雨飄搖之中,但也涌現了一批杰出畫家。錢磊講道,以齊白石為代表,他既堅持人物畫的傳統,又大膽創造出雅俗共賞的新型風格。而徐悲鴻用西方技法改良中國畫,對近現代的中國畫家有很大啟發。在解析徐悲鴻的《愚公移山》時,錢磊講道,“這些裸體人物的肌肉解剖完全參照西方人體結構,但衣紋處理仍保留了吳道子的筆意。這種‘中西合璧’理念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物畫的發展方向。”
講座中,錢磊以全國美展的人物畫作品為例,從文藝題材、工業題材、軍旅題材到都市主題、農村主題、兒童題材,以及重大歷史事件和民族生活等各類人物畫主題,深入剖析了當代社會對人物畫發展的啟示。從單人畫到雙人畫,再到群體人物作品,錢磊深入淺出,為觀眾詳細講解了人物畫的構圖技巧與方法,如S線、八卦、留白、曲線繪畫、負形等手法,呈現了一幅幅豐富多彩的當代人物畫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