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情已處理,請注意隱蔽,等待后送……”日前,武警河南總隊醫院依托戰傷救治技術訓練中心,組織戰場救護演練。演練現場,一陣急促警報聲后,戰傷現場負傷人員搜尋、特殊類型戰創傷戰場急救、反恐處突現場急救等多個演練課目相繼展開。
“我們利用VR模擬系統,通過聲、光、電、煙等高仿真數字化模擬手段還原真實戰場環境,使以往受制于訓練場地和器材而無法進行的實戰訓練課目得以順利展開?!痹撫t院領導介紹。
軍隊為戰而生,后勤為戰而存。近年來,武警河南總隊醫院著眼軍事訓練轉型升級目標,聚力打造“科技+”衛勤保障新陣地,全面強化衛勤保障能力,有效提升服務備戰、服務官兵質效。
此前,武警河南總隊醫院黨委在議戰議訓會上分析醫院未來發展轉型形勢時認識到,當前隊屬醫院衛生機構和衛生人員在服務功能、保障方式上與部隊“打仗型”衛勤需求不相適應。
“把衛勤保障建設融入備戰打仗體系,是加快建設現代化后勤的必經之路?!痹撫t院領導介紹,醫院保障區域半徑大,服務官兵多。調整改革后,后勤人員大幅精減,戰役戰術衛勤保障的新職能新使命得到拓展深化。
為探索發展新模式,他們汲取全軍打仗型醫院建設試點經驗,重點圍繞戰傷救治和衛勤訓練等內容,強化醫院遂行作戰保障任務能力。實踐中,他們按照“實用、管用、耐用”原則,整合衛勤訓練室、衛生訓練隊、臨床醫學、護理學等的專業教學力量,引進戰傷救治技術智能模擬教學系統,著力打造“科技+”衛勤訓練高地。
該醫院衛勤處領導告訴筆者,他們依托戰傷救治技術訓練中心助推衛勤訓練轉型升級,開設戰傷情景VR示教室、戰傷救治綜合考評室、臨床思維訓練室等10個功能室,形成戰創傷實驗教學、智能模擬教學和網絡模擬教學相結合的訓練體系,能夠進行野戰急救、戰創傷救護等專項技能培訓,極大提高了野戰環境下的一線救治能力。
同時,他們將“新型戰救模擬人”引入訓練場,借助智能系統設置模擬傷情,結合新技術客觀準確評定操作效果,著力提升衛勤保障人員訓練質效。
目前,戰傷救治技術訓練中心已形成戰傷救治技術智能模擬教學和數字化考核相結合的培訓考核體系,建立了常態化培訓考核督導機制,年設計培訓考核通過量1000人,有效錘煉了醫護人員在軍事實戰和危險應急情況下的快速反應和施救技能。
前不久,武警河南總隊某支隊戰士張徐峰感到膝關節疼痛,由于種種原因無法及時前往武警河南總隊醫院就診,支隊立即為他申請了遠程醫療會診。視頻接通后,張徐峰向醫院專家詳細描述癥狀,并通過系統上傳了以往的檢查資料,專家及時給出了診療方案。
“要打通服務基層官兵的‘最后一公里’?!痹撫t院領導介紹,由于受地域、時間、任務等多種因素限制,部分基層官兵無法享受到及時、便捷的優質醫療服務。針對這一情況,他們充分運用信息化平臺,堅持資源共享、高效運行的原則,聚力打造遠程醫療服務新模式。
筆者了解到,該醫院為支隊衛生隊、基層大(中)隊衛生室開通網上遠程醫療會診系統,搭建“總隊醫院—支隊衛生隊—大(中)隊衛生室”三級遠程醫療鏈路。經過反復試聯試通,該系統在醫院與各基層站點通聯時運行平穩、畫面清晰、對講流暢,官兵可通過網絡視頻向醫院專家進行咨詢,獲得診治。
讓信息多“跑路”,讓官兵少跑腿。據了解,截至目前,該醫院共遠程服務患者500余人次,轉診住院100余人次,有效解決了基層官兵看病遠、看病難的實際問題,確保官兵一旦有需求就能得到及時精準的救治。
運行風險篩查評估、運動功能康復訓練、常見損傷防護管理……前不久,在武警河南總隊醫院訓練傷防治中心,訓練傷防治專家組成員張田運用VR骨骼肌肉肌體教學系統,為該總隊新訓骨干傳授訓練傷防治知識,幫助他們直觀認識訓練中肌肉發力和骨骼受力的情況。
筆者注意到,這套系統采用3D立體模型,將人體肌肉和骨骼逐一拆解,使受訓官兵能直觀了解訓練時肌肉的發力情況和骨骼的受力情況,從而幫助他們規范動作、正確發力,減少訓練傷發生。這是該醫院推動衛勤保障體系建設升級,提升服務打贏能力質效的生動實踐。
“科學防治訓練傷是提升戰斗力的有力支撐。”該醫院領導介紹,他們整合骨科病區、康復醫學與理療科等醫療科室,成立訓練傷防治中心。該中心主要擔負總隊官兵訓練傷預防、康復治療等任務,不僅配備了訓練傷防控數據平臺和包含296種標準化動作的訓練傷防控電子圖解,還搭建了VR骨骼肌肉肌體教學系統等設施設備。
近年來,該醫院依托訓練傷防治中心建立常態培訓考核督導機制,定期組織基層衛生專業人員進行訓練評估、運動康復、應急處理等方面技能的專業培訓,不斷提高基層訓練傷防治水平和一線救治能力;為每名官兵建立訓練電子檔案,收集分析官兵訓練傷數據,充分研判訓練傷發生趨勢,通過精準指導提升訓練傷防控效果;定期對官兵心肺功能、骨密度等生理功能進行全面評估篩查,為選拔任務官兵和指導訓練提供科學參考。
近年來,該醫院完成了萬余名新兵訓練傷評估干預,總隊官兵訓練傷發生率控制在4%以內,部隊打贏能力在科學施訓、精準防治中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