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時,文化“出海”成為時代命題。在中國網文跨越山海的“遠征”中,文學“晉軍”以獨特的創作基因和時代擔當勇立潮頭。近年來,山西省作家協會、山西文學院(山西網絡文學院)積極發揮作用,主動承擔起引導與培養作家“走出去”意識的重任。在各方協同推動下,山西省網絡作家緊緊抓住時代機遇,憑借作品中瑰麗的想象、精彩的故事,以及強烈的代入感,將三晉大地的本土文化化作打開國際傳播之門的密鑰。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24中國網絡文學出海趨勢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網絡文學行業海外市場營收規模達到43.50億元,同比增長7.06%。2024年截至11月底,僅“起點國際”一個頭部海外門戶,已上線約6000部中國網文的翻譯作品。與國內400億的市場規模、5.37億的讀者數量相比,海外營收目前大概占比10%,但海外用戶數量的快速增長、翻譯語種的迅速增加,還是讓人直觀感受到——這里是一片藍海。
“就我‘出海’的幾部作品來說,海外收入要占到總收入的一半還多。”山西網絡作家梁超眼中,近幾年來暴漲的數據最能說明問題。同樣的創作體量,更廣闊的銷售渠道,更高額的銷售收入,“出海”激勵了網絡作家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據不完全統計,山西省目前創作穩定的網絡作家有470余名,共計創作、發表了947部長篇網絡小說,其中多部作品獲得了動漫、影視、有聲轉化,在海外運營產生較大影響力的作品有22部。
“網文‘出海’,已成為中華文化全球傳播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山西文學院作家聯絡部副主任張雅斐介紹道,“山西省作家協會、山西文學院始終心系本土網絡作家,全力以赴為他們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持。近年來,我們積極作為,多次舉辦山西網絡作家培訓班,邀請國內網絡文學領域的知名專家前來授課、吸納網絡作家進入魯迅文學院山西中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進行研修、設立趙樹理文學獎·網絡文學獎、多次組織省內網絡作家采風和研討,為本土網絡作家的成長厚植土壤,助力更多蘊含山西文化底蘊的優質網文作品揚帆‘出海’,在國際舞臺講好中國故事。”
“如果說要為近年來中國網文加速‘出海’找一個原因的話,我認為這個原因是AI翻譯技術的快速發展。”簽約晉江文學城的山西網絡作家齊煥瑞,曾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使用AI翻譯技術進行初篩,覆蓋絕大多數翻譯任務,然后再由人工介入進行細化。使用這個流程,至少減少了80%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翻譯效率提升近百倍,為網文大量‘出海’奠定了基礎。”
在AI翻譯助力下,曾經橫亙在中國網文“出海”征途上的小語種翻譯難題,如今已迎刃而解。在不久前進行的第三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的開幕式上,閱文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侯曉楠這樣表示:“近年來,中國網文通過AI翻譯實現了快速多語種‘出海’,特別是小語種市場的突破,讓日本、西班牙、巴西等國成為增速最快的市場。”在AI翻譯的助力下,中國網絡文學已經成長為一個世界級的文化現象。它不僅在于中國IP的全球化,也在于中國IP模式的全球化。
在世界各地,借助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平臺,許多海外網文愛好者在癡迷中國網文之余,也挽起袖子下場開寫。在抖音App上,有一位博主名叫“愛網文的查爾斯”,他居住在法國馬賽,如今已成為一個擁有粉絲8000人的博主。“愛網文的查爾斯”表示:“用AI翻譯,我什么語言的網文都能看懂,你覺得哪些網文好看,請推薦給我。”
梁超說:“AI是一個沒有感情的翻譯機器,所以它不能理解小說里豐沛的情感。但至少,AI翻譯為中國網文帶來了‘量’和‘覆蓋面’的突破。”
雖然文化背景不同,中國人創造的“琴棋書畫劍、詩詞茶酒花”卻借由網文,流進了每一個海外讀者的內心,成為他們心中對東方古國的美好印象。中國網文帶著深深的文化印記,憑借跌宕起伏的情節、鮮活生動的角色,潛移默化地將古老東方智慧傳遞給世界各國的讀者。
“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作者寫下的每一個字都是內心價值觀的投射。”齊煥瑞認為,網文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總是順其自然地出現在文章中,“在我創作《第一次做人》這部作品的時候需要描寫一座塔,在我心中出現的就是應縣木塔的樣子。我只需要回想它的建筑細節,然后寫進小說里。如果我要歌頌一種優秀價值觀,那么‘仁義禮智信’就會流淌出我的指尖。這甚至不需要思考,每個時刻的創作都在收到來自家鄉、來自祖國的饋贈。”
梁超認為,可以刻意、主動地在作品中植入一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片段。從儒家的仁愛思想到道家的自然哲學、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到“和而不同”的包容理念,山西網絡作家把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理解,潛移默化地運用在網文創作之中。
談及網文“出海”,山西省作家協會主席李駿虎滿是對未來發展的殷切期許,“當下,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我們將深度探尋作協工作、文學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全新契合點。通過數字技術等手段,持續拓展文學新場域,釋放文學作品的多重價值,讓文學的影響力在更廣闊的天地中延伸,在新時代的浪潮中譜寫文學‘晉軍’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