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如何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以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成為學界探討的重要內容之一。對養老服務需求的構成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是提升老年人獲得感和幸福感的基礎。養老服務需求是復雜的體系,其構成主要表現為縱向的層次性和橫向的多樣性。從層次角度看,養老服務需求由基本需求、一般需求和高級需求構成;從內容角度看,養老服務需求主要由生活經濟需求、醫療保健需求、社交互助需求和心理精神需求構成。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的層次性和多樣性主要受年齡與健康狀況、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家庭情況、居住狀況等因素的影響。基于養老服務需求的構成及影響因素的分析,并提出有效滿足養老服務需求的對策建議,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關鍵詞:養老服務;養老服務需求;老齡化;影響因素;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R473.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5)04-0111-04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積極實施人口老齡化戰略,以應對老齡化不斷上升的趨勢。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人,占總人口的18.9%。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人,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1],我國將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呈多元化特點,我們只有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老年群體的養老服務水平和生活質量,才能積極應對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挑戰。為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國務院在《“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中強調推動老年人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2022年2月,對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提出更加明確和深層次的要求,倡導對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進行多方面研究,形成一個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2]。2024年1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指出銀發經濟是滿足老年人所需要的產品或服務,并且為他們的老齡階段提供相應的經濟活動[3]。實踐中,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因此有必要對養老服務需求的構成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以滿足老年人的需求為前提,從而促進養老服務的高質量發展。
為了積極應對老齡化,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學者們對相關概念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如張紅鳳、羅微認為,養老服務需求是通過政府、社會組織等途徑,進一步滿足老年人基本的生活服務需求[4];楊慶芳認為,“需求”和“需要”兩者的意義不同,在界定養老服務需求時,應該將需求和服務相結合,養老服務需求是老年人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實際消費了相應的養老服務項目[5];陽義南、袁濤認為,養老服務需求是指在各種可能價格下消費者愿意并且能夠購買某個商品的數量[6]。綜上,本文將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理解為,老年群體針對自身的健康或者家庭等情況,為保證自己能夠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從而想要獲取滿足自身養老需求的服務之總和,包括縱向的基本需求、一般需求和高級需求,橫向的醫療保障、心理精神、社交互助、生活經濟需求等。
一、養老服務需求的構成分析
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是豐富多樣的,既有橫向差異又有縱向區別,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根據不同角度劃分為不同部分。本文主要從縱向層次和橫向內容角度進行分析:
(一)從養老服務需求的層次角度劃分
依此角度看,可將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分為三個層次,從低到高分別是基本需求、一般需求和高級需求[7]。其中基本需求又可分為三個層次。老年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和生存需求,包括進食、穿衣、洗澡、行走等,這些是必需的生理活動,部分老年人不能自己完成,需要依托其配偶、子女等輔助完成。基本需求的第二個層次是處理日常生活的需求,包括洗衣、做飯、通訊、購物等,這些需求對于部分老年人也會有一定的困難。面對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許多活動都需要用手機、電腦等設備來實現,部分老年人不能獨立完成這些生活中的活動。第三層次需求是老年人的健康服務需求。隨著老年人年齡的不斷增加,他們的身體機能逐漸下降,老年人的疾病發生率不斷上升,所以老年群體更需要社會為他們提供相關健康服務。
以上三個層次的生理和生存需求構成了老年人的基本需求部分。一般情況下,只有較低層次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后,老年人才有動力追求較高層次需求,即進入較為高級的一般需求層次。一般需求指的是老年人可以在閑暇時間參與旅游、下棋、跳舞等娛樂活動。而老年人最高層次的服務需求是精神或心理層面的需求。眾多老年人由于子女生活、工作的繁忙而缺少陪伴,導致其容易產生孤獨感。通常物質生活條件較好,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老年群體,養老服務的高級需求越容易凸顯出來,往往表現出較為強烈的社會交往及自我價值實現等方面的訴求。
(二)從養老服務需求的內容劃分
依此角度,養老服務需求主要包括生活經濟需求、醫療保健需求、社交互助需求、心理精神需求四個方面。
1.生活經濟需求
經濟基礎決定著上層建筑,老年群體的經濟能力決定其生活品質。經濟問題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關鍵性因素。此外,由于部分老年人退休之后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甚至一些特殊老人群體的基本生存需求得不到滿足,導致部分老年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依據老年群體的收入水平的差異將其分為三種類別,即困難老年群體、一般老年群體以及高收入老年群體。(1)困難老年群體。該老年群體是指收入較低的老年人,購買能力較低,收入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水平,需要家人或者政府提供相應資金幫助才能滿足其生活經濟需求。(2)一般老年群體是指在企業或者事業單位退休的員工,這類群體的收入來源比較穩定,一般有較為充足的資金維持其基本的生活。(3)高收入老年群體。該群體具有充足的資金支持,他們可以購買高質量的生活產品以豐富他們的生活。他們在基本需求和一般需求滿足以外,還會追求較高級的社交需求和心理精神需求的滿足。
2.醫療保健需求
隨著老年人年齡的不斷增長,其身體機能逐漸減弱、活動范圍受限制,導致其疾病多發,因此老年人對醫療保障的需求一般會愈加強烈。生活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有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等,且往往伴有聽力和視力下降的情況,從而困擾老年人日常生活。此外,高齡空巢老人、高齡獨居老人因照顧的缺失,更容易導致他們身體機能出現問題。部分老年人由于行動不便,疾病發生時,一般僅依靠簡單的藥物或者去附近的診所、社區醫院打針等方式維持身體狀況。以上情況表明了滿足老年人醫療保健需求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3.社交互助需求
隨著老年群體逐漸退出勞動力市場,城鄉老年人的社交范圍均有變小趨勢,老年群體普遍存在社交互助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形。實踐中,一種較為常見的滿足社交互助需求的方式來自社區舉辦相關的娛樂社交活動。另一種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互助養老模式。如2022年3月河北省為了鼓勵志愿者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提出推廣“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服務模式,倡導低齡老人、養老服務機構人員等參與進來,為老年群體提供專業的養老服務,滿足老年群體關于社交互助方面的需求[8]。此外,還有鄰里互助養老模式。該模式以社區為依托,組織并對老年人進行培訓,形成互助小組,由低齡老人幫助高齡老人,提供日常照料等養老服務。但有學者認為,鄰里互助養老模式面臨經費不足、服務水平低、人才短缺等問題,需要完善資金保障等機制,以促進鄰里互助模式的發展[9]。
4.心理精神需求
老年人退休之后往往因為失去社會認同感、成就感和價值感,面臨各種心理問題,如孤獨、焦慮、抑郁等,這些負面情緒會加重心理負擔,使更多心理精神方面的需求更加突出。面對這種情況,人們開始關注老年人心理精神層面需求的滿足。但是由于生活環境的不同,老年人的實際心理精神需求的內容有不同側重。有的老人可能缺少文化娛樂活動,有的老人可能缺少子女的日常照護,因此我們需要盡可能避免對不同老年群體心理精神需求認知的錯位,以增強對老年人心理精神需求滿足的有效性。
二、養老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
以上分析表明了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因此,現實中一定程度存在著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與實際能得到的養老服務不一致的問題。我們嘗試分析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從中找出更好滿足需求的思路,以期能對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有所助益。
(一)年齡和健康狀況
年齡對于醫療保健服務需求具有顯著的影響,年齡越大的老年人對醫療保健養老服務需求越高,低齡老年人對養老服務需求相對較低。大部分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患慢性病以及其他疾病的情況越來越多,其健康狀況直接影響他們醫療保健需求的具體服務內容。如有慢性病的老人更加需要心理慰藉;身體狀況較差、活動能力受限制、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對醫療保障服務的需求更高。這需要政府、社區、家庭長期對老年人進行相應的照顧,提供一些康復護理等服務項目。而那些子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容易產生抑郁情緒,需要提供更多心理疏導、生活照料、日常關心等精神慰藉服務。
(二)受教育程度
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與養老服務需求層次具有較大的關聯性。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老年人,傳統養老觀念一般比較根深蒂固,傾向于家庭養老、養兒防老。一般這樣的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層次較低,一般集中在基本需求層面,且可能對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比較抵觸。而受教育程度較高,尤其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一般處于較高層次,且更容易接受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
(三)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對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滿足的可獲得性影響巨大。如生活照料方面,收入水平較高的老年人除了有能力負擔較好的養老生活質量以外,還會考慮享受上門送餐、上門清理家務、家電上門維修等服務,并且這類老年人也會關注養老服務的質量、效率以及服務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而收入水平較低的老年人認為能夠支付得起正常開銷即可,甚至可能將養老服務需求的滿足局限于溫飽。低收入老年人囿于經濟實力的局限性,幾乎不考慮手機電話訂餐、家政公司清潔等服務。
(四)家庭情況
家庭對養老服務需求的影響主要從家庭結構、子女數量等方面體現。在家庭結構方面,偶居的老年人可以互相照顧與陪伴,會選擇居家養老模式;而喪偶、失智失能老人以及子女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對于養老服務需求的內容較多,需求的數量要求較大,大部分有經濟能力的老人會選擇機構養老。相對于偶居老人,獨居老人就會更需要養老服務[10]。從子女數量來看,子女數量越多,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層次就越高,需求的內容也越多。并且子女的孝順程度也會影響老年人的需求,如老年人與子女平時交流密切,子女密切關注老人的生活,使得老年人在心理精神層面更加愉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人心理精神需求的迫切性。
(五)居住狀況
不同的居住環境狀況對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的層次和內容均有重要影響。與子女同住的老年人一般可以依靠家庭來支付平時的開銷,所以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相比,在生活照料、醫療水平、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養老服務中,同家人居住的老年人對這些服務需求較弱[11]。獨自居住、子女常年不在身邊的老年人可能會因缺失日常的關心照顧,面臨身體狀況不佳、生活質量降低等問題,因而對養老服務的需求較多。如在安全保障方面,獨居老人因子女不在身邊而缺乏安全感,擔心自身不能得到有效保護,勢必將安全問題上升為重要的養老服務需求,因此對居住安全方面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較多。
三、滿足養老服務需求的對策建議
養老服務需求是老年人根據自身情況提出的相應需求。針對如何有效滿足老年人口的養老服務需求以增強老年群體的幸福感,實現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本文嘗試從以下方面提出建議:
(一)制定合理規范的養老服務政策
養老服務產業關乎老年人的生活健康水平,所以政府應該制定合理規范性的相關養老服務政策,構建規范的養老服務體系,監督管理養老服務行業的行為,嚴格規范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給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養老生活。政府應構建家庭支持政策。家庭支持不只是局限于兒女對老人的幫助,還有配偶的支持以及其他人的支持。家庭成員是老人的第一負責人,強有力的家庭支持可以減輕政府壓力,所以在適當的時候,可以考慮制定關于家庭的津貼制度。
(二)建立老年人信息數據庫
不同地區的老年人的健康生活狀況不同,并且同一個地區的老年人的身體機能情況也不同。所以政府應該考慮將老年人的生活、家庭、居住環境等信息收集整理后,存入相應的信息數據庫中,根據老年人的信息提供相應的養老服務。這樣一方面能保證所提供的養老服務是有效的;另一方面,可以極大地提高養老服務的精準化程度,對于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有重要意義。
(三)拓寬老年人經濟來源渠道
一般來說,老年人經濟來源渠道單一,除了平時領取的養老金、子女給予的金錢以外,幾乎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部分沒有子女或者收入較低的老年人甚至難以滿足簡單的生活開銷,所以需要增加老年人的經濟渠道。一是提供合理的養老金標準。根據不同地區物價和收入的比較,調整提升養老金的標準[12]。二是擴大老年人的社會福利范圍。政府可以考慮根據老年人的困難等級給予補貼,解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問題;還可以增加老年人在平時生活開銷中的社會福利,例如對水費、電費、取暖費等生活費用以及看病醫療方面的費用提供更大的優惠,減少老年人的生活開銷;還可以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各個方面的福利待遇,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四)大力發展智慧養老服務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老年人受教育水平也逐漸提升,老年人對智能方面的服務需求增多,因此應該積極開發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以及康復治療等方面的高品質產品。養老服務產業應開辦專門的智能老人餐廳。隨著年齡增長,患病老人越來越多,可以為一些子女不在身邊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養老服務供給部門可以和餐飲業共同開辦適合老年人的餐廳,利用互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整理分析不同老人飲食特點和他們的經濟實力,制定營養健康、價格合理的菜譜,對不同等級的老年人分類,為其提供助餐優惠。例如,活動范圍受限的高齡老人,異地子女可通過手機輸入相關信息進入老人專用訂餐渠道,為老人線上點餐,提供上門送餐服務;根據老年人信息數據庫中所整理的信息,對于行動方便、收入較低的老人,制定就餐優惠政策,解決老年人的一日三餐。智慧養老服務的發展必將質量更好、效率更高地滿足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
四、結束語
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的養老觀念逐漸發生變化,他們的養老服務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特征,并且需求逐漸增多。本文分析了養老服務需求的構成,探究了影響養老服務需求的因素,基于這些影響因素分析,嘗試提出一些滿足養老服務需求的對策和建議。制定合理規范的養老服務政策,建立老年人信息數據庫,拓寬老年人經濟來源渠道,大力發展智慧養老服務等,以此保障老年人能夠享受更高質量的養老服務。這需要政府、社會、家庭等多方主體共同努力配合,構建多層次、智能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老年群體的實際養老服務需求,以增進老年人福祉,促進養老服務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國家衛健委:2035年左右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破4億[EB/OL].(2022-09-20)[2025-02-1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4456893014636269amp;wfr=spideramp;for=pc.
[2]"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的通知[EB/OL].(2022-02-21)[2025-02-16].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2/21/content_5674844.htm.
[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EB/OL].(2024-01-15)[2025-02-16].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1/content_6926088.htm.
[4]" "張紅鳳,羅微.養老服務資源對老年人社會養老服務需求的影響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9,29(4):169.
[5]" "楊慶芳.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研究:現狀、問題和展望[J].蘭州學刊,2020(6):195.
[6]" "陽義南,袁濤.養老服務購買者的甄別與歸因分解[J].中國人口科學,2022(1):114-115.
[7]" "喬曉春.基于需求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思路、框架與實證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6(3):113-115.
[8]" "河北省將推廣“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服務模式[EB/OL].(2022-03-14)[2024-02-16].https://www.gov.cn/xinwen/2022-03/14/content_5678913.htm.
[9]" "陳雄,李澤坤.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法律規制研究[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5(4):1-7.
[10]" "陶濤,袁典琪,劉雯莉.子女支持對城鄉老年人養老服務購買意愿的影響:基于2018年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的分析[J].人口學刊, 2021,43(1):78-95.
[11]" "張沖,蘭想,王艷,等.中國社區社會化養老服務需求變遷及影響因素:基于CLHLS 2005—2018年的縱貫分析[J].調研世界,2022 (5):3-11.
[12]" "邊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需求、調整機制與城鎮化水平[J].社會保障評論,2017(4):58-72.
[責任編輯" "劉" "婷]