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發展歷程是一部人類創造力與智慧的壯麗史詩。從遠古洞穴壁畫中樸拙而神秘的圖騰,到今日數字藝術領域里光怪陸離、變幻莫測的盛宴,藝術始終是記錄時代、表達情感、傳遞思想的重要載體。回顧2024年,本刊謹記作為黑龍江藝術文化的重要傳播者,從繪畫、設計、書法,到音樂、戲劇、影視等追尋展現多元化答案的使命。聚焦黑龍江在“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的歷史性突破,圍繞展示此次全國美展人民性、先鋒性、個體性的藝術發展觀:關注對藝術賦能、遺址再現性等設計策略的新需求,開拓敘事模式優化傳播帶來的深刻變革的新媒介思考:回顧電影業的興起與轉向作為經濟的、文化的現象,對近代大眾休閑娛樂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廣泛影響展開進一步研究;音樂方向集中對個體的現狀梳理,發現學者們多學科研究的態勢,呈現出跨學科的研究范式。
新時代藝術的世界也隨之翻開了全新的篇章。期刊既要面對幾千年的文化傳統,又要面對新媒介、新技術、新文化形態等時代境遇。本年度“藝術史”欄目著眼歷史、哲學的宏闊視野,挖掘藝術背后復雜故事和深刻文化邏輯與社會動因,打破期刊研究學科較多導致的視野局限: “藝術理論”欄目在既有研究疆域拓展出新的課題,以更加開放和創新的姿態實踐跨學科研究的可能,將積極探索藝術理論與時代精神、集體認同感、民族凝聚力等社會文化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這些現象如何通過跨媒介的方式得以延續和發展: “藝術教育”欄目重于深化對國內外各藝術院校的教學資源的異同點和特色優勢,推進更多元、更完備的教學框架; “藝術管理”“藝術趨勢”欄目對藝術與社會、文化、科技等關系網絡多面的緊密關系,即與中國藝術界及所處社會環境的深度挖掘研究,探索人類精神與文化的深度和廣度。
總體上,顯現關乎當代藝術實踐跨越多個領域的創作過程與多維度的審美體驗,不同文化元素之間的相互滲透與借鑒,以及抓住時代語境下對中國藝術傳統及體系的傳承與發揚:在媒介復雜性視域下對感知與技術(創作)、技術(創作)與社會之中藝術形式深度交融的動態互構關系理解,和對藝術理念、藝術語言、藝術傳播方面的理性思考:將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品格,嵌入探索構建更加開放、多元、包容的藝術生態的新路徑。展示社會價值共同體建構,為不同群體與異質文化之間的對話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