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理念是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不局限于傳統思政課堂教學本身,而是將思政教育融入所有課程教學,是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近年來,教育部多次下發關于課程思政改革的文件,2019年6月教育部發布《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要結合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和專業能力素質要求,梳理每一門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發揮專業課程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長期以來,技工院校烹飪專業在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存在思政教學資源挖掘尚不足、研究還不充分等現實問題,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課程思政資源庫是各種思想資源和素材的總和,深入整理、挖掘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可以更好地解決“用什么”來推進烹飪專業課程思政育人,達到潤物無聲的思政育人效果,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1.烹飪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建設意義
1.1 理論意義
1.1.1 有利于創新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建設方案
開發優質的烹飪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將極大地彌補烹飪教材中思政元素的短板和不足,專業教師擁有相對統一的資源基礎,保證課程思政教學的一致性,實施烹飪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建設,不斷優化建設方案,形成資源內容更豐富、針對性更強、啟發效果更好的課程思政資源庫。
1.1.2 有利于發揮專業課程思政立德樹人作用
深入挖掘烹飪專業課程中的蘊含的思政內涵,使烹飪學生更加堅定和自覺地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度和文化自信。
1.2 實踐意義
1.2.1 促使烹飪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育人形成合力
烹飪教師共享課程思政教學素材,促使教師在思政課程教學中“單兵作戰”狀態向“協同效應”轉變。此外,可以提升教師思政素養和教學能力,為教師思政育人“賦能”。
1.2.2 促使烹飪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注入活力
根據烹飪專業特點,促使烹飪專業教師在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創新,適應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要求,不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學生未來適崗能力。
2.烹飪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建設內容構建
根據烹飪專業特點,以色彩為標識將思政育人元素進行分類,即紅色思政弘揚革命精神、古色思政滋養傳統文化、綠色思政注入生態健康理念、本色教育彰顯地方特色,白色教育強化廚師職業素養等五個方面內容,從中整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和育人價值,形成烹飪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資源整體架構。
2.1 “紅色”思政資源
引申為紅色政治教育,通過挖掘紅色資源,持續講好紅色飲食文化故事,發揮烹飪專業紅色飲食文化育人作用。在革命戰爭時期的艱苦歲月里,我們國家涌現出許多感動人心的紅色飲食故事。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紅軍戰士食“紅米飯”、喝“南瓜湯”來渡過艱難歲月;在長征時期,面對食物極度匱乏的現實環境,紅軍戰士靠“吃野菜”、“嚼草根”維持生命,他們不畏艱難,爬雪山,過草地,最終贏得了長征勝利;在延安解放區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中央領導人帶頭墾荒種菜,自力更生……。烹飪專業教師善于提煉紅色飲食文化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將“紅軍菜”、“革命餐”等紅色飲食蘊含的精神價值傳承下來,用好紅色飲食故事來教育、啟發學生作用。
2.2 “古色”思政資源
引申為傳統歷史文化,通過挖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飲食文化,將“文化”融入課程思政。挖掘和梳理中華傳統飲食文化,要以中國飲食文化為切入點,其中既涵蓋“天人合一”“順應自然”“五味調和”“物無定味,適口者珍”等古代飲食哲學思想,還涉及名人飲食思想、烹飪文化、食俗文化、地方飲食文化、節日飲食文化、民族飲食文化、飲食養生文化和食材文化等。飲食文化還是傳統節日、節氣的一個重要標簽,如冬至吃餃子、正月十五吃湯圓、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清明節做蒿子粑粑、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嘗月餅、臘八節喝臘八粥、起伏吃伏雞、小暑吃鱔魚、冬至燉羊肉等節日節氣美食。烹飪專業將有代表性、影響力的飲食文化進行分層分類提煉,以寓教于樂的形式達到文化育人效果。
2.3 “綠色”思政資源
指勤儉節約、健康生態理念,將“綠色健康”融入課程思政。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首先,在烹飪教學中要樹牢節約意識,烹飪原料做到物盡其用,讓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理念成為烹飪師生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為自覺。另外,綠色健康理念要融入烹飪教學的全過程,嚴格綠色食材的采購關,禁止食用國家野生保護動物,規范食品添加劑食用要求,提倡綠色加工方式、綠色烹飪方式、綠色調味方式和綠色進餐方式,大力開發綠色營養餐,注重營養合理、膳食平衡,烹制健康菜肴。
2.4 “本色”思政資源
指彰顯地方烹飪文化,將地方風味特色融入課程思政。“十里不同分,百里不同俗”,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不同,各地人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實踐中形成了較為穩定的飲食習慣。中國的南北飲食差異顯著,如上海、江蘇人喜歡食甜,川菜非遺美食麻婆豆腐制作技藝、湘菜火宮殿八小吃制作技藝、淮揚菜富春湯包制作技藝等,烹飪專業通過引入非遺美食故事,挖掘非遺美食蘊含的地方飲食民俗文化、工匠精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思想等,讓學生更加了解和喜愛地方美食,融入地方飲食文化。
2.5 “白色”思政資源
指職業廚師服的白色,將廚師的“職業素養”融入思政課程。自身衣著穿戴的干凈整齊,操作環節的干凈衛生、安全意識是職業廚師的基本素養,將衛生安全意識融入教學全過程。此外,加強團隊精神、愛崗敬業、勤學苦練、主人翁精神、創新精神的培育,也是烹飪專業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內容。
3.烹飪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具體路徑
根據學生課堂教學、教師能力提升、學生知識拓展三個層面,開發課程思政教學資源素材庫、示范和案例庫、拓展庫,最后通過以教促建、以賽促建、以研促建具體3個持續優化,確保思政教學資源庫注入源頭活水。
3.1 開展烹飪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建設調研分析
3.1.1 研究調研對象內容
面向烹飪專業教師、學生和學院合作的餐飲企業管理人員、工作人員等三類群體開展問卷調查,本區域師生比例占多數;以五色思政育人內容為框架,對烹飪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建設必要性、存在問題、思政元素、教學方法、資源形式、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意見收集與分析。
3.1.2 整體布局分步推進
以整體布局和重點突破方法進行推進專業課程資源建設,一是將烹飪專業思政育人理念與培養目標融入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二是優先選取烹飪實訓課程和飲食文化課程為載體,從課程知識、技能和素養三個方面完善教學大綱。將思政元素作為知識內容融入課程章節,增強課程思政的使用性。
3.2 烹飪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進行分類開發
以五色標識將思政育人元素進行分類,遵循烹飪實訓課程和飲食文化理論課程的教學特點,從學生課堂教學、教師能力提升、學生知識拓展三個層面,將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分類整理開發,三者結合形成相互補充、相互助力的思政資源建設架構。
3.2.1 基于學生課堂教學開發課程思政教學素材庫
以課程思政教學素材建設為主體,以烹飪專業名人名菜、名店、食俗、飲食故事、思政文獻等方面進行精挑細選,具體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形式開展,一是“線上”方式,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融入與烹飪專業課堂向適應的思政素材,整理形成微課件、教案、微課、微視頻等線上教學資源;二是“線下”方式,利用好烹飪專業實訓室、教室文化墻、實訓走廊、宣傳欄等場地,有效開展烹飪專業課程思政育人宣傳,校園內形成營造良好的思政育人氛圍。
3.2.2 基于教師能力提升開發課程思政示范案例庫
以課程思政示范和案例為輔助,烹飪專業教師傳統教學中側重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在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培養方面尚需進一步提升,烹飪專業可以通過思政案例庫、示范課堂課作品評選等教研教改活動,通過共建共享形式,造一批有溫度有深度的課程思政示范課堂,形成一批在技工院校烹飪專業可推廣應用的典型案例案例,促進烹飪專業課程思政的育人成效得到不斷提升。
3.2.3 基于學生知識拓展開發課程思政拓展資源庫
以課程思政拓展資源為補充。一方面根據專業學生課前、課后預習鞏固需要,有助于開拓學生專業思政視野;另一方面,對社會熱點、時事政治、行業動態等思政素材進行補充與提煉,確保烹飪專業課程思政的時效性。例如,食品安全事件備受社會關注,烹飪專業教師可以利用社會熱點,根據專業課程思政育人需要,及時歸納補充專業課程思政素材,將之運用于課堂教學,有利于增強思政育人的鮮活力與感染力。
3.3 烹飪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資源持續優化路徑
烹飪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建設是一項長期性和持續性工作,工作量龐大而細致,要與時俱進,通過以教促建、以賽促建、以研促建具體3個優化舉措不斷完善、更新和優化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增強課程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3.3.1 以教促建夯實課程思政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關鍵在教師,課堂教學具有日日教日日新的特點,思政教學資源庫建設需要注重日常教學,廣泛聽取專業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首先,在教學中不斷完善和優化現有素材資源質量,即資源呈現形式、素材和資源使用的便利性、吸引力,以增強思政資源的呈現效果和育人效果,促使思政素材真正深入人心。其次,從制度方面入手,鼓勵思政專業教師和烹飪專業教師結對開展“傳幫帶”,依據專業課程內容,采取集體備課形成統一課件,實現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共建共享。
3.3.2 以賽促建打造課程思政品牌
積極鼓勵烹飪專業教師參加教師職業能力比賽、班主任能力競賽等活動,烹飪專業教師可以創新教學設計理念,在教學實施中將巧妙融入職業素養教育、家國情懷、優秀傳統文化、工匠精神、健康飲食理念和地方特色文化教育,通過參賽作品的精心打磨,促使思政教育與專業技能教育結合,突出價值引領,深化專業課程思政的內涵價值,著力打造專業課程思政品牌,提升課程思政育人影響力。
3.3.3 以研促建形成課程思政特色
將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與烹飪專業內涵建設進行融合,進一步探索和創新烹飪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建設及資源應用成效、促進資源庫創新性及可持續性發展,注重烹飪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教研能力培養,要利用課程思政專家講座、典型經驗交流等方式,積極參與烹飪專業課程思政領域論文、課題項目、教材編寫等教研活動,對形成“課程有思政,人人講育人”的良好氛圍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形成專業自身特色。
基金項目
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23年度立項課題“職業院校烹飪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
作者簡介
彭軍煒(1989-),男,湖北赤壁人,碩士研究生,高級講師;主要從事湘菜技藝及湖湘飲食文化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