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哪吒之魔童鬧海》沖進全球票房榜前十!正在送外賣的易勛,用一口“英倫腔”,激動地錄了一段小視頻,鼓勵網友都像哪吒一樣,敢于為自己拼出一條路:“May we all like NE ZHA(愿我們都像哪吒一樣)。”
41歲的易勛,9年前開始零基礎學習英語,電影中哪吒那句臺詞“若前方無路,我就踏出一條路”,似乎也是他多年來的寫照——憑借熱愛,他從一個個單詞、一個個短句學起,到如今能用英文流利表達。
有人不理解,“一個外賣小哥,英語再好有什么用?”而他說:“工作之外,幸好我有自己熱愛的事情。”
送餐間隙,他堅持學習
易勛在湖南長沙送外賣,他的電瓶車有個特別之處:外賣箱里總是放著幾本英文書。在等待出餐的間隙里,他就拿出來翻看、默讀,吃飯的時候,手邊也離不開書本。
送外賣是爭分奪秒的工作,他用零零碎碎的時間,走到哪學到哪,把英語越練越流利。
讀書時,易勛的成績并不好。初中課堂上,他當眾將“my brother(我的兄弟)”讀成了“賣瓜的”,周圍同學的反應讓他自尊心受挫,從此他對英語產生了抵觸。
進入中專后,校園廣播里的英文歌《My love》讓易勛十分著迷,他曾試著模仿。這是他在學生時代與英語最親近的一次。
再次聽到這首歌的旋律,他已年過三十。沒有上過大學的他多年在外奔波打工,思緒卻一下子被拉回年少時。他開始想,能不能把這首歌學會,仿佛也是喊話給少年的自己。
那時,他沒有智能手機,就攢下零錢去網吧查學習方法。網上說必須先學會音標,他就買來磁帶和教材,死磕了3個月才記全;網上說要大量記單詞,他就把飯后睡前的時間全用了起來。他就這樣學會了第一首英文歌。
此后,他學會了越來越多的英文歌,看外國電影甚至不再依賴字幕。這些進步激勵著他不停地學下去。他也慢慢摸索出了學習方法:多開口說,哪怕是自己跟自己;不能著急,每天認識一個單詞,久了也會積累下很多東西……
于是,易勛有時間就學一點。工作時,短暫的飯后休息被他用來練習聽力;下班后,家里存放閑置物品的閣樓成了他的教室,那里無人打擾,他可以大聲朗誦。“夏天里面連個電扇都沒有,但我很享受學習的狀態。”他不清楚自己的詞匯量有多少,也不知道自己的英語水平究竟能達到“幾級”,但是他總覺得,自己還能再多學一點,再進步一點,就這樣堅持了9年。
為自己構建起世外桃源
易勛說,熱愛是他堅持的理由和動力,這也幫他度過了許多艱難的時光。2018年,由于生意失敗,他欠下不少債務。而后,他嘗試過多種工作,直至2021年成為外賣員。有時在送餐途中,他會放聲唱起英文歌釋放壓力,他還經常與自己對話,說著說著就想通了:“我用英語給自己建起了一個世外桃源。”
那時候,易勛使用英文的場景僅限于自己,直到2023年的一天,他送餐時發現客戶是一名外國人。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外國人,他幾乎脫口而出:“Enjoy your meal(用餐愉快)。”
對方也很驚喜,隨即與易勛聊了起來,還鼓勵他保持學習熱情。回憶起那時的情景,易勛記憶猶新:“我們的溝通很順暢,說明這幾年我真的學到了東西。”
這次經歷讓易勛不再膽怯向外人開口。他開始拍攝短視頻,用英語來記錄送外賣的見聞,也向網友展示普通人追逐夢想的模樣。截至目前,他已在各視頻平臺積累起超200萬粉絲。
想幫助山區孩子們學英語
如今回頭看,這份堅持給予易勛最珍貴的禮物,就是幫他重新建立了自信。“我沒讀過大學,事業也遭受挫折,但我并非沒有一技之長,你看,我至少會說一門流利的外語。”
易勛說,他很感謝9年前的自己,“慶幸自己當時選擇了試一試,也慶幸多年來沒有放棄。”在他看來,就算最終沒有學好英語,他也并未失去什么——學習的過程是快樂的,這就夠了。
如今,學習英語已經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正在思考如何更好地發揮英語這項特長,也計劃著去考取專業證書。
多年過去,易勛從未忘記當年那個在課堂上對英語感到“畏懼”的自己,也想用另一種方式撫慰那時的自己。在家里,易勛經常帶著兒子一起學英語,鼓勵他敢于開口。未來,他想到山區、到鄉村去進行公益支教,給孩子們傳遞英文知識,更重要的,他想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大家,尤其是那些對學習有畏難情緒的孩子:“我這個年紀都可以把英語學好,你們更可以做到。”
摘自“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