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指導下,堅持人民主體性原則,構建我國鄉村文化振興體系更加意義非凡。通過分析鄉村文化振興所面臨的挑戰,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同鄉村文化振興的結合不緊密是限制鄉村文化進一步發展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須鞏固先進文化理論即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在鄉村地區的理論指導地位,將人民主體性原則貫穿于鄉村文化發展的始終,持續推動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與鄉村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在二者互動和整合創新的過程中,不斷圍繞鄉村民眾進行文化創作,促進中國鄉村文化的現代化轉型,實現以鄉村民眾為中心的鄉村文化的現代化發展。同時,應積極推動鄉村傳統文化的重塑,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的精華的同時,讓本土鄉村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滋養國民心靈的精神食糧。文化興則國運興,對于鄉村而言,文化的繁榮不僅是地方精神文明發展的鮮明標志,更是推動國運昌盛的關鍵力量。農業承載著國家繁榮和民族復興的重任,是我國得以發展的根本所在,作為傳統農業大國,“三農”問題一直是關乎我國國計民生的重要著眼點,而鄉村振興戰略正是應對這一系列挑戰的關鍵樞紐。在此背景下,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指導下的鄉村文化振興是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使廣大農民群眾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關鍵路徑。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尤其是將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與鄉村文化振興的結合顯得尤為迫切。
先進文化理論賦能鄉村文化振興的深層解析
鄉村文化的含義及其價值意蘊
鄉村文化是基于鄉村特有的地理環境與社會環境形成的區別于城市文化的實踐產物,是鄉村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所形成的為鄉村居民傳承和發展的精神文明成果。作為從鄉土社會誕生的獨特文化,鄉村文化不僅承載著鄉村發展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基因,更具有豐富的價值意蘊。首先,鄉村文化是維系鄉村秩序的精神紐帶。鄉村文化是鄉村居民在歷史實踐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的價值規范與行為準則,由于地理環境不同,鄉村文化發展態勢呈現多元,但就其本質上,都是維系鄉村居民集體認同的精神支柱。其次,鄉村文化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鄉村文化歷經歷史的沉淀,承載著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包括民間文藝表演、民俗活動以及倫理綱常等,為后世鄉村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借鑒。最后,鄉村文化是構建鄉村居民文化自信的重要驅動力量。鄉村文化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受眾人歡迎,為鄉村居民的文化自信的建立貢獻力量。通過深入挖掘鄉村特有文化,讓鄉村文化“走出去”能夠增強鄉村居民們對于自身文化的認同感,進而有效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的進程。
先進文化理論賦能鄉村文化振興具有必然性
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作為具有科學性、革命性以及前瞻性的先進文化理論,深刻揭示了文化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因此,深入領悟馬克思關于文化發展的思想精髓,把握其核心要義,緊密結合我國發展實際,有利于為當下的鄉村文化建設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為鄉村文化發展指明方向,促進鄉村地區的整體發展。同時,鄉村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承文化基因、維系社會價值共識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1.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為鄉村文化振興奠定理論及實踐基礎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生命線在于群眾路線,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在鄉村文化建設中具有適用性與指導性。伴隨鄉村文化發展進程加快,鄉村居民作為文化發展主體力量的作用越發凸顯,隨著時代的發展,鄉村地區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多元,其內容與呈現方式的多樣化需求也日益豐富。而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強調了文化的歷史性和社會性,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在鄉村文化建設中強調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將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與鄉村地區獨特的鄉村文化相結合,催生出了一系列貼合鄉村實際的文化成果,為鄉村地區人民提供更富時代特征的文化資源,如“農家書屋”等文化傳播陣地,極大地豐富了鄉村人民的精神生活,實現了鄉村水平的有序提高。
2.鄉村文化振興是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在中國的進一步實踐探索
鄉村文化振興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鄉村發展的重要支撐,因此,必須重視鄉村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戰略地位,培養出不僅具有基礎知識,還具備文化創造能力的新型農民,以適應新的時代下鄉村發展的需要。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一切跨越時代體系的要素都是基于當時特定環境下的需要而產生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思想理論與社會現實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因此,可以通過合理利用二者的關系來實現更好的發展。當前,鄉村文化發展面臨諸多機遇與挑戰,需要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先進意識形態的引領,因此,必須將其與現今我國鄉村文化振興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以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科學理論指導鄉村文化發展方向,提供百姓喜聞樂見的優秀鄉村文化,滿足人民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也要汲取優秀的思想,不斷壯大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內涵,為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在我國鄉村的發展做出時代化的貢獻。
先進文化理論下鄉村文化振興的培育目標
以馬克思先進文化理論為指導,鄉村文化振興的培育目標從個人到社會再到國家層面都被賦予了更為深刻的內涵,重視鄉村居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養鄉村居民文化素養,塑造良好社會新風,同時,以根植鄉土的特色文化助推國家文化強國建設。這些目標為鄉村文化重塑與發展提供了指引,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奠定文化根基。
提升鄉村居民個體生活質量與精神追求
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作為先進的文化理論,對鄉村文化發展具有指導意義。鄉村文化與鄉村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發展鄉村文化可以激發鄉村居民主體意識的覺醒。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指導下,發揮鄉村居民的主體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鄉村居民的需要,不斷完善鄉村文化服務體系,豐富文化產品供給,以滿足鄉村居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此外,先進文化理論下的鄉村文化能夠強化鄉村居民對鄉村新型倫理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基于傳統鄉村文化發展的倫理文化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必須在先進文化理論的指導下將倫理文化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構建鄉土特色又富有時代新型文化體系,在提升鄉村居民文化素養的同時,增強鄉村居民對鄉村文化的歸屬感,從更高層面上實現鄉村居民個體生活質量的提升與精神境界的滿足。
在鄉土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鄉村文化振興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鄉村文化建設的全過程當中,從培育家風、構建鄉風以及塑造民風三方面出發,通過家風鑄魂,傳遞時代聲音,借助傳承鄉土文化,構建文明鄉風體系,最后以滋養鄉村民風,增強鄉村居民凝聚力與向心力,培育具有時代特征與鄉土特色的價值觀念,推動先進文化理論在鄉村落地生根。
發展特色文化助力文化強國目標
在先進文化理論指導下發展特色鄉村文化,不僅有助于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更有助于文化強國建設。首先,深入挖掘鄉村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并將其賦予時代化元素的補充,有利于實現鄉村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形成地域文化品牌,使鄉村文化煥發新機,促進鄉村文化建設。其次,在多元文化沖擊的背景下,發展鄉村文化有助于促進城鄉文化融合發展,汲取城市的優秀文化,不斷完善本土文化,在增強文化自信的同時,增強鄉村文化的影響力。最后,發展特色鄉村文化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助力,將鄉村文化與國家整體文化發展戰略相融合,讓鄉村文化“走出去”,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鄉村文化,以鄉村文化助力文化強國建設。
新時代鄉村文化發展面臨的困境分析
鄉村文化振興指導理論的科學性待發展
長期以來,由于鄉村居民活動范圍相對受限,主要集中于村莊內部,信息獲取渠道相對匱乏,這種獲取信息的局限性不僅制約了鄉村居民的認知視野,還在潛移默化中使部分鄉村居民形成一種相對低迷的、保守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成為了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念在鄉村地區傳播的重要阻礙因素。此外,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短板,致使馬克思主義文化理念難以同地方特色文化深度融合,無法讓鄉村居民深刻感受二者融合下所帶來的物質與精神上的雙重滿足,致使當地鄉村居民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念的認知在短期內很難實現根本性質的轉變。
鄉村人民的主體作用發揮稍顯不足
鄉村居民長期駐扎在鄉村中,身上烙印著獨特的文化印記。在鄉村文化振興的過程中,鄉村居民的參與度直接影響到鄉村文化振興整體的成效。當前,仍存在鄉村文化內容和形式與農民的實際需求相脫節的現象,一方面,鄉村文化內容在表達上存在過度學術化傾向,一些晦澀的專業術語使得鄉村居民難以理解,無法引起當地鄉村居民的情感共鳴;另一方面,鄉村文化呈現的形式具有復雜性的特點,與鄉村居民的實際生活與習慣存在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鄉村居民關于文化的積極性的發揮,使鄉村居民在鄉村文化振興的主體地位的作用的發揮受到阻礙。
鄉村文化治理機制有待健全
文化的開發由于其自身的特質,其投入與回報之間存在落差,加之,政府對地方特色文化不能加以利用,難以實現文化賦能經濟建設,使地方財政頗有壓力。地方特色文化潤澤著當地百姓,融入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在挖掘地方文化的實際工作中,缺乏對文化價值的深入理解與闡釋,也不能靈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實踐指導,使當地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融合進程相對緩慢,難以形成具有影響力和引領力的文化氛圍。
先進文化理論賦能鄉村文化振興的路徑選擇
馬克思、恩格斯深入探析文化與社會發展之間的內在關聯,發現文化雖然基于一定的物質生產而產生,但是文化本身并非物質生產簡單的附屬品,而是具有相對獨立性的,這意味著先進文化對社會的生產方式的變革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具有積極的、能動的反作用,因此,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對鄉村文化發展的指導,不僅能深化鄉村文化發展內涵,還能為鄉村的全面發展提供積極力量。
1.健全馬克思主義思想引領效能
鄉村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指導下,實現鄉村文化創新發展與多元文化融合。在具體實踐中,可以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文化教育活動,傳承和發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使其更好地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需求,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基層干部作為鄉村文化建設的關鍵力量,也應完善自身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素養,要用接地氣的語言以及親身實踐將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宣傳到更多村民中,增強村民們對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認同感和接受度,確保鄉村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有機結合得以順利進行。
2.加大鄉村教育事業的資金扶持力度
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科學指導下,鄉村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強化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以滿足學生們全面發展的多元需求。為切實推動鄉村教育的發展進程,首先要增加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以有效保障精神文明建設、文化設施的興建以及文化活動的發展。通過持續穩定的資金投入,以及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指導,能夠使鄉村教育更好地為鄉村發展提供具有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和更為堅實的智力支持,還能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序推進注入強勁動力與保障,實現鄉村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全面繁榮。
3.健全鄉村文化治理體系
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深刻闡釋了鄉村振興與文化建設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關系,指出文化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支撐與核心動力。通過健全鄉村文化治理體系建設,有助于提升農村的文化軟實力和創新能力,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推進營造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提供保障。同時,在健全鄉村文化治理體系的過程中,搭建城鄉之間文化互動交流的橋梁至關重要。構建城鄉人才保障機制,吸引各地優秀人才投身鄉村文化建設,充分激活城鄉文化發展活力,這不僅有助于提升鄉村文化發展質量,還能切實增強鄉村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從而進一步激發鄉村文化治理的內在動力,為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在鄉村的傳播與發展筑牢堅實根基,有效促進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推動實現鄉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在鄉村文化建設中具有巨大的潛力與廣闊的發展空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鄉村文化建設的實踐中,要深入貫徹落實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理論和指導思想,加強對農村文化保護與發展的關注,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和推進注入強大動力。在未來的發展中,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將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繼續發揮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助力鄉村文化建設不斷邁向新的高度,為實現鄉村文化多維度、高質量發展以及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的思想保障和深厚的文化支撐,共同繪就鄉村繁榮的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