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聚焦于新冠疫情背景下家庭親密度對小學生短視頻使用行為的長期影響。通過對1169名小學生及其家長的問卷調查和訪談,結合SPSS 26.0軟件分析,研究發現:疫情居家隔離期間,家庭親密度與小學生短視頻使用行為顯著相關。高家庭親密度能夠有效減少小學生短視頻使用時長,降低沉迷風險,并優化內容選擇,且這種積極影響在后疫情時代持續存在。研究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科學指導,建議通過提升家庭親密度引導小學生合理使用短視頻,促進其健康成長。
關鍵詞:新冠疫情;家庭親密度;小學生;短視頻使用行為;長期影響
一、引言
1. 研究背景。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爆發以來,我國采取了居家隔離措施,學校停課,學生居家學習成為常態。小學生作為特殊群體,其生活和學習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一方面,居家隔離使小學生與家庭成員相處時間增加,家庭關系和親密度面臨挑戰與機遇;另一方面,線上學習和娛樂需求的轉移使短視頻在小學生群體中迅速流行。短視頻以其簡短精煉、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的特點吸引了大量用戶,但過度使用可能帶來視力下降、學習時間減少、接觸不良信息等問題。
2. 研究問題。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家庭親密度如何影響小學生短視頻使用行為?這種影響是否具有長期性?后疫情時代,家庭親密度與小學生短視頻使用行為之間存在怎樣的相互作用機制?如何基于研究結果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3. 研究意義。理論意義:本研究將家庭親密度與小學生短視頻使用行為置于新冠疫情這一特殊情境下考察,豐富了家庭親密度理論、兒童媒體使用行為理論以及疫情對家庭與兒童影響的相關理論體系。實踐意義:研究結果為家長提供了科學指導,幫助其通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提升家庭親密度來引導孩子合理使用短視頻;為教育工作者制定相關教育策略、開展媒介素養教育提供參考依據。
二、文獻綜述
1. 家庭親密度相關研究。家庭親密度是衡量家庭功能的重要指標,指家庭成員在情感、溝通、互動等方面的親密程度和凝聚力。研究表明,高家庭親密度能夠為兒童提供情感支持,增強安全感和自信心,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有效溝通,幫助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需求并給予恰當引導。
2. 短視頻使用行為相關研究。短視頻作為一種新興媒體形式,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研究指出,短視頻具有信息傳播迅速、內容形式多樣、滿足用戶碎片化時間利用等優勢,吸引了大量用戶,包括兒童群體。適度觀看短視頻可以拓寬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但過度沉迷可能導致視力下降、社交機會減少、學習和生活節奏紊亂等問題。
3. 疫情對家庭關系的影響相關研究。新冠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對家庭關系產生了多方面影響。一方面,居家隔離為家庭成員提供了更多共同相處的時間,有助于提升家庭親密度;另一方面,經濟壓力、健康擔憂和生活習慣差異可能引發家庭矛盾,降低家庭親密度。
4. 文獻綜述小結。現有研究對家庭親密度、短視頻使用行為以及疫情對家庭和兒童的影響進行了深入探討,但將三者結合,特別是從長期視角研究疫情背景下家庭親密度對小學生短視頻使用行為影響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拓展。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了1169名小學生及其家長作為研究對象,涵蓋城市、郊區和農村等不同地域類型,確保樣本的多樣性和代表性。
2. 數據收集方法。問卷調查法:自行設計《新冠疫情背景下小學生短視頻使用情況及家庭親密度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短視頻使用行為、家庭親密度及相關基本信息。共發放問卷1185份,回收有效問卷1169份,有效回收率為98.65%。訪談法:選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學生和家長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圍繞家庭相處模式變化、短視頻影響及家長引導方式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共進行118次訪談。
3. 分析工具。運用SPSS 26.0統計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對訪談資料采用內容分析法,分類編碼并提煉關鍵主題。
四、研究結果
1. 小學生短視頻使用行為的現狀。使用普及率:100%的小學生在疫情期間接觸短視頻,92.6%的小學生目前仍經常使用短視頻。使用時長:30分鐘以內占55.3%,30分鐘至1小時占24.5%,超過1小時占20.2%。內容偏好:娛樂搞笑類(46.9%)、動畫動漫類(26.8%)、知識科普類(11.7%)、美食旅游類(12.6%)。自控能力與沉迷情況:61.9%的小學生能較好控制觀看時間,38.1%的小學生承認短視頻影響學習和休息。
2. 家庭親密度的現狀。整體水平:71.3%的家庭親密度得分在70分以上(滿分100分)。家庭成員關系:57.7%的小學生認為與父母關系非常親密;疫情期間夫妻關系和諧的家庭占65%。家庭共同活動:62.1%的家庭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家庭共同活動,其中室內活動占比78.2%。
3. 家庭親密度與小學生短視頻使用行為的關系。使用時長:家庭親密度與短視頻使用時長呈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45,p<0.01),家庭親密度能解釋使用時長變異的20.25%。沉迷風險:高家庭親密度的小學生沉迷風險顯著低于低家庭親密度的小學生(t=-2.34,p<0.05)。內容選擇:高家庭親密度的小學生更傾向于選擇知識科普類內容,而低家庭親密度的小學生更偏好娛樂搞笑類內容(χ2=12.45,p<0.05)。
五、討論
1. 家庭親密度對小學生短視頻使用行為的長期影響機制。情感支持與內在動力:高家庭親密度為小學生提供情感支持,激發其自我約束動力,使其更愿意合理安排短視頻使用時間。溝通引導與價值觀塑造:高家庭親密度促進父母與孩子的順暢溝通,幫助孩子辨別信息優劣,樹立正確價值觀。替代性娛樂與興趣培養:家庭共同活動為小學生提供替代性娛樂方式,減少對短視頻的依賴。
2. 后疫情時代家庭親密度與小學生短視頻使用行為的相互作用。延續性影響:高家庭親密度家庭的小學生在后疫情時代仍保持合理使用模式,而低家庭親密度家庭的小學生可能繼續面臨問題。新挑戰與機遇:后疫情時代,短視頻可作為輔助學習和社交的工具,但也需要家庭親密度的維持和提升以應對新挑戰。
六、對策建議
1. 針對家長的建議。營造和諧家庭氛圍:加強情感交流,共同參與家庭活動,建立良好的夫妻關系。科學引導短視頻使用:制定合理規則,陪伴觀看并引導思考,提供多樣化娛樂選擇。
2. 針對教育工作者的建議。開展家庭親密度教育活動:舉辦家長培訓講座,組織親子活動。加強小學生媒介素養教育:開設媒介素養課程,開展主題活動。
七、結論
1. 研究發現總結。研究發現,疫情居家隔離期間家庭親密度與小學生短視頻使用行為顯著相關。高家庭親密度有助于減少使用時長、降低沉迷風險、優化內容選擇,且這種影響在后疫情時代持續存在。
2. 研究的局限性。研究周期較短,樣本量有限且集中在特定地區,短視頻使用行為的測量依賴主觀報告,可能存在偏差。
3. 未來研究方向。擴大樣本范圍和研究地域,提高結果的普適性;延長研究周期,采用多階段縱向研究設計;結合多種數據收集方法,如手機使用記錄和眼動追蹤技術;引入父母教養方式、同伴影響等變量,構建更全面的研究模型。
參考文獻:
[1]鐘年.家庭親密度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機制研究進展[J].心理科學進展,2020(05).
[2]王靜.短視頻對小學生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教育學報,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